醫生春節返鄉義診,成了最好的拜年方式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在山東,51名來自北京、上海等地醫療專家,在春節返鄉期間,開展了義診活動,其中不乏北京安貞醫院、上海市東方醫院的主任醫師。

在河南,該省腫瘤醫院的腫瘤內科專家陳小兵每年都回到村裏老家過年,緊接著就要回答圍繞著一屋子的鄉鄰“患者”來谘詢的問題。


陳小兵為老鄉們答疑解惑。圖源:伊川新聞

仔細檢查,現場診治,提出建議,對不是自己專業的病人,他們還會聯係相關專業專家進行線上會診,給他們提供合適的醫療建議。這一令人感動的舉措,不僅溫暖了冰冷的冬日,更展現了醫者仁心,彰顯了社會責任感。

讀書人講究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自己最親的人身上,無疑是最大的成就。在春節期間,每一位醫生帶著為鄉親著想、關心他們身體健康的理念,回鄉義診無疑是最佳實踐。

醫生們回鄉義診對農村地區的醫療資源不足問題起到了積極的補充作用。在城市,醫療資源相對豐富,但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醫療設施有限,醫生資源匱乏。醫生回鄉義診不僅提供了免費的醫療服務,也為鄉親們提供了及時有效的醫學谘詢。這對於一些長期缺乏醫療資源的農村地區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健康盛宴,同時也為整個農村地區的健康事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不同於傳統的作揖等拜年方式,醫生這種問診方式無疑是新時期的一種問候與拜年的方式。通過麵對麵的交流,通過叮囑改善飲食習慣,既關注了親朋的生活和家庭情況,又了解了其病情和需求,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安慰;鄉親們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本村娃”如今的專業水平,更能體會到他們的關愛。回鄉義診拉近了親朋的關係,增強了鄰裏的凝聚力。

同時由於農村醫療資源的有限性(相比較於大城市或大型醫院),鄉村地區的醫療資源相對較少,醫生們在回鄉義診時可能麵臨一定的醫療設備和藥品不足的問題。盡管如此,醫生們仍然盡力提供他們所能提供的醫療服務,因為他們明白,對於鄉親們來說,能夠得到一次免費的醫療谘詢和檢查機會已經是非常寶貴的。

醫生們回鄉義診還對健康教育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說:“鄉土社會的信用並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生於對一種行為的規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延伸出這一含義來,鄉親們會無限信任這名“村裏走出來的教授”所講的醫學科普知識。

在義診過程中,醫生們不僅僅是為患者治病,更是為他們普及了一些常見病症的防治知識。通過講解、演示等方式,醫生們可以使鄉親們更好地了解一些基本的衛生保健知識,提高他們自我保健的意識和能力。由於信任,這種健康教育深入人心,不僅對個體有益,更對整個社區的健康水平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們也近距離看到醫生的辛苦與不易。在一年最重要的節假日中,他們還要繼續放棄掉一部分休息時間,為鄉親們服務。醫者仁心,他們始終先為患者著想,為他人考慮。這種精神不僅是對醫學使命的履行,更是對社會責任的積極踐行。

我們更看到醫生的巨大社會作用。《鄉土中國》中說“穩定社會關係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我們看到回鄉義診這種聚集作用,讓鄉親們在義診過程中走村串戶、互拉家常,彼此又多了一分了解。為鄉親們提供了專業的醫療服務和溫暖的關懷,促進了醫患關係的和諧,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我們希望這種美好的行動能夠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關注,並在未來得到更好的持續發展,讓健康和希望的陽光普照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