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囿於性別對抗的春晚小品,開始隻教育女性了

囿於性別對抗的春晚小品,開始隻教育女性了

文章來源: 江湖挑燈看劍 於 2024-02-11 19:44:5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以前教育觀眾,現在開始隻教育女性了。”

果不其然,一個靠著堆積網友創造的“爛梗”擠上龍年春晚舞台語言類節目的小品《那能一樣嗎》,因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性別歧視”招致了不少批評,有網友甚至認為,“對中年已婚女性惡意太大了”。

十幾分鍾的小品從頭看到尾竟然讓人找不到笑點,基本上就是複習了一遍網友創作的那些梗,說實話,拋開性別觀念帶來的爭議不談,如今出現在春晚舞台上為數不多的語言類作品在失去了笑聲之後,也就隻剩下尷尬了。隻是,拿著父女聯手對抗母親雙標當笑點的春晚,卻讓人非常不適。

不是網友太苛刻,從情節設計到台詞演繹,整個小品處處體現著對女性的規訓,爸爸操持了照顧女兒的一切,媽媽連嫁出去的女兒回婆家過年都阻止,這種明顯迥異於現實體驗的橋段能夠被編劇寫出來也真是難得,堪稱魔幻現實主義的新作,就像網友所言,“能夠在那麽多節目中挑出這樣一個不好笑的”,也是難為導演了。

其實,春晚語言類節目囿於性別對抗是個老傳統了,尤其在對女性的“敵視”方麵,幾乎在每個相聲和小品都能找到物化、刻板、汙名女性的存在,對女性容貌津津樂道,塑造女性永遠是對的人設,婆媳小肚雞腸勾心鬥角,更年期婦女脾氣暴躁,女領導好像“男人婆”,再到如今的母親雙標,繞來繞去,春晚小品還是脫離不了八股束縛。

幾年之前,《中國婦女報》就曾撰文批評,“一年又一年,春晚的性別觀念怎麽就不長進呢!”在文章看來,既然春晚節目存在性別歧視的事實,劇組就應該正視問題,邀請性別專家把關號脈,該砍掉的砍掉,該刪改的刪改,畢竟沒有性別歧視的“綠色”春晚是央視作為媒體的應有之責。

很可惜,時下的央視春晚還是無法改變媒體傳播中對男女性別角色的陳規定性,無法打破語言類節目僵化的角色規範。在我看來,或許,這恰恰是藝術創作在一個僵化現實環境的無奈,忌諱太多,教化育人屬性太強,硬生生讓原本隻為快樂負責的語言類藝術作品承載太多屬性之外的職能。

傳統社會中,總是將女性定義為家庭而不是社會的附庸位置,《那能一樣嗎》自始至終都是在刻板化母親形象,把母親塑造成了隻看見別人問題看不到自己問題的雙標“無理取鬧中年女人”,完全罔顧現實中多數女性承擔了絕大多數的家庭責任,把個例升華成普遍性來公開吐槽,在春節這個場合對女性進行教育,讓屏幕前正在包餃子的媽媽們情何以堪?

當社會的禁忌和顧慮太多,語言的諷刺屬性被壓製,留給藝術的空間,尤其是在春晚這樣的舞台上就可想而知了。隻是,當藝術諷刺的對象一直局限於殘疾人、女性這些本應該得到更多關愛的無權無勢群體身上,又怎麽會有生命力呢?

從這個角度來說,語言類節目在春晚舞台的減少乃至未來退場,未必就是藝術本身的缺陷,在僵化的現實中,注定創作不出穿透人性的作品。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遭父親連開5槍 25歲印度女網球手殞命家中 隻因...
胡錫進:大國悲歌,俄羅斯遭新一輪“眾叛親離”
中國看不下去了! 胡塞接連擊沉2貨輪 耿爽點名停手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賭城拉斯維加斯 這間酒店這個位置會讓你死於非命

24小時討論排行

歐洲熱死人了,但還是開不起空調
馬克龍宣布法英擬擴組5萬人軍隊 或部署烏前線作戰
針對台積電美國廠的集體訴訟升級,原告增加至30多人
華人接管矽穀!Grok4發布會上馬斯克旁邊華人是誰?
王毅會見魯比奧:希望美方客觀、理性、務實
俄羅斯國防部可能放棄修複海軍目前唯一的航母
石破茂硬剛特朗普,日本究竟有什麽籌碼
甘肅血鉛這事又被網友們發現了第二組疑點
“我今天被開除了”,小哥在地鐵“發泄式演講”的三分鍾
WHO呼籲開征“健康稅” 煙酒、含糖飲料一次調漲50%
幼兒園鉛中毒案,我能回答所有疑點
與王毅麵對麵會晤約1小時,魯比奧:會談富有成效
沒想到吧?農村還有800萬億財富在沉默
白宮發川普超人照讚正義化身 迷因爆紅網友評價兩極
特朗普要征50%關稅,巴西回懟:我們扛得住
特斯拉車頂維權女車主二審敗訴,被判賠償17萬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囿於性別對抗的春晚小品,開始隻教育女性了

江湖挑燈看劍 2024-02-11 19:44:57



“以前教育觀眾,現在開始隻教育女性了。”

果不其然,一個靠著堆積網友創造的“爛梗”擠上龍年春晚舞台語言類節目的小品《那能一樣嗎》,因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性別歧視”招致了不少批評,有網友甚至認為,“對中年已婚女性惡意太大了”。

十幾分鍾的小品從頭看到尾竟然讓人找不到笑點,基本上就是複習了一遍網友創作的那些梗,說實話,拋開性別觀念帶來的爭議不談,如今出現在春晚舞台上為數不多的語言類作品在失去了笑聲之後,也就隻剩下尷尬了。隻是,拿著父女聯手對抗母親雙標當笑點的春晚,卻讓人非常不適。

不是網友太苛刻,從情節設計到台詞演繹,整個小品處處體現著對女性的規訓,爸爸操持了照顧女兒的一切,媽媽連嫁出去的女兒回婆家過年都阻止,這種明顯迥異於現實體驗的橋段能夠被編劇寫出來也真是難得,堪稱魔幻現實主義的新作,就像網友所言,“能夠在那麽多節目中挑出這樣一個不好笑的”,也是難為導演了。

其實,春晚語言類節目囿於性別對抗是個老傳統了,尤其在對女性的“敵視”方麵,幾乎在每個相聲和小品都能找到物化、刻板、汙名女性的存在,對女性容貌津津樂道,塑造女性永遠是對的人設,婆媳小肚雞腸勾心鬥角,更年期婦女脾氣暴躁,女領導好像“男人婆”,再到如今的母親雙標,繞來繞去,春晚小品還是脫離不了八股束縛。

幾年之前,《中國婦女報》就曾撰文批評,“一年又一年,春晚的性別觀念怎麽就不長進呢!”在文章看來,既然春晚節目存在性別歧視的事實,劇組就應該正視問題,邀請性別專家把關號脈,該砍掉的砍掉,該刪改的刪改,畢竟沒有性別歧視的“綠色”春晚是央視作為媒體的應有之責。

很可惜,時下的央視春晚還是無法改變媒體傳播中對男女性別角色的陳規定性,無法打破語言類節目僵化的角色規範。在我看來,或許,這恰恰是藝術創作在一個僵化現實環境的無奈,忌諱太多,教化育人屬性太強,硬生生讓原本隻為快樂負責的語言類藝術作品承載太多屬性之外的職能。

傳統社會中,總是將女性定義為家庭而不是社會的附庸位置,《那能一樣嗎》自始至終都是在刻板化母親形象,把母親塑造成了隻看見別人問題看不到自己問題的雙標“無理取鬧中年女人”,完全罔顧現實中多數女性承擔了絕大多數的家庭責任,把個例升華成普遍性來公開吐槽,在春節這個場合對女性進行教育,讓屏幕前正在包餃子的媽媽們情何以堪?

當社會的禁忌和顧慮太多,語言的諷刺屬性被壓製,留給藝術的空間,尤其是在春晚這樣的舞台上就可想而知了。隻是,當藝術諷刺的對象一直局限於殘疾人、女性這些本應該得到更多關愛的無權無勢群體身上,又怎麽會有生命力呢?

從這個角度來說,語言類節目在春晚舞台的減少乃至未來退場,未必就是藝術本身的缺陷,在僵化的現實中,注定創作不出穿透人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