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的黃金核桃,到底都是誰在盤?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黃金消費自2020年火到了現在,仍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一頭是國際金價節節攀升,創下了百年新高;另一頭,黃金從老一輩的婚嫁必備,躍升為年輕人的理財之選、悅己消費。

黃金狂熱下,金店們競逐下沉市場:周大福與周生生隔街對望,周大生和老鳳祥相伴為鄰,不過百米的縣城商業街,擠著不下10家金店。

在“去縣城開店”成為了黃金品牌的集體敘事的背後,是周大福們增收不增利的現實。黃金熱是熱了,但熱在了水貝市場、香港金店,卻沒能熱到這些品牌的頭上。

規模即壁壘,這是過去20年間黃金品牌們的公認法則。但到了2023年,半路殺出來的老鋪黃金給沉寂已久的市場帶來了新故事:

成立於2016年,老鋪黃金僅憑借29家門店,在去年上半年賺了14.81億元,平均單店年收一個億[1]。

在奢侈品雲集的北京SKP,老鋪黃金不僅賣出了25萬/顆的黃金核桃,超高的坪效更是令鄰居眼紅:去年上半年,僅憑兩家SKP門店,老鋪黃金就賺了1.54億元,月均坪效高達42.7萬,是SKP月均坪效的26.7倍。

那麽問題來了,賣黃金到底是一門怎樣的生意?老鋪黃金到底憑什麽?

和時代共振的黃金生意

2022財年,周大福的銷售額超過了愛馬仕和勞力士,穩坐全球前十的奢侈品公司。不同於其他國際大牌,周大福800多億的營收幾乎全是由中國人撐起來的。

在過去20年裏,中國市場和中國金店相互成就,催生出了周大福這個隻賣黃金飾品就能逆襲愛馬仕的巨無霸。截至2021年,中國內地是全球珠寶消費的最大市場,占據了38%的份額,其中超半數都是黃金消費[5]。

但在中國黃金消費沸騰的前20年裏,賣黃金並不是一門好生意。

1982年,內地黃金市場初放開,由於統購統銷的存在,黃金首飾的生產和銷售是一門牌照生意。

隨著老鳳祥等一眾“國”字頭品牌們穩步拓荒,“三金”逐漸成為結婚標配,黃金首飾的銷量也從1982年的0.7噸,快速增長至2001年的213.7噸,翻了300倍。

這是黃金首飾行業的第一個高速發展期,但由於黃金市場的透明度高、差異性小,賣黃金首飾看似光鮮,卻利潤微薄。2001年,老鳳祥營收7.1億,其賬麵的利潤僅有500多萬元[6]。

恰逢香港回歸,港資紛紛北上,早已在香港市場做到了頭部的周大福抓住了機會。1998年,周大福在位於北京建國門大街的貴友大廈開了內地首店,用“港式管理”給北京人民帶來了一些小小的震撼。

彼時,內地的珠寶行業很不規範,黃金飾品銷售還停留在“銀樓”時代,做的是渠道生意,店內各個品牌飾品混著賣。而周大福隻賣自家品牌,店內明碼標價,店員統一製服,商品陳設也頗為講究[7]。開店首日,周大福的營業額便突破3萬元[7],當時國內平均薪資僅為623元。

首店一炮而紅,周大福繼續複製香港的成功經驗,由此開啟了它在內地的飛升之路:

周大福首先是將999.99的千足金標準帶來了內地。有了這套標準的加持,周大福很快就立下了信譽和純正黃金的人設。

在過去,香港黃金純度一律是99%,一些小作坊通過模仿99%純度黃金的成色來賺取暴利。為了區別同行,周大福將黃金純度提升到小數點後兩位,並印上千足金。結果就是,周大福的黃金去當鋪可以抵到300元,而別家的隻能抵270-280元。

周大福的這一做法,可謂是深諳消費者心理——黃金不僅是婚嫁必備,還兼具了交易屬性。周大福的黃金能在轉賣時賣出更高的價格,無疑才是那個更令消費者滿意的選擇。

其次,周大福有更為成熟且現代化的品牌運營體係。它通過在百貨商店開直營店的方式,讓內地人民很快就認識到“周大福是個大品牌”。

周大福首家門店的選址就頗為講究,貴友大廈憑借自動扶梯等當時少有的硬件設施和高檔的商品定位,是那個年代盛產新聞的地方。

背靠新世界集團,周大福在選址上如魚得水。王府井、新世紀、百聯、百盛等百貨商場都成為了周大福的戰略合作夥伴。巔峰時期,周大福的百貨商場渠道比例一度達到了90%[9]。

最後,周大福開創性地提出“一口價”的定價方法,讓克數不再是衡量黃金的唯一標準。

2008年,周大福把專利產品“福星寶寶”,從按克出售改為了按件出售。這樣做的好處是,品牌可以脫離基礎金價的束縛,從而了更大的溢價空間。

因而,在周大福“一口價”後,也引來了同行的紛紛效仿。如今各家品牌的送禮首選,生肖寶寶、爆款吊墜等等都是一口價模式。

有上述“香港經驗”的加持,又趕上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第一個搶金潮,周大福們賺的盆滿缽滿。

2002年,周大福門店達到了100家,到了2010年,周大福門店數已破千家。與之相應的是營收的猛增,周大福的總銷售額自2007年首次破百億後,僅用了兩年就成功翻了一倍。

此時,周大福們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金店下沉,小鎮喧囂

珠寶行業的品牌力通常由這三個要素構成:品牌曆史與知名度、收入規模、網絡布局。

對於2010年前後的周大福來說,品牌曆史和知名度是有了,收入規模也比老鳳祥要大一些,但在門店網絡上還差得遠。

早期的周大福為了穩住品牌形象,堅持以直營模式緩慢拓店。據曾任周大福總經理的陳世昌所言,周大福擔心一口價規則可能會被打破,也擔心經銷商會在門店裏混著賣其他的品牌[10]。

然而,周大福自己下場開店的速度,遠遠跟不上熱情群眾“買金如買菜”的腳步:2013年以前,我國黃金珠寶市場處於高速成長期,市場規模平均年增速在20%以上。

周大福留出的市場機會被其他品牌抓住。同一時期的老鳳祥,已經開始通過區域總經銷、加盟連鎖店、特許經營的方式來加速擴張,搶占了渠道先機。2011年老鳳祥僅加盟的銷售網點接近2000個[11],大約是周大福內地門店的一倍。

雪上加霜的是,2013年第二波搶金潮之後,行業增長被透支,直營為主的周大福業績受錘:2014年起,周大福的營收陷入連續三年的負增長,股價也一度由高點的7.7元跌至2.6元。



焦慮的周大福開始褪下直營包袱,以加盟的方式大舉擴張。

2018年,周大福推出“新城鎮計劃”,開放加盟合作,主打三線及以下市場,目標是2025年前實現7000家門店。一年後,周大福又推出了“省代”政策,即把某區域開店權利下放給省經銷商,來實現更快的開店速度。

此後五年,周大福們的門店數量一舉從2800家增至7599家,加盟門店數量占比高達76.5%。

盡管相比其他品牌,周大福的加盟模式並沒有什麽創新,並且從時間上來看也沒有占得先機,但依然輕鬆完成了逆襲。如今,從門店數量來看,周大福是全中國最大的黃金首飾品牌,比第二名的老鳳祥多出1600多家。

周大福之所以能夠後來居上,不外乎這兩個點:有錢賺,會分錢。

第一,周大福前期的高端人設立下了,品牌毛利率高,加盟商的盈利空間就更大。

受益於品牌更高的定位,周大福的毛利率穩定在20%以上,而老鳳祥、周大生等中低端品牌的毛利率不足10%。也就是說,同樣是拿500萬加盟金店,周大福隻需要3年就能回本[12]。

第二,為了保證利潤分配,周大福有一套堪稱嚴苛的方式。

首先是周大福在全國統一定價、統一管理,通過雲櫃台等數字終端來能夠掌控所有門店數據,這樣既解決了各地區之間的竄貨問題,也能夠更好地結合加盟商意見及銷售大數據進行推薦鋪貨,使門店更快動銷。

其次,周大福對於地級市的加盟商實行“類直營”的寄售模式,加盟商不背庫存,也不受金價漲跌影響,最大限度保障加盟商利益;至於新開拓的縣級市加盟商,則可以選擇買斷或寄售,至2022年中期,選用寄售製的加盟商營業額占內地批發總額的56.5%[13]。



通過這種形式,周大福坐穩了中國黃金首飾市場的頭把交椅,黃金作為大眾消費也被做到了極致。

據香港貿易發展局統計,國際上平均每7000名消費者就有一家金店,而在周大福決定北上的世紀之初,香港已經做到了每6500名消費者就有一家金店[14]。

20年後的今天,光是把上市的黃金公司周大福、老鳳祥、周大生、中國黃金、豫園股份等上市公司門店數相加,就已接近3萬家,早已超過7000人/家的標準。

擁擠喧囂的內地黃金市場,像極了當年疲憊不堪的香港。後來者要想突破周大福們構建的規模壁壘,可能性微乎其微。

對於初出茅廬的黃金品牌來講,既然成為第二個周大福已是奢望,那麽到底還剩下哪條路可以走?

黃金的階層躍遷

縱然周大福們構築起的規模高牆難以逾越,但若論盈利能力,周大福和卡地亞等一眾國際大牌相比,隻能算是個小角色。

不同於卡地亞們能把鋯石賣出天價,毛利率高達70%,還能輕鬆穿越周期。賣黃金的周大福,難以擺脫按克數賺溢價的致命枷鎖,還要麵對金價劇烈波動的風險。

為了拔高身價,周大福用盡了渾身解數:相繼推出“人生四美”和“周大福薈館”來拔高黃金身價,衝擊高奢市場;在黃金之外,還動起了賣鑽石的心思,周大福於北京開辦鑽石展,在最新的五年計劃裏,也提出了要加強在天然鑽石品類上的投入[15]。

周大福費盡心思地想要提高非黃金業務的收入占比,如收購奢華鑽飾公司Hearts On Fire、天然彩寶品牌ENZO,以及代理一眾鍾表品牌,但是一通操作下來,其黃金首飾業務收入占比仍高居75%以上。

不怪周大福太貪心,隻是黃金生意實在太難做了。

在大多數情況下,黃金首飾的銷售額和金價之間是“順周期”的關係。簡單來說,金價越漲,黃金的投資儲蓄價值越凸顯,黃金首飾消費熱情也就越高漲。

為了平穩地渡過周期,周大福們通常會儲備黃金以進行對衝。其采購成本和實銷價格之間的差價隨著金價起伏而波動,即金價上漲期,庫存和銷售額之間的差額越大,毛利越高。反之,金價下行期,金店的毛利就越低。

反映到財報上,周大福在2013年“搶金潮”後一舉淨賺59.08億元,這個數字至今仍未被打破。此後的周大福眼看直營賺錢難,不得不開始接地氣搞加盟,而門店數翻了好幾倍,自己賺到手的錢卻沒變多。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黃金品牌的生意,那就是受益於黃金,也受困於黃金。



而想要掙脫黃金的枷鎖,其方式隻有一個——讓黃金變成奢侈品。

不拚規模拚人設,初出茅廬的老鋪黃金就是這麽幹的,它一麵拉來曾經皇室貴族專享的“古法黃金”做背書,一麵把門店開到奢侈品雲集的高端百貨商場,和蒂芙尼和尚美等高奢品牌做鄰居。

老鋪黃金用門店把“尊貴”做到了極致:不僅陳列著金龍金鳳、萬年如意以及麥穗貔貅等具有朝代感的產品,甚至不惜在租金天花板的北京SKP裏,專門留出一大塊空間做“書房”[16],和奢侈品的小黑屋類似,隻為讓消費者體驗獨一無二的感覺。

和普通的黃金門店相比,老鋪黃金的開店成本更為驚人。一家門店需要3000萬,夠開6家周大福。

但優勢也很明顯,老鋪黃金的身價大幅提高。同為22克左右的黃金吊墜,就算是周大福傳承係列也隻需要1.6萬元左右,但老鋪黃金的售價卻突破了2萬。

在全球奢侈品雲集的北京SKP,老鋪黃金兩家門店僅半年就賺了1.54億元,月均坪效高達42.7萬元,是SKP月均坪效的26.7倍[1]。

北京的SKP隻是老鋪黃金狂飆下的一個縮影,去年半年時間,老鋪黃金僅憑借29家門店就賺了14.18億,同比增長率高達116.1%。

賣著最貴的黃金,賺錢也令周大福羨慕。據招股書,老鋪黃金最暢銷的產品是 10000元-50000元之間的足金黃金和鑲嵌產品,分別占總收入的為26.6%、38.1%;它的毛利率超過40%,是周大福的兩倍,老鳳祥的五倍左右。

翻看老鋪黃金的產品冊,不禁讓人陷入深思:25萬/顆的黃金核桃,70萬的“越王寶劍”......到底都是誰在買?

或許早有富豪嫌黃金價格過於透明已久,而老鋪黃金恰好戳中了這些人的需求。畢竟,要想凸顯身份和價值,總不能戴一斤重的金鏈子吧。



參考資料

[1] 老鋪黃金招股書

[2] 周大福深度研究報告:逆勢拓店,扶搖直上,華創證券

[3] 百年黃金招牌價值凸顯,國企改革下注入新動力,東吳證券

[4] 奢侈品進駐有望重塑機場有稅價值,浙商證券

[5] 中華老字號,華北黃金風向標,光大證券

[6] 上海老鳳祥有限公司總經理石力華:傳統行業從7億做到330億的秘密,第一財經日報

[7] 香港周大福:大灣區是我們的福地,新華社

[8] 周大福:一個老牌珠寶金行的前世今生,青年參考

[9] 周大福如何深深改變了中國珠寶業?向剛剛故去的鄭裕彤致敬,消費熱新聞

[10] 周大福開店記,經濟觀察報

[11] 全國金店前十名排行,名品導購網

[12] 周大福的公司質地如何,是否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雪球專欄

[13] 渠道加速下沉勢如破竹,周大福加盟管理政策進行了哪些調整和變革,香港珠寶製造業廠商會

[14] 中國珠寶首飾市場狀況,香港貿易發展局

[15]賣黃金的周大福也想講一個“鑽石恒久遠”的故事,界麵新聞

[16] 老鋪黃金:一個開創者的故事,在古法金的黃金時代,黑蟻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