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複蘇依然充滿挑戰。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字,中國11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5%。降幅略高於市場預期。與此同時,中國11月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下降3%,為連續第14個月下滑。
通縮意味著商品價格下降,它對整體經濟都構成威脅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1月份的通縮加速,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1月全國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下降0.5%,降幅高於市場預期的2.8%。CPI是衡量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通縮可能會引發一種下行螺旋的惡行循環,進一步拖累經濟增長。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通縮對於經濟的發展比通脹更為危險。
通縮意味著商品價格下降,它對整體經濟都構成威脅,因為消費者傾向於推遲購買,希望價格進一步下跌。需求不足也可能會迫使企業減產,減少投資或裁員,同時還可能不得不對庫存進行折價出賣,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這將削弱盈利。今年6月份,由於需求疲軟,中國製造商降低了價格,降幅為過去七年半以來最大。
中國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將CPI歸因於“國際油價反彈削弱了對一些工業產品的需求”。
一年前 經濟和民眾壓力下 中國放棄清零政策
數據發布之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周五表示,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後疫情時期的複蘇仍然處於“關鍵階段”。根據中國官媒新華社,習近平本周三(12月6日)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發表講話時還表示,中國發展麵臨的形勢錯綜複雜,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利因素增多,國內周期性和結構性矛盾疊加。
此外,國家統計局還表示,中國11月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下降3%,是連續第14個月下滑。中國經濟第三季度GDP增幅4.9%,略低於中國2023年增幅約5%的目標,中共中央政治局周五(12月8日)召開的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要著力擴大內需。新華社報道,習近平表示要著力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範化解風險。他還表示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彭博社報道,經濟學者預計,通縮風險將持續到2024年,因為沒有足夠的催化劑來抵製樓市的低迷,而房地產不景氣已給需求和價格帶來影響。保銀資產管理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張誌偉認為,國內需求疲弱,通縮壓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