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曆aa製火鍋交友,限211學曆且單身。”
“我們的活動僅限211、985畢業生,海外qs排名前100名校畢業的帥哥美女參加,不符合條件者勿擾。”
近日,各大城市的年輕人團體中悄然出現了一種陌生男女新型社交“高端局”,活動內容豐富,包含讀書會、研討會、轟趴、露營等等,想要參加需“顏值尚可”,還得是名校畢業證傍身的“學霸”。按流程首先需要給組局者發送自己的照片,在“顏值”檢驗合格後,現場還需查看學信網證明才能進入場地,可謂是機場安檢級別的篩查。
卡顏值卡學曆聚會邀約 圖源:社交平台
“長得不好看學曆不高沒資格和他們一起玩唄?”“這種加重階級固化的社交方式不應該被監管嗎?”
隨著越來越多組局者在社交平台發出邀約,廣大網友不滿的聲音愈發激烈。對此組局者怎麽看待?參與者感受如何?在專家看來這種現象是否合理?
組局者:
隻為提供優質社交
不認為對任何人有惡意
“本周六私人會所轟趴局報名的速度啦。參與人員有清北、常青藤等名校畢業生、ucl帥哥、北大科研小姐姐等等,限定人數10男10女。”
作為“高顏值高學曆”專業組局者,12月9日,博主“趣玩北京”在小紅書上更新了本周最新的活動邀請函,廣邀北京本地“高質量男女”參加。接受記者采訪時他介紹,今年9月開始在小紅書上發帖組織名校聚會活動,到現在已在北京本地成功組織了500多場線下活動,擁有3000多個成員,每次活動反響都很好,大家玩得都很開心,現在固定每周10場左右的活動。
卡顏值卡學曆聚會邀約 圖源:社交平台
談及組局的初衷,該博主表示自己也是海外知名院校畢業,回國後參加了幾場校友會後感覺普遍商業化嚴重,人員素質層次不齊且大家年齡差距大很難聊到一起。同時他注意到現在很多優秀的年輕人隻局限於兩點一線的生活圈,苦於社交壁壘沒有辦法認識到新朋友,而大多數人都有想要拓展社交圈認識人脈的需求。
“所以我們的目的是提供高質量的社交圈,拒絕無效社交。”該博主介紹,目前組織的成員裏有中科院研究博士、清北老師、
ucl和牛津金融博士、北科大知名ceo、中傳著名主持人、人大副高等等。成員的年齡基本上是90後為主,也會有10%的80後,活動主要以體育運動、社交派對、轟趴、露營等活動幫助大家快速交友、豐富人脈資源。
“參與活動的門檻是211、985或國內同等級的畢業生、海外qs前150名校畢業生、各個領域知名大佬,我們事先會經過嚴格的審核,顏值方麵因為無法量化所以卡得不算嚴,五官端正無硬傷、舉止得體即可。”
卡顏值卡學曆聚會邀約 圖源:社交平台
對於網友們“階級固化”的評價,博主表示不讚同該觀點。“現在相親都會看對方顏值、學曆,尤其自己本身條件也不錯,大家交友自然也會考慮這些因素,想結識其他優秀同時有共同話題的人,我不認為這種社交方式對任何人存在惡意。”
同時他補充自己時常會組織圓桌論壇、研討會、讀書會,讓各行各業優秀人才聚一起思想碰撞、互相學習。“大家的反響都很好,除了線下娛樂,還有人借此平台邀請同領域的人與自己一起完成sci學術論文、討論科研上的難題,金融領域的人也經常在群裏探討時事新聞,這是一種良好的資源整合,學曆更低的人也跟他們聊不到一起。”
卡學曆聚會成員群裏進行學術探討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該博主表示,自己的收費也很合理,一般的轟趴、桌遊、讀書會等人均消費不到200元錢,豐富了生活的同時還有機會結識到各行各業優秀的朋友,性價比算是非常高了。
參與者:
能認識到更多人
但是有被“物化”的感覺
“在今年夏天,有朋友發朋友圈吐槽拚卡信息越來越複雜,也是我第一次聽說‘卡顏卡學曆’社交。”今年23歲的嬌嬌自述身邊也有朋友接觸過這類社交聚會。“我也看到有組織者在朋友圈吐槽,說那些“長得不好看的”“用廉價化妝品的”就不要來卡顏局了,也了解到一些人為了進卡顏局,會給主辦人好處,希望獲取到這個資格。”
由於受朋友邀約嬌嬌曾參加過一次“卡顏局”,她直言:“確實能認識到新朋友,但是在這樣的社交裏,‘顏值’和‘學曆’成為了一種流通貨幣,那麽製定規則的人就有了掌握他人判斷他人的特權,我感覺像是‘被物化’了,一點也沒有閑暇娛樂的輕鬆和交到好朋友的快樂。”
自從給自己帶來不好的感受後,嬌嬌便拒絕再參加此類社交活動,看到身邊越來越多人發朋友圈組局,她表示了自己的擔憂:“‘卡顏’‘卡學曆’局在某種程度上確實能拓寬人脈,但是年輕人希望被別人定義、被評價、被標簽化的這種趨勢不太好,而且我覺得,當下的社交環境,其實會令絕大多數人失去社交權利,畢竟好看的、學曆高的,都是少數。”
專家:
將年輕人置於互相比較的狀態
不利於形成開放包容的價值觀
在專家看來,“卡顏值卡學曆”社交出現應當如何被看待?反映了什麽樣的社會心理?可能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帶著這樣的問題,封麵新聞記者采訪了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教師胡鵬輝。
胡鵬輝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實際上‘設門檻’的社交從古至今就一直存在,隻是在當代環境裏,這種社交的‘功利性’和‘有用性’被凸顯得更加明顯了。”在采訪中,胡鵬輝多次提及“社交功利性”一詞,“就像前段時間比較火的‘尋找搭子”一樣,它是以自我需求為中心去尋求匹配,在主觀上看來就是需要一個和自己經濟條件、社會地位、個人喜好具有同質性的人,年輕人把自己的需求更赤裸地表達出來,是當代人追求個體化和個性化的特征。”
而這種“功利性”在“卡顏值卡學曆”聚會中顯得尤為明顯,對於它本質的“好壞”,胡鵬輝不予定性,他認為在這類聚會中的社交都是帶著‘因為它們和我是同一層次的,所以和他們交往我能獲得有效的信息和資源’,抱著交往收益最大化的預期而來,如果在這樣的社交中成員們能獲得幸福感或者實現優質資源整合,這類社交組局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但對於上述組局者提到的“提供優質社交”,胡鵬輝明確表示了反對,在他看來真正的“優質社交”首先應當順應國家所倡導的開放、包容、和平、向上、理性、自信的社會心態。“尤其是年輕人要自尊自信,這個是國家大力倡導的一種社會心態,而越來越多‘卡顏值卡學曆’聚會的出現,把年輕人置於了一個互相比較的狀態,在不斷遭遇被卡的過程中,其實把他們置於了一個相對弱勢群體,讓他們逐漸喪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這是應當注意的惡性影響,有悖於我們的主流價值觀。”
而對於那些成功入局的“優質青年”們,此類聚會對他們的消極影響一樣存在。胡鵬輝表示,比如高顏值的精英聚在一起玩,形成一個封閉的小圈子,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他們在不斷互動的過程中,容易逐步形成觀點和情感的極化。
“他們會潛意識認為‘我們這個圈是最好的最優秀的,我們圈子以外的人和聲音我們都看不上’,完全把自己與多元化的社會隔絕開,所以這樣的群體實際也不利於社會提倡的開放包容。”他談道。
對於網友所擔心的“卡顏值卡學曆是否會形成階級固化,該種社交方式是否應當被監管”的問題,在胡鵬輝看來這隻是一群人“小範圍的狂歡”,而不是社會階層流動被大規模地禁止,所以網友對於‘階層固化’的擔憂是不存在的。
盡管對於“卡顏值卡學曆”社交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讚成,胡鵬輝認為社會在進步,也應當給予個體更多包容和自由發展的空間。
“但是如何引導年輕人形成自尊自信、開放包容的價值觀,同時又不妨礙他們個體自由社交,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