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21個月的俄烏衝突,近日似乎進入了新階段。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簽署一項命令,將武裝力量編製人數增加約17萬人,這是俄羅斯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的第二次擴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最近稱,烏軍正在東部前線的關鍵地點“加快”構築軍事防禦工事,似乎表明長達數月的反攻未能實現戰略目標,迫使烏克蘭的軍事戰略轉向防禦。美國新任參聯會主席查爾斯·昆頓·布朗日前也一改此前的強硬表態,釋放美國可以推動外交解決俄烏危機的信號。
那麽,在美西方深陷“援烏疲勞綜合征”、烏克蘭戰場轉攻為守的形勢下,美軍方高層突然改變口風、提出解決俄烏衝突的外交手段,這是否意味著俄烏雙方將重返談判桌?敬請關注《國防時空》一南軍事論壇。
當地時間12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裏姆林宮發表視頻講話(來源:參考消息)
李悅:當前,俄烏衝突已迎來第二個冬天,雙方在戰場上損失慘重,卻沒有取得重大進展。為了突破僵局,俄羅斯近日先是將2024年的國防開支提升近70%,隨後又公布增加武裝力量編製人數,將使俄軍總人數達到220多萬
。一南教授,在俄烏衝突陷入僵局之際,俄羅斯上述做法出於哪些考量?
金一南:俄烏衝突的戰場態勢迫使俄羅斯作出調整和改變。
此前,俄軍進行了多次軍事改革,總體思路是向美軍學習,比如縮小部隊規模,建立合成旅,取消師一級的編製;提高部隊的合成化程度和現代化程度,同時增強武器裝備的互聯互通能力。
但是在俄烏衝突中,俄羅斯發現這些調整和改變的效果並不好,由於部隊人員過少,俄軍的攻擊能力感覺不足,無法有效完成對軍控區域的防守任務,這給俄軍帶來很大困擾。
所以說俄軍近期的調整是被迫的,俄軍希望通過恢複師級編製等方式,擴大師旅級部隊的規模,使其能夠有效地完成合同作戰任務,也就是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的合同,而不再僅僅強調三軍的融合作戰。我認為,現在俄軍提出新增17萬軍人,這是俄軍經過戰場檢驗後作出的相應調整。
李悅:在俄羅斯大幅擴充軍備之際,美西方在援助烏克蘭的問題上,卻表現得越來越消極。據美國媒體12月5日報道,美國兩黨近日為協調白宮提出的援烏法案而進行的談判以失敗告終。此前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承認,對烏克蘭的援助資金將在今年年底前耗盡,這將給烏克蘭在戰場上帶來“毀滅性後果”。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2日也表示,北約國家無法滿足烏克蘭對彈藥的需求。在美西方深陷“援烏疲勞綜合征”的當下,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查爾斯·昆頓·布朗傳遞出推動外交解決俄烏衝突的信號,他表示:“任何一場軍事衝突都不能單靠軍事手段加以解決,最終都存在外交解決方案。”一南教授,這是否透露出美國想要推動俄烏和談的端倪?
金一南:俄烏衝突已經持續近兩年的時間,各方都有許多經驗教訓可以總結。首先是俄羅斯方麵,俄羅斯發動特別軍事行動,原本是想通過類似“閃電戰”的方式,迅速達成戰略目標,但是沒想到卻陷入曠日持久的狀態。再來說北約和美國方麵,他們本來想通過全麵製裁將俄羅斯壓垮,但是俄羅斯堅持住了,反而是美西方和烏克蘭逐漸呈現出疲態。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雙方來說,俄烏衝突的軍事解決方案都難以持續。所以在戰場上不能達到的目的,就需要通過談判桌來達成。我們看到,
現在北約秘書長、美軍參聯會主席的口風似乎發生了一些變化,就是因為烏克蘭無法在戰場上取得理想的結果,所以隻好尋求一個體麵的辦法“下台階”。
尤其是10月7日巴以衝突爆發後,美國一方麵要援助以色列,一方麵還要支持烏克蘭,令其不堪重負,按照美國人自己的話說是“蠟燭兩頭燃燒”。在這樣的情況下,
美國必須要掐滅一頭。巴以衝突暫時還看不到結束的前景,所以必須讓俄烏衝突降溫,讓俄烏雙方達成一個暫時的妥協。所以美國及北約高層考慮推動俄烏和談,這完全是戰場局勢不利下的無奈選擇。
李悅:正當外界對俄烏雙方是否將展開和談予以高度關注之時,美國著名調查記者西摩·赫什日前爆料稱,盡管澤連斯基反對,但俄烏軍方正在進行秘密談判,討論確定目前前線邊界的問題。俄羅斯保留對克裏米亞、頓巴斯、紮波羅熱、赫爾鬆等所控區域的管轄。作為相應的條件,俄羅斯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但不要在烏部署北約部隊和進攻性武器。對於這種說法,俄羅斯分析人士質疑稱,俄羅斯不會接受這樣的交易,並表示這可能是烏克蘭和西方合謀搞的信息戰。一南教授,您認為赫什的這份爆料有多大可信度?
金一南:美國記者西摩·赫什的爆料,往往給人一種聳人聽聞的感覺。當然,我們相信赫什的爆料並不完全是空穴來風,但對其真實性,我們也要打一個問號。不過,不論真實與否,赫什的爆料起碼證明了一點,就是俄烏雙方都在尋找一個解決問題的非戰爭的方式,雙方也都需要一個喘息之機。
那麽,
僅從爆料的內容看,這份方案總體對俄羅斯是有利的,不僅能減少俄羅斯的消耗,還使其保留了對盧甘斯克、頓涅茨克、紮波羅熱和赫爾鬆所控區域的管轄權。
但是對於這樣的條件,我非常懷疑烏克蘭方麵能不能接受,因為這意味著烏克蘭將有很大部分的國土被割裂。要知道,這四個州囊括了烏克蘭的大部分工業基礎,而且如果赫爾鬆和紮波羅熱被俄羅斯控製之後,烏克蘭在黑海的出海口隻剩下敖德薩,一旦敖德薩再出現意外,那麽烏克蘭將完全失去南部的出海口,可能因此成為一個內陸國家。所以我認為,烏克蘭大概率不會同意這一方案。
另外,俄軍方麵也不會同意烏克蘭加入北約,即便北約現在不在烏克蘭部署武器,但萬一將來部署了呢?所以從俄烏雙方來說,對於這一方案的接受度都十分有限。
所以我對這一方案的可行性持懷疑態度。
但是,現在關於俄烏可能展開和談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至於會談成什麽樣的結果,取決於戰場上的發展態勢。由此,我們就能判斷出談判桌上各方的優勢與劣勢,這是一個基本的判斷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