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1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困在走紅中的“鵝腿阿姨”哭了:接不住的“流量”

困在走紅中的“鵝腿阿姨”哭了:接不住的“流量”

文章來源: 紅星新聞 於 2023-11-30 19:13:3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11月29日晚上9點,“鵝腿阿姨”沒有像往常一樣出現在北京大學西南門外。自打幾天前莫名成為“網紅”並登頂微博熱搜之後,陳阿姨決定暫停自己的烤鵝腿生意,等到事態冷卻下來再說。



但是她心裏著急,烤了7年多鵝腿,除了寒暑假回老家的時候,她和愛人難得停下來。“停一天就少賺一天錢,除了一個月2000多的房租,我的兩個孩子都還沒結婚,我們賣烤鵝腿也是希望多給孩子們留一點兒,這一下子停下來,心裏著急得慌。”

▲“鵝腿阿姨”和愛人梁先生。付垚 攝

幾年前,陳阿姨曾經接受過北京大學校園媒體的采訪,但是和這次“走紅”的架勢比起來,已是天壤之別。目前,他們也在考慮是否租一個門麵讓生意擴大,但是已經54歲的老兩口能否承受更勞累的狀態,他們也犯起了嘀咕。

11月30日晚上,“鵝腿阿姨”在微信群裏發了消息,承諾會早日讓學生吃到自己做的鵝腿。“我隻想讓‘走紅’的日子早點兒過去,就每天安安靜靜地給學生們烤鵝腿送鵝腿,賺點小錢就挺好。”陳阿姨說。

接不住的“流量”:每天隻能做200多個烤鵝腿

54歲的陳阿姨哭了。

11月29日晚上,她以“鵝腿陳阿姨”的名字開通了自己的短視頻賬號,在說了一句“同學們好,社會量太大了”之後,陳阿姨哽咽了幾秒鍾。“我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就想平平安安做個燒烤,這兩天人流量太大,壓力太大,這兩天不敢幹了。”

當晚,陳阿姨和愛人也確實沒有出現在北京大學的西南門。此前兩天,他們都會把分裝的鵝腿用幾個保溫箱裝好,送到這裏,分發給提前在微信上付款成功的同學。

▲“鵝腿阿姨”在北京大學門外給學生送鵝腿。付垚 攝

而這兩天,每當陳阿姨騎著電動車出現在這裏,都會被學生和圍觀者迅速包圍,補光燈、相機、手機,紛紛對準她和剛剛打開的保溫箱。除了拿鵝腿的學生,和陳阿姨搭話的還有直播主播、希望尋求合作的電商、看熱鬧的市民等等。

“有些人根本就不是提前在微信上付過錢的,就會把鵝腿拿走,真正定了鵝腿的學生好多都拿不到貨,我隻能事後在微信上給他們退款。”陳阿姨說。

29日,陳阿姨的大兒子小梁從工作地杭州趕到了北京,在他的幫助下,陳阿姨開通了短視頻賬號,並發布了第一條視頻。小梁對紅星新聞記者說,最近幾天父母發完鵝腿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好幾個開車追隨的人,說希望幫他們代理經營短視頻賬號。

“我們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找別人幫忙經營那些沒有什麽意義,但是後來我看到網上有很多冒充我媽媽的人,我就提議讓她本人開一個賬號,說明一下情況,也避免別人冒充。”小梁說。

在網友看來,很多人想要都得不到陳阿姨這麽高的關注度,可小梁告訴記者:“流量和關注度是給到我們了,但是我父母年紀大了,一天最多也就能烤200多個鵝腿,給了這個關注我們也接不住啊,他們想要的隻是和以前一樣簡簡單單地做小生意討生活。”

紅星新聞記者從短視頻平台一工作人員處了解到,最近幾天確實有不少人冒充“鵝腿阿姨”在網上發布視頻,甚至已經開始帶貨,平台對其中違規的一部分賬號進行了清理。不過,11月30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很多短視頻平台上,依舊有人使用“鵝腿阿姨”等賬號名發布內容,甚至有人直接使用了陳阿姨的頭像。

▲短視頻平台上,除了“鵝腿陳阿姨”本人外,還有很多人新建了“鵝腿阿姨”相關賬號

從賣水果到烤鵝腿:紮在北大西南門外超二十年

在北京大學西南門外向北走十多米的行道樹樹幹上,現在還留著陳阿姨十多年前釘在上麵的釘子,那是她2009年在這裏買水果時,晚上掛電燈留下的。

陳阿姨和愛人梁先生都是江蘇連雲港人,他們1994年結婚,1996年大兒子出生不久後便前往內蒙古包頭做賣水果的小生意,2000年又在老鄉的介紹下來到北京,開始了“北漂”生活。

一開始,北京大學便成為他們討生活的去處。“那個時候的北京大學校園內還讓擺地攤,我和愛人就在北京大學裏賣水果。後來又租下了學校裏的門麵房,還是賣水果。2009年,我們開始在校外擺攤。”陳阿姨說,那段時間他們就在北京大學西南門外,還是賣水果,但老兩口沒有校外擺攤的經驗,有的時候一天隻能賣幾十塊錢,除去成本幾乎就不賺錢。而且水果很容易壞,有時候賣不掉就會扔掉很多。

那段時間曾經也有人找到過他們,說手裏有能夠作弊的“鬼秤”出售,但是都被陳阿姨和愛人拒絕了。“我特別喜歡這些學生,他們每次來買東西都很有禮貌,冬天的時候給我送過手套,下雨的時候還送雨傘和雨衣,我更不能騙他們。”陳阿姨說。

後來,陳阿姨和愛人梁先生決定轉行做燒烤。“那個時候完全沒有經驗,我到處去求人,想學手藝,人家根本就不教你,再後來我聽說一個老鄉和別人學做燒烤,我就打電話過去,老鄉簡單和我說了幾句配方什麽的,但是也沒說具體比例,我們就自己摸索著學,慢慢地也就開起來了。”

陳阿姨說,一開始因為沒有經驗,做的燒烤確實不好吃,但是後來一邊賣一邊做,也就慢慢摸出了門道,而經營的烤鵝腿“脫穎而出”,他們在2016年的時候就決定專門主打這一個產品。

除寒暑假外全年無休:“做烤鵝腿是個非常累的活兒”

陳阿姨和愛人現在租住在海澱區西北旺鎮的一處平房,居住的房子和烤鵝腿的房間是分開的,每天供貨商會把生鵝腿送到這裏,他們兩口子便在工作間清洗、醃製、烤製鵝腿。

除了給學生們送烤鵝腿,夫妻二人幾乎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來北京20多年,除了孩子們小時候來看他們的時候,帶著去了趟故宮,夫妻倆幾乎沒進過北京的四環內。

“每天我們早晨7點起來就一直是在幹活的狀態了,鵝腿要洗、切割、醃製,然後才能烤,我們是用果木爐子烤,一次隻能烤30個左右,一天最多也就是200多個,很多人說我們能不能把生意做大,又是網購又是帶貨什麽的。誰都想多賺錢,但是我們隻能做這麽多,交給別人去做又不放心,所以後來一想,就保持現在的狀態最好。”梁先生對紅星新聞記者說,他進貨的鵝腿都是新鮮的,使用的調料也都是純天然的。這麽多年,口碑是一點點做出來的,在質量上“沒翻過車”。

最近一段時間由於被網絡關注,“鵝腿阿姨”和愛人想要租一個小門麵,但是他們擔心租了門麵後根本沒有時間打理,而且靠賣鵝腿的收入,也支撐不了相對高額的房租。

“我和愛人今年都54歲了,體力和精力都不如以前,做烤鵝腿是一個非常累的活兒,我們之前也曾經試著雇一個人幫忙,但是對方幹了一天就不幹了,說太累了。”陳阿姨說,最近幾年每年能夠休息的時間,就是學生們放寒暑假的時候,他們需要回老家去照顧同樣放寒暑假的小兒子。

由於夫妻倆從20多年前便開始在外漂泊,和兩個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小時候兩個孩子都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而現在每次寒暑假回老家,他們也是希望能夠和在外讀書的二兒子相處的時間更多一些。

但是陳阿姨說,雖然辛苦,這麽多年來她依舊喜歡北京這座城市,喜歡平時和自己接觸最多的大學生。

“說起來倒是我對兩個孩子挺虧欠的,從小就很少陪他們,所以我看到這些買我水果或者鵝腿的孩子們總覺得特別親,我就想著,我的孩子也是在外麵討生活,我對這些大學生們好一些,其他人對我在外工作上學的孩子也會好一些。”陳阿姨說。

希望“走紅”的日子早點過去:“靠給學生賣鵝腿就足夠了”

陳阿姨和愛人的手指關節比普通人的看上去都要大上一圈,這是冬天泡在冷水裏洗鵝腿,幾年前開始落下的關節腫大的病根兒。而無論是下雨下雪,還是北京冬夜裏的大風天,隻要和學生提前約好,她都會帶著烤好的鵝腿準時出現在校門外。

▲陳阿姨落下了關節腫大的病根兒。付垚 攝

大兒子小梁幾年前曾經和父母在北京生活過幾年,“最早的時候就是我來送鵝腿,那時候就在北大旁邊,我總開玩笑說我也是半個北大人。”2016年起,小梁開始通過組建微信群的方式銷售鵝腿,後來到2017年由於要去杭州發展,他便把微信群都轉給了母親,逐漸形成了現在這種微信群提前付款、晚上送貨到學校的模式。

“我弟弟現在在蘇州讀大學,今年也馬上要畢業了,已經開始實習了,我們兄弟倆以後應該不會繼承父母的烤鵝腿手藝,確實也太辛苦。”小梁說,他也是從網上看到了母親被網絡關注的消息後才從杭州趕過來的。有好多來談合作的人,小梁擔心自己不在,父母頭腦一熱被人騙,“另外父母最近壓力也太大,普通人哪有經曆過這種情況的,幫他們寬寬心。”

小梁今年27歲,但是陳阿姨已經開始了“催婚”,但她自己卻沒具體想過,到底哪一天會“退休”,會離開北京。

“能多賺一點兒就多賺一點兒,畢竟兩個兒子都還沒結婚,也想著未來能在物質上幫他們一點兒,但是咱們本事就這麽大,每天靠給學生賣鵝腿就足夠了,別再鬧哄哄的了。”陳阿姨說,以後她還是隻想給學生們專送鵝腿。

11月30日晚上,“鵝腿阿姨”在微信群裏發了消息,承諾會早日讓學生吃到自己做的鵝腿。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6)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夫妻花50萬帶兒子遊41國 網民嘲:英語零進步屬浪費
中國短劇海外爆紅:美國三線演員爭演 薪水暴增7倍
示威者帶來51口棺材抗議大而美法案 數十人被捕…
毫無疑問,這就是全世界最轟動的分手大戲
貝佐斯辣妻以前長這樣!整形醫分析"外貌進化"過程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又爆驚人語:在美國出生的壞人也應該趕出去
美國、越南關稅談好了 川普搶先發文曝稅率
特朗普斥責日本"一直在奪取美國財富",稱將加征高關稅
美國正式關閉USAID!盧比奧詳述理由 列4大失敗
柴靜: 從官媒的知名記者和"公知"到出走海外的媒體人
馬斯克威脅成立“美國黨” 那是什麽黨?這次認真的?
不滿移民不會說英文 川普:在翻譯上美國花太多錢
“這麽恨中國,現在是不是回來當間諜了?”
“大又美法案”51:50參院闖關成功 萬斯投下關鍵票
疑似發表辱華言論,綠洲樂隊主唱道歉
美澳印日啟動礦產計劃,被視為在抗衡礦產主領導中國
特斯拉股價恐再跌六成?華爾街最大空頭表態
財新的製造業數據已成絕唱,從此有九大數據不再公布
特朗普:奧巴馬和小布什不行,拜登史上最差
日本人組團去老撾嫖幼女,大使館都看不下去了
新加坡前外長:若20年後不得不選邊 新加坡傾向中國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困在走紅中的“鵝腿阿姨”哭了:接不住的“流量”

紅星新聞 2023-11-30 19:13:32

11月29日晚上9點,“鵝腿阿姨”沒有像往常一樣出現在北京大學西南門外。自打幾天前莫名成為“網紅”並登頂微博熱搜之後,陳阿姨決定暫停自己的烤鵝腿生意,等到事態冷卻下來再說。



但是她心裏著急,烤了7年多鵝腿,除了寒暑假回老家的時候,她和愛人難得停下來。“停一天就少賺一天錢,除了一個月2000多的房租,我的兩個孩子都還沒結婚,我們賣烤鵝腿也是希望多給孩子們留一點兒,這一下子停下來,心裏著急得慌。”

▲“鵝腿阿姨”和愛人梁先生。付垚 攝

幾年前,陳阿姨曾經接受過北京大學校園媒體的采訪,但是和這次“走紅”的架勢比起來,已是天壤之別。目前,他們也在考慮是否租一個門麵讓生意擴大,但是已經54歲的老兩口能否承受更勞累的狀態,他們也犯起了嘀咕。

11月30日晚上,“鵝腿阿姨”在微信群裏發了消息,承諾會早日讓學生吃到自己做的鵝腿。“我隻想讓‘走紅’的日子早點兒過去,就每天安安靜靜地給學生們烤鵝腿送鵝腿,賺點小錢就挺好。”陳阿姨說。

接不住的“流量”:每天隻能做200多個烤鵝腿

54歲的陳阿姨哭了。

11月29日晚上,她以“鵝腿陳阿姨”的名字開通了自己的短視頻賬號,在說了一句“同學們好,社會量太大了”之後,陳阿姨哽咽了幾秒鍾。“我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就想平平安安做個燒烤,這兩天人流量太大,壓力太大,這兩天不敢幹了。”

當晚,陳阿姨和愛人也確實沒有出現在北京大學的西南門。此前兩天,他們都會把分裝的鵝腿用幾個保溫箱裝好,送到這裏,分發給提前在微信上付款成功的同學。

▲“鵝腿阿姨”在北京大學門外給學生送鵝腿。付垚 攝

而這兩天,每當陳阿姨騎著電動車出現在這裏,都會被學生和圍觀者迅速包圍,補光燈、相機、手機,紛紛對準她和剛剛打開的保溫箱。除了拿鵝腿的學生,和陳阿姨搭話的還有直播主播、希望尋求合作的電商、看熱鬧的市民等等。

“有些人根本就不是提前在微信上付過錢的,就會把鵝腿拿走,真正定了鵝腿的學生好多都拿不到貨,我隻能事後在微信上給他們退款。”陳阿姨說。

29日,陳阿姨的大兒子小梁從工作地杭州趕到了北京,在他的幫助下,陳阿姨開通了短視頻賬號,並發布了第一條視頻。小梁對紅星新聞記者說,最近幾天父母發完鵝腿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好幾個開車追隨的人,說希望幫他們代理經營短視頻賬號。

“我們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找別人幫忙經營那些沒有什麽意義,但是後來我看到網上有很多冒充我媽媽的人,我就提議讓她本人開一個賬號,說明一下情況,也避免別人冒充。”小梁說。

在網友看來,很多人想要都得不到陳阿姨這麽高的關注度,可小梁告訴記者:“流量和關注度是給到我們了,但是我父母年紀大了,一天最多也就能烤200多個鵝腿,給了這個關注我們也接不住啊,他們想要的隻是和以前一樣簡簡單單地做小生意討生活。”

紅星新聞記者從短視頻平台一工作人員處了解到,最近幾天確實有不少人冒充“鵝腿阿姨”在網上發布視頻,甚至已經開始帶貨,平台對其中違規的一部分賬號進行了清理。不過,11月30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很多短視頻平台上,依舊有人使用“鵝腿阿姨”等賬號名發布內容,甚至有人直接使用了陳阿姨的頭像。

▲短視頻平台上,除了“鵝腿陳阿姨”本人外,還有很多人新建了“鵝腿阿姨”相關賬號

從賣水果到烤鵝腿:紮在北大西南門外超二十年

在北京大學西南門外向北走十多米的行道樹樹幹上,現在還留著陳阿姨十多年前釘在上麵的釘子,那是她2009年在這裏買水果時,晚上掛電燈留下的。

陳阿姨和愛人梁先生都是江蘇連雲港人,他們1994年結婚,1996年大兒子出生不久後便前往內蒙古包頭做賣水果的小生意,2000年又在老鄉的介紹下來到北京,開始了“北漂”生活。

一開始,北京大學便成為他們討生活的去處。“那個時候的北京大學校園內還讓擺地攤,我和愛人就在北京大學裏賣水果。後來又租下了學校裏的門麵房,還是賣水果。2009年,我們開始在校外擺攤。”陳阿姨說,那段時間他們就在北京大學西南門外,還是賣水果,但老兩口沒有校外擺攤的經驗,有的時候一天隻能賣幾十塊錢,除去成本幾乎就不賺錢。而且水果很容易壞,有時候賣不掉就會扔掉很多。

那段時間曾經也有人找到過他們,說手裏有能夠作弊的“鬼秤”出售,但是都被陳阿姨和愛人拒絕了。“我特別喜歡這些學生,他們每次來買東西都很有禮貌,冬天的時候給我送過手套,下雨的時候還送雨傘和雨衣,我更不能騙他們。”陳阿姨說。

後來,陳阿姨和愛人梁先生決定轉行做燒烤。“那個時候完全沒有經驗,我到處去求人,想學手藝,人家根本就不教你,再後來我聽說一個老鄉和別人學做燒烤,我就打電話過去,老鄉簡單和我說了幾句配方什麽的,但是也沒說具體比例,我們就自己摸索著學,慢慢地也就開起來了。”

陳阿姨說,一開始因為沒有經驗,做的燒烤確實不好吃,但是後來一邊賣一邊做,也就慢慢摸出了門道,而經營的烤鵝腿“脫穎而出”,他們在2016年的時候就決定專門主打這一個產品。

除寒暑假外全年無休:“做烤鵝腿是個非常累的活兒”

陳阿姨和愛人現在租住在海澱區西北旺鎮的一處平房,居住的房子和烤鵝腿的房間是分開的,每天供貨商會把生鵝腿送到這裏,他們兩口子便在工作間清洗、醃製、烤製鵝腿。

除了給學生們送烤鵝腿,夫妻二人幾乎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來北京20多年,除了孩子們小時候來看他們的時候,帶著去了趟故宮,夫妻倆幾乎沒進過北京的四環內。

“每天我們早晨7點起來就一直是在幹活的狀態了,鵝腿要洗、切割、醃製,然後才能烤,我們是用果木爐子烤,一次隻能烤30個左右,一天最多也就是200多個,很多人說我們能不能把生意做大,又是網購又是帶貨什麽的。誰都想多賺錢,但是我們隻能做這麽多,交給別人去做又不放心,所以後來一想,就保持現在的狀態最好。”梁先生對紅星新聞記者說,他進貨的鵝腿都是新鮮的,使用的調料也都是純天然的。這麽多年,口碑是一點點做出來的,在質量上“沒翻過車”。

最近一段時間由於被網絡關注,“鵝腿阿姨”和愛人想要租一個小門麵,但是他們擔心租了門麵後根本沒有時間打理,而且靠賣鵝腿的收入,也支撐不了相對高額的房租。

“我和愛人今年都54歲了,體力和精力都不如以前,做烤鵝腿是一個非常累的活兒,我們之前也曾經試著雇一個人幫忙,但是對方幹了一天就不幹了,說太累了。”陳阿姨說,最近幾年每年能夠休息的時間,就是學生們放寒暑假的時候,他們需要回老家去照顧同樣放寒暑假的小兒子。

由於夫妻倆從20多年前便開始在外漂泊,和兩個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小時候兩個孩子都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而現在每次寒暑假回老家,他們也是希望能夠和在外讀書的二兒子相處的時間更多一些。

但是陳阿姨說,雖然辛苦,這麽多年來她依舊喜歡北京這座城市,喜歡平時和自己接觸最多的大學生。

“說起來倒是我對兩個孩子挺虧欠的,從小就很少陪他們,所以我看到這些買我水果或者鵝腿的孩子們總覺得特別親,我就想著,我的孩子也是在外麵討生活,我對這些大學生們好一些,其他人對我在外工作上學的孩子也會好一些。”陳阿姨說。

希望“走紅”的日子早點過去:“靠給學生賣鵝腿就足夠了”

陳阿姨和愛人的手指關節比普通人的看上去都要大上一圈,這是冬天泡在冷水裏洗鵝腿,幾年前開始落下的關節腫大的病根兒。而無論是下雨下雪,還是北京冬夜裏的大風天,隻要和學生提前約好,她都會帶著烤好的鵝腿準時出現在校門外。

▲陳阿姨落下了關節腫大的病根兒。付垚 攝

大兒子小梁幾年前曾經和父母在北京生活過幾年,“最早的時候就是我來送鵝腿,那時候就在北大旁邊,我總開玩笑說我也是半個北大人。”2016年起,小梁開始通過組建微信群的方式銷售鵝腿,後來到2017年由於要去杭州發展,他便把微信群都轉給了母親,逐漸形成了現在這種微信群提前付款、晚上送貨到學校的模式。

“我弟弟現在在蘇州讀大學,今年也馬上要畢業了,已經開始實習了,我們兄弟倆以後應該不會繼承父母的烤鵝腿手藝,確實也太辛苦。”小梁說,他也是從網上看到了母親被網絡關注的消息後才從杭州趕過來的。有好多來談合作的人,小梁擔心自己不在,父母頭腦一熱被人騙,“另外父母最近壓力也太大,普通人哪有經曆過這種情況的,幫他們寬寬心。”

小梁今年27歲,但是陳阿姨已經開始了“催婚”,但她自己卻沒具體想過,到底哪一天會“退休”,會離開北京。

“能多賺一點兒就多賺一點兒,畢竟兩個兒子都還沒結婚,也想著未來能在物質上幫他們一點兒,但是咱們本事就這麽大,每天靠給學生賣鵝腿就足夠了,別再鬧哄哄的了。”陳阿姨說,以後她還是隻想給學生們專送鵝腿。

11月30日晚上,“鵝腿阿姨”在微信群裏發了消息,承諾會早日讓學生吃到自己做的鵝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