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那英,“這英”一夜爆火,靠的隻是這張臉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剛過去的萬聖節狂歡,“炸”出了好幾個酷似明星的模仿者。

一個是連聲音都9分相像的“這英”,不少路人還真把她認成了明星那英。

一個是穿著LOW到爆的粉色衣服的男子,他捏著嗓門模仿向太,聲音差別太大,但是外型確實有八成像了。



咱們中國就是人多,甭管你明星長啥樣,總能找出另一個以假亂真的路人,

別人的狂歡隻有幾天,這倆人由於是真的像,成功爆火。

向佐把這個假向太“抓”到了自己直播間,半開玩笑地問他“想要什麽顏色的麻袋”,嚇得他趕緊解釋自己是開玩笑的。

向太本尊沒有很大反應,倒是略有不屑的跟網友說,那個衣服太LOW了,模仿我應該要模仿得漂亮一點嘛!

“他那個衣服不是華倫天奴的,我那個是鴕鳥毛是高定的,幾十萬的,我不知道他是不是20塊錢買的”


一邊賣著9.8的東西賺普通人的錢,一邊瞧不起普通人?

網友評論:花了幾十年功夫脫離了普通階層,又被網友給他模仿回去了,難怪不爽。

“這英”從8月初入駐視頻平台,一開始就是衝著模仿那英來的。

後麵顯然是熟練了不少,模仿得越來越像,也不再依靠AI改變臉型,僅用化妝就能達到8分相似度。

然後憑借萬聖節這次的狂歡出圈,漲到了14萬粉絲……


這姐們兒原本長這樣,柔柔弱弱的,跟那英的長相隻有五分相似:

濃妝一上,立馬氣勢起來了,注意看,她還故意在鼻孔周圍塗上了黑色,讓鼻孔變得更大。

比起扮相上的相似,最難辨真假的其實是這位姐兒們的聲音——與那英幾乎一模一樣。

她一開口,路人都以為真是那英來了。

山寨模仿vs情緒價值


在網上看到有個網友說了這麽一句話:

有人喜歡,就有人討厭。

模仿明星實質上就是蹭明星的熱度,拋去自己的個性,一味的尋求相似點,在有些人看來,是東施效顰,極其可笑。

早期國內湧現了多檔明星模仿秀,請來不少酷似明星的素人做嘉賓。甚至還有專門網羅山寨明星的機構。(下圖裏的明星全是山寨版)

大家也就是看一樂子。


後來這些人去了哪裏?

若是歌喉過得去,多半是接接小地方的商演,拿點出場費討個生活。更多的就是泯然眾人矣。

所以討厭山寨的人會說:碰瓷就是碰瓷,上不了台麵。

然而在這個包容性極強的互聯網時代,模仿者找到了更好的出路。

不會唱歌沒關係,直播帶貨呀!


模仿鹿晗的“鹿哈”,被爭議後改回本名淩達樂,他在今年9月自曝已經實現了月入500萬,去掉投入成本,每個月收入將近400萬。

他靠著酷似鹿晗的臉,在直播平台帶貨,帶貨量相當的可觀。

有人不解,他畢竟不是鹿晗,隻是長得像而已,憑什麽一個月賺得比真正的明星帶貨還多。

因為他給人們帶來了情緒價值。

頂著明星的臉,卻沒有明星的派頭。態度謙卑、不厭其煩的認真回複。


最開始大家或許是衝著他的臉去的,但能持續爆單,靠的還是自身能力和真誠。

賣零食自己大口的吃,一點都不造假,哥哥姐姐叫個不停,特別親切……這小子,也是有兩下子的。

長得像明星,隻是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剩下的路走得怎樣,終究要靠自己。

再說回這次萬聖節火出圈的幾個模仿者。

《甄嬛傳》裏的角色扮演有好幾個,但最受歡迎的卻是“安陵容”。


其實這也是情緒價值的一種體現。

她出身不夠顯赫,天資也不夠聰慧,性格敏感易碎,在權貴夾層中小心翼翼的求生存,最後落得淒慘的下場……

普通人更能夠共情到她的境遇。

“這英”模仿那英之所以也能火,是因為我們懷念那英早些年的真性情,她心直口快、鮮活的公眾形象。

不信你翻看這英模仿那英的幾段經典現場,甚至有一句是爆粗口的。


而今公眾人物形象被各種輿論和規則壓得扁平無趣,他們的社交平台動態是工作人員斟字酌句寫出來的,他們的采訪是事先和主持人溝通好的,幾乎所有人都戴著麵具,給大家看到大家想看到的樣子。

那英當年何其自我,穀建芬老師都說她“長了副好嗓子,配了個狗腦子”……

但她現在也不敢隨便亂說話。遇到事就躲起來、不回應。再也不是當年的模樣。

“這英”的出現,還原了最敢說時期的那英,年輕、張揚,無所顧忌。

這就是她火起來的主因。


還有一個很讓人心酸的原因。

大家哈哈大笑的刷著她的模仿視頻,卻不小心考古到了她真實的那一麵。

她說,自己的父母是典型的東亞父母,說話從來不會好好的說,各種陰陽怪氣。

小時候患鼻炎,不停的擦鼻涕。

不懂怎樣節約,擦一次用一張紙。


媽媽說:你用那麽多紙不花錢的嗎,去水龍頭洗啊!

想想是有道理,鼻子和手都能一起洗幹淨,於是她就去水龍頭洗。

爸爸看到了又說:造紙廠的人都死光了嗎?買不起紙了?

於是她在媽媽麵前用水龍頭洗,在爸爸麵前用紙巾擦……

和爸媽租住在北京的城中村,外地戶口上不了高中隻能上中專。


工作後,爸媽要求她把工資上交,隻能留下400元作為她自己的零用。

每個月隻有400元花銷,讓她感到非常困窘,直到一個大姐姐隨口說到“你為什麽不搬出去”。

她才如醍醐灌頂,原來我是可以搬出去的呀!

她花了好幾天的時間,趁爸媽沒有起床之前,一點一點的把東西收拾搬走,爸媽一直沒有發現。

離開前的最後一天,她留下了手寫的幾千字的信,自認為很真誠的以這種方式與父母告別。


“我覺得足夠真誠了,他們好像隻是草草看了下。我以為我爸媽會來公司找我,或者打我電話,但是他們沒有”

她沒有想到,自己鼓起勇氣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設,才決定做出這場鄭重的告別,她心懷忐忑,對方卻對她的離開毫無反應。

這樣的父母,真的很讓人掃興啊。

很多中國家長就是這樣,孩子跟你分享快樂,快樂會消失,孩子跟你分享苦惱,苦惱會加倍……

“這英”對自己生活的描述,引發了很多人的共情。


這些生活細節,並不如電視劇中那般狗血,卻因為細碎的真實,如粉末般碾進了心裏,和中國式父母的相處,有多少人能感同身受?

所以她的直播間,好多人都當成了樹洞,敘說自己生活中的無奈。

她確實很會開導。

有個大學生說自己是討好型人格,會幫舍友打掃,幫做作業,然後還因為“沒有幫助到受欺負的人感到很自責”

“這英”想到了從前的自己,愣了好一會。


遂開導:你要先幫助你自己,才有能力去幫助別人。飛機上不是有說麽,請先佩戴好自己的氧氣麵罩,再給身邊的人佩戴。

這英從被父母PUA的乖乖女翻盤到自信自立,讓很多人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或者現在的自己,並從中得到借鑒,這就是情緒價值。

善意的回饋

看到“對不起那英我喜歡這英”上了熱搜,這英錄視頻一邊卸妝一邊回複:

“沒有那姐哪兒來的我呀,我當然是喜歡那姐才模仿她,我沒團隊就一個人,辭職在家仿妝拍段子才被你們知道的”


“我也希望你們能接受我的真誠,我不是捏造人設”

他們的模仿,其實並沒有很多人去抨擊,他們能夠感受到網友們的善意,並且將善意再回饋給大家。

感謝現在這個思想包容的時代,無論是瞧個樂子,還是真心喜歡,隻要是給大家帶來情緒價值的,何必上綱上線。

互聯網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他們也希望能真心幫助到大家,這不是很好嗎!

與其說喜歡那英或者這英,不如說,她們的過去和現在承載著我們對生活的期盼和不妥協。


“不是那英不好追,而是這英性價比高”

這句來自網友的話,已經能充分說明,為什麽山寨明星也可以做出知名度。

因為他們下沉到了更接地氣的圈子,除了一張酷似明星的臉,和萬千普通人沒什麽兩樣,若有真誠加持+不作妖,誰會忍心去打壓一個苦苦掙紮上來的普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