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最魔幻的笑話?王一博與李雪健同時出現在金雞獎名單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當我們在談論金雞獎最佳男配角中王一博與李雪健同時入選的時候,到底在看什麽?

一、看演員,還是看角色?

若是隻看演員,在演技方麵,國內能與李雪健相提並論的有幾人?

如果看角色的完成度,那為何又上升到演員?演員的使命是塑造角色,金雞獎的標準也是以此為據,這才是金雞獎的“六親不認,隻看作品。”

以王一博在《無名》中的葉先生為例。

雖然在演技的嫻熟度上比不過李雪健,這是需要承認的事實,不丟人,但在貼合度上被提名,實至名歸。

看過《無名》的觀眾都知道,葉先生這個角色前期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跟著王隊長做了不少見不得人的事。

即使與方小姐相遇,勸說失敗後,他怒而殺了幾個日本人,也看不出他是地下工作者的半點痕跡。

與何先生的對打戲是整部電影的戲眼,兩人沒有絲毫手軟,都要置對方於死地。

這時觀眾對葉先生的身份轉變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因為電影已接近尾聲,他還是沉默不語,心狠手辣,但這場戲之所以成為戲眼,是因為承上啟下。

葉先生是程耳敘述性詭計是否成功的關鍵。

“騙”了觀眾,讓觀眾相信葉先生沒有身份,後麵的反轉才能叫人驚喜,有恍然大悟的觀感,

前期的草蛇灰線也能全部聯係起來,要是讓觀眾認為葉先生都是演的,那這個戲眼就不成立了。

很顯然,葉先生讓觀眾“上當”了,直到影片最後十幾分鍾,程耳才給觀眾抽絲剝繭,讓觀眾看明白葉先生的真正底色。

王一博的演繹方法也由此發生了變化,之前需要他裝、隱忍、不作聲,因為時局使然,現在需要他狠、狂放、放手幹,也是因為局勢所迫。

前後的反差感,層次感,都在葉先生身上呈現了出來,角色是導演與觀眾溝通的橋梁,好的導演會讓觀眾從這頭走到那頭都不忍停住腳步,還要駐足賞景。

葉先生就是程耳讓他與觀眾捉迷藏。

葉先生一直在藏,觀眾一直在找,從頭到尾都被角色所迷,能讓觀眾保持這份專注度,王一博塑造的葉先生被提名有何不妥?

李雪健與王一博出現在金雞獎最佳配角的名單裏,是以角色分高低,這才是“不抱成見,從善如流。”

二、看流量,還是看年齡?

自金雞獎提名名單出來後,許多人大談中國電影,一說沒人才,二說沒作品。

可他們真的是為了中國電影好嗎?既然出發點是好的,為何看不到進步?為何總是用老眼光,不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流量不是原罪,誰人不愛流量,有了流量就有熱度,有了流量對票房有助力。

但不能幹過河拆橋之事,有用時叫人家小甜甜,用完後喚人家牛夫人,哪有這樣的道理,流量也可以當演員。

自2014年進入流量時代以來,國產電影確實深受其害,爛片多如牛毛,觀眾被荼毒至深,對流量有意見也情有可原。

可現在都過去快十年了,流量早就換了一批又一批,電影也不再是某個流量可以主導的了,看的是口碑,看的是能力。

《無名》的最終票房是9.31億,上映期間排片率長期處於個位數。

若如其他人所言,全靠王一博的粉絲刷起來的票房,取平均票價52元,9.31億/52=1790.38萬人。

假使這一千多人萬人中每個人都三刷了,那實際去看的人是596.79萬人,這500多萬人都是粉絲,不覺得這樣的言論很荒謬嗎?

如果一個明星有這樣的號召力,一部電影能讓500多萬粉絲去看,恐怕老板們不可能讓王一博休息一天了,這比太多500強的上市公司都厲害了。

一部電影的票房高低,最終看的還是路人盤,路人覺得好看了,票房才是水漲船高,才能實現逆跌。

《無名》在那樣的環境下取得近十億的票房,這不就從側麵反映王一博飾演的葉先生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嗎?

如果王一博演的不行,票房肯定不會這麽高,畢竟他可是主演,中國電影目前青黃不接,這是客觀存在的。

但現在出現了肯努力,也願意低調做演員,不盤外招的流量,為什麽就不能改觀呢?能力高低看的不是年齡,而是實力。

李雪健之所以成為老戲骨,肯定不是因為他年齡大了。

而是他從當演員的那一刻起就是一個好演員,也有不少好作品,才會被大家推崇,否則空有年齡,也不好使。

王一博與之相比,還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但作為年輕演員,給觀眾奉上了一個出色的角色,為什麽就不能平等看待了?

包容是學術爭鳴的基礎,年輕演員與老戲骨同台競技方顯百花齊放,倘若都是清一色的老人,那不就老態龍鍾了嘛。

其實,現在的年輕演員比當年的老戲骨們承受著更大的壓力。

一來媒介不同,以前隻有紙媒和電視,大家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少,現在網絡快速發展,自媒體多如牛毛。

每個人都是評論家,演員的每一處細微都會被放大,這就意味著他們要更加嚴於律己,不能過於放肆。

二來觀眾評判標準不同,過去的演員,在他們年輕時可能不需要應付太多除作品之外的事。

而現在的年輕演員,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聚光燈之下,所以他們在詮釋某個角色的時候很不容易,因為他們的生活很少,所以必須借助一些方法來輔助。

體驗派不行,會被粉絲圍堵,那麽就得從表現派和方法派入手。

既然年輕演員有這份心做一個好演員,又有流量在手,也能夠看清自己的定位,為什麽不能給予鼓勵,讓更多人的年輕演員成為後來者,去接老戲骨們的班。

讓中國電影人才濟濟才是為中國電影好,隻知抨擊,不知真心提建議,這是司馬昭之心,而非“八麵來風,顧全大局。”

給年輕演員一些機會和時間,讓他們去試錯,去成長,去積累經驗,然後剩下的交給他們自己與作為觀眾的我們。

他們走錯了路,我們可以提出,但要是善意的建議,他們取得了一些成績,我們也不要吝嗇誇獎,雙輔雙成才能百花齊放,中國電影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三、老中青同在,這不就是春天快來了嗎?

在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名單中,有李雪健、雷佳音、胡軍、金巴、王一博,老戲骨、中生代、年輕演員都有。

這是中國電影的傳幫帶,老戲骨撐門麵,中生代扛大梁,年輕人做候補,各自以角色拚高低,不帶對任何演員的成見,這樣公平的競爭難道不好嗎?

總不能李雪健入圍,金雞獎就是專業的,其他人入圍,金雞獎就成了水獎,這樣前後矛盾的言論一點都立不住腳。

其實,所謂的配不配都是一家之言,都是各自根據喜好來羅列,並沒有全麵的衡量。

如果綜合對比就不可能說出中國電影的落日這種無稽之談,電影不會被殺死,但演員會被過激的言論毀掉,希望我們都能大度一點,不要做二極管。

中國電影的路很長,年輕演員的路很長,我們拭目以待,迎接中國電影的再度輝煌。

查看評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