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迅:17歲患癌動手術,母親隻陪我半小時就走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前段時間,許久不見的央視主持人朱迅錄製節目,引發一眾網友瘋嘲。什麽“歪嘴臉僵硬”、“整容失敗,神似宋小寶”、“積極治療抗癌所致”……各種言論層出不窮。

不久,朱迅又帶著她的美貌回歸了。更是在節目中大秀京劇,才貌雙全的姐姐我好愛。不過,怎麽扒姐好端端看個節目,還能被朱迅整破防呀?

在《你好,生活》中,朱迅的海邊喊話看哭了不少網友。她懷著隱忍的哭腔向去世的雙親喊:“爸,媽媽去找你了,你照顧好她。媽,我會好好愛自己的,你放心吧。”

猶記得朱迅談及父親去世時的場景。父親臨終前想要回家,但他當時身上插著管子,朱迅考慮到父親的身體狀況並未同意。

結果三天後,父親便離世了。沒有完成父親最後的遺願,讓朱迅陷入了長久的自責當中。

每每談及父母,朱迅言語間,盡是對父母無盡的思念和再也無法彌補的遺憾。

但當扒姐去了解朱迅過往後才發現,原來在她和父母親子關係的構建中,也曾存在過一道長長的溝壑。

【1】

朱迅在自傳《阿迅》中寫:“人不是生而堅強,隻因別無選擇,而義無反顧、所向披靡。”這不是強為作品上價值的金句堆積,而是自己人生的真實體悟。

朱迅作為家裏的老幺,其實在成長過程中,並沒有得到過父母多少關愛。

父親是新華社駐日記者,長年在外工作,在朱迅的童年記憶裏,鮮少有父親的出席。而母親也在自己很小的時候,為了陪伴父親,舍下自己,去了日本。

17歲那年,長久飽受離別之苦的朱迅為了和父母團聚,決定赴日留學。

朱迅告訴父母自己的想法後,等來的不是他們渴望早日相見的欣喜和期盼,而是約法三章。父母明確表示,他們不會給朱迅任何經濟上的幫助,一切都要自己解決,能做到,就去,做不到,就老老實實在國內待著。

自己選的路,朱迅自不能就此退縮。初到日本的朱迅,遭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為了掙錢,她找了一份打掃廁所的差事。

一次,朱迅不小心弄髒了一位女士的衣服,便被一起工作的保潔阿姨用她那剛掏完廁所的膠皮手套,不停摁著朱迅的腦袋道歉。這份屈辱,朱迅隻能自己默默嚼著咽了。

在各種生活的高壓下,還未成年的朱迅被推到了生死抉擇的牆角。她不幸患上了血管瘤,還動了兩次手術。

網上曾盛傳一張孤獨自測表,最高的孤獨等級是一個人做手術。這種孤立無援的感受,朱迅同樣也經曆過。

第一次手術時,雖然家人都在同一個城市,朱迅卻沒有得到任何人的陪伴,一個人拖著病體進了手術室。在生與死的叩問下,朱迅說:從17歲開始,覺得自己每一天都是賺的。

為了不辜負這“白來”的時光,朱迅更加拚命的掙錢學習,在自己選擇的行業中立足腳跟。當生活推著她繼續向前,單詞表象征著工資單,她的日語突飛猛進。

日語流利優秀到在沒有任何語言和身份優勢的情況下,她憑一己之力衝破重重阻礙和考驗,成功麵試進入日本NHK,頗受重視。

後來回國後,朱迅也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把拚命三娘的精神貫徹始終。她儼然就是同事眼中的勞模,每每問及朱迅幹嘛去了,要麽下鄉錄像去了,要麽雪地爬山,沙漠拍攝去了,總之,就是見不著她人。連主持界的前輩倪萍都說,朱迅的辛苦拚命,是撒貝寧尼格買提等人都不能比的。

也正因為此,她才靠著《正大綜藝》《非常6+1》《星光大道》等一係列央視名牌節目,刷響了國民度,一步步成為央視的台柱子。

可就朱迅本人而言,她並不覺得苦和累,“我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我累什麽累。”

雖然她在心情上甘之如飴,但是身體再次給她發出了警告。2007年,朱迅被確診患有甲狀腺癌,暫別舞台。所幸,通過積極治療,身體已然無礙。她深刻的認識到:健康是一種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

看著朱迅在舞台上二十多年如一日的談笑風生,自信大方的主持狀態,作為觀眾,很難不被她的堅韌積極打動。可是,在工作以外,朱迅的內心缺口,也自我療愈了好久。

【2】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朱迅都活在“母親愛不愛我”的疑問裏。

母親就是她心裏的痛,是她打不開的心結。正如她自己說的那樣:記憶是有選擇的,苦的經曆,特別的人,往往印象最深刻。

所以,朱迅才會在自傳裏、在節目中,多次暴露自己對母愛的渴求。空穀喊話,希望身在異國的母親,能夠回到自己身邊。

當初血管瘤第一次手術結束,17歲的朱迅為了省錢,不敢在醫院多待,傷口還沒痊愈,就辦理了出院手續。生活的壓力照擔,兼職的工作照幹。遺憾的是,很快病情複發,進行了第二次手術。

她高興又心碎。高興的是見到了母親。心碎的是,母親短暫陪她待了半個小時,便說走就走。

哪怕時間過去了很久,朱迅依然沒辦法修複自己那時難過的情緒。她含淚回憶:“她就陪了我半個小時,在我枕邊放了半個西瓜,她就說要走了。我就記得我疼得吐不了籽兒,我就把籽兒咽下去,然後夜裏疼醒,餓了就再吃一口。”

在自己人生最脆弱孤獨的時刻,她也沒有得到過母親的溫情照顧。朱迅用“母親都愛自己的孩子”來說服自己是被愛著的,但從母親身上卻又找不到愛她的證據。

母親生病後,朱迅勞心勞力照顧在側,本以為母親病愈後,兩個人會有大把的時間彌補以往陪伴的缺失,誰知母親卻決意離開。朱迅站在送機口,多希望母親能回頭看看她,但卻沒有。

母親長年居住在國外,哪怕住老年公寓,也不會呆在朱迅身邊。而朱迅在北京的家,則是母親腳步短暫停留的旅社。

“最親近的人,難道有時也會像兩棵彼此疏遠和相望的樹嗎?”朱迅寫下這樣的疑問。血濃於水的母女二人,在缺乏溝通的情況下,造成這樣的理解錯位,似乎是情感發展必然。

母親在朱迅血管瘤第二次手術探望時,其實是冒著違反紀律的風險偷偷跑出來的。而帶去的那半個西瓜,足足花掉了母親一個半月的津貼。

朱迅站在母親離開的背影流淚,母親當然能體會到女兒對自己的不舍。朱迅不知道,母親在等飛機的時候,也會一個人擦拭眼淚。

在日本的時候,母親之所以不為朱迅提供經濟幫助,也是為了鍛煉培養她的獨立能力。是呀,母親怎麽能不愛自己的孩子呢。隻是這份用心良苦,在你不問我不答的緘默下,被加注了太多誤解。

終於,母親借著節目,傾述著對自己的愛意、肯定和讚美。朱迅聽得淚如雨下。從女不知母、母不知女,到和解體諒,她們走了漫長的一段路,所幸結局尚圓滿。

【3】

對於朱迅心中“母親為什麽不願意留在自己身邊”的疑惑,母親在一次節目中曾回應過。

她之所以一次次在朱迅的生活中撤退,是因為看見朱迅婚姻幸福美滿,不願過多打擾,這才想多花點時間,陪伴在未婚獨身的大女兒身邊。

女兒身邊有個穩重可靠的男人,作為母親,自然放心的多。從朱迅和丈夫王誌相處的細枝末節中,也可以看出,兩個人的感情確實穩定甜蜜。

熒幕中,朱迅展現給觀眾的永遠是獨當一麵的堅韌。可是到了王誌麵前,便會盡顯撒嬌柔軟的小女人姿態。朱迅總說自己在家沒地位,丈夫總是對她不放心,連出門和同事聚餐吃飯,都要向王誌報備獲得允許。大家或許聽得不可思議,而這不過是愛人之間恩愛的小把戲罷了。

他們之間自有一套濃情蜜意的相處法則。結婚前,朱迅坦言自己不會做飯,於是王誌便承擔起家中的夥夫工作。一個負責下廚,一個負責誇讚,配合的相當默契。

在公眾場合,朱迅和王誌更是不吝於表達對彼此的愛意和欣賞。一次,他們夫妻二人出席一場飯局,王誌臨時有事需要晚點到,讓大家先吃。朱迅便會在每吃一道菜前,先為王誌撥點菜留著。

這樣夫妻間的日常細節,王誌並沒有覺得理所當然,他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朋友說,朱迅眼裏都是對王誌的崇拜,朱迅直言:怎麽辦呢,我就是喜歡他。

而王誌,不但會直接表達讚美朱迅善良漂亮,做節目有親和力。作為圈內人士,還會站在專業的角度,以恰到好處的方式給朱迅建議。

曾經,朱迅在采訪完一個小孩後,問王誌表現的怎麽樣,王誌回:“什麽都好,有一點可以更好,你要一樣和他平著說話就好了。”

此後,每次朱迅采訪孩子,都會蹲下。朱迅向來不自信,王誌這種充滿肯定的正向表達,一定程度上,給朱迅帶來了不少情緒支持。

正是這份互敬互愛,他們才彼此支撐向前走了20年。都說,婚姻就是一場豪賭,賭對了,幸福一生,賭錯了,兩敗俱傷。事實證明,朱迅在沒有婚禮,沒有鑽戒的條件下,依然堅定選擇的男人,並沒有讓自己失望。

如今,朱迅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雙親離世,愛人在側,時間還會繼續往前走。至於央視的舞台她還會站多久,我們不得而知。

“生命終將結束,何妨不大膽一點,我要體會生命的各種精彩。”相信朱迅接下來的人生會如她期待的那樣,在精彩的人生中,繼續行進著。

查看評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