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AH NAYERI2023年9月27日
經濟學家金刻羽曾在美國接受教育,現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副教授。她的父親金立群是總部位於北京的亞洲基礎設施銀行行長。 EDWIN
KOO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本文係雅典民主論壇與《紐約時報》合作的特別報道。
作為交換學生來到紐約時,金刻羽還是一名14歲的北京女學生。她住進一個美國寄宿家庭,就讀於布朗克斯的私立高中霍勒斯曼。
她被哈佛大學錄取,在那裏獲得了經濟學學位,包括博士學位,現在是倫敦政經學院的副教授。
40歲的金刻羽生活在倫敦和北京,浸淫於兩種文化,現在她把自己的雙重視角帶到了講座、演講和寫作裏。《中國新策略》(The New
China Playbook)一書於今年5月出版。
“如今,我童年時落後的祖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她在序言中寫到。“然而,世界上很多地方仍在問同樣的問題,仍在將中國與那些前共產黨國家的專製和壓迫政權相比較。”
金刻羽的父親曾任中國財政部副部長,現任總部位於北京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她本周將在雅典民主論壇上發表演講。在最近的一次電話采訪中,她談到了自己對中美關係現狀的看法。
雖然在一些人看來,她的回答可能對中國政府比較寬容,但她表示,她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
“我願意在采訪中談論人們緘口不言之事,”她說。“我喜歡平衡一下對話,而不是人雲亦雲,來證明另一麵的存在。”
訪談經過編輯和壓縮。
你在書中寫道,中國基本上被西方誤解了。這是怎麽回事?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非常複雜,而且處於不斷發展中的國家。中國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政治集權模式,同時伴隨一種很強的經濟分權形式,這一點被嚴重誤解了。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西方一直把中國描繪成國家與私營部門的對立——對後者進行打壓。事實上,中國政府需要整個私營部門的繁榮。為什麽?因為它推動經濟增長,提供了大部分就業機會,也是實現科技實力的關鍵所在,這是領導層的主要戰略目標。
為什麽美中關係目前如此令人擔憂?
競爭加劇所致,同時也是文明的衝突:兩個國家擁有不同的價值體係和潛在的不同世界觀。由於缺乏有效的對話和溝通,大大加劇了緊張局勢。兩個國家傾向於各執一詞,或者是各說各話,而不是互相交流。更好的溝通和更狹義的競爭政策將帶來更好的結果。開展競爭性合作是最好的選擇。
拜登總統是如何加劇緊張局勢的?
拜登提出了對半導體的出口管製,因此美國公司不能向中國出口某些類型的芯片。有大量證據表明,這可能會適得其反。首先,這促使中國為大型科技公司的利益調動國家資源。阿裏巴巴、騰訊和華為正聯手克服美國對中國提出的技術挑戰。它們以前不太可能成為合作夥伴——中國的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整個國家團結起來支持一個戰略目標。我不確定這是不是美國的預期目標。
對於圍繞台灣的地緣政治緊張和中國的好戰姿態,你怎麽看?
挑釁是雙向的。說中國平白無故就好戰起來是不對的。有大量證據表明,這種立場很大程度上也是對美國在該地區挑釁的回應。我認為兩國需要緩和姿態,繼續對話。
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有多看重和平。他們經曆過動蕩時代,老一輩人對此的記憶是很清晰的。新一代人則是獨生子女的一代。想象一下獨生兒子的父母吧。他們是否願意支持軍事行動也是個問題。
西方社會以自由民主和法治為基礎。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都得多次出庭接受起訴。這在中國是難以想像的。
中國人與權威的關係並沒有得到很好地理解。這不僅是人民與國家之間的事,也是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任何中國人都得在個人主義和服從權威之間找到平衡。這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一種灰色地帶。
思想的活力不僅存在於自由民主國家。盡管一些政治敏感議題受到審查,但中國境內的信息流動其實非常自由。各個互聯網平台上存在大量活躍的民間討論。
但異見人士和活動人士在中國遭到監禁和虐待,維吾爾少數民族也受到迫害。你不覺得你對中國所作所為的評價有點過於溫和嗎?
我願意在采訪中談論人們緘口不言之事。我喜歡平衡一下對話,而不是人雲亦雲,來證明另一麵的存在。中國是個複雜的國家。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還有我們都必須了解的未來。我想呈現的是一幅現實圖景。中國存在很多問題,任何社會都一樣。
但世界其他社會並沒有迫害維吾爾人那樣的少數民族。
我認為這樣的情況是不幸的,我不是這方麵問題的專家。但據我所知,新疆的再教育營已經關閉。遊客可以自行去看看。
我不是在為這樣的事找借口。我隻是從經濟學家的角度看到了無數人的福祉和不斷變化的環境。在某些領域有所改善,而在另外一些領域則有所倒退。
鑒於你的背景,你是否認為你的身份有助於彌合這兩個世界超級大國之間的裂痕?
如今站中間立場可不是件易事,因為你會被兩麵夾攻。我個人更願意拋開主觀感情,關注事實、真相和數據,並希望在我認為存在盲點或誤解的地方做出貢獻。兩國都太過意氣用事,這無助於讓世界變得更好。
中美之間的衝突會發展到什麽程度?
我認為目前的狀態是一種拉鋸而非關係破裂。這更像是一場口水戰,以及經濟交往的整體緩慢下降,無論是在貿易還是相互投資方麵。
我不知道這種狀態是否會永久持續下去,因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每年超過美國1.5個百分點,雖然不多,但它也會將在10年左右的時間裏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美國企業將不得不捫心自問,是否真願意放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而中國企業也必須問自己同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