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反腐風暴180天:至少40名高管被查,能源電力成“重災區”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萬億元是什麽概念?

2022年,北京GDP約4.16萬億元,75萬億元相當於18個北京的2022年全年的GDP;75萬億,對應全國14億人每人大約是5.35萬元,可供對比的是,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3.69萬元。

75萬億元是什麽?

這是2021年我國央企資產總額。國資委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97家中央企業資產總額達75.6萬億元,連續跨越了40萬億、50萬億、60萬億、70萬億四個大關,十年增長141.1%。

從經濟發展角度來看,央企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發揮著“壓艙石”的作用。2022年,央企實現營業收入39.4萬億元、同比增長8.3%,利潤總額2.55萬億元、同比增長5.5%。

央企在支撐國民經濟發展保持穩中向好的同時,發展過程中的弊病亦不斷暴露。據中紀委網站消息,截至6月21日,今年已有至少40名國資央企管理人員接受審查調查。可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這幾年的反腐案件來看,有部分中央企業出現“靠企吃企”或利用企業資源實施腐敗的嚴重問題,不加以整治,很難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另一方麵,中央企業在整個國家的改革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能不能健康發展、能不能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因此,莊德水強調,從這一角度來看,必須推進中央企業反腐敗工作。

由於政治和經濟上的重要地位,央企成為今年反腐的重點領域之一。

圖源:圖蟲創意

央企高壓反腐

央企反腐風暴再起。

6月21日,中紀委發布通報稱,國資央企9名管理人員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涉及鞍鋼、中石化、中國移動、南方電網等央企。這是今年中紀委第六次集中通報央企被查人員名單。

事實上,這一輪央企反腐行動早有部署。

3月27日,二十屆中央第一輪巡視名單公布,包括糧食央企、農化與能源央企、五大發電集團、水電央企、電網央企、油氣資源央企、管網央企等30家中管企業黨組。這是十八大以來,在曆次中央第一輪巡視中,首次集中對中管企業黨組開展常規巡視。

隨後的兩個多月時間中,央企反腐行動保持高壓態勢。

根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自3月23日至6月21日,中紀委網站已六次批量公布被審查調查的央企管理人員名單,至少40人被查。中紀委反腐通報頻次也有所升級,前兩次通報相隔一個月,5月12日開始,大約每兩周通報一次名單。

值得注意的是,和以往一人一案的形式不同,今年中紀委對央企管理人員的審查通報,形式上出現明顯變化——在同一時間、在同一條通報信息裏集中發布。

中紀委於4月26日刊發文章稱,國資央企管理人員接受審查調查信息集中發布,釋放出持續深化整治國有企業領域腐敗,加大查辦案件工作力度,嚴字當頭、一嚴到底的強烈信號。

40名被查央企管理人員中,能源和電力領域18人,國機和材料領域7人,兵工領域5人,汽車領域3人,航空、地產、物流、通信等領域均有央企管理人員落馬。受調查人員中,四人是董事長,其餘主要是總經理、副總經理、處長、部長等中層管理人員。

“分層公布被查人員名單,有兩方麵的好處。”莊德水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一是傳遞中央重拳整治央企腐敗的決心,讓腐敗分子能夠感受到中央反腐是動真格的;二是向社會傳遞中央反腐成果,給社會吃下一個定心丸,對央企的未來發展要充滿信心。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兵器工業集團、國機集團恒天集團3次出現在通報名單中,是被查管理人員最多的央企。

兵器工業集團被查人員包括兵器工業集團裝備保障部生產準備處處長楊翔,兵器工業集團山東北方現代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倉儲公司原會計史靜,兵器工業集團北方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原董事、黨委委員高揚,三人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

官網顯示,兵器工業集團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的主力軍,旗下擁有12家上市公司,業務涉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設備、北鬥產業、應急產業等先進製造業板塊和貿易流通、工程技術管理、金融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板塊。截至2021年末,兵器工業集團資產總額4861.7億元,人員總量23餘萬人,位列世界500強第136位。

國機集團即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被查的3名人員均來自其全資子公司恒天集團,分別是國機集團恒天集團濰坊欣龍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原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趙黎明,國機集團恒天集團恒天九五重工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總經理王澤民,國機集團恒天集團恒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孫曉東。

國機集團是一家綜合性裝備工業集團,業務涉及機械、能源、交通、汽車、輕工、船舶、冶金、建築、電子、環保、航空航天等國民經濟重要產業,目前擁有13萬餘從業人員、13家上市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恒天集團是國內以紡織裝備為核心主業的中央企業,於2017年6月29日整體並入國機集團。

趙黎明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次日即6月9日,濰坊欣龍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恒天纖維集團黨委召開會議,通報“趙黎明案件”,並表示堅決以更大力度、更嚴要求、更實舉措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能源腐敗多發

這一輪央企反腐行動中,能源領域成為反腐重災區。

能源領域腐敗多發、頻發,與其行業特殊性有關。能源屬於資本密集型行業,投資體量巨大,金額動輒以數百億計。同時,能源項目多,審批權限集中在少數管理層手中,更容易發生權力尋租等腐敗現象。

《中國紀檢監察報》也曾撰文指出“有油水的地方最滑”。



在今年已通報調查人員名單中,電力央企、能源央企上榜頻率最高,包括國家電網、國家電投、南方電網、大唐集團、中國華能、中煤集團、中石油等,被審查調查的管理人員多達18人,占比約45%。

在集中通報之外,今年已有一批能源領域官員落馬。1月31日至2月8日,遼寧省能源局局長汪洪溟,晉能控股煤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蘭奕文,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濟師張昌均,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李東,已接受組織調查。

能源領域的反腐力度加大,與其關乎國計民生不無關係。

被牽涉央企中,國家電網是關係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特大型國有重點骨幹企業。國家電網注冊資本8295億元,以投資建設運營電網為核心業務,經營區域覆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供電範圍占國土麵積的88%,供電人口超過11億,是中國最大的電網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

大唐集團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能源企業,主要業務覆蓋電力、煤炭煤化工等,已建成世界在役最大火力發電廠內蒙古大唐國際托克托發電公司、我國首個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內蒙古赤峰塞罕壩風電場,肩負北京一半以上電力供應的重任,承擔“三北”地區(東北、西北、華北)8億平方米供熱任務。

能源領域被查管理人員存在一些共同特點——位居核心部門、職務,掌握著資源、資產、資金的管理處置權,因此容易成為不法商人重點圍獵的對象。

通報名單中的4名董事長,有3人來自能源領域,分別是中煤集團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楊伯達,中林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權禮,國家能源集團科環集團國能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徐誌清。

中紀委過往通報案件顯示,受處分的能源領域管理人員不少栽倒在采購、項目承攬、貿易合作、勞務承包等“廉政風險點”。

能源領域往往涉及大項目、大筆資金。因此,犯罪數額特別巨大是能源腐敗的一大特點。

據通報,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副書記、總經理雲公民斂財高達4.68億元,位居能源貪汙金額之首。黑龍江龍煤礦業控股集團物資供應分公司原副總經理於鐵義涉案金額超過3億元。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被帶走時,家中被發現有上億現金,執法人員調去的16台點鈔機燒壞了4台。

莊德水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中央第一輪巡視的結果尚未公布,但是從整體來看,腐敗問題可以說是觸目驚心。”

用製度管人

多名專家、學者均認為,央企反腐的關鍵,在於推動建立現代企業治理體係。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廉政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金程之前在《中國紀檢監察報》發表署名文章《透析國企腐敗與反腐敗》指出,國企高管是作為國家幹部而非具有獨立意義的管理者來經營企業的,傳統的“官本位”體製機製,使各級政府忽視國企高管的人力資本價值,導致國企高管大多追求官位而非效率,從而容易私欲膨脹、走向腐敗。

莊德水持相似觀點。他表示,“中央企業的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往往由一個人兼任,很容易產生腐敗問題。”

腐敗的破壞性巨大。劉金程分析認為,國企腐敗不僅破壞了價格、貿易、投資等方麵的市場秩序,更為嚴重的是,損害了社會公平,侵蝕了公共部門在社會中的信譽和聲望。

“一個可行的經驗是引入以績效評價為基礎的競爭機製。”劉金程表示,市場經濟的發展將培育出日益成熟的職業經理人市場,在國有企業產權明晰之後可以吸取職業經理人公開競爭上崗,讓國企高管接受市場競爭的逆約束,從而積極改善經營管理並遏製腐敗衝動。

莊德水建議,反腐敗,首先要加強黨的領導,央國企要姓公不要姓私,保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重大部署的貫徹執行;其次,不斷深化央企改革,建立現代企業管理製度,培養和鍛造一批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管理人員,讓董事會、監事會以及專責的紀檢監察機構,形成相互協調、共同推進管黨治黨的工作格局和國企治理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