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無冰夏季”或提前至2030年 科學家警告極端天氣頻發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據報道,一項於6月6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北極可能將在2030年出現“無冰夏季”,這比研究人員此前預測的時間提前了大約10年。

科學家指出,現在拯救北極地區的夏季海冰可能已經為時過晚,北半球要為更頻繁地出現極端天氣做好準備。

↑資料圖片

與此同時,美媒指出東南亞4月時就經曆了“200年一遇”的熱浪天氣,包括泰國、老撾等在內的多國均創下了當月最高溫記錄。極端高溫加上潮濕的氣候,東南亞的氣候將對人體造成更大的危險。按照聯合國預測數據顯示,如果按照目前的碳排放量和全球變暖速度來看,未來20年,泰國每一百萬人中將有30人被熱死,預計到本世紀末,這一數字將上升至130人。

北極將於2030年出現“無冰夏季”?

科學家警告極端天氣頻發

據悉,9月是大西洋灣流影響北冰洋最強的月份,灣流對北冰洋冰雪融化起到了促進作用。美媒稱,北極的海冰量會在夏末的9月達到最低值。數據顯示,自1979年有衛星記錄以來,北極夏季冰層達到每10年減少13%的水平。2012年,北極海冰麵積創最低紀錄,僅有340萬平方公裏,2020年和2019年海冰麵積也處於曆史低位。

研究表明,如果未來溫室氣體排放量緩慢下降或者持續上升,北極可能至2030年就會在9月間沒有海冰,這比預期早了約10年。據美國大氣研究中心此前預測,“到2040年9月,北冰洋夏冰可能消失。”研究還表明,即便是未來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幅度下降,北極也可能在未來數十年內出現無冰夏季。

正如德國漢堡大學海洋學研究所教授迪爾克·諾茨所說,現在拯救北極夏季海冰已經為時已晚。“作為科學家,我們一直在警告北極夏季海冰的流失,但是人們並沒有聽從我們的警告。這(北極夏季海冰)將是我們的氣候係統因溫室氣體排放而失去的首個主要組成部分。”迪爾克補充稱,這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鍾,氣候係統將在未來數十年內發生巨大變化。

領導此次研究的韓國浦項科技大學教授申金敏(Seung-Ki Min)警告稱,人類正在經曆諸如熱浪、洪水等在內的極端天氣頻發的情況,且頻率可能越來越高,“我們現在需要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並準備好適應北極加速變暖給整個生態係統帶來的影響。”

↑格陵蘭島 圖據IC photo

據英媒2021年分析,全球變暖將導致北極海冰加速融化,而海冰融化將減小冰層對太陽輻射的反射,讓海水吸收更多熱量,從而加劇北極氣候變暖,削弱急流,繼而導致北美、歐洲和亞洲等地區出現更多極端天氣事件。據介紹,北極海冰融化不會導致海平麵上升。不過,申金敏指出,北極變暖可能加速格陵蘭島冰原融化,從而造成海平麵上升,引發凍土融化並釋放出更多溫室氣體。

“200年一遇”熱浪席卷東南亞

應多關注弱勢群體

據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下稱WWA)5月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東南亞在4月經曆了“200年一遇”的熱浪,如果沒有人為因素影響,絕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泰國曼穀街頭

據美媒介紹,通常來看,每年雨季來臨前的4月和5月,是東南亞最熱的時間段。今年4月和5月,東南亞多國紛紛刷新最高氣溫紀錄。4月15日,泰國記錄到45.4℃高溫,刷新了該國此前44.6℃最高紀錄。老撾則是在5月連續兩天創下了43.5℃的最高氣溫紀錄。而越南在5月6日測量到44.1℃的高溫,打破了2019年4月20日在阿宣省香溪地區測得的43.4℃最高紀錄。

↑越南最高氣溫達44.1℃ 視頻截圖

除了高溫外,東南亞的潮濕氣候將讓人體更難實現降溫。英國研究極端天氣變化的研究人員馬裏亞瑪(Mariam Zachariah)介紹,濕熱比幹熱更危險。人體會通過出汗以降溫,當人體所處環境濕度非常高時,汗液難以蒸發,人體體溫難以降低,可能造成脫水甚至中暑,嚴重情況下還可能有生命危險。

報道還指出,當大氣變暖時,其保持水分的能力也會變高,而潮濕熱浪的風險也會加劇。數據顯示,如果全球繼續變暖2℃,潮濕熱浪發生的頻率可能會增加十倍。

↑5月,越南街頭的送水工

此外,美媒還指出,難以獲得醫療支持和降溫係統(如空調)等的人、不得不在極端高溫天氣下從事戶外工作的人、靠天吃飯的農民等恐更難應對頻繁出現的極端高溫天氣。

WWA的科學家呼籲,各國政府需要製定解決方案,例如開發高溫預警係統、完善城市規劃、實行高溫行動計劃,讓所有人都能在極端高溫天氣下得到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