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謎類節目內卷。
這一季度的 kpi,由她們來守護!
確認過六個嘉賓的身份。
是難得一見的全女陣容誒!
" 大哥 ",以及 " 大哥的女人 ",有。
戚薇 + 張雨綺。
段子手和憨憨美女,有。
李雪琴 + 李一桐。
甜妹雙人組,有。
田曦薇 + 張藝凡。
超漂亮的姐姐和妹妹,誰會不愛?
幾個人站成一排,簡直 " 亂花漸欲迷人眼 "。
那麽,這檔女團成長綜藝 …… 啊不,劇式沉浸推理節目,到底效果如何?
和老妹兒一起來看——
看過韓綜《女高推理班》的朋友,可能覺得《女子推理社》的配置似曾相識。
據說,節目組正是買來了前者的版權。
追多了羅暎錫 PD 的綜藝,《女高》係列評分令老妹兒內心毫無波瀾。
畢竟,這屬於韓國製作組正常發揮的水準(免責聲明:隻是客觀陳述事實,9 分以上的韓綜真的蠻多的)。
難得的是,國內翻版也以好評居多。
盡管不能比肩前作,它也拿到了國內綜藝領域較為少有的分數。
六個單元內容,分成十二期節目呈現。
以支線劇情嵌套主線案件,既有階段性目標,又在迷底層層剝落的過程中直指最後真相。
再加上,整季場景設定在職場 …
不得不說,本社畜真的越看越有代入感 ~
六位嘉賓組成推理團,入職坐落於三班島上的 1111 新媒體公司,尋找下落不明的女孩程拉拉。
結果,大家人還沒到公司,就在通勤途中解鎖了幾條線索:
1、23 歲的女孩桂香,同在 1111 新媒體公司上班,已經失蹤一年;
2、1111 新媒體公司加班現象嚴重,員工怨聲載道。
尤其這段吐槽,好像在演老妹兒(不是)
推理團入駐直播部,發現員工個個詭異得很:
人力前一秒和顏悅色,後一秒鬼氣森森;
前台表情呆滯,像極了沒有靈魂的人工智能。
媽耶,搭配音效更滲人!
讓老妹兒虔誠發問:這破班,就不能不上嘛?(真心話,不是)
直播部的同事們,名字都很切題:
張粉兒(漲粉)、關大柱(關注)、典小讚(點讚)、部長直接叫尚戀潔(上鏈接)…
而推理團收到的關於 " 在 1111 一定不要做的 11 件事 " 的工作守則,就差把線索直接告訴她們了
主線劇情漫長,推理團在本單元接了個小活兒。
為主播伊美拆拆快遞、打打下手。
這位主播可了不得,獲評 " 一名金人 ",曾創下 72 小時不間斷直播的業界神話!
然而,在本次直播過程中,伊美卻因試戴頸枕而導致皮膚過敏,不得已中斷直播。
推理團負責尋找罪魁禍首,竟從監控中發現,致使伊美本人過敏的桃毛是由她本人留下?!
大家將信將疑,來到伊美麵前旁敲側擊。
但伊美的表現十分坦蕩,甚至揚言,讓她們找到真凶趕快報警。
奇怪 …
再看監控,總感覺視頻裏的伊美要比過敏的伊美更高一些。
戚哥以傘穗作參照物,果不其然。
不愧是參加過《明偵》的女人!
接下來,問題又來了:
監控裏和伊美長得一模一樣的人,是誰呢?
推理團通過破解郵件密碼,得知驚人內幕。
原來,伊美還有兩個做過醫美的替身,分別是二美和三美。
所謂 " 連播 72 小時 " 的光輝戰績,也並非由伊美一人完成,而是靠三個人三班倒。
怪不得,第一單元叫作 " 解救三班島 ",諧音梗算是被你們玩明白了
推理團在伊美的辦公室內,假借伊美的身份,去套領導簡三連(這名字,一鍵三連是吧?)的話。
簡三臉突然起疑,聲稱要來辦公室找伊美,嚇得大家作鳥獸散。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誇一誇咱們小田。
本能要走,又折返善後。
沒想到,妹妹隻是長得甜,實際卻是坦(密室逃脫中膽大的玩家)。
不止這一幕。
推理團搜尋線索,忽遇公司熄燈,一時間尖叫、哀嚎四起,個個緊張得不行。
隻有小田臨危不亂,大大方方在前麵探路。
好家夥,這紮實的步子和前進的勇氣,讓曾經在密室裏瑟縮成狗的老妹兒可望不可即。
更牛 X 的是,她在覺察到前方異樣時,還能冷靜地通知大家:
" 有人‘死’了。"
" 有具‘屍體’在那兒。"
這個家不能沒有小田啊!
另外五個人抱團演我。
平心而論,這種場景哪怕有劇本也很難克製情緒,看看其她姐妹就知道。
烏漆麻黑的房間,地上躺著真人飾演的屍體 …
我可算知道什麽叫做沉浸式體驗了
包括,戚哥在微博 " 控訴 " 把自己嚇到模糊的這段 …
夜視模式真心加重恐怖屬性。
場景之吊詭,甚至讓老妹兒想到了泰國驚悚片《靈媒》。
隻不過,看電影還能帶著預設心情且充滿防備。
但看《女子推理社》的話,誰會想到一個國產綜藝居然敢玩這麽大呀?
淺搜一下觀後感,被嚇到的朋友不在少數。
大晚上窩在被子裏追綜藝,居然眼睜睜地看著她們在橋下挖出一具屍骨?!放在整個綜藝史上都是相當炸裂的 … 坦白吧,你還準備了什麽 "
驚嚇 " 是朕不知道的?
難怪,正片開始前要在屏幕上打出 " 溫馨提示 ":
未成年人需在監護人陪同下觀看!
初看以為泛泛的老妹兒,還是唐突了 …
作為一檔推理節目,《女子推理社》以連載式雙線推進的方法深入社會議題,達成普法目的。
情節設定與各種玩法,或許讓人夢回《明星大偵探》與《密室大逃脫》係列。
不過,它最難得也最吸引人的地方,卻是保持了推理團的全女陣容。
盡管 " 浪姐 " 每季浩浩蕩蕩,但它找來 33 個姐姐參加競技,是源自於節目概念的基礎設置。
隔壁綜藝《漂亮的戰鬥》,也鮮少啟用全女性陣容,相較於《女子推理團》的播出時間稍稍滯後。
我想,他們都不約而同地發現了國內市場的缺口。
提到全男綜藝,老妹兒可以不假思索地說出很多:
《快樂再出發》《極限挑戰》(嚴敏執導、男人幫都在的前四季)《種地吧》《哈哈哈哈哈》《非正式會談》,等等。
誠然,也有諸如《女兒們的戀愛》《怦然再心動》等節目層出不窮,但立足於戀綜視角,它們隻關注女明星們是否結婚或再婚。
無關性別的綜藝設定中,男女嘉賓比重分配大多存在明顯差異。
慢綜藝《向往的生活》,直到第四季才在主海報裏擠進一個張子楓。
早期《奔跑吧兄弟》常駐嘉賓為六男一女,也注定了這檔節目被簡稱 " 跑男 " 而非 " 跑女 "。
聊這些,不是為了批判或責難,更多是在陳述一種綜藝生態現狀。
全男設置如同約定俗成。
競技有體力,益智夠理性,加之有趣有梗,一直被反複效仿。
大家也樂於接受這種普適配置。
隻是,當海報上打出一排宣傳語:首檔全女性劇式沉浸推理節目。
我驚喜又遺憾地發現:
在 2023 年," 全女性 " 三個字,仍然是一個有效的宣傳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