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關兩廠、解散千名員工 又一著名工廠逃離蘋果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很長一段時間裏,曾經的蘋果代工廠緯創持續萎縮,市場有目共睹,而眼下,萎縮似乎迎來了高潮。

5月初,據印度媒體報道,緯創計劃從印度整體撤離,一年內解散其在印業務。印度塔塔集團則計劃收購緯創在南印的iPhone組裝車間,該車間承擔緯創在印主要生產任務。

同步關閉的,還有國內泰州工廠。4月底,緯創泰州工廠因連年虧損官宣關廠,並於5月26日解除了所有員工的勞動合約。有緯創泰州廠員工告訴36氪,(緯創)昆山廠也可能逐步關閉。

繼2020年賣掉江蘇緯創(投資)、昆山緯新後,泰州和印度廠的退出,幾乎宣告緯創已全麵撤出果鏈隊伍。

緯創泰州廠此前是iPhone LCD麵板(液晶顯示器)的顯示模組代工生產基地。但國內手機市場早已進入下行周期,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去年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2.72億部,同比下降22.6%。

這一背景下,泰州廠連年虧損,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該廠投資賬麵價值為虧損55.55億元新台幣。

顯性原因來看,iPhone轉向OLED屏是直接導火索,但緯創“退退退”背後原因可能更為複雜。放大視角來看,在果鏈企業水深火熱之時,緯創脫掉“果鏈”帽子,也成為時代的一個注腳。

01.閉廠風波,員工在爭什麽?

關廠早有預兆。

“去年年底就有傳言說要把泰州廠關掉,把訂單轉移到昆山去,當時還有一些領導出來辟謠說沒這回事。但後來各種事都坐實了:設備開始往昆山運,訂單也漸漸先派一部分人去進行交接,再後來逐漸把一些產品在那邊進行試產。”一位緯創中層告訴36氪。

據泰州廠員工介紹,閉廠後,員工們可以選擇前往昆山廠工作,也可以選擇領取補償金後離職。不過,由於大多數員工都是本地人,選擇去昆山工作的並不多。

緯創泰州建廠於2009年。據泰州發改委2011年4月20日發布的文章,緯創的落戶在泰州創造了多項之最:單體項目投資最大,達10億美元;單體項目直接創造5萬個以上的就業崗位;將成為泰州外貿出口第一大戶。

但如今隻剩空蕩蕩的廠區,和工廠留下的一屁股員工糾紛。4月3日開始,泰州廠啟動被遣散員工處理措施。這之後不乏大量離職員工聚集在工廠門口,向工廠討公道。

本該是拿錢走人,但在離職賠償、社保以及公積金問題上,工廠與員工之間產生了不小的摩擦。

不少緯創離職員工告訴36氪,此前,緯創是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繳納社保公積金,而非全額繳納。甚至還有部分員工表示,自己的社保和公積金已有多月未繳納。

一位在緯創工作十年的員工告訴36氪,去年7月緯創開啟第一批關廠前的裁員,大概100多人,她是其中之一。“被裁之後才發現入職十年來,自己的社保公積金繳納都是有問題的,泰州廠的很多人都是如此。我們100多號人曾經去廠門口嚐試溝通,但工廠方麵沒有人出麵處理,我們在各個部門之間被踢皮球。”

根據一些去年被裁乃至更早離職的員工的說法,員工開始抗議後,關廠時在職的員工,社保公積金已被工廠補繳,但早前被裁的群體,截至發稿時,社保和公積金問題尚未得到解決。

“有傳言公司當初批下來的裁員預算差不多四千萬左右,要是嚴格的按照法律法規來補社保和公積金的話,可能要到七八千萬,但或許公司有法律風險的考慮,擔心這些員工以後再拿社保和公積金威脅自己。”該緯創中層表示,“補繳之後算下來,從金額上來說,實際上是達到員工預期的。”

前述緯創中層指出,實際上,在入職時,公司會問要不要交公積金,選定後會簽一份“協議”。“有些產線的員工,他們是因為如果選擇交公積金的話,自己也要掏錢了,但他們是希望每個月自己實際到手的工資高一點,所以有些人會選擇不交公積金。”

在內地,緯創除泰州廠外,還在昆山、中山、成都和重慶設廠,而公積金漏繳問題,緯創員工告訴36氪,各個廠都存在。“泰州廠是最小的一個分公司,這次裁員很可能是拿我們做實驗,之後其他分公司很可能都會跟泰州廠一樣(關廠),然後把泰州裁員的經驗和方式,用到其他廠身上。”該緯創中層表示。

內地工廠式微的同時,像其他果鏈一樣,緯創早已在布局東南亞。

有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緯創泰州廠關閉後,除了轉調昆山,針對工程師和管理人員,緯創還提供了另一個選擇:支援越南。“緯創在越南仍處於起步階段,急需人才,緯創正在廣招人,並且鼓勵大家到越南去工作。”

目前,緯創在越南擁有兩座工廠,主要負責生產筆電,而去年宣布新建的第三座工廠,即將於明年6月完工。

外部原因來看,泰州廠的關停,是緯創放棄蘋果代工,和工廠逐步撤出內地,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02.“炒了”蘋果?

不管是蘋果業務變化,還是消費電子下行,果鏈廠商們平等地遭受衝擊,而泰州廠及緯創戰略及管理問題,或許早已在內部埋下病根,訂單減少隻是其最後一根稻草。

36氪從緯創內部員工得知,在昆山廠的蘋果訂單下滑後,緯創開始將部分產線和管理崗人員轉移到泰州。“昆山那邊的主管都比我們高半級,所以過來之後相當於直接把這邊接管了,泰州的高層就被架空了,很多人從一線被調到二線、三線去了,不再直接參與產線的生產和經營。”

人員調動引起了蝴蝶效應,誰都沒想到,緯創泰州還因此丟失了大客戶,訂單量直線下滑。

當時,緯創泰州有京東方和夏普兩個大客戶。據其員工回憶,當時從昆山廠調來了一位新廠長,但在和客戶溝通時起了衝突,“客戶直接回北京了,把泰州單子給斷掉了,泰州廠的老廠長到北京去求情,但聽說被人家晾了三天,漸漸的京東方就不往這邊派單了。”

泰州廠的管理問題越積越多,紙不再能包住火,很多傳聞便開始在員工之間傳開:幾百萬買來的設備,以訂單丟失後設備閑置的理由折舊低價賣出,拿取回扣;機台設備在昆山泰州兩地來回運輸,運輸公司也和一些管理層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聯係……

不少員工感覺到,泰州廠成了昆山廠的“備胎”。

前述緯創中層表示,關廠前夕,泰州廠隻剩下了夏普的訂單,以及一千人左右的員工,如果隻做夏普的話,實際上泰州廠可以維持下去。“但昆山也不行了,高層選擇犧牲泰州廠,把泰州的訂單轉過去,棄卒保車。”

甚至有員工認為,泰州廠的虧損也是有水分的,“其他公司的一些壞賬被塞到了泰州廠身上。”

管理之外,品控不夠優秀,也是緯創的一大掣肘。

據富邦投顧報告指出,2018年8月,緯創因品控管理問題,曾丟失蘋果的6.1英寸LCD iPhone 代工訂單,其丟失份額全部改交競爭對手和碩、富士康負責。

而緯創曾經嚐試轉型OLED,也因品控折戟。“之前緯創在台灣,收購了一家做OLED的小廠,但良率一直上不來。”一位緯創員工告訴36氪。

轉型行動上,緯創是積極的。

緯創從2017年便開始研發AI服務器,目前服務器營收占比三成。此外,2021年7月,緯創買下JDI名下的台灣廠晶傑達,進軍車載及工業控製用麵板係統,今年繼續擴大產能,產能翻倍,預計3年半至4年完成建廠。

但在緯創員工看來,緯創入局車載為時已晚。“一方麵產品良率上不來,另一方麵,國內一個華星光電,一個京東方,緯創隻能喝湯。”

市場空間方麵,集微谘詢顯示行業首席分析師李雷廣曾指出,盡管近兩年出貨量保持個位數增長,但預計不會出現爆發性增長,無法起到拯救整個(麵板)市場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持續收縮,但今年以來,緯創股價漲勢凶猛,半年翻番。



緯創今年以來的股價變化

緯創的股價走勢,很好地反映了當下市場情緒——“果鏈”帽子戴著不如摘掉。在二級市場,關廠對緯創是利好消息。

首先要明確的是,不同於頭部果鏈,緯創在蘋果的訂單份額極少,緯創自接下iPhone組裝業務時,到手訂單就以舊款為主且市占率不高,LCD屏幕亦是如此,所以不會因賣廠和關廠,就失去賺錢能力。

以此前緯創賣昆山緯新給立訊緊密為例,之後兩年,緯創毛利率、獲利及EPS表現均有所提升。

今年一季度財報來看,緯創營收雖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幅度不大,整體表現平穩,毛利甚至從去年同期的28.43億元增長至33.53億元。雖說蘋果等手機對LCD麵板的需求不再,但在部分低端手機以及電腦上仍有較廣的應用。

如今,緯創的策略或是主動“炒了”蘋果,不在低占比低毛利的業務上,過度耗費精力,做好自己的“小本買賣”。

03.果鏈穀底求生

果鏈的蘋果依賴症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如果說蘋果訂單占比很小的緯創,可以輕鬆調整,其他果鏈,境況則會更尷尬些。

去年11月,蘋果聲學組件和有線耳機供應商歌爾股份發布公告稱,收到境外某大客戶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此次業務變動預計影響2022年度營業收入不超過33億元,約占公司2021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4.2%。分析師郭明錤隨後發文稱,該產品可能為蘋果的AirPods Pro2。

歌爾股份被認為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歐菲光。

科技市場獨立分析機構Canalys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13%,跌至2.7億部,連續五個季度下滑。消費電子行業整體疲軟已是不爭事實。

對於果鏈企業而言,大環境不利之時,蘋果又給出了重重一擊:近年來,蘋果開始多元布局供應鏈。

據路透社通過分析蘋果供應鏈資料發現,截至2019年的5年間,蘋果供應商的主要生產基地有44%-47%是位於中國大陸,但到2020年,已經降至41%,2021年則降到36%。

去年5月,蘋果告訴供應商,他們希望在印度和東南亞增加產量。富士康、立訊精密、藍思科技、領益智造等一眾果鏈公司,隨即響應號召。

以富士康為例,其印度擴張極快。幾個動作正同步進行:印度南部特倫甘納邦開設第一家工廠;在班加羅爾機場附近的Devanahalli買下120萬平方米的土地;將印度金奈的工廠產能翻倍,力爭到2024年,實現年產iPhone約2000萬部,員工數量也增加2倍到10萬人;在古吉拉特邦建造芯片製造廠。

除了印度,因成本低廉、關稅優惠,越南也是被蘋果看中的一塊“風水寶地”。今年4月,MacBook組裝廠廣達宣布將在越南設廠後,台灣六大電子廠已全部落子越南。

一位接近果鏈人士告訴36氪,雖然蘋果的錢如今也不好賺了,但其他(手機)客戶不論是訂單量還是盈利能力,依舊很難與蘋果匹敵,所以應該說果鏈廠們“不得不”繼續與蘋果綁定。

“但相應的,海外新廠也要承擔風險,不管是前期投入還是地緣政治,一定是體量夠大的公司才能承擔。緯創撤出印度,也就不難理解。”

一邊對蘋果言聽計從,另一邊,果鏈們也在積極找後路。

藍思科技2022年財報中提到,目前的客戶包括特斯拉、寶馬、奔馳、大眾、理想、蔚來、比亞迪等。2022 年,藍思科技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35.84億元,同比增長59.41%,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升至7.67%。

2018年,蘋果線性馬達供應商瑞聲科技也開始布局其車載業務,去年,瑞聲科技為造車新勢力哪吒S提供了了整套車載聲學方案,是瑞聲科技在車載聲學領域的首個量產項目。

今年4月,歌爾在重慶設立歌爾智行,入局汽車零部件領域,而VR頭顯也已是歌爾的新增長點,占據全球出貨量80%份額。

行業下行,蘋果“出走”,對果鏈企業而言,不管是新能源還是AI,找到“摘掉果鏈帽子”的底氣才是破局關鍵。

灣區範兒 發表評論於
逃離蘋果,才被迫關廠解雇員工。小編因果關係要搞搞清楚
狄更絲 發表評論於
為什麽又?不早就倒了麽,舊聞新炒?輸兩次?
seator 發表評論於
逃離?明明是被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