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大仰角彈射長航時“遊隼”管射折疊翼無人機發射過程。(圖/西北工業大學)
由西北工業大學無人係統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昌敏負責的“遊隼”管射折疊翼無人機,日前完成捷聯圖像末製導閉環試驗宣告成功,並公開試驗過程完整的紀錄影片。據了解,管射折疊翼無人機是近年來興起的新型巡飛與精確製導裝備,采用儲存、運輸、發射一體增加其便利性和靈巧性,但也同時因發射管的有限空間約束限製了機翼尺寸,進而影響折疊翼無人機氣動性能。
綜合陸媒報導,該研究團隊針對串列翼布局能在有限尺寸的發射管滿足設計需求,終於找到采用“Z型折疊”方案,並同時成功提出“氣動-結構協同的大展弦比折疊翼無人機設計技術”,首次將中國“由陸到空”、“由海到空”折疊翼無人機升阻比大幅提升,整體提高巡飛平台的氣動性能。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成功完成大展弦比折疊翼無人機設計後,團隊再把目光投向海空跨域飛行,宣布突破水麵搖晃態垂直發射氣動力係拓撲結構變體重構技術,實現“遊隼”長航時折疊翼無人機的首次深水釋放、水麵漂浮垂直冷發射無人機自主飛行驗證,以及首次電動後推螺旋槳陸地垂直冷發射折疊翼無人機自主飛行驗證。
專家指出,北京期待未來這款“遊隼”可在相關海域進行水下部署,采用冷發射讓敵方航母編隊難以預警探測,該無人機在接受指令後靠近敵艦騰空躍起、俯衝,攜帶炸彈直接發起自殺式襲擊,破壞航母甲板及甲板上設施、艦載機,進而癱瘓航母戰鬥力。重要的是,這一係列無人機造價與反艦彈道相比便宜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