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在香港:被私人銀行漂亮經理圍獵 隱秘處理小金庫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燈火璀璨,依然彌漫整個中環。但是,過去一年多,香港金融領域最核心的IPO市場缺乏興奮點,二級市場依舊不溫不火,整個圈子都在擔心隨時降臨的裁員潮。

目前的共識是,在可預見的未來,唯一的出路就是找到離錢最近的地方——那些超級富豪們。

這原本是私人銀行經理們的日常工作。但現在除了他們,又有更多人來“搶”富豪了。按照市場定義,可投資資產超過2500萬美金的就可算作富豪(超高淨值人群)。

一位超級富豪曾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自從年初疫情結束以來,金融圈找他的人越來越多,要麽是做一級市場推項目,要麽就是希望他能轉更多錢去機構做交易,“感覺要把過去三年的項目都推過來似的”。

也有另外的富豪告訴騰訊新聞《潛望》,甚至還有金融圈的人來推薦潘石屹的SOHO公司收購案。但他覺得當前內地房地產屬於最不能抗風險的項目之一,推薦過來“有點坑”。

多位不願具名的私人銀行經理告訴騰訊新聞《潛望》,如今,他們的競爭對手包括一級市場或二級市場的基金經理們,甚至是香港政府當前推出的最新政策——2.4億港幣就可在港注冊單一家族辦公室。“內卷”的終極目標就是搞定更多富豪,跟著富豪做業務,“喝湯”也餓不死。

這場中環的富豪爭奪戰要比以往來得更加猛烈。

富豪“探子”:私人飯局、“養魚”模式

James如今正身處這場搶奪戰之中。

騰訊新聞《潛望》在4月的一天中午見到他時,是在中環的一家會所,這裏隻招待會員,是香港傳統老錢們聚集的地方。選擇這個地方,是因為他第二天要在此接待一位來港的大佬,特地提前過來交代包間事宜。他告訴騰訊新聞《潛望》,此人在中國富豪榜排名相當靠前,所以需要更謹慎些。

像James這樣在大機構做私人經理的人也會被戲稱為“比富豪太太更了解富豪的人”,因為他們需要協助富豪們隱秘處理一些自己太太都不便了解的資產。對於James來說,服務富豪第一條準則就是要懂得保守秘密。

James加入這個行業時間並不長,此前,他和家人也已經是某些私人銀行的客戶了。因此,剛入行的時候,他比不少人都要順利,依靠自己家庭以及香港大學校友會的網絡足夠他每年出色完成業績。但自從去年以來,他也苦於拓展資源和業務,因為“老本總有吃完的時候”。

疫情放開後,他開始玩起了“私域流量”,安排人數在6人左右的飯局,不僅話題要適當,出席的人員也要均衡——兩到三位富豪,再加一到兩位專業人士,其他都是富豪帶來的身邊人,絕對不能過於“硬銷售模式”。

James覺得這個方法效果還不錯,盡管不一定見麵吃個飯就能把富豪變成客戶,但是至少可以建立起信任度。在私人銀行這個領域,有了信任,後麵的事就容易很多。

騰訊新聞《潛望》獲悉,中環某家大牌的私人銀行內部甚至特設了一些專門安排飯局的崗位。

更讓James覺得有成就感的是,過去一段時間,他和團隊的人像分析師跑行業一樣用“表格方式”尋找富豪,用他的話說像是富豪“探子”,即挖掘潛在富豪客戶——有點像就做一級市場投資,一般預計三年左右可轉化成客戶。

具體而言,他們把國內未來幾年可能蓬勃發展的行業頭部公司都梳理了一遍,包括一些可能處於風口即將上市的公司高管們,或者是當下現金流非常好的行業龍頭公司。在他看來,梳理並不難,難的是要研究得足夠精準和深入,還能夠接觸到這些人,並成功把他們帶回來開戶。

這種模式被一些私人銀行經理們戲稱為“養魚”,一時半會見不到效果,幾年後的成功率也看運氣。但James倒是不這麽看,去年他們用這樣的方式在疫情期間拓展了一些沿海做貨櫃生意的企業家,並成功開戶。

更早之前,James所在的機構也曾經用這樣方式於生物製藥領域。2018年港交所放開了生物製藥公司不盈利也可以上市的規定,曾一度製造了上百位億萬富翁,其中不少都成為了他們機構的客戶。

競爭分化:卷到富豪不等於卷到錢

來自瑞士的私人銀行瑞聯銀行北亞區主管及香港CEO黃偉基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富豪“探子”做法可能更適合龍頭的私人銀行,而他更願意尋找已經在私人銀行領域工作超過10年以上的經理,因為這些人已經過了“養魚”式掃客戶的階段,手裏紮紮實實已經有客戶了。

瑞聯銀行當前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404億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幣1.08萬億元。其在亞洲團隊大概有100人左右,包括中國香港和新加坡。

過去四個月中,瑞聯銀行從香港市場上招聘了5位客戶關係經理。黃偉基告訴騰訊新聞《潛望》,這5個人的工作年齡平均超過15年,在可預見的未來,他們將會給瑞聯帶來不少優質超級富豪客戶。

據福布斯最新的《全球億萬富翁榜》顯示,在2640人的榜單中,隻有337名女性,占比僅13%。

也就是說,當下James和同行努力尋找的富豪們,大多數依舊是男性,這也一定程度影響了行業的競爭格局。包括James在內的多位私人銀行經理告訴騰訊新聞《潛望》,入行的初期,女性確實會有些優勢,在亞洲可能更為明顯些,這也導致香港的私人銀行經理女性占比要高一些。

雖然承認女性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更容易接觸到富豪,但不少私人銀行的高管認為在服務過程中,還是得靠專業取勝,更相信時間積累的經驗價值,而不是性別優勢。

James也認為,在服務富豪這個超級精明的群體時,若是沒有能力的人是不可能在行業裏做十年甚至以上,可能早就被淘汰了。

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簡稱“華泰金控”)私人財富管理部主管及董事總經理李碩也持有類似的觀點,即不在意性別優勢。她近期也在招人,不過她更看重業務能力,“我不會為他們過去的經驗買單,也不會在意工作多少年”,但會看員工入職半年後真正帶來多少新增資金。她認為這是對客戶經理考核中最重要的指標。

摩根大通私人銀行亞洲CEO關金星則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在香港的私人銀行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招聘的時候勢必吸引的也是相同文化的一群人。而摩根大通很願意從應屆生中培養私人銀行經理。

關金星表示,這是因為摩根大通的整體風格比較穩健,而且也更聚焦在門檻超過2500萬美金的客戶群體,更希望自己培養團隊。據騰訊新聞《潛望》不完全統計,摩根大通現有的私人銀行經理們在職十年的人數遠多過其他銀行。當然,這也是因為摩根大通提供的薪水頗具競爭力。

不過,在外資行多年的私人銀行經理們告訴騰訊新聞《潛望》,中資機構的“內卷”遠大於外資。相較於摩根大通等大機構對富豪2500萬美金要求來說,很多中資機構門檻更低,300萬美金足矣,有些甚至降到100萬美金。

多位不願具名的富豪曾經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一些中資機構的客戶經理主要都是年輕漂亮的女孩子為主。

James認為,現在有些機構把私人財富管理行業“卷”成了香港的保險行業,但他覺得在香港做富豪的私人銀行經理,能夠走得遠的才是實力勝出的,沒有實力的隻能在門檻附近“卷”。這也讓機構們在搶奪富豪的遊戲中不得不麵臨更為激烈的競爭。

騰訊新聞《潛望》獲悉,幾年前,香港的某家頭部機構曾一心希望轉財富管理,並從傳統私人銀行機構中銀香港挖來了負責人及其團隊,隨及獲得了該團隊帶來的劉鑾雄等本地超級富豪的賬戶管理。

但這並不是這場爭奪戰的終點,像劉鑾雄等超級富豪們並不會在一家銀行開戶和放錢,最後所有人搶奪的是富豪核心賬戶管理人角色。也就是說,卷到了富豪,並不代表卷到了富豪的錢。

洗牌開始:搶“最難啃”的那群人

包括關金星和黃偉基在內的多位中環私人銀行管理層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香港私人銀行機構的洗牌已經拉開序幕。今年3月,瑞信銀行快速被瑞銀收購後,這兩家機構在港的私人銀行部門必將展開重組。

不少在職和離職的瑞信私人銀行經理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瑞信的私人銀行經理被“清走”的可能性更大。這兩家機構在香港都擁有相對龐大的私人銀行客戶經理團隊。騰訊新聞《潛望》獲悉,瑞信截至4月底在港的私人銀行經理約有150人左右。

現在,香港市場上“飄”著非常多的來自瑞信的員工的簡曆。更早之前,瑞信在去年底就已經開始裁員。

除了瑞信,過去這一年多,香港金融圈堪稱慘淡,除了少有的幾家機構外,大多數都在優化和裁員,中資券商更不例外。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海通國際虧損65億港元,國泰君安淨利潤減少了93%。

據騰訊新聞《潛望》了解,部分中資機構在港的業務正受到總部核查或在收緊業務窗口,極有可能會使得部分中資機構的一些業務被調整。

但與此同時,包括中資機構以及聯合家族辦公室在內的服務富豪的機構也仍在增加,後者類似小型的財富管理基金公司,資金來源集中於某幾個超高淨值的客戶,規模大多在10億港元以下。

今年5月,香港政府通過了一項關於家族辦公室的條例,其中規定隻要是可投資資產超過2.4億港幣的機構,其資金來源超過95%於某一家族或關聯人,就可定為單一家族辦公室,該家族辦公室可享受稅務優惠。這就意味著,未來服務富豪的所謂聯合家族辦公室會越來越多。

但大多數私人銀行從業者都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過去十五年中國市場富豪數量暴漲的黃金時代過去了,未來能夠快速找到富豪可能更難了。

關金星倒是更為淡定了。她認為,隨著玩家增多而富豪增速放緩,確實會伴隨些競爭,但是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富豪們比之前更在意資產的增值和保護了,對於私人銀行的需求反倒會增加。

更為重要的是,關金星認為,盡管經濟下行,可是中國的富豪總體數量依舊是增長的,並不擔心蛋糕不夠的問題。胡潤榜的數據顯示,中國擁有十億美元資產以上的富豪人數在2018年時還是324個,到去年底已經有969人了,超過了美國的691人。

和關金星一樣,黃偉基也更傾向於在這塊蛋糕中搶最好的那部分,即開戶門檻在2500萬美金以上的超高淨值客戶。這也是市場上最難啃的群體,一旦啃下來,這些客戶將會帶來非常豐厚的利潤。

李碩也透露稱,在過去這一年多的國際動蕩環境裏,確實發現有一些境外資金開始回流香港,尤其是華人背景的資金。

她提示說,這個時候,中資則需要發揮自有優勢,例如跨境收益互換業務——這是一個在港中資券商相對比較有優勢的業務。

跨境收益互換是證券公司與交易對手在場外市場一對一訂立的一類金融衍生品合約。簡單而言,這是一個類收益互換的衍生品。一些熟悉A股市場的客戶會因為該產品而選擇在中資機構開戶和交易,包括一些富豪個人或家族辦公室以及機構投資者。

李碩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在過去的兩年多裏,香港這邊的離岸需求開始增加,尤其是一些海外回流的資金喜歡這類產品。近期,他們團隊就通過該形式成功引入一家位於意大利的富豪家族落地香港,並即將開始對中國市場的投資。

幾乎所有騰訊新聞《潛望》接觸過的私人銀行管理者均表示不擔心競爭,隻是不希望同質化的競爭。

在可預見的未來,香港中環爭搶超級富豪的遊戲還會愈演愈烈。對於遊戲中的玩家來說,永遠不變的宗旨就是:所有的競爭都是為了抓住更多的富豪,抓住富豪才是抓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