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荒漠之爭,北深杭誰會拿第一?

美食荒漠之爭,北深杭誰會拿第一?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中國大概沒有哪座城市能逃開 " 美食荒漠 " 這個夢魘了。

一場以地圖為靶的美食荒漠 " 無差別攻擊 ",正在針對全國大小城市展開。人流量大的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自然是眾口難調;經典的旅遊城市,大理、麗江、廈門也頻頻被吐槽。

一麵是網紅餐廳需要提前訂位,排隊叫號;一麵是外賣軟件刷了半天,翻不出一份好吃的,可月末了一檢查賬單,恩格爾係數還是一如既往地高。

這確實很難不讓人納悶,偌大一個舌尖上的中國,吃點美食怎麽越來越難?

△杭州已經成了眾所周知的美食荒漠,很多大城市也難以幸免。(圖 / 圖蟲創意)

承認吧,每座城市都有一片美食荒漠

" 浦東簡直是美食荒漠的中心,它才是上海的北京。"

" 實在不理解為什麽在南京吃頓飯那麽難,美食荒漠無疑!"

" 美食荒漠 " 似乎成了一座城市全新的黑紅流量密碼。

兩年前 DT 財經曾做過一份調查報告," 美食荒漠 " 榜單中,北京、杭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都在前列。

△ 2021 年 DT 財經曾經統計過中國十大美食荒漠城市,基本上都是一線大城市。(圖 /DT 財經)

或許我們能從這一評判標準的共性上歸因,那些在談論美食荒漠的人,多是到這些大城市工作打拚的年輕人,或者來這裏旅遊暫歇的人,他們真正想說的是:

" 在偌大的城市裏找不到好吃的 "" 工作忙了一天回到家點外賣踩雷率太高 "" 那些享有地方招牌的美食味道不如人意 "……

北京、杭州、深圳、上海這些城市所受的打擊麵最大,但詭譎的是,這幾座城市又是上榜星級的美食餐廳最多的地方。你能在這幾座城市中吃到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的美味——被拒絕的往往隻有本地菜。

△在北京 CBD 裏找好吃的美食,無異於在大海裏撈針。(圖 / 圖蟲創意)

以北京為例,傳統的北京菜呈現嚴重的兩極分化,要麽是奢侈至極、背負了過多曆史包袱的宮廷菜、官府菜,要麽就是鹵煮、炒肝、豆汁兒這類重口小吃——確實很難從中比較哪一種的大眾接受度更高,隻能說難怪駐京辦和宜家餐廳扛起了北京美食的重擔。

△電視劇《什刹海》裏莊家菜代指官府菜,但現實中有多少在北京的人會選擇官府菜?(圖 / 視頻截圖)

深圳和上海等這類城市能成為 " 美食荒漠 " 的原因更明顯了。

對於這些城市而言,本地菜早已隻剩一個模糊的概念。上海本幫菜吸收了周邊江浙菜係的特色;深圳以廣東菜為根基,但這裏最地道的還是潮汕菜、客家菜和廣府菜。

或許隨意找一家尋常飯館,你都能嚐到這些城市包容的味道,但要從千萬菜品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一款來,那恐怕椰子雞或蟹粉麵都不能服眾。

△大城市的高新區,美食荒漠中的中心地帶。(圖 / 圖蟲創意)

在中國城市化的高速進程中,本土的美食文化勢必會一定程度上被稀釋。其中,外地移民和年輕人大量湧入的新城區,往往最容易淪為美食雷區。上海的浦東、北京的國貿、杭州的濱江和下沙、深圳的南山 …… 正是吐槽聲音最集中的地方。

和這裏的高樓大廈的建設速度相比,美食文化的搭建,才更需時日。

美食荒漠,並不是一座城市的原罪

被嘲 " 美食荒漠 ",城市不該負全責。

為什麽?

雖然每個人對於 " 好吃 " 的定義不同,但有一個趨勢是肯定的——中國人的口味正變得越來越重了。

川菜的流行是一件好事,但川菜館、火鍋店在全國各地的迸發,也折射出當下中國人的飲食風向和口味的轉變。

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往往是這樣的:工作繁忙之後,好不容易擠出那麽一點寶貴的時間,約上一群朋友聚餐,去火鍋店無疑是短時間內最能獲取多巴胺的選項。

△當下年輕人閉眼聚餐的場所,除了火鍋店還是火鍋店。(圖 / 圖蟲創意)

如今廣受吐槽的杭幫、本幫菜都屬江南菜係,其味蕾體驗與川菜就像兩個極端。

江南菜講究微妙、清淡,更講究原材料和火候的到位,它也講究一款菜品背後的故事與內涵,比如宋嫂魚羹,需要配著中國人思古幽情的情懷才有氛圍感。

△宋嫂魚羹這道杭州菜,或許是為數不多逃過吐槽的。(圖 /《魚米之鄉》扶霞)

但就當下的飲食文化而言,吃飯的同時不刷點視頻都怪浪費時間的,誰能有閑情逸致去聽一段宋嫂的傳說呢?

食客的需求衰退,廚房自然也開始 " 擺爛 "。

什麽講究時令,什麽真材實料,什麽慢活細作,都成了菜譜上的空話套話,連鎖餐廳占領了大型商超,於是人們一提起杭州菜就隻知道外婆家,一提起西北菜就隻知道西貝,一提起川菜就隻知道火鍋 ……

中國不是八大菜係嗎?認準八大連鎖餐飲就能吃個遍了。

△ 2018 年,中國連鎖餐飲業的快餐門店已達 1000 多萬家。(圖 / CEIC)

城市規劃、美食工業化、預製菜流行 …… 種種浪潮席卷而來,擠兌了傳統美食的生存空間。而當我們依據點評 App 上的環境、顏值、服務質量、上菜速度、性價比和地理位置等多重因素選擇餐廳時,我們對 " 好吃 " 的要求其實也已發生改變——

不得不承認,一部分美食,就是在我們隨意的打分評判下,被淘汰掉的。

△被連鎖美食品牌包圍的大城市,吃的是流水線製作的味道。(圖 / 圖蟲創意)

美食文化的精髓,本應在於多元文化交融和碰撞,而不在於比較孰優孰劣的地方優越感;

應在於能通過一場有趣的味蕾之旅,了解和探索一座城市,拓寬我們的視野,而不是在刻板地尋求正宗。

△新加坡的小販文化濃厚,街道的路邊攤裏有難得的煙火氣。(圖 /unsplash)

就好比椰子雞是深圳特產,但它的原作者其實是到深圳打拚的海南人。結合了海南文昌當地椰奶雞的吃法,一鍋溫暖又清爽的雞湯,能恰到好處地讓深漂一代在 " 卷都 " 中感受到心靈雞湯的撫慰。

同理,麻辣燙根基在四川,但它今日能成為全國各地打工人食堂,全靠東北人的改良;天津的煎餅餜子能聞名大江南北,那是因為全國街頭的煎餅中夾的早就不隻是餜子了。

△我們追尋的美食,是帶著人情味和溫度的。(圖 /unsplash)

所以,不妨放下偏見和點評 App,用味蕾做導航,用開放包容的心態,在城市隱秘的角落中,探尋那些有生命力的、有人情味的美食。

或許,那一碗不起眼的麵,能成為你的情感依靠;某一鍋很有雞味的湯,能讓你在唇齒間想起田園牧歌的年月;或許那噴香濃鬱的鑊氣,成為了你留在一座城市的原因。

△現炒、鑊氣和手工製作已經成了唇齒間所剩不多的田園牧歌。

旁觀者XWY 發表評論於
尋找街頭小巷的美食是一種樂趣。
elfie 發表評論於
Food is what keeps you alive, so taste really isn't that important.
We never had so much to choose from as children, now there are so many restaurants. So it's just nonsense to complain about not having good food to eat.
To me, a sandwich or two pieces of chicken tenders are good food.
shakuras2000 發表評論於
深圳不知道,傳統的北京小吃真是沒啥好吃的。
杭州還行啊,包括天天被人罵的醋魚,其實挺好吃。
phelga 發表評論於
北京本地菜沒什麽好吃的,烤鴨,涮羊肉,炸醬麵?
魯菜,川菜,東北菜,湖南菜,粵菜都挺好。
王豬豬 發表評論於
肯定是深圳。深圳是做事的地方,對吃不講究。
Huilianghu5 發表評論於
叫外賣,工作餐,路邊小吃,這些是正常飲食。美食算是奢侈品。
vincentsjtu 發表評論於
必須北京啊,那麽多大使館,居然正宗的西餐廳都不多
Beerpool 發表評論於
對味道沒有要求,是年輕人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