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沙塵暴卷土重來,當地100多人一度失蹤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蒙古國沙塵暴又來了。

當地時間5月20日,蒙古國國家應急管理局在其官網表示,受沙塵暴等天氣影響,蒙古國肯特省等地共計120人失蹤。該局通過打電話搜尋失蹤人員後找到104人,仍有16人下落不明。

蒙古國今年入春以來已發生多次強沙塵暴天氣,並成為我國北方沙塵的重要來源地。中央氣象台於5月20日6時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京津冀等地部分地區有揚沙或浮塵天氣。

蒙古國多地共計120人失蹤

已找到104人

蒙古國氣象監測機構表示,當地時間5月19日,強風、沙塵暴和暴風雪開始席卷蒙古國東部、東南部和南部的戈壁省份,風速最高時達到每秒30米。

對此,蒙古國國家應急管理局提醒稱,惡劣天氣情況下,出門被雪困住或在暴風雪中迷路的情況時有發生。除非絕對必要,建議不要短途出行或長途旅行。如屬必要情況,出行時請確保帶上保暖衣物、車輛儲備足夠汽油等。

但受惡劣天氣影響,仍有部分人員失蹤。蒙古國國家應急管理局官網20日更新的消息顯示,蒙古國肯特省等地共計120人失蹤。蒙古國國家應急管理局通過打電話搜尋失蹤人員,已找到104人,救援人員正在努力搜尋下落不明的16人。

同時,蒙古國國家應急管理局還表示,受風暴影響,蒙古國部分地區出現房屋倒塌、屋頂被掀翻的情況,所幸手機天線並未受損。

蒙古國氣象部門預計,未來幾天,蒙古國大部分地區天氣依然多變,警告民眾采取預防措施。

這不是蒙古國第一次出現因沙塵暴天氣導致人員走丟的情況。早在2021年3月15日,蒙古國國家應急管理局曾通報稱,蒙古國遭受了一場極為嚴重的沙塵暴襲擊,多名牧民在沙塵暴中失蹤,包括一名5歲孩子在內的6人不幸遇難。

專家:蒙古國對我國北方沙塵的平均貢獻約為42%

蒙古國今年入春以來已發生多次強沙塵暴天氣,3月20日、4月13日和18日,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接連發布大風警報,現已成為我國北方的重要沙源地。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教授黃建平研究團隊借助先進的空氣汙染模型和衛星遙感技術,發現在我國今年春季頻發的沙塵天氣事件中,蒙古國對我國北方沙塵的平均貢獻約為42%,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平均貢獻約為26%。

我國防沙治沙多年,為何無法避免蒙古國沙塵的影響?氣象專家張明英在5月初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環境治理隻是起一定作用,能夠降低沙塵的強度和頻數,但關鍵還是大氣的作用。

“沙源地也是很難治理的,蒙古國沙漠地區位於中國北方上遊,一刮西北風,沙塵比較容易吹到北方地區。”張明英說。

本月19日、20日,中國北方地區經曆了一次明顯的大風降溫及沙塵過程,這也是今年以來影響中國的第14次沙塵天氣過程。中央氣象台同時發布了大風、沙塵暴藍色預警。

蒙古國沙塵暴多發

係多種因素複雜作用的結果

蒙古國何以成為頻發沙塵暴的沙源地?有分析認為,這是一係列因素複雜作用的結果。

其中,氣候變化增加了蒙古國發生沙塵暴的風險。施普林格科學出版社的一份報告稱,1940年至2015年,蒙古年平均氣溫上升了2.24°C,而年降水量減少了7%,導致全國幹旱加劇,土壤水分不足和地表變暖之間的正反饋循環導致該地區氣候更加炎熱幹燥。同時,蒙古國76.8%的土地遭遇不同程度退化,其中22.9%屬嚴重退化級別。

日本環境部發布的一份題為《蒙古國的氣候變化》的文件顯示,1996年至2015年,蒙古國的草原生態係統經曆了快速變暖和降水減少,氣候溫暖幹燥加上植被退化為沙塵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人類活動對沙塵暴頻發所起的作用也無法忽略。《蒙古國的氣候變化》的文件指出,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蒙古國過度放牧現象越發嚴重。根據蒙古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奧雲比勒格·蒙赫蘇爾的研究,與1961年相比,牲畜數量在2017年增加了3倍,畜牧業的野蠻發展造成蒙古國各地牧場生態普遍退化。

沙塵暴問題會對糧食安全、人類健康和基礎設施產生重大影響,現已成為蒙古國麵臨的嚴峻挑戰之一。

美國亞太安全研究中心題為《蒙古沙塵暴對亞太環境安全的影響》的研究指出,沙塵暴意味著荒漠化、土地退化以及風沙和灰塵的複雜作用會降低糧食生產。沙塵暴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因呼吸係統疾病導致死亡或住院的風險,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沙塵暴還會破壞建築物,中斷交通樞紐、通信網絡、配電和供水係統等基礎設施運營,從而影響人類安全。該研究稱,減輕沙塵暴及其相關環境現象對於維持蒙古的農業生產力乃至糧食安全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