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和習近平都在試圖在不斷升級的關稅貿易戰中挽回麵子
周五上午,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宣布,北京正在評估與美國就關稅問題展開談判的可能性。
這是一項全球期待已久的消息——美國對中國征收高達245%的進口關稅,正在大幅壓縮這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往來,引發經濟衰退的陰影。
“美方多次表達與中方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的意願,”發言人對媒體表示。
“中方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打,中方將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美方想談就應拿出談的誠意,要在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單邊加征關稅。”
這一聲明發布前一天,中國官媒相關的微博帳號曾表示,美方一直在尋求對話。而在這一周前,特朗普聲稱雙方已經開始談判,但這一說法遭到中方否認。
“中國沒有必要與美國對話,”與中央電視台(CCTV)有關聯的微博帳號“玉淵譚天”於周四發文表示,“從談判角度看,目前更著急的應該是美國。”
類似的評論是在中美之間不斷的互相試探與否認之後出現,中美雙方皆不願意主動在公開場合提出對話。
問題不在於會談會否發生,而在於何時、在什麽條件下、以及由誰主動提出。
“膽小鬼遊戲”
專家將這場較量比喻為特朗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之間的“膽小鬼遊戲”(game of chicken),雙方試圖在不失麵子的情況下,悄然尋求互利的結果——也就是讓貿易戰降級。
“我預期雙方會來來回回,因為華盛頓與北京都不希望被看成先讓步的一方,”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莊嘉穎(Ja Ian Chong)表示。
“但整體而言,貿易戰降溫對雙方都是有利的,因此雙方有共同的動機。”
澳洲國立大學中華全球研究中心學者宋文笛(Wen-Ti Sung)則用另一種方式說明:“就像兩輛賽車迎麵而去,看誰先轉彎就被視為較弱的一方。而這一刻,雙方都不想顯得軟弱。”
率承認自己啟動關稅談判的領導人,可能被視為在談判中妥協。
“誰顯得更絕望,誰就在談判中喪失籌碼,”宋文笛說,“雙方都希望塑造對方才是更急於談判的那個。”

沃爾瑪等嚴重依賴中國進口的美國零售商,已發出價格上漲和貨架空置的警告。
這種雙方都想要同一結果,但誰都不願先開口,這種奇怪的僵局促使所謂“建設性模糊”策略——故意使用模稜兩可的語言,令各自都能聲稱自己是對的。
宋文笛用這種策略解釋“玉淵譚天”的微博貼文。
“這是北京正在探索利用語言遊戲,來給雙方一個下台階的可能性,這樣雙方能逐步擺脫升級的對抗。”
擺脫這場“膽小鬼遊戲”的方式之一,是由第三方出麵調解,為雙方創造下台階。宋文笛說另一種方式,則是對“對方已經伸出援手”采取更寬鬆的解釋。
在這方式,率先上談判桌的一方也可以將此舉定義為“回應”,而非“主動”。
對特朗普與習近平而言,這也意味著雙方可以同時宣稱自己在貿易戰中取得了勝利,並進入談判。
內部勝利
在這場對峙中,視覺觀感至關重要。莊嘉穎指出,貿易戰降溫是一回事,但特朗普與習近平還有另項首要任務——“對內交出一份勝利的成績單”。
“特朗普當然希望展示自己讓北京屈服;而對中國而言,習近平很可能也想讓國內民眾與國際社會看到,他成功讓特朗普變得更加理性、溫和與可商量,”莊嘉穎說。
然而在國內,兩位領導人都麵臨關稅帶來的經濟壓力。特朗普本周試圖平息外界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因為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在第一季度出現自2022年以來的首次收縮。
與此同時,習近平在關稅問題出現前,就已在處理低迷的消費力、房地產危機與失業問題。他必須向中國民眾證明自己有能力應對貿易戰,守住在疫情後遲遲無法回升的經濟。
“到了這個階段,雙方都明白這不再是‘贏者全拿’的局麵,”宋文笛指出。
“特朗普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完全達到目標,所以他在尋找一個讓中方做出適度讓步、但又足以對內證明自己勝利的平衡點。”
他補充,盡管中國並非不願意,“但他們糾結於找到合適的價位。”

中美貿易下滑不僅損害了中國出口商,也損害了美國買家和消費者。
對習近平而言,宋文笛形容這是一場“雙層博弈”。
“中方必須應對中美雙邊談判,同時在國內,北京又要保持足夠的麵子,讓中國領導層能繼續維持‘東升西降’的敘事,”宋文笛說。
“若東方要向西方低頭,那就不是東升。”
截至本文發稿時,美國並未否認中方所稱的美方已試圖接觸談判。莊嘉穎分析,雙方如今都聲稱對方先開口,這也意味著“某種形式的接觸已經存在”。
“雙方確實有在溝通,”他說,“這說明達成某種妥協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但談判的啟動並不意味著中美關係將會穩定下來——畢竟早在特朗普發動貿易戰前,雙邊關係就已顛簸不定。
莊嘉穎對此並不樂觀。他認為雙方的“姿態”表明,談判仍未達到“雙方共同尋求出路”的階段。
“(雙方)或許都希望對方率先讓步,因此將繼續僵持下去,看誰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