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工廠造假猖獗 中國尤為重災區

論文工廠造假猖獗 中國尤為重災區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5月9日,科學界最具影響力的雜誌《科學》發表一篇題為《虛假論文問題正變得觸目驚心》的長文,披露了科學界論文造假的泛濫現象。

文章開頭寫道:“當神經心理學家伯恩哈德·薩貝爾(Bernhard Sabel)使用他的‘虛假論文測試器’對約5000篇論文進行分析之後,他被結果給嚇住了。分析顯示,發表於2020年的神經科學論文裏,約有34%疑似為虛假或者抄襲作品。醫學論文裏,這個比例達到24%。這些數字遠遠大於十年前的發現。”

伯恩哈德·薩貝爾就職於德國馬格德堡大學,同時也是醫學期刊《恢複性神經病學和神經科學》的主編。他對《科學》雜誌說:“這令人難以置信。好像有人告訴你,你吃的東西裏30%都是有毒的。”

薩貝爾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說:“論文造假現象已經存在很久了,但是沒人注意,隻有少數人關心。我們必須正視這個問題。如果我們無法信任科學論文,每個人都會受到影響,每個國家的經濟、醫療製度都會受到影響。”

4月13日,總部位於荷蘭的“國際科學技術和醫學出版商協會”(STM)宣布推出一款基於Web的應用軟件,專門用於檢測某些學術論文是否來自於“論文工廠”。

總部位於英國,致力於規範出版業道德標準的非營利組織COPE(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把“論文工廠”定義為“追求利潤、非官方且很可能非法的組織”,“生產並且出售冒充真實研究的虛假稿件”。

STM聯合COPE於2022年6月發布了一篇名為《論文工廠》的調查報告。報告指出,論文造假、虛假作者、論文買賣現象正變得日益猖獗,嚴重影響了學術界的聲譽,也給大量期刊雜誌帶來審稿和出版困難。報告說,論文工廠如今規模壯大,囊括各種專業人士。

該調查報告對涉及各領域的6家出版物的53,000篇論文進行了調查分析。分析結果發現,這些出版物平均會有約2%左右的投稿疑似是造假論文。但是一旦這些可疑文章被采納,接下來的可疑投稿就會大幅度上升,甚至達到將近一半。該報告對2019-2021三年間的大量論文進行研究後,得出的結論是:每份期刊約有14%左右的疑似造假投稿。

根據位於美國的科學信息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發布的數據,2021年全球科學論文總發表量的23%來自中國,約為370萬篇,僅次於美國的440萬篇。同時,中國論文被引用的頻率也在不斷上升。

“我可以確定的說,中國是造假最嚴重的地區,”伯恩哈德·薩貝爾告訴美國之音。“你如果去查看那些被撤回的論文,或者觀察一下已公開的虛假論文,你會發現大部分來自中國。當然,中國不是唯一造假的地區,還有其他重災區,比如俄羅斯。”

“在有些中國的網站上,你甚至可以看到已經完成、有具體題目的論文,你隻要去挑就好了。這簡直像去商店裏挑選購買一件你喜歡的體恤衫,太可怕了。”

薩貝爾介紹說,論文造假儼然已經成為一項成規模的行業。

5月8日,薩貝爾聯合其他學術界人士在醫學健康學術論文網站medRxiv發表了一篇調查報告,題為《示警手段顯示生物醫學論文造假泛濫》。由於生物醫學界是論文造假相對嚴重的災區,薩貝爾采用了他的“示警手段”(Red-Flagging Method)通過對論文一些指標的分析來估算造假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報告稱,從2010年到2020年十年間,“疑似造假論文”發生的比例從16%上升到了28%。僅從2020年來看,生物醫學界的虛假論文數經估算大約超過30萬。從國家來看,本國造假論文發生率最高的是俄羅斯、土耳其、中國、埃及和印度。但是單從數量來看,中國由於龐大的論文數量,造假論文占了全球總數的55%。

報告稱,地下論文工廠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俄羅斯、英國和美國。如果以平均每篇假論文售價1萬美元來計算,此行業的年“營業額”可以高達30-40億美元。在一些極端情況下,不光是論文工廠從中獲益,甚至有些小雜誌的編輯出版人員也向作者收取報酬。

薩貝爾告訴美國之音,他本人就曾被論文工廠試圖招募,報酬相當可觀。他笑稱:“我和同行們都被人找過,誘惑還是相當大的,簡直可以拿著這錢退休了。”

新西蘭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前心理學家大衛·比姆勒(David Bimler)如今也是學界知名的打假鬥士,他曾經揭露吉林大學以及中南大學2014-2020年間超過280篇學術論文造假,而成了著名的“中國論文打假專家”。

“在我看來,論文造假現象已經成為了一個生態鏈,”比姆勒告訴美國之音。“不光是地下論文工廠,還有大量中介。有人需要論文時,他們去社交媒體上就能找到這些中介。購買者隻需要和中介聯係,不需要直接找操刀人。”

比姆勒說:“這對學者的聲譽問題有很大影響。所以我對中國的研究人員充滿了同情。他們的論文可能會因為中國的聲譽問題而遭到冷落,因為別人不知道你的東西到底是真還是假。”

“這也是個巨大的資源浪費問題。中國在醫學科研上投入很多資源,如果這些資源沒有浪費在造假上,完全可以用來幹很多事情。全世界都是這樣。”

學術打假在行動,但經費與AI製造出更多困難

位於美國洛杉磯的荷蘭微生物學家伊麗莎白·比克(Elisebath Bik)現在向媒體介紹自己時使用的頭銜是“科學誠信顧問”。她告訴美國之音:“如果有個期刊采用了造假論文,那些造假者就會覺得,哦,原來他們看不出來。那我們可以再多投些假稿多發表點假論文。”

作為科學界的打假專家,比克和許多其他“科學偵探”組成了一個非正式的“打假小組”,專門揭發虛假論文行為。

多年來對醫學論文圖像的觀察,讓比克練就了一副火眼金睛。“我們並不是一個嚴格的組織,也沒有任何話語權。我們是組織鬆散的一群人,打假也隻是出於興趣,沒有任何報酬。我們像是一群具有科學背景的偵探,好多人我都不認識。但是我們會找到那些看起來很可疑的論文,然後去分析是不是虛假論文。”

比克說,她已經放棄了通知期刊雜誌的想法。“我以前做了很大努力去通知這些期刊雜誌,不光是揭發論文工廠的產品,而是揭發所有的造假論文。但是這些論文很少被撤掉,至少三分之二的論文在五年內都還被保留。所以我現在隻是在專業網站PubPeer發帖而已。”

來自中國國內某高校的一位張姓理科博士(應本人要求匿去真名)告訴美國之音,學術期刊的審稿人很多時候無法發現問題。“一人的一篇文章,最多四個審稿人,一般三個審稿人,甚至兩個審稿人。一方麵未必是專家,他可能是個大同行,未必是小同行。有的時候會落到小同行手裏,那他可能提出的問題會非常尖銳。”

伯恩哈德·薩貝爾認為,給予審稿人一定的獎勵或許是個解決方法:“造假論文工廠能掙大錢,而正經審稿人卻一個子兒也沒有,這種情況得改變。”

“我們得想辦法如何去評判科學成就。不是光看數量,而是看質量,同時給予評判者真正的獎勵。現在評判者即使自己水平很高,可是時間不夠。但是如果給他們獎金,他們就可以更好的去做這個工作。”

美國之音所采訪的幾位打假專家都提到,近年來迅速發展的人工智能和ChatGPT的出現讓偽造論文變得更加容易,給打假帶來新的難度。

比克介紹說,每年有幾百萬篇論文被發表,現在所能發現的虛假論文雖然還隻占較小的比例,但是造假的趨勢令人擔憂。“尤其現在有了像ChatGPT這樣的新工具,製造虛假文稿和圖像更容易了。我們這種‘偵探’很快就沒法識別到底什麽是真什麽是假了,因為使用人工智能很容易生成嶄新的假圖,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隻是複製別人的作品。”

晉升機製導致中國醫學生物界造假猖獗

一名中國某著名大學的科研者告訴美國之音,中國醫學行業的造假最為猖獗。“醫生晉升必須要發表文章,至少國內這些年都成了這幅樣子。你沒有文章,到主任,到正高,可能是沒法晉升的。這導致了很多論文工廠什麽的被弄出來。西方是不是需要我不清楚,因為他的產業層級、評價體製(和中國比)相差得比較多。很多人安心在一個小診所,錢也比較多,也並不需要這個晉升吧。”

張博士也認為中國國內造假最嚴重的集中在醫學和生物領域。“醫學領域的問題我覺得可能是這些醫生們自己也沒有時間,尤其是年輕醫生要晉升的時候。他是做臨床的,他也要寫文章,他可能真的未必有時間去做。所以可能會出現(造假)這樣的情況。”

張博士介紹說,“現在中國號稱‘不唯文章論’,要鼓勵把文章發在中國”,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明文說不唯文章論,但是實際上中國有很多的人才計劃。這個評價標準怎麽評?我拿到一堆人的評審材料之後,這個領域我可能真的不懂,或者我隻懂很少一部分。我如何知道你這個人的水平怎麽樣,那隻能看同行評價。那同行評價什麽呢,就是你的文章。你的文章被國外的頂級期刊發出來,那就說明你的能力了。現在大家都需要證據,這個證據就是你的文章。所以這個問題就逃不過去。”

伊麗莎白·比克也對中國醫學界的做法有所了解。她說:“很多論文造假的原因是醫生被要求發表論文。那些不想做研究的人不得不被迫去做,所以他們就想法子花錢買。這個我很理解,如果我是治病的醫生,我也不想去做研究。”

比克認為,這種做法已經對中國研究者的聲譽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害。“我已經聽到別人這麽說了:我不想評審這篇中國的文章,因為必定質量低下和造假。”

“這當然是不公平的,一篇文章不應該因為作者是女性被拒,也不該因為作者是中國人或者是非洲人被拒。每篇文章都應該有同樣的被評機會,而且內容才是唯一標準。可惜的是,針對中國的偏見已經產生了。”

比姆勒告訴美國之音,最簡單的解決論文造假的方法當然是取消發論文帶來的回報。“如果中國政府能放棄現有的機製,別讓醫生又看病人又要發論文,那造假的驅動力就自然消失了。至少從生物醫學領域來說是這樣。”

比克認為,中國對於造假者的懲罰手段過於輕微。“我可以理解中國很希望在國際上贏得論文發表的競賽,但是這應該取決於質量。如果造假者不受懲罰,中國永遠無法贏得競爭。我曾經目睹過造假者的論文被撤,但隻是得到一個‘批評’而已,我無法理解這個批評有什麽意義。”

“這就好像懲罰那些去買毒品的人,但是毒販絲毫無恙。這是不夠的,必須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劈劈 發表評論於
包子上台後大力“反腐”,唯獨排除學術反腐。包子的博士論文有假?
dc_pal 發表評論於
啥都造假,這算啥!
馬年生 發表評論於
台灣人都知道蔡英文能夠用假論文騙個總統當,她的馬仔們更是拿假論文騙個市長或者議員當當。民進黨的拿手招數就是論文造假。
roliepolieolie 發表評論於
一看到標題的前一句,所有人都知道肯定說的是中國。騙子國的名聲不是一夜成名的,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挺不容易的。
dancing_今宵 發表評論於
這個問題是全球性的,不少所謂的頂級期刊已成了少數學棍的自留地
老酒喝多了 發表評論於
確實大陸在頂級期刊論文數量有增長,造假或cook data的論比例增長更大。不少論文用與實際數據都fail。
barryv 發表評論於
上上下下都是欺騙和謊言
山裏歌行 發表評論於
和牆頭的一朵花類似的經曆,找審稿人很難。終於有同意審的,往往是作者私下溝通過的。所以垃圾文章太多。
京西觀察使 發表評論於
拐彎抹角地侮辱習大大
-------
dada2023 發表評論於 2023-05-13 03:13:03
博士學位都有1.5個,論文都是最高機密無法查詢,唉,豬狗不如啊
牆頭的一朵梨花 發表評論於
做的期刊的editor,現在最發愁的是沒人願意審中國來的稿件,紛紛繞道,求爺爺告奶奶才能找到一個願意審的人,不出所料這人是華人或中國人。
牆頭的一朵梨花 發表評論於
樓下“2. 國內論文整體水平依然有限也是事實,大量灌水論文和專利對科技發展的推動貢獻幾乎為零” 不是貢獻為零,而是大大的負數。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敗壞了學術風氣和道德。
寶刀屠龍 發表評論於
分兩說
1. 國內科研水平整體提升是事實,頂級期刊論文量穩步增長不是唯一標準但確實是很客觀的標準
2. 國內論文整體水平依然有限也是事實,大量灌水論文和專利對科技發展的推動貢獻幾乎為零
3. 國內論文造假的數量全球第一,造假論文危害很大,特別是審稿不嚴進入頂級期刊會非常坑人
牆頭的一朵梨花 發表評論於
坑蒙拐騙盛行的國度,科學研究論文剽竊造假,一點也不奇怪。一切都是假的,孩他爹可能都是假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0101011 發表評論於
中國人的臉都被丟盡了。如此猖獗的造假,執政黨居然袖手旁觀,毫無作為。
dada2023 發表評論於
博士學位都有1.5個,論文都是最高機密無法查詢,唉,豬狗不如啊
liu12345 發表評論於
一切都腐朽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