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不應被潦草畫下句號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當地時間5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的發布會上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這意味著,現在是各國從應急模式過渡到與其他傳染病一起管理新冠疫情的時候了。

新冠大流行終於被官宣“結束”,這一刻我們等了太久。但對於很多人而言,這段記憶仍是一根隱秘的刺,回避或忘卻都不會讓其消失,它隻會在我們假裝麻木的時刻反複刺痛我們,警醒我們:這一切是真實存在的。

關於新冠,每個人都可以寫上一段隻與個體感受相關的回憶錄。它可能是街頭滿布的場所碼,築得比人高的水馬牆,燈火通明的發熱門診,或是一條又一條仿佛永無盡頭的驗核酸隊伍。

與之相伴的,是一段段煎熬、恐懼或僥幸的真實記憶。

過去三年,我們調侃過。給頭像戴上口罩,給表情包P上核酸報告,曾經都是疫情生活中最流行的自我排遣。

我們慌張過。樓下的市場突然被封,警戒線一直被拉到視線不可及之處,紅碼猝不及防地呈現在我們的手機上。

我們也痛苦過。截至目前,新冠已經造成全球超過690萬人死亡。不斷跳躍攀升的疫情地圖,曾經牽動了每一個人的神經。

這一場病毒大流行,不隻是人類跟疾病抗爭的印記。

因此,我們嚐試回溯相冊裏難忘的一個瞬間。

這個過程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容易,因為過去三年就像是一條渾濁不清的時間長河,所有人都光著腳丫趟過。要回望並細看踩過的每一塊石頭,是需要勇氣的。

△2020年2月2日,紐約時報廣場。/蕭奉

△2020年2月3日,紐約肯尼迪機場,各大航司開始嚴查中國遊客護照及行程。因家屬為湖北籍,我們無法登機回國。/蕭奉

△2020年2月6日,東京成田機場,工作人員開始戴上口罩。/蕭奉

△2020年2月,兒童口罩難搶,為了出門給嬰兒打疫苗,用大人的口罩縫了小孩口罩。/西西

△2020年3月,在廣州飛往上海的航班上,有乘客全副武裝防範新冠病毒侵襲。/小飛俠

△2020年3月,開春之後,國內航班上的乘客都戴上了口罩。/小飛俠

△2020年5月某深夜,母乳期因乳腺炎發燒去醫院,在臨時大棚裏等待兩三個小時後,拿到核酸結果再就診。/西西

△2020年7月31日,價值1700元港幣的核酸報告,人生中做過最貴的一次核酸檢測。/良豪

△2020年7月,在長達半年的封禁過後,電影院等封閉場所逐步恢複營業,跟朋友一起去看了“單人單座”的《尋夢環遊記》重映。/阿被

△2020年8月5日,深夜看急診,緊急做咽拭子,才能進去陪護。/蕭奉

△2020年9月8日,倫敦階段性開放,政府推出了周二外出就餐半價優惠的補貼,劇院和酒吧雲集的Soho區重新熱鬧了起來。因為政策仍然不允許室內堂食,餐廳就把桌椅都擺到了室外,一派露天流水席既視感。/阿基拉魚

△2021年2月5日,廣州某核酸檢測公司,核酸檢測數開始多了起來。/蕭奉

△2021年4月12日,廣州市越秀區下塘西路管控區,核酸每日一測,以確保陰性。/小飛俠

△隨處可見的隔離區。/西西

△2021年6月28日,大三步入實習期被疫情封控在學校,收到來自各界的物資補助,袋子上還扣了“平安”二字。/爆炸樂觀

△2021年11月10日,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某寫字樓樓頂,一位打工人在樓頂睡午覺。/小飛俠

△曾深刻影響我們生活的綠、藍、黃、紅。(左右滑動查看)/阿瑞,曉洋,趙皖西,西西,Gillian

△2022年8月2日,我抵達武漢高鐵站,出站口按旅客來處做了精準分類,分批驗核酸。雖然指向明確,但這次出站仍然花了近一個小時。/花菜

△2022年11月10日,廣州海珠區客村立交橋。海珠區實施交通管控,隻進不出。/林澤君

△2022年11月11日“二十條”發布後,去藥店為家庭日常藥箱做準備,發現很多人也一樣。/阿瑞

△2022年11月12日,廣州海珠橋,海珠區實施臨時管控,執行隻進不出,一江之隔,兩岸生活各不同。/林澤

△2022年11月廣州封控期間,每日的“放風證”。/穎寶

△2022年,北京多區開啟大規模核酸篩查工作。在完成核酸檢測後,我們會領到專門的核酸貼紙,作為出入小區的有效憑證。經過幾輪的“三天兩檢”後,貼紙已經貼滿了手機殼。/那子

△2022年11月,海珠封控期間,睡在獵德大橋下的人。/K

△2022年11月15日,廣州海珠區臨時管控區內的人們,在水馬牆附近“交易”。/林澤君

△2022年11月中旬,海珠封控區的街坊,靠著牆外掌櫃們掛出的手寫招牌,度過不少寂寥時光,“一叫就來”“即叫即到”的一碗粥粉麵,就是廣州人的日常慰藉。/星星

△2022年11月20日中午,被轉運至家附近的酒店,排隊上車的隊伍中有一名小朋友,穿著寬大的隔離服,倚在路邊石墩上,不肯上大巴。/蕭奉

△2022年11月24日,樓棟封控來得猝不及防,早起室友上班發現單元樓大門緊閉,被勸回的她隻能匆匆在門內拍下纏繞在門外的鐵鏈和值班的“大白”。/ 蕊

△樓內感染新冠的人越來越多,室友從抖音學了一套防感染采樣“裝置”。/阿禎

△2022年11月27日,廣州,Tony老師在珠江邊擺攤,為在家悶了好久的街坊理發。/ bluewing

△2022年11月底,酒店隔離期間,工作人員每天上門做核酸及監測體溫。/蕭奉

△2022年11月20日至29日,因成為時空伴隨者,健康碼變紅,被轉移至酒店隔離,這是隔離期間的餐食。/蕭奉

△2022年11月26日早上8點半,下一站是嘉禾望崗,一人承包一個車廂。/曉洋

△去年今天的電影院。疫情期間看電影,仿佛一直在“包場”。/陸一鳴

△2022年11月29日領到解除隔離通知書,次日廣州發布疫情防控優化措施。/蕭奉

△2022年11月30日下午,新港西路的交警正在“倒水”,清理路上障礙恢複交通。/林澤君

△2022年11月30日晚,海印橋底濱江東路,“疫情防控交通管製”關卡一夜撤掉,藍色鐵皮堆在路邊還沒來得及清理。/曉洋

△2022年12月,五羊邨。廣州宣布解封後的第二晚,夜色中沉默的核酸亭。/K

△2022年12月22日,廣州一家藥店貼出“無貨”通知,最難買的是布洛芬和溫度計。/林澤君

△2022年12月,家裏人陽了,各占一個臥室,我和女兒隻好把自己隔離在客廳。/西西

△2022年12月24日,大概很多人陽了之後都吃過的鹽蒸橙子。/花瓢白

△2023年2月2日,被拆除的疫苗接種點,不知道去往何方。/brotherkai

△2023年4月17日,杭州蕭山機場,早晨5點52分,出發大廳已經熙熙攘攘。世界恢複了流動。/蕭奉

△2023年5月2日,上海草莓音樂節現場,不戴口罩的年輕人們。/林澤君

寫在後麵:

幾天前,張文宏發了一條長微博,稱一刹那“深感一切都沒有發生,一切都已經發生”。

的確,新冠的大流行時期已經過去,恢複對正常生活的追求確是當下最重要的事。那麽,對痛苦的回憶、反思和複盤,有意義嗎?不隱晦地告別,重要嗎?

必須承認的是,我們所經曆的不隻是一場單一的公共衛生危機,即便如今被官宣“結束”,人們長達三年的心理危機也未必已經解除。

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並沒有真正走向結束,新冠的影響依然存在,“二陽”仍在發生,新冠後遺症也不可忽視,而且在剛結束的世衛組織發布會上,譚德塞稱新冠在上周仍然每三分鍾就奪走一條生命,全世界仍然有成千上萬的人正在重症監護室裏為他們的生命而戰。

它是我們共同的回憶,是不容忘卻的回憶,不應被潦草畫下句號。習慣性回避或選擇性“失憶”,隻會在未來換來更多習得性無助。

它所種下的隱喻,也會持續留給世人警示。因為痛苦或許會沉澱,但它不會消失。

非同凡響001 發表評論於
清零就是一個笑話,讓全世界笑掉大牙
6ba6 發表評論於
沒有總結檢討,沒有問責,隻有不斷低層次輪回
river2020 發表評論於
調查美國德特裏特堡
markLA 發表評論於
當時看到豬圈國的事情,覺得很魔幻
現在重新看到這段回放,還是覺得很魔幻

而這魔幻的瘋魔,卻是二十一世紀“厲害鍋”中真真實實的發生過

真TMD,一個豬頭把十四億中國人當牲口,當豬地耍的團團轉,真TMD魔幻
roliepolieolie 發表評論於
下麵該溯源與索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