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國智庫?北京限製海外機構獲取中國數據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中國當局最近決定禁止外國機構訪問中國主要數據庫的做法引起廣泛的國際關注。華爾街日報稱,中國當局的這個決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跟一些海外智庫發表的觸及敏感領域的報告有關。有學者認為,此舉將迫使海外學者透過外語數據庫了解中國,這有可能加深外國對中國的誤解。但也有分析認為,中國的數據庫包含不少虛假數據,不能反映真實情況,因此其實際影響可能沒有外界預估的那樣大。

華爾街日報5月8日報道,中國當局最近采取措施,針對專門從事信息收集的外國公司,例如審計機構、管理顧問公司和律師事務所等專門收集信息的外國企業,以及外國智庫和研究公司等金融實體,限製它們登錄和訪問中國信息平台數據庫。

華爾街日報引用知情人士說,引起中國當局警覺的報告包括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at Georgetown University)以及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撰寫的分析報告。其中有幾份涉及了中國政府認為的敏感領域,如“軍民融合”。

“中國知網”不再對外開放

中國主要數據庫之一、位於上海的萬得數據(Wind Information),近期已不再向海外客戶提供資料。中國國家網信辦也在今年三月通知相關的數據供應商,限製海外用戶獲取敏感資料,包括專利和各項統計數據。號稱中國最大學術知識網站的 “中國知網” 隨即通知外國大學和其他研究機構,稱它們對知網數據庫的訪問將受到限製,從4月1日起生效。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係副教授莊嘉穎對美國之音表示,他注意到“中國知網”已不再對外開放。

莊嘉穎說:“以前你可以從海外進去(中國知網)直接搜索,調閱你要的檔案,當然你大學需要付費,不過現在至少在海外要進入中國這個數據庫閱讀和搜索的功能下架了。頁麵顯示,現在沒有辦法進行搜索。”

海外智庫報告觸及北京敏感領域

另一引起中國當局注意的智庫報告則聚焦中國軍方如何獲取由美國公司設計,在台灣和韓國製造的先進製程晶片。

西方智庫和研究機構難以和中國企業和政府部門直接接觸,加上中國當局決策過程不透明,互聯網是他們獲取所需資訊的主要渠道。新加坡學者莊嘉穎說,除了從事中國研究的學者,不少投資者也會參考中國的數據庫,估計日後他們將更為依賴外語數據庫。

莊嘉穎說:“很多這類投資者都是根據這些商業數據庫的資料,包括某家公司的營業狀況,生意夥伴是誰等資料,作出投資決定。外國數據也許會造成偏向,由於資訊太少,更容易產生誤解,更容易有誤判。”

分析:中國數據庫普遍存在造假

外界也關注,新措施對於美中學術交流會否構成障礙。不過,悉尼科技大學中國學副教授馮崇義認為,中國數據庫設限對於海外機構肯定會造成影響,但是未必有想象中那麽嚴重,尤其是故意造假的風氣在中國相當普遍,數據庫也不能幸免。

馮崇義說:“譬如說,某個省、某個縣製定了經濟增長目標後,它需要把數據給‘做出來’。我們耳熟能詳的是,在大躍進時期(當局下令)要畝產多少萬斤。最後是層層報上來,互相欺騙,(資料庫)存心造假的話,價值也就不高了。”

馮崇義認為,一些外語數據庫反而更能讓學者獲悉中國的真實狀況。

馮崇義說:“動亂的十年,中國坑害人權的狀況有多嚴重。(中國國內)有沒有任何一個人寫過當時侵害人權的情況?(上世紀)五十年代他們搞土改,殺了那麽多地主富農。有人寫過這些嗎?你參考外文材料或者當時外國記者當時的觀察,還有可能接近真實。”

馮崇義批評中國當局為封鎖信息來源付出了沉重代價。他說,長期缺乏準確可靠的資訊,加上難以進行正常的辯論,已影響到中國人的素質和社會發展。

yuan202009 發表評論於
沒毛病啊,想想要是華為在美國開一個谘詢機構,然後掌握一堆美國企業的數據。。。
goldenman 發表評論於
哈哈哈哈哈,中國的數據的確有代商榷,但瞧瞧美爹的通脹圖表,對比一下自己的感受,你更信任誰!??

VOA,哭喪前,先找對自己的牌位吧!
一條小路 發表評論於
中國數據公佈的都是造假,造假的數據有什麼好警惕的。
InNorthTexas 發表評論於
雞可捅不可稱。
gdx2015 發表評論於
如果讓有些人感覺到痛了,就說明是做對了
roliepolieolie 發表評論於
沒毛病啊。脫鉤嘛,就應該在各方麵不再往來。
speakoutloudly 發表評論於
主要原因是中國數據造假。國外智庫用官方發布的數據,找到了矛盾之處。比如各省發布的gdp數字加在一起,居然超過了統計局給出的全國gdp超過了兩成。可見水分多大。政府惱羞成怒就封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