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比本科生還多,我的學曆成一張廢紙?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4 月了,又一年考研季落下帷幕,有人歡喜成功上岸,有人遺憾錯失夢校 ……

但最近的一個消息,讓所有大學生都心頭一緊:根據北京市教委最新數據,北京今年的碩博畢業生人數將超過本科生。

考研熱還在一年年升溫,去年考研人數直逼 500 萬,研究生學曆這麽快就 " 通貨膨脹 " 了?

本以為拚命考上研究生就能更好找工作,但種種因素似乎都在證明,讀研也沒法保證一個安穩的未來。考研,真的不值得了嗎?

學曆倒掛,碩博也開始 " 貶值 " 了

對這幾年的大學生而言,本科畢業去工作,成了一件需要心理建設的事。

一邊是鋪天蓋地 " 全寢保研 "" 考研逆襲 " 的榜樣模範,一邊是 " 985 畢業送外賣 ""211 高材生 0 offer" 的就業焦慮,雙重夾擊下,大學生們不得不加入卷學曆的賽道。

更為炸裂的是,千辛萬苦考上的研究生,也不像過去那樣珍貴了。根據北京市教委的數據,在北京市今年的 28.5 萬畢業生中,預計將有 16.08 萬的碩博畢業生,13.61 萬的本科畢業生。

不讀研深造,正成為少數北京大學生的選擇。

實際上,自 2020 年以來,北京已經連續三年出現 " 預計研究生畢業人數超過普本 " 的現象。盡管在延畢等因素影響下,實際畢業的研究生人數還沒有反超普本,二者的差距卻在不斷縮小。

這一現象也不局限於北京。根據麥可思研究院統計,從 2022 屆情況來看,至少有 12 所 985 高校存在碩博畢業生數量反超本科生的 " 學曆倒掛 " 現象。

例如上海的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都位列研本比前十名。

研究生的蓬勃增長,與中國的擴招政策緊密相關。

其實,自研究生招生製度恢複以來,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一直在不斷增加,特別是 1999 年高校擴招政策實施以來的 20 年,碩士研究生年招生人數增加了 14 倍。

2019 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 51.6%,根據國際標準,中國高等教育已經步入普及化階段。

這兩年,擴招更是進入了快車道,2020 年的招生人數突破百萬大關,增長率達到了 20.74%。去年招生人數達到 124.25 萬人,比十年前整整翻了一番。

擴招,不單單是數量的增長,內部結構也在發生轉變,就業應用導向的專業型碩士越來越吃香了。2020 年,國家提出要在五年內將專碩的招生規模擴大到總體的三分之二左右。

專碩的含金量和社會認可度漸漸提升,讓許多缺乏學術熱情、又想提高學曆的人也對考研產生了興趣。

這條賽道不再隻有醉心學術象牙塔的準科研選手,而湧入了更多迷茫中摸索未來的大學生。

上輩子毀滅世界,這輩子考研還債

然而,擴招的速度比不上考研熱的增速。盡管敞開的門更寬敞了,往裏擠的大學生也更多了。

過去大三開始備考已經算是早鳥,而現在大一就開始搜集保研攻略、製定考研計劃的人已不在少數。

到了考研季,圖書館和自習室更是擠得滿滿當當,無論淩晨或深夜、樓道或陽台,總能看到考研人刷題背書的身影。

根據教育部數據,2023 考研人數 474 萬,而 2022 年畢業本專科生為 967.3 萬人,近乎一半的畢業生都加入考研隊伍。雖然比去年增長勢頭有所放緩,但要知道,三年前這一數字還隻有 341 萬。

而從整體的錄取率看,成功 " 上岸 " 的比例基本穩定在 25% 左右。落榜的大多數,還需要在二戰、春招、考公、出國等選項裏摸索自己的出路。

盡管錄取率沒有太大的波動,分數線卻有漲有跌,每年牽動著百萬考生的心。

其中人文社科類基本上年年高漲。就業壓力下,文科生往往需要刷學曆提高競爭力。

也有不少跨考生為了避開數學選擇新傳、教育等文科專業實現轉型。結果是水漲船高,分數線普漲。對金融、法學、新傳等 " 卷王專業 " 而言,幾十甚至一百多人共同爭搶一個錄取名額也並非稀罕事。

為了穩妥上岸,部分考生甚至願意 " 逆向考研 ",以比本科院校更差的學校作為目標。根據新東方的調研,23 屆考研學子中有近兩成選擇 " 降級逆考 "。在 " 諸神廝殺 " 的向上通道外,他們從清北到普本、從 985 到雙非,但考上總比沒書讀強。

一年高過一年的報考人數與分數線,並不是勸退考研的唯一原因。在一篇篇上岸選手的經驗貼之外,各種吐槽考研不值得的言論也開始流行。

強度勝高考的學習過程,焦慮又孤獨的備考時光,充滿不確定性的結果和未來,以及長痘脫發、熬夜失眠、經濟支出 …… 種種因素的疊加,讓考研成了一場充滿痛苦的曆練。

而讀研本身的價值,也開始被質疑和解構——研究生畢業還是找不到好工作,還要讀嗎?逆向考研後的生活,真的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嗎?拚命考上的研究生,難道真的不值錢了嗎?

遍地研究生,或許隻是假象

滿屏的焦慮風氣,似乎磨滅了考研與讀研的意義。

實際上,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更廣的空間,就會發現,研究生整體規模的增長,並不意味著學曆的絕對貶值。

北京和上海碩博畢業生數量接近本科生,主要是因為這兩個地方 " 雙一流 " 重點大學比較集中。東部地區有著超過 60% 的 " 雙一流 " 院校和超過 70% 的 " 雙一流 " 學科。

而相比普通高校,重點高校擁有較多的學位授予點,單個授予點招生數量也更多。

哪怕從數量上看,中國研究生培養規模仍有上升空間。2021 年,中國每千人注冊研究生數約為 2.4 人,而美國約為 9.4 人,韓國約為 6.3 人。

放眼全國,6 歲及以上人口中擁有研究生學曆的比例不到 1%,北京也不到 10%。盡管 2021 年北京的勞動年齡人口(15-64 歲)中碩士生有 11.0%,湖北卻隻有 1.4%。

因此,說碩博學曆已不值錢還為時尚早。

而無論你的目的是追逐科研理想、實現名校夢,還是提升求職麵試的競爭力、拓寬職業發展的可能性,研究生生涯都能給予你更多經驗和資源,豐富人生的廣度和厚度。

就從最明顯的薪資來看,研究生比本科生普遍擁有更高月收入。

根據麥可思研究院對 2016 屆大學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畢業五年後學曆提升者的月收入明顯高於未提升者,在 " 雙一流 " 院校中,二者的收入差距近 1000 元。

同時,學曆提升人群的平均就業滿意度(82%)也高於未提升人群(75%),學曆提升帶來的從業幸福感更強。

不過,讀研也存在時間成本的問題。

在你忙於讀文獻、做實驗、發文章的三年間,那些本科即工作的同學已經度過了職場的新人期,收獲了三年的工作經驗,有的或許已經升職加薪。讀完研出來再就業,與當初的本科同學可能會有點差距。

考研到底值不值?

這個問題,似乎沒有統一的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考研的經曆,會讓你更加了解自己——能力與不足、興趣和偏好、抱負與追求 ……

無論最後有沒有走上讀研道路,這些無形的經驗都會陪伴著你,走向更廣闊的人生。而任何提升自我的努力,都勢必伴隨著成長的苦澀。

當就業市場傳來明確的信號,崗位門檻越來越高時,大多數人其實是被動加入這場考研競賽,為之後的求職就業增添砝碼。

盡管兩三年後出來,該卷的還得繼續卷,讀研還是能為迷茫焦慮的大學生們提供一個緩衝期。畢竟,生活艱難," 逃向 " 考研不可恥,也確實有用。

funtime 發表評論於
擴招那麽多幹嘛?文憑和鈔票一樣,印多了就貶值了
一條小路 發表評論於
網上說,中共博士白菜價,研究生就是丟在垃圾桶的白菜,沒價。
car88 發表評論於
其實如今中國的本科生就是當年高中生的水平,研究生是當年本科生的水平。世界永遠是平衡的,發展也可能是永恒的。
灣區範兒 發表評論於
高校也是企業經營單位,韭菜一茬一茬的割,隻要學生都不能找到工作,就會開始更高學曆讓學生們進修。博士畢業還找不到工作,可以開設高級博士、研究博士等。
ali88 發表評論於
真卷啊!看來就業不易。
南洋魚鷹 發表評論於
97年亞洲金融危機,國內經濟蕭條,98年本科生政策性被動擴招,拉動內需消費,現在後遺症慢慢顯現
時空穿越 發表評論於
此文有一個數據誤導:研究生占全國人口的比例。
中國大學生擴招,研究生擴招,還隻是最近二十年的事。如果有一個研究生占全國25-40歲人口的比例,那才說明問題。
重鳥先飛 發表評論於
國內人太悲催了,以前本科畢業20出頭就可以工作,現在博士畢業還未必,漫長的讀書路,沒希望,但不讀書更難,國內人文環境太糟糕,做不了所謂體麵的工作會被鄙視。國外這點就好多了,不喜讀書有很多出路,不至於被鄙視。
chinesegod3 發表評論於
繼續卷,老大學生越來越吃虧了,後來者個個都是高級知識分子。
何西2017 發表評論於
說明市場上工作不好找,大家繼續讀書
洋知青 發表評論於
八十年代大學生主要出路,包分配,考研,出國。
九十年代大學生主要出路,包分配,考研,出國,創業。
00年代大學生主要出路,公司,外企,創業,考研,出國,公務員。
10年代大學生主要出路,公司,外企,創業,考研,出國,公務員, 自謀職業(失業)。
20年代大學生主要出路,考研,公務員, 自謀職業(失業), 啃老。

一代不如一代,怨誰?順便說一句,2016年時大學畢業生找工作成功率還90%以上,現在是多少?
henry008 發表評論於
很快博士生會多於小學生。大家都戴個博士帽玩玩。
direstrait 發表評論於
包子讓中國這次的轉向,至少二十年。90,00甚至10後都是遭殃的一代。
洋知青 發表評論於
當年毛澤東的無能,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禍害了幾代。
現在小學生的無恥,改革結束,好日子到頭,苦了青年!
一個禍害就害了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