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5歲女兒問懵的清華爸爸:為了願望清單 先“淘汰”自己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郝博偉說,無論自己說什麽,女兒都會條件反射一樣地反問:為什麽?

為什麽小貓小狗沒有綠色的?人為什麽有兩隻眼睛一張嘴?天空為什麽是藍色的?到了秋天,葉子又為什麽會變色?

近日,“清華爸爸被5歲女兒問懵了”衝上熱搜。這位清華爸爸叫郝博偉,200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係。畢業後在互聯網公司當過研發工程師,後來辭職做青少年短視頻科普,專門回答孩子們的古怪問題。

他的抖音賬號如同短視頻版的“十萬個為什麽”,充滿了各種成年人已習以為常、但在孩子眼中還不是因果必然的問題——它們既來自於五歲的女兒,也來自於其它孩子、家長在後台的提問。

孩子眼中的世界有多麽天馬行空,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又該如何被照亮?郝博偉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對於他而言,做兒童科普既是為了陪伴女兒成長,也是為了自我實現——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在程序員“35歲危機”到來之前,他先“淘汰”了自己,擁抱了變化。

抖音賬號“清華圓子爸爸講科學”目前有40萬粉絲

為孩子們提供科學啟蒙

郝博偉從小就是“學霸”,北京四中畢業,而後進入清華。學習之於他,從來“沒有任何動力上的阻礙”。他的科學啟蒙,最早來自日本動畫片《咪姆》。

咪姆是計算機世界中的虛擬精靈,每一集都會通過一件小事向劇中的小朋友講述人類發展史上的重要發現和發明。1990年前後,中央電視台引進了這部動畫片,5歲的郝博偉成了它的忠實觀眾。他至今記得裏麵的內容:萊特兄弟是如何發明飛機的、弗萊明是如何發現青黴素的、巴斯德對微生物有過哪些研究、大陸漂移學說又是如何演變的。“它讓我從潛意識裏覺得知識是很有意思的,所以後來去學校,哪怕枯燥的公式或題目,好像衝擊也沒那麽大了。”

清華大學畢業後,郝博偉在互聯網公司從事編程工作,“雖然做得不錯,但始終覺得不是最終想要的東西”。2015年創業大潮席卷中關村,他也離職開始做知識社群項目。“我堅信知識能改變很多人,因為我真的就是從中受益的。”2017年,他將目光投向了更加“小而美”的兒童科技領域,與此同時,女兒也出生了。

女兒讓郝博偉意識到了身為父親的責任,也喚醒了他願望清單上“製作一部兒童科普動畫片”的想法。隻是他知道這件事實現難度極大,在眼下的環境,即便是專業院校畢業的動畫師,也很難進行真正的創作。就在此時,抖音進入了郝博偉的視野。“短視頻貼近生活,用戶對影像創作的精良程度沒那麽高要求,隻要你的內容有意思,哪怕你製作得很簡單,你都有可能被用戶發現。”

郝博偉知道,實現“願望清單”的機會終於來了。

圓子爸爸在抖音上為孩子們解釋人為什麽有兩隻眼睛一張嘴

“讓理性慢慢進入孩子的潛意識”

2021年12月,郝博偉以“清華圓子爸爸”的身份發布了第一條視頻。那時女兒四歲,已經有了互動能力。最初的視頻裏,都是她提問,郝博偉回答,但這樣節奏太慢,很難吸引觀眾,在嚐試幾條後,改成了現在口播的形式。

“雪花為什麽都是六角形?”“人類為什麽不能再生器官?”“眼睛為什麽有許多顏色?”……女兒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無論郝博偉說什麽,她都會條件反射一樣地反問:為什麽?

做短視頻之後,這些稀奇古怪的提問也倒逼郝博偉重新開始學習。“小時候學過的知識隻留下了一些不成體係的痕跡,所以當孩子問出有意思的問題時,我就需要自己去翻閱專業書籍,然後才能解答。”

郝博偉說,很多人小時候都問過這個問題:“人為什麽有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兩個鼻孔,但隻有一張嘴?”很多家長不會從科學角度嚐試回答,而隻會從大人的“人情世故”出發:“這是讓你多聽多看少說話。”

在抖音上,圓子爸爸是這樣回答的:“人兩眼的瞳距約為60毫米,正是這60毫米讓雙眼看到的圖像略有差異,距離不同,差異不同,這樣信號會在人們大腦裏形成立體的圖像,產生距離感……耳朵和鼻孔也是相似的原理,交替使用可以增加自然競爭中的優勢,而嘴巴和消化道連通,多一張嘴就會增加感染病原體的機會,並且增加吞咽出錯、嗆水的風險,優勢不多,就無法在演化中成為主流。”

郝博偉說,這雖然是假說而不是定論,但仍然包含了很多科學知識和思辨精神,而他最想實現的,恰恰就是幫助孩子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三四歲的孩子,情緒是本能反應,但他的理性思維也是在不斷發展的,他其實可以理解很多事情了,我們可以用稍微複雜一點的知識和邏輯與他溝通,雖然不一定會成功,但能讓理性慢慢進入他的潛意識。”

圓子爸爸在北京一所小學為孩子們上科學課

“認真對待孩子們的每一個為什麽”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消化知識,郝博偉想了很多辦法,比如講解地球構造時會用費列羅巧克力做演示,比如描述壁虎的生理特征,會用“壁虎能不能爬上不粘鍋”來做情景假設。

這樣循循善誘、深入淺出的講解,圓子爸爸被粉絲們親切地稱為“人形十萬個為什麽”,很快,也在抖音上形成了由孩子、家長以及幼兒園老師形成的社群。幾乎每一條視頻下,都有觀眾感慨“這才是該給孩子們的解釋”;有一位幼兒園老師覺得內容好,特地要了視頻,課上直接放給孩子看;也有很多家長被問到知識盲區時,會發私信:為什麽水是透明的,但海水又是藍綠色的?為什麽變色龍會變色?為什麽沒有三條腿的動物?

郝博偉很高興自己成了很多家長的“參考書”,他做科普,既是為了普及具體知識,也是為了傳播自己的教育理念。“我就想傳達給家長們,要認真對待孩子們的每一個‘為什麽’,因為他們每問出一個‘為什麽’,都是一次思維啟迪和心靈成長的機會。”

在他看來,抖音是非常好的兒童科普工具,它直觀、易於孩子接受,青少年模式也提供了家長相對放心的內容。現在,他每天會給女兒30分鍾自由探索抖音的時間,有一次去博物館,女兒竟然說出了一個他都沒聽說過的蜥蜴的名字——他既驚訝又欣慰,在知識的世界裏,女兒也要開啟自己的人生了。

sevenfish 發表評論於
應該是先有蛋,突變一般都是在個別細胞發生的。打比方雞的某一個祖先叫鳥。鳥不會自己睡一覺明天就是雞。但是鳥生了一個蛋,這個蛋可能會有某種DNA變化,而不同於原先的蛋。導致孵出來的可能是鳥雞。隨著不斷蛋的演變,成了現在雞。這雞的出現是因為之前的蛋決定出來的是雞

----------------

不好吃懶做 發表評論於 2023-04-20 08:53:40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 Of cause 先有雞 since animal/雞 can change or evolution while 蛋/egg can not. So other bird (duck?) first changed to 雞 and then 雞 laid 蛋/Egg, therefore Chicken come first and then chicken eggs.
LaBrisa 發表評論於
更正:盡力獲取知識是變聰明的第一步
LaBrisa 發表評論於
有些問題現階段沒有答案,有些問題現時看似萬無一失的答案將來會被證偽,還有一些問題也許永遠也得不到答案而成為神學範疇的討論。

盡力獲取識是變聰明的第一步,知道自己所知有限是走向智慧的第一步。

elfie 發表評論於
I remember Mimu, it was one of my favorite cartoons.
不好吃懶做 發表評論於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 Of cause 先有雞 since animal/雞 can change or evolution while 蛋/egg can not. So other bird (duck?) first changed to 雞 and then 雞 laid 蛋/Egg, therefore Chicken come first and then chicken eggs.
Lisland_2013 發表評論於
生物學的東西很多其實是推測,碰到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娃,最後隻能靠騙了。最近查了下人類起源才發現很多我們小時候學的理論已經被推翻了。
路過2013 發表評論於
我兒子知道n多我不知道的動物或者自然界的知識,這很正常啊。現在小孩能夠在app裏麵隨便看書,還有youtube。
Lisland_2013 發表評論於
有時候想想還是信個教生活更簡單。
Lisland_2013 發表評論於
我家娃5歲第一次看到小雞出殼就問我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FollowNature 發表評論於
孩子問的這些為什麽,都是世界頂級問題。很多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