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愛“說話”的普通市民,走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韓誌鵬總是風風火火地出現在媒體鏡頭裏:2011年,廣州召開出租車調價聽證會,他通過兩個渠道報名都沒選上,於是帶著塑料板凳出現在會場,希望有個旁聽的席位,他對聽證結果不滿意,“聽證會不是聽漲會”。

他再次走訪了出租車司機、行業協會,去物價部門提交建議書,要求重開聽證會,“不是不能調整物價,程序要公開透明,接受監督。”他對媒體說。

韓誌鵬曾經做過工人、記者、編輯,在擔任三屆廣州市政協委員時,是許多老百姓的“嘴替”、一些人眼裏的“刺頭”,但他最喜歡別人稱呼他“板凳叔”,“我本來就是普通市民”。

《羊城晚報》退休記者王普,認識韓誌鵬30多年了。他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韓誌鵬做過記者,觀察社會比較精準,反映的問題都是老百姓關心的、急需要解決的,而且韓誌鵬的初心是幫助政府改進工作,“媒體喜歡他,老百姓聽他說話也過癮。”

一位記者跟著韓誌鵬跑政府部門,曾經有過不解,為什麽他要盯緊出租車調價的事。但調查了一圈,發現韓誌鵬和各方利益都沒有關係,“他沒有私心。”

這位出生、成長在廣州的“普通市民”,隔三差五會出現在電視屏幕裏,用粵語評論當天的時事,有時風趣調侃,有時辛辣激憤。

他最後一次出現在電視屏幕裏,是2023年11月7日。那一天,他依舊戴著鴨舌帽,暢談如何規範電動車上路的問題,聊了兩分半鍾,語速比以往慢,臉色看著也不太好。但他依然保持著時評風格:案例多、善用俚語、發出民眾的聲音。

“他的責任心很強。”王則楚曾和韓誌鵬同為廣東廣播電視台珠江頻道《珠江新聞》欄目的時事評論員,他回憶,每次做時評節目,韓誌鵬會查很多資料,有時會抱怨時間不夠用,沒來得及把數據、案例講清楚。

韓誌鵬住在同德圍。那是廣州一個解困區,大量老城區拆遷戶被安置於此,有30萬人。2013年之前,同德圍沒有公共廁所、公立醫院、公立中學,進入中心城區隻有一條雙向四車道。

韓誌鵬認真調研後,寫了一份有關同德圍綜合整治的提案。時任市領導看完後,立馬約韓誌鵬一起去現場,並表示,“同德圍的整治要全民參與。”後來,同德圍成立了公眾谘詢監督委員會,韓誌鵬被推舉為主任。那是廣州首次在專項工程中成立專門的社會監督機構。

公谘委第一次在同德圍的廣場上擺攤接受問詢時,街坊們湧向廣場,整整提了1000多條整治意見,涉及新建高架橋、醫院、學校、公園、地鐵等。韓誌鵬和公谘委的同事把意見整理後,提交給廣州市政府,供決策參考。

韓誌鵬的家庭住址,在同德圍幾乎是公開的秘密,街坊遇到問題直接去家裏找他。有一天早上,他一開家門,七八位中年女性堵在他家門口提意見。街坊遇到高架橋施工距離居民樓太近的問題,韓誌鵬幫忙協調,促成高架橋順利施工。

在同德圍高架橋竣工當天,他和同德圍的居民一起走在橋上,高聲唱著“我們走在大路上”。

後來,同德圍公谘委的經驗在廣州其他社區廣泛複製,成立了廣州公谘委製度。韓誌鵬還因此受邀去國家行政學院介紹如何做群眾工作,做政府和市民的橋梁。

王則楚去同德圍走訪過,街坊們一直感謝和認可韓誌鵬,“他真正推動了一個街道的發展,很不容易。”

他還管過很多小事:白雲山限行、珠江新城開通穿梭巴士、反對取消粵語台、推行垃圾分類……在聽證會上,他為廣州的水費、電費、出租車收費,發出消費者的聲音。王則楚說,韓誌鵬善於貼近群眾,傾聽民聲。

一個愛“說話”的普通市民,走了

​​​​​​​

第十二屆廣州市人大代表朱永平曾經和韓誌鵬以聽證代表的身份參與水價聽證會,他回憶,韓誌鵬提前走訪過很多街坊,提出的建議具體細致到水價要調整至什麽幅度,講數據、擺理由。

“當時我有兩個涉及民生的建議,韓誌鵬很支持,在媒體上呼籲推動。”朱永平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韓誌鵬把十幾年的政協經曆凝結為12個字:“能講人話、肯講真話,敢講硬話。”

“韓誌鵬認真履職,有聲有色做好社會責任,讓群眾對他留下印象。”廣東省政協第十一屆、十二屆常委孟浩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老百姓記住他,是因為他盯準了民生缺口,大膽說出來,為政府決策拾遺補缺。”

韓誌鵬曾說過,他不是一個人在奮鬥,底氣和堅持來自毫無私心。

2024年7月18日,69歲的韓誌鵬逝世。他生前叮囑家人,要低調辦身後事。同德圍街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他最多的評價是,“他是個好人”。

一方水土一瘋人 發表評論於
說的好,這五毛在我警棍的開竅下有點開竅了,以後就按這方向發帖,今晚老子再到你牢房給你繼續開竅!好好幹,下回給你加薪,加到五毛一


蟹粉小籠包 發表評論於 2024-07-29 05:41:57
那些所謂的公知狗糧們完全不能比的
蟹粉小籠包 發表評論於
那些所謂的公知狗糧們完全不能比的
akuan 發表評論於
民主的萌芽!
中國人需要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