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教授:中國學生的功利心妨礙了長遠發展

普林斯頓教授:中國學生的功利心妨礙了長遠發展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康毅濱教授(右)

康毅濱博士現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係終身講席正教授及新澤西腫瘤研究所研究員。

康教授負責該係在中國的招生工作,因此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中國學生(其中絕大部分是清華、北大、複旦、中科大等國內知名學校的尖子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國教育的扭曲給學生帶來的困擾。

“中國學生聰明,勤奮,但也迷茫,功利心比較重,妨礙了他們的長遠發展。”康毅濱曾在接受《星期日新聞晨報》訪問時如是說。

01

看過幾百份“個人陳述”

少有“真實”的

每年一月底,我會拿到所有申請普林斯頓生物分子係的中國學生的材料。我們係要招收25名學生,其中會有4個中國學生的名額。我收到的申請大約有七八十份,然後從中挑出10-15名左右的“候選人”。

每份申請裏都包括:本科各科成績單、托福和GRE的考分、個人陳述以及推薦信。我把成績看做是定量材料,而個人陳述和推薦信是彈性材料。每份材料我都看的很仔細,不過彈性部分會告訴我更多的信息。

問:“個人陳述”都寫些什麽呢?

康毅濱:就是說說你對分子生物學專業的看法,為什麽要申請這個專業以及為什麽要申請普林斯頓。

問:你看過幾百份“個人陳述”,中國學生表現如何呢?

康毅濱:中國學生的GRE能考得很好,不過他們的“個人陳述”經常千篇一律,缺乏特點。我感覺很多人並不清楚為什麽要來普林斯頓,或者過分要求完美,不敢展示真實的自己。

問:一份真實的“個人陳述”應該是什麽樣子的?

康毅濱:我記得有個學生說他以前的專業是電子工程,後來才慢慢發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專業是生物。然後不顧絕大多數人的反對轉了係。由於基礎薄弱,所以他讀得比較吃力,但每一學期都會比上一學期進步一些。所以他願意堅持下去。

這份“個人陳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這名學生展示出了他在尋找和實現夢想過程中的困惑和欣喜。

我們去年錄取的一名女生,她在“陳述”中坦率地指出了母校在專業上的問題:她很遺憾本科四年沒有接受更為全麵的教育,個人陳述中帶著對專業追求的渴望。

二月初,我會對初選出來的人進行電話麵試。雖然看不到對方,但從交談中,也能判斷出對方是什麽樣子的學生。

02

我們要的是真正

熱愛科學、且誠實的人

問:在電話裏你都問他們什麽問題?

康毅濱:我會考察英文口語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主要是請他們講講科研經曆,介紹一下自己的背景狀況之類。

問:接到電話麵試的學生,會很緊張吧?

康毅濱:電話麵試大約一個小時,45分鍾說英語,15分鍾用中文。就算英語不是特別好,學生還可以用中文完整地表達自己。遺憾的是大部分中國學生會把它當成“考試”,而不是一個和我們溝通的機會,所以有些人會非常緊張,影響表達。

問:他們如何回答你的問題呢?

康毅濱:我能聽的出來,有些學生會(她)事先在寫好答案,在電話麵試時照著念,或者是照著背。有些學生顯然是提前排練了,回答得非常溜,好像在做演講報告。但是內容和我的問題關係不大。

問:他們留給你什麽印象?

康毅濱:那些“答非所問”的學生,我的印象是可能沒有做過真正獨立的研究,也可能是不夠自信。我希望學生在這個環節能展現真實的自已,而不是一個刻意包裝的、完美到失真的“加工成品”。

問:也許是沒人有教育該如何應對這類麵試,或者是他們不知道說實話就是最好的回答?

康毅濱:我們想要真正熱愛科學且誠實的人。

這有一個案例:去年申請快截止的那一刻,我收到了一份申請,條件挺好。我就給他打電話進行麵試。他很坦誠地告訴我說,他很早就進實驗室了,工作也很努力,但不知道為什麽,實驗總不是很順利。他很清楚地描述了他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和為解決問題所作出的種種嚐試。表麵上看,他的科研並不成功,但他認真、誠實、努力,這已經具備了一個科學家、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

問:電話麵試會決定錄取結果嗎?

康毅濱:不是的,電話麵試結束後,我會在候選人中反複地掂量、比較。成績的高低往往不是決定因素,我更在意從各種細節方麵看到的非智力因素。

問:分數有多重要?

康毅濱:分數很重要,但不是絕對因素。要知道申請普林斯頓的學生幾乎都是國內名牌大學的尖子,經過高等教育選拔過的人,智力上來說差距並不大。我會仔細看每一門的成績,但並不一定錄取分數最高的。往往第一名和第七八名的實力並不相差太遠。

錄取與否,智力以外的因素很重要。比如說我曾經錄取了一個來自河南農村的學生,初中就在縣城住校,吃過不少苦。即使在在電話和郵件裏,你也能感覺到她很謙和。沒有一些被寵慣的尖子生的趾高氣昂。不像有的學生那樣自信到傲慢自負的程度,覺得自己不去普林斯頓就要去哈佛,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很難給人留下好印象。

還有個學生,他會和老師“套瓷”,但不是恭維、拍馬屁、套近乎,而是自己的確做過研究,對老師有真正的了解,提問很專業,很深入。這樣的學生,不油嘴滑舌,並且給人一種認真負責,尊重機遇的感覺。

03

中國學生的功利心

妨礙了他們的長遠發展

問:中國學生進入普林斯頓或者其他頂尖大學後,還要克服哪些困難?

康毅濱:來上海之前,我在福建老家陪父親、侄子待了十多天。

讀五年級的侄子講了這樣一件事:老師讓每個學生都要在班上找一個“對手”。每次考試後,贏的同學受表揚,輸的要被批評。在這樣的氛圍中,班上學習好的同學也不大願意幫助成績不好的同學。

讓我震驚的是,目前中國基礎教育裏有太多類似“競爭激勵”機製。中國教育從小學——不,從幼兒園——就開始灌輸的狹隘的競爭意識,清楚地烙在這些留學生的身上,困擾著他們。

普林斯頓是金字塔尖上的精英學校,對於剛進入普林斯頓的中國學生來說,與其說已經攀登到了金字塔尖,不如說真正的競爭剛剛開始。

問:你看中國學生到了普林斯頓後,有哪些常見問題?

康毅濱:1、心態上比較急,有些學生在這裏急於求成,享受不了科學研究的樂趣,總是把實驗看作“計件勞動”,一旦不如意,就容易垂頭喪氣。

2、還有些學生到這裏才發現,這並不是自己喜歡的、擅長的專業,但是辛辛苦苦讀了那麽多年書,又不知道該怎麽辦,很迷茫。

3、並且他們往往在人際關係上會遇到問題,覺得不受歡迎,孤單。

問:為什麽會這樣?

康毅濱:普林斯頓的理念是學習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一個認識自我,發現自我,找到自己想要什麽、熱愛什麽的過程。

但很多國內教育係統出來的學生,往往是被動的心態:希望一進學校,就有人指定給他(她)一個課題或任務,這個課題又一定得出成果。就像解一道數學題,一定會有答案,做完了就能拿高分。然後靠這個科研成果找到一份體麵的工作。

他們基礎紮實、學習勤奮、上進心強、應試能力強、成績優秀、但缺乏探索精神;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都比較弱,同時功利心又比較強。

問:其實這是成年人的典型心態。

康毅濱:我們係曾經有一個中國學生,開學後沒多久,我就發現他並不真喜歡科研。我和他談話,他說其實早就知道自己並不熱愛科研,但從小學到大學,他都是第一名,所有的人都希望他考上美國一流大學。考普林斯頓就是為了完成別人對他的期待。

其實這個學生小時候對生物很有興趣的,隻是長期以來,成人世界的價值觀,讓他過早地把實驗和名利、和事業捆綁在一起了。

在我們這一行業裏,真正成功的人並不以出人頭地為目的(假如為了出人頭地,那還不如去搞別的行業來的更快。)他們真正享受的是探索的過程,包括許許多多的失敗和得來不易的成功。

問:你剛才說的中國學生在人際關係上也會有些麻煩,這和功利心有關嗎?

康毅濱:你看,我侄子從小就被這麽“教育”。帶這種思維的學生,對競爭的理解是很狹隘的,認為把別人踩在腳下就是勝利,把別人比下去就是成功。

而在實驗室更重要的是一個團隊的工作,有人發表論文了,大家正一起高興著呢,就有一些中國學生表現的悶悶不樂,仿佛別人的成功就意味著自己失敗。

還有的科研項目八字還沒一撇呢,學生就想“分家”,好算作自己一個人的成果……

有些中國學生特別想快速成名。這樣的心態,學校和家庭教育要負很大的責任。在美國,成績很隱私的東西,不會公布出來,也就不會造成那麽大的壓力。他們更提倡合作、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問:兩種不同的競爭,就會產生矛盾。

康毅濱:競爭意識過強的學生,很可能缺乏團隊精神,以自我為中心,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容易與他們關係緊張。

在生活的細節上,老生周末開車帶新生去購物,晚到了幾分鍾新生會埋怨;但是新生自己在超市慢條斯理地貨比三家,讓老生在外麵等幾個鍾頭,還以為理所當然。

還有學生問我:為什麽去年邀請他去家裏過節的那些美國人今年不再邀請他了呢? 有時候我會思考這些問題,他們恐怕都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

從小到大,玩完的玩具,吃完飯的碗筷,換下來的髒衣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幫他們處理好了,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自然會覺得別人的付出是理所當然。

而多數美國學生的確更有“公共意識”。比如說主動處理實驗室的垃圾,及時對別人表示感恩,我們生物係有許多做後勤工作的員工,他們負責喂養小白鼠、運送實驗器材和收發文件、打掃實驗室。每到聖誕節,實驗室裏的美國學生會牽頭一起湊份子,每人出個五塊十塊,買個小禮物送給那些工人,以表示對他們平時工作的感激。

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往往反映出一個學生從小所受的教育,以及將來他在事業上能走多遠。

nyzach 發表評論於
...但很多國內教育係統出來的學生,往往是被動的心態:希望一進學校,就有人指定給他(她)一個課題或任務,這個課題又一定得出成果。就像解一道數學題,一定會有答案,做完了就能拿高分。然後靠這個科研成果找到一份體麵的工作。
===================
你有終身製的體麵工作,不用擔心身份,也不要為吃飯發愁,當然可以按好奇心設計試驗。
華府采菊人 發表評論於
看留言, 覺得還是讓這種功利新繼續下去更好
jinzhengping 發表評論於
學而優則仕
stevecanada 發表評論於
說的有道理,當下中國學生更感興趣的是吃和買房,至於從事科研隻是手段而非目的,這和民國時期老一輩學者完全不同了
ljcn 發表評論於
這叫過河拆橋。他自己當時就這麽“功利”過來的,走到今天,反而讓別人不要功利。生物是個什麽專業,大家都知道吧。刷題轉碼是唯一途徑。You only live once.
無法弄 發表評論於
炒冷飯了吧,這篇以前就有
老李子 發表評論於
隻看中國學生的申請材料?
北美平民2015 發表評論於

華人教授的功利心也滿滿的。
cwang28 發表評論於
人窮誌短啊 窮國出來的 就別高要求啦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這不過就是何不食糜的翻版,人們進這種學校首先就是因為是名校的名頭,這本身就是功利心因素使然,因為對未來有更好的機會。
作為外國學生來講,這不是一種選擇,而是碰運氣的概念,是不可能瀟灑的說是為了滿足我的需要的,獨立自主的。潛意識上是爭取滿足學校的招生需求,而不是我選你作為學習的學校是因為你滿足我自我發展的需求。
等到普林斯頓成為三流學校,那麽一個優秀的申請者就屬於看得起你的概念,是為了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學校的需求,因為對未來的perception不同,是學校“高攀”。
這篇東西表現的觀點不過就是想表現一種高高在上的意識,現實中有多少留學生是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留學的?

63戒 發表評論於
有功利心無可厚非,是人都有的,讓別人沒有功利心本身就是很“中國”的思維, 但中國學生缺乏的是獨立,自由的思考方式和人格,這就是中國人很少有開創, 都是在模仿。
百裏侯 發表評論於
這也是那些自認為從豬圈裏跑出來的人,天天咒罵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原因

"康毅濱:你看,我侄子從小就被這麽“教育”。帶這種思維的學生,對競爭的理解是很狹隘的,認為把別人踩在腳下就是勝利,把別人比下去就是成功。

而在實驗室更重要的是一個團隊的工作,有人發表論文了,大家正一起高興著呢,就有一些中國學生表現的悶悶不樂,仿佛別人的成功就意味著自己失敗。"
LLC 發表評論於
沒有功利心的學生不會去這種有名無實的學校的,常春藤早就成了培養極左的搖籃,哪裏能獨立思考,言論自由
逐風 發表評論於
普林斯頓用大陸來的教授去招大陸來的留學生本身就不妥。他本身的功利心會左右他的招生原則。
九榮 發表評論於
深有同感。中國學生普遍有功利心態。哪個賺錢做哪個,很少見到真心誠意高度熱情鑽研,不講賺錢與否的
拾麥客 發表評論於
功利心是中國人上進的動力,正麵作用大於負麵。但中國人思想太趨同。有發展潛力的孩子都擠到回報高的專業。或者說是中國人自己認為回報高、危險性地的專業。對於孩子的興趣永遠是蔑視態度。所以,中國人缺少專業領域的狂熱和愛好,工作的目的就是錢。沒有狂熱就沒有創造神話的機會
寶刀屠龍 發表評論於
得了吧,不好的東西就不能說麽?
1)他沒有說所有中國學生都有很強的功利心
2)相比歐美學生,中國學生更多功利性是事實
這種客觀的評價怎麽就成了“這麽負麵”?

FollowNature 發表評論於 2023-04-15 07:24:00
沒有必要這麽負麵評價中國學生。
FollowNature 發表評論於
沒有必要這麽負麵評價中國學生。每一個在中國接受大學教育在美國當教授的大陸學者都是這麽走過來的。本人如此,想信你也大概如此。
cacu 發表評論於
老康就是在中國的環境中摸爬滾打出來的,所以清楚中國學生的長處和短處。很多長短處說不定就發生在他自己身上。他現在有替名校招生的權利,利用這點對同胞挑挑揀揀,這是不厚道的。至於後麵的例子,其實是以管窺豹,隻看到美國人攢小費給清潔工的善良,卻看不到中國學生別的方式體現的善良和謙卑。說實話,美國人虛偽醜惡的事多了,可惜這位老康選擇性的無視了。
tudoutudou99 發表評論於
居然不測試對習近平思想的理解程度?
退齋 發表評論於

一個從 愛因斯坦 墮落 到 Joyce Carol Oates 的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