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北大奶奶成了網紅:用最酷的態度麵對死亡

86歲北大奶奶成了網紅:用最酷的態度麵對死亡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如果死亡不可避免,那麽在它來臨之前,沒有比好好活更重要的事。

如果不是發了那條討論“身後事”的視頻,86歲的朱錦沁不會知道,原來聊聊死亡這件事,在別人眼裏竟然是一個石破天驚的舉動。而對於身為醫學工作者的她來說,死亡是再熟悉不過的事。


一個科室的同事,早上頭痛,以為隻是小病,上了一天班之後,晚上突然去世了。

這樣的例子不計其數,大多數朋友去世之前,都來不及交代什麽,留下子女跑各種流程。她的一個朋友去世後後,孩子為了繼承房子,為了開證明跑前跑後一個月。

為此,她和當時還在世的老伴先是把一處房產賣掉,換成現金交給一兒一女,然後再把兒女拉到自己單位的同事群裏,方便雙方對接。

死亡這回事離她不遠。身邊的同學、同事、甚至老伴一個個地走了,倒計時的鍾仿佛就懸在頭頂,滴答滴答。

2023年2月,她在社交媒體賬號上發布了聊“身後事”的視頻,播放量很快衝上了幾十萬。


熱評中有年輕人感歎:“奶奶是有大智慧的,我爸爸很忌諱死,我說他睡覺太死,他和我冷戰了一個月,視死如生者才是勇者。”

別人的訝異在朱錦沁看來“真奇怪”,歲數到了,死不是一件必須要說的事嗎?

如果那個模糊的終點正以不可抗力漸漸走來,朱錦沁希望,至少自己要以不卑不亢的姿態,走入良宵。

用新事物抵擋衰老

朱錦沁獨自生活在上海郊區的房子裏,老伴走了以後,女兒和兒子不在身邊,空蕩的房子隻剩下她一個人。這是一座獨棟,加上閣樓有五層高,裏裏外外每個角落,都被女兒裝上了監控。房子裏有電梯,朱錦沁一個人在其中上上下下。

每天早上,她會喝麥片牛奶,配上塗抹著黃油的麵包,外加一個雞蛋。上午,她出門買菜,中午回來,炒上幾盤青菜,吃下今天的第二個雞蛋。把自己照顧好,是她一向的宗旨。

白天,她用兩台手機、一台平板電腦處理微信上的消息,給通訊錄中的每個人,發送一條早安消息。手機是2008年以後她才學著用的,之前女兒要給她買手機,她“還不樂意”。現在,她完全愛上了這個小設備,每次換手機時,還學會了自己往“一個雲”上傳之前的資料,進行備份。

有時,她會接到來自親友、老同學、或者老同事的電話。她們一起回憶過去,聊聊近況,時間很快就溜走,想想還覺得挺忙乎。

剩下的一些時間,她要用來拍視頻。這是女兒下達的“任務”,讓她用視頻的方式,記錄下自己的過去,人生中的那些故事。視頻錄好了,由女兒製作字幕和封麵,起標題,上傳到她的視頻賬號“多肉不老鬆”上。

朱錦沁的網名叫“多肉不老鬆”,因為她養了很多多肉植物,而她自己倒像是紮根最深的那棵不老的鬆樹。

朱錦沁在視頻裏講述了自己的父母在青海治理油田,自己從青海考到北京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隨後從中國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研究所畢業,重新回到青海,建立實驗室,搞科研,在上世紀90年代參與了鼠疫的國家標準製定。對於曾經的細節,她一點兒都沒有忘記,生活中新奇的事物,幫她抵擋了衰老帶來的一切。


剛到青海的時候,她沒想到條件那麽苦,說是國家實驗室,結果不過是幾個矮小的平房,衛生條件不算達標,甚至沒有自來水。每次做實驗前,她和同事們都要自己去水井挑水,再進行人工消毒和洗刷實驗用品。

防治鼠疫的同時,他們還自帶帳房行軍床,在青海撿牛糞撿蘑菇,騎馬巡回醫療,給當地藏族同胞看病。問診過程中,她曾遇藏獒攻擊摔下馬,一條腿不能動,隻能等待一周自行恢複……那時候,再苦也得咬著牙。


朱錦沁在青海

1978年以前,鼠疫防治是保密工作,現在講述的故事,兒女是第一次聽,老伴曾經也不了解全貌。視頻做好了,不隻是網友看了覺得新奇,女兒也在其中重新認識了母親。

內容發出以後,很多曾經與她生命有過交集的人,也通過網絡再一次和她建立了聯係。她遇到過老伴的鄰居,兩個人加了微信,聊到深夜,滄海桑田,重新看到已然白發蒼蒼但依舊健康的彼此,她們都激動不已。

偶爾,她也在網上收到些奇怪的消息,比如有人找到她說,自己有抑鬱症,能不能借給他2萬塊錢看病。朱錦沁問他什麽症狀?對方答不上來,她便知道,這可能不對勁,她自己就是學醫的,還不知道抑鬱症是怎麽回事?

還有一次,一個陌生人和她感歎自己生意失敗了,想讓她幫忙投資,一個小時之內給她的所有視頻點了讚,朱錦沁剛要回對方的私信,沒想到官方提示出現了,說這是違規賬號。她立馬打住了幫忙的心思,互聯網是她的潘多拉魔盒,但她保持著多年實驗時的理智,絕對不會被卷入過深。

一天下來,她總結,我的獨居生活,忙忙碌碌,一點也不孤獨。

死亡的無常

然而,孤獨還是會在一些時刻找上門來,老伴走後,房間顯得更大了些。有時深夜,朱錦沁會聽到窸窸窣窣的響動聲,遇到這樣的情況,她就警惕地在黑暗中起身,對著空氣大吼一聲“你們幹什麽的!”等到不知名的“敵人”的聲音漸漸退去,她再合身躺下,安靜地睡下。

朱錦沁至今不知道,那些在深夜聽到的聲音到底是什麽。大多數時間裏,她都保持著謹慎和冷靜,“我不害怕的”,她說。隻有一些敏感的時候,她會把它們想象成和死亡相關的聲音,但偶爾又覺得是小題大做了。

前不久,她的一個同事走了,屬於非正常死亡。同事曾經來過她家,一段時間內,看到同事曾經在家裏坐過的那把椅子,朱錦沁心裏都覺得怪怪的。女兒關心母親,每天晚上都會和她視頻,漸漸地,她也說服了自己,不再去想多餘的、沒用的事情。

死亡是不可控的,沒有人比她更清楚。

2020年9月的一天,朱錦沁的老伴就是前一秒還好好地站著,下一秒轟然倒地,被送到了醫院。在醫院治療一段時間後,狀態有所好轉,都已經可以出院了,結果沒想到,出院的第二天,意外又一次發生,老伴的病情急轉直下,白細胞達到了2萬多,再次被送去搶救室。

老伴臨終前,朱錦沁一直陪在他身邊,他病得突然,沒有留下什麽遺囑,也沒有說完想說的話。在病房裏,朱錦沁總覺得他強烈地想說些什麽,但他的氣息已經明顯越來越微弱,為了讓他再多留幾分鍾、幾秒鍾,朱錦沁用手不停地揉搓他的手指,保持血液的流動,看著他張了張嘴,又無奈地合上,最終離開。

他到底想說什麽呢?是說給自己?還是說給孩子?這成了朱錦沁的心病,每每提起,都覺得無限遺憾,如果他能說出那句話來就好了。“人是應該走的,但他這個走法,我心裏不痛快”,朱錦沁說。


老伴的死,讓她重新開始慎重地思考,如果有一天自己也這樣突然地走了,孩子們應該怎麽辦,關於自己的死亡,她更牽掛的是不要給孩子們添麻煩。

老伴去世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她不敢再看他的照片,也想不明白,為什麽是身體更硬朗的他先走了,老同學打來電話慰問,“老劉身體這麽好,怎麽就走了?”雙方說了幾句,都陷入沉默。

朱錦沁曾經把兩人的照片做成視頻,發到平台上,但想了想還是設成了私密。他們20歲結婚,剛在一起時朱家父母不同意,朱錦沁沒有聽從父親的話,堅定地選擇了他,攜手相濡以沫60多年,現在隻剩下朱錦沁一個人。她有條不紊地處理了老伴的後事,告訴自己想不通也要想通,終於花了一年的時間,走出了陰霾。

步入老年之後,參加葬禮是常事。但就在去年,她去鄉下參加一個葬禮,下大巴車時突然踩空了,摔到了腿,此後的一年內,她都不能走路。腿慢慢恢複,從不能走到拄拐,再從拄拐到如今每天走規定的五千步,她覺得,是時候說說自己的死亡了。

死亡的正常

其實,在拍“身後事”視頻之前,她就寫過一個“死後指南”,裏麵詳細地記錄了社保該如何操作,工資應該怎麽辦,財產如何分配,銀行卡和手機的密碼是多少等。幾頁紙被她放在抽屜裏,沒有上鎖,也提前告訴了女兒,必要的時候拿出來看。兩年前,她還在微信上拉了一個小群,讓以前單位的後輩和女兒對接,可以更方便地辦理各種手續。

為什麽如此綢繆?除了老伴走得意外以外,更多的是因為朱錦沁見證了太多曾經的同事、同學,突然離世後,子女不知道怎麽辦理相關手續,隻好找到她來一一學習。她不想子女將來也那麽麻煩。

一開始,子女對她頻繁地提及“死”這個字眼不滿,和大多數中國家庭一樣,這是一個有共識的避諱,好像隻要不說,老人就不會走。但朱錦沁反而要提,還要常常提,事事提。“天有不測風雲,這麽大年紀了,誰知道誰什麽時候就走了,不能到時候走了,讓孩子們什麽都不知道。”


“身後事”視頻發出後,朱錦沁立馬收到來自哈醫大同學的消息,對方說,“到了這個年紀,我非常同意你的觀點,你說得太對了。”

麵對死亡,不留遺憾,才能給活著的人前行更大的力量。朱錦沁至今還記得自己見證過的死亡,最早是8歲的時候,父母沒在身邊,她和奶奶兩個人,看著爺爺咽了氣。當時她還小,對死亡沒有明確的概念,沒過多久,從小把她帶到大的奶奶也走了,將近一個世紀過去,朱錦沁閉上眼睛,還是能看到奶奶臨走時的樣子。回憶這一切,總是夾雜了無奈和遺憾。

如果死亡不可避免,那麽在它來臨之前,沒有比好好活更重要的事。

就像去年冬天的時候,很多人經曆了一場集體的病痛,每個人都從生死的邊緣把自己拽回人間。那段時間,朱錦沁也展現出比任何人都沉著的一麵。生病的她自己在家中隔離,拒絕了想來照料的兒女,逼著自己多喝水,保持飲食,幾天之後,病自然好了。她對自己的身體了解,對病理清楚,有充分對抗疫情的決心。

也正是在那段時間,鄰居時常和她走動,給她帶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居委會也不時來慰問。極端的日子裏,正是人和人之間的情誼,衝淡了死亡的冷漠。

朱錦沁也會對每個人回以關心,她給晚輩打電話,和每一個到訪的記者聊家常,在網絡上,認認真真回答網友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當然還在持續更新著一條條短視頻。

春天已經來了,朱錦沁又要開始悉心照料她的花園了,花園裏種著月季、牡丹、美人蕉、繡球、橘子樹、茶花、仙人掌、三角梅……她相信,用不上多久,那兒就會盛放出隱忍了一個冬季的絢爛。

麥克老狼 發表評論於
通透
___1984___ 發表評論於
這樣明智的老人不多。
絕大多數的老人到了這個年紀,繼續喘氣是他們的唯一目標。
helloworld1000 發表評論於
very sweet lady
TexasLM 發表評論於
讚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