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溫超導論文又上《自然》作者:不會再發生撤稿

室溫超導論文又上《自然》作者:不會再發生撤稿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當地時間3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年會上,羅切斯特大學的蘭加·迪亞斯團隊宣布:他們在1GPa(約等於1萬個大氣壓)的壓強下,鑥-氮-氫體係材料中實現了室溫超導。3月8日,《自然》正式發表該團隊的相關論文。 3月10日,蘭加·迪亞斯接受紅星新聞采訪,對他曾經被《自然》撤稿以及這次的實驗再被質疑等問題做了深度交流。

蘭加·迪亞斯表示,在半年前遭遇質疑後,最近既成功宣布創造新材料“redmatter”(紅物質),又成功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他感到激動,而且受到了鼓舞。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是人類第一次在室溫和接近環境壓力下實現超導性。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紛紛為這個令人興奮的研究領域作出貢獻。”他表示,自己能獲得這一成果,是站在了這些前輩的肩膀上,“我們從這些有影響力的研究人員身上學習到了很多。我們期待看到,科學將從這裏走向何方。”

“我的名字與諾貝爾獎放一句話裏,

讓我感到自己的渺小”

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美國物理學會會議(APS)上,迪亞斯博士所在的小小報告廳擠滿了全球物理界的大咖。迪亞斯向紅星新聞記者講述了他當時的感受,對他來說,“在美國物理學會上做報告是一個很棒的時刻。”他向出席報告會的物理學家們展示了他的成果,許多人圍著他祝賀。

“我被團隊成員和科學家同行所包圍。”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們欣賞並認可我們最近的發現,以及我們為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這篇論文所付出的艱苦工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物理學教授段文暉3月9日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表示,他已經關注到相關消息。“超導材料研究一直是全世界關注的重點。如果這項研究成果屬實,即可以被重複,那麽一定是拿諾貝爾獎的一項研究。”

中科院物理所3月9日文章也表示,這項工作無疑是突破性的,相關證據也很充足,如果能經得住重複驗證,未來可能“發諾獎”(諾貝爾物理學獎)。

對於這一評價,迪亞斯謙虛地說,看到自己的名字與諾貝爾獎“掛鉤”的時候,他產生了自慚形穢的感覺。“我的名字甚至與諾貝爾獎出現在同一個句子中,這讓我感到自己的渺小,我還不足以獲得這樣的讚譽。”他補充說,“我從事科學工作不是為了獲得榮譽或認可。我將繼續把精力放在我的研究上,為了科學的進步而與他人合作。 ”

如果再遇撤稿怎麽辦?

“不會發生”

不可否認的是,迪亞斯團隊此前研究可信度存疑的爭議事件,給這次的宣告蒙上了一層陰影。尤其引發爭議的是,6個月前,該團隊首個“室溫超導”研究曾被《自然》強製撤稿。

美國物理學會“傑出審稿人”、日內瓦大學凝聚態物理學家德克·範德馬雷爾3月9日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作者已經失去了可信度。”他表示,在解釋他們如何得到數據時,迪亞斯團隊一直無法自圓其說,這是《自然》雜誌編輯部撤回其2020年論文的主要原因。

對於範德馬雷爾的質疑,迪亞斯回應說:“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證據不言自明。”《自然》已經發表了他們的最新工作,這本身就說明了他們的成果是可信的。

“我們不僅有證據,而且我們分享了每一個實驗的數據,有(第三方)獨立觀察我們的實驗。”迪亞斯說,“我們領域內的同事已經審查並支持我們的工作,駁回了這些批評者的指責。”

再次發表“室溫超導”研究,如果新研究未來無法得到驗證,甚至發生第二次被撤稿事件,他的團隊會怎麽做?麵對紅星新聞記者提出的這一問題,亞迪斯表達出很強的信心。他說,相信他們的研究經得住科學界的驗證,不會再次發生撤稿事件。“我們相信證據對我們非常有利,而且我們完全信任這些證據。”

對於科學界對其研究的眾多質疑和爭議,迪亞斯表示,科學界有挑戰,這是正常的,他不會太過關注外界的意見,會專心攻克自己的研究。“我們隻對科學感興趣,追求我們的發現。如果有人挑戰我們的結論,這在科學辯論中是正常的。”

下一步走出實驗室!

幾年內重複成果,會用到AI

對於自己下一步研究計劃,迪亞斯透露說,他會繼續跟進此次溫室超導研究,在這次重大發現之後開啟“迭代的步驟”。他和他的團隊會將重點放在如何在非實驗室條件下製造出類似的室溫超導材料,這個階段將會跨越幾個月,甚至幾年。“科學發現並不總是關於重大的飛躍,往往涉及許多小的迭代步驟。未來的幾個月和幾年內,我們必須弄清楚一點:如何在非實驗室條件下實現同樣的結果。”

迪亞斯說,為了實現這一點,他的團隊將用羅切斯特大學實驗室積累的超導實驗數據來訓練機器學習算法,以預測其他可能的超導材料——利用算法在稀土金屬、氮、氫和碳的成千上萬種可能的組合中進行混合和匹配。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許多不同的金屬用於不同的應用,所以我們也將需要不同種類的超導材料。”迪亞斯說,“就像我們在不同的應用中使用不同的金屬一樣,我們在不同的應用中需要更多的環境超導體。”據悉,迪亞斯團隊新研究的共同作者基思·勞勒已經開始開發算法,並利用羅切斯特大學的綜合研究計算中心提供的超級計算資源進行計算。

迪亞斯說:“通向超導消費電子、能源傳輸線、運輸以及顯著改善核聚變磁約束的途徑現在已經成為現實。我們相信我們現在正處於‘現代超導時代’。”

東北爺們 發表評論於
中國科學家的評價就是諾獎,為什麽?難道科研的目的是諾獎?每天盯著諾獎還能搞好科研嗎?
zhanglao9 發表評論於
印度人發現了在民主國家成功的秘訣,最重要的事情,是把故事講好,講的生動,真假其實不重要。中國人要放棄自卑,自恨,自賤的錯誤心態,要向印度人學習,不要一天到晚打假,往自己臉上抹黑,而是要齊聲歌頌,熱烈鼓掌。
wyx2000 發表評論於
蹭AI熱點?好像不靠譜。
牆頭的一朵梨花 發表評論於
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