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史上最保守GDP目標傳遞出的三種信號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中國2023年“兩會”拉開帷幕,作為第一場重頭戲,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報告中公布了本年度經濟增長目標——5%左右。

對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尤其是發達經濟體來說,5%是極為可觀的增長,但中國在多年兩位數增長率下,最近十年增速已逐步回落到個位數,加上疫情擾動經濟,諸多因素導致最近幾年的年度增長目標飄忽不定。

在2011年之前,中國的GDP增長目標參考性不大:2005年之前連續六年都設定在7%,2005年開始連續七年都設定在8%,而這13年幾乎每年實際GDP都大幅超越設定目標。比如2007年的目標是8%,最終完成13%。

2013年李克強擔任中國總理後,每年的增長目標開始波動,而且頗具參考價值——在疫情來襲之前的8年,每年的實際GDP增長與當年設定的目標差別都不大,差別最大的一年為0.5%。

上任之初,李克強在公開講話中闡述過設置GDP增速目標的意義——為引導社會預期,設置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下限就是每年的GDP增速目標,這是根據就業計算出來的,保增速就是保就業;而上線是物價指數(CPI),不能過度刺激,使物價過高增長,影響居民生活。

然而,疫情襲來的2020年,中國30多年來首次未設置GDP增長目標;2021年,目標設置在6%,實際增長8.4%,超額完成2.4%之多;2022年設置為5.5%,卻因為反複封城,僅實現3%,少了2.5%之多。

今年5%的目標一公布,立刻引發廣泛關注,一方麵因為該數值低於幾乎所有機構和經濟學家的預測;另一方麵,中國內部和國際社會都在解讀這麽做背後傳達的信號是什麽。

信號一:複蘇開啟,回歸常態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5%的目標太過保守。經濟學人智庫(EIU)中國分析師李子謙(Chim Lee)介紹,該機構預計中國將輕鬆超過5%的目標,實際GDP增長預計能達到5.7%。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係副教授莊太量認為,今年是中國經濟的反彈年,其實應該超過6%,甚至7%也可能觸及。

如此樂觀的預測,有兩個原因。莊太量稱,脫離疫情後,人員開始流動,會帶來交通、住宿、旅遊、零售等消費的複蘇,這是自然的反彈。

數據佐證了這一判斷。按照中國稅務總局給出的增值稅發票計算,在今年春節期間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較去年猛增12.2%。

中信證券在研報中進一步稱,服務消費恢複將顯著快於商品消費。

服務消費指理發、看電影、演唱會等,這些領域的消費在疫情中被壓抑較強,放開後出現報複性反彈。比如,今年1月中國電影票房突破100億元,創曆年來1月票房最高紀錄。

樂觀的第二個原因是低基數效應。莊太量介紹,2020年中國經濟放緩,實際增長2.2%,2021年強勁複蘇,達到8.1%,這兩年平均增長率為5.1%;同樣的模式,2022年增長受挫,為3%,如果2022和2023兩年的平均增長率在5%左右,那麽今年的實際增長率將會是7%。

信號二:困難不少,後遺症強

經濟學家如此樂觀,但政府為何設置如此保守的目標?

因為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後遺症不容小覷。高強度防疫貫穿去年一年,財政刺激的增量是往年財政安排中沒有的,同時中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而減稅減費,樓市萎靡造成政府賣地收入減少,“一增兩減”下,地方政府財政吃緊。

“兩會”上公布的預算案透露,對於未來一年的賣地收入,預期仍然低迷,土地出讓金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在2022年大幅下降超20%,縮水至7.8萬億元,而2023年此項收入也僅預計微增0.4%。

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勉勵地方政府著力保持經濟增長,今年卻要求他們防止債務累積,點明一些地方政府預算不平衡很嚴重。

李子謙認為,消費強勁複蘇的勢頭終將消退,在中短期,最關心的是固定投資能否恢複,其背後的主要驅動力是基礎設施、房地產和製造業。其中今年樓價即便上漲,但反彈動力也主要是二手房交易,並非新房建設和銷售,而促進固定投資的恰恰是後者。

這體現出地方政府的困局——政府高價出售土地,以獲得財政收入,資助公共投資。如果嚴厲監管房地產行業,政府收入大受影響;如果監管不到位,該行業累積大量債務,容易造成金融風險。

因此,長遠來看,中國的地方政府可能不得不尋求其他財政收入來源,比如房產稅,以抵消房地產市場的波動。

中國醞釀在全國範圍內征收房產稅已有十多年,但麵臨著包括地方政府本身在內的利益相關者的阻力,他們擔心這將侵蝕房產價值或引發市場拋售。

本次“兩會”上還沒有出現任何關於房產稅的討論聲音。

信號三:監管不放鬆,刺激不盲目

雖然有上述困難,但5%的目標定得足夠低,再加上今年前2月已經實現可觀的複蘇,以及財政赤字適度增加和計劃發行的3.8萬億元國債,這些因素都為中國政府留足容錯空間。

這個空間用處很大。

李子謙認為,從外部看,它給予政府很大靈活性應對任何“黑天鵝”事件,比如類似“氣球門”的事件。

從內部看,今年是習近平的第三個任期,是新總理李強的第一個任期,特別是李強,他需要空間來證明自己。

在經濟層麵,這個空間可以用於來解決結構性問題,而不是盲目地刺激經濟,加重已有問題,比如地方政府的高額負債。

“兩會”期間,官方的發言也透露這一意圖。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5%左右的預期目標符合經濟運行走勢和經濟發展規律,也有利於引導各方麵更加注重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因此,市場並不能指望政府在現有政策組合之外進一步加強對樓市的刺激。政府工作報告再次警告要防止該行業的“無序擴張”,這表明去杠杆仍將是主題。

“相反,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強對經濟的控製,比如剛剛發生的金融監管機構改革(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數據局等)。”李子謙稱,3月13日的總理媒體見麵會可能會釋放一些信號,不過實質政策可能會在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上宣布,該全會預計在2023年第四季度舉行。

一條小路 發表評論於
一隻鵝和一頭豬在一起走的視頻在網上流傳,沒說話,發視頻的人都被抓了,別說你還要說話。你說習思想的光芒沒有毛澤東思想的光芒亮,你也會被停職。
偶偶地來一發 發表評論於
一千塊要看在哪裏生活。中國大著呢,上海和鶴崗能一概而論嗎?
生肖迷宮 發表評論於
GDP和個人收入中位數有毛關係嗎?
個人收入中位數才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標尺,一千來元的水平,對於高漲的物價,你說這十年來中國是發展了呢?還是迅速下滑了呢?
偶偶地來一發 發表評論於
求穩唄。現在美國隨時會發動金融戰(也可能挑起台海戰爭,以此為借口金融製裁中國),所以不冒險是最重要的。
zhanglao9 發表評論於
解放台灣,是所有工作的重點。搞懂這一點,就好理解了。
海之塵HZC 發表評論於
BBC是美英好歹偶爾說人話的媒體,雖然有著名的BBC鏡頭。好歹能分析而不是像城裏的二貨那樣無腦黑,應該鼓勵一下。
luting 發表評論於
中國那麽大的一個國家,不是台灣香港彈丸之地,主要靠的是內需,就算歐美不景氣,也可以靠內需來拉。即使外貿,歐美加起來也就35%左右。
BigP 發表評論於
上海因為封城離開的資本永遠不會回來了,小學生的水平管理水平跟清華工程師沒有可比性。。。一手好牌能打到這麽爛也真是奇葩。。
挺沒勁 發表評論於
難道包子已經指揮不了統計局
size0 發表評論於
如果5%是保守的目標,說明中國內循環還是可以的。歐美訂單都減少了4成到6成,出口給誰呢?普京嗎?普京家還有錢買買買?出口伊朗?北韓就不用說了,不要錢就不錯了。
luren_1970 發表評論於
這個5%的增速目標是個笑話,跟中共防疫崩潰後全國十多億人感染僅僅死亡8萬多人一樣,都是笑話。
不過,也許他們漏掉了一個負號。
請看我今天的博文:

習的新內閣變得更加咄咄逼人意味著什麽?脆斷!

穀歌搜索上麵標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