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為美軍增設四個基地:對岸就是台灣 局勢大變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美國已經獲得了對菲律賓新的4個軍事基地的使用權——這些重要地盤將為美軍提供一個前沿據點,監視中國在南海和台灣周圍的活動。通過這項協議,華盛頓填補了美國從韓國、日本到南邊澳大利亞的太平洋島鏈上的缺口。

過去這個島鏈上的缺口正是菲律賓,該國毗鄰兩個最大的潛在衝突爆發點,台灣和南中國海,或者馬尼拉堅稱的“西菲律賓海”。

根據2014年美菲兩國簽署的《加強防務合作協議》 (EDCA),美國此前已經可以有限使用位於菲律賓境內的5個基地。華盛頓在聲明中稱,此次新增的地點和擴大的準入權限,將“允許更快速地支持菲律賓的人道主義和氣候造成的相關災難, 並應對其他共同的挑戰”。這很大可能是在暗指在該地區抗衡中國。

該聲明是在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今日(2月2日)在馬尼拉會見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之後發表的。白宮並未透露新軍事基地位置,但其中3個基地可能位於菲律賓北部邊緣的呂宋島。如果不考慮中國,這是唯一最靠近台灣的大片陸地。



這一協議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美國 30 多年前離開其前殖民地的局麵,影響不容小視。

“沒有菲律賓的準入,在南中國海的應急(行動)就無從談起,”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東南亞項目主任博林( Gregory B Poling)說,“美國不是在尋求永久性基地,這次是地盤而不是基地。”

也就是說,白宮正在尋求的是能在“需要的時候”進行補給和監視的“輕型和靈活行動”的據點的準入,而非駐紮大量部隊的軍事基地。

換言之,這並非回到1980年代,彼時有1萬5千名美軍和亞洲最大的兩個美軍基地在菲律賓,分別位於克拉克場(Clark Field)和附近的蘇比克灣(Subic Bay)。

1991年,菲律賓政府叫停了這些基地。當時菲律賓人推翻了麵目可憎的費迪南德·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的獨裁統治,也把舊的殖民主子送回家,進一步鞏固菲國的民主和獨立。而越南戰爭早已結束,冷戰正在結束,而中國還隻是一個軍事弱國。因此,1992年美國人離開了,或者,至少他們大多數人回到了美國。

往後推30多年,另一個馬科斯即小馬科斯或人們所熟知的“邦邦”,又回到了總統府馬拉卡尼昂宮。

但更重要的是,現在中國不再是個軍事弱國,它正在靠近菲律賓。

馬尼拉驚恐但無力幹預,眼睜睜的看著北京開始重繪南海地圖。自2014年以來,中國已經建造了10個人工島基地,包括在位於菲律賓專屬經濟區深處的美濟礁(Mischief Reef)建設軍事基地。

據此,菲律賓大學政治學教授卡夫特 (Herman Kraft) 向BBC解釋,在那之前馬尼拉和北京的雙邊關係沒有什麽大問題:“我們過去與中國在南海是彼此互利共生。但在2012年,他們試圖奪取斯卡伯勒淺灘(黃岩島)的控製權。然後在2014年,他們開始建造這些人工島嶼。中國掠奪土地的行為改變了雙方關係。”

“我們對付中國威脅的能力非常有限,”菲律賓前駐美大使小庫西亞(Jose Cuisia Jr.)告訴我說。

他強調,中國人一再違背不會把新南海基地軍事化的承諾:“中國人已經將這些地方軍事化,這使我們更多的領土受到威脅。隻有美國有能力阻止他們。菲律賓無法單獨做到這一點。”

但是,這一次不會再有成千上萬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和空軍出沒在奧隆加波(Olongapo)或安吉利斯市(Angeles city )的紅燈區了。

潛在據點

有關美軍在菲律賓施行的暴力和虐待曆史仍然是一個敏感話題。

當美國大兵父親回去美國後,估計有 15,000 名兒童與他們的母親留在菲律賓。

“我們的關係長期以來一直不平等,”左翼組織新愛國聯盟秘書長雷耶斯(Renato Reyes)告訴記者。

“菲律賓被迫承擔社會成本。當地留下了強暴、虐待兒童和有毒廢棄物的曆史。”他補充說。

該國左翼團體強烈反對美國重返菲律賓。

雖然預計回到菲律賓的美國軍隊不會像過去那樣龐大,但白宮現在要求進入幾個新據點,一些是麵向南海,另一些麵向北麵的台灣。 非官方報告點出了卡加延省(Cagayan)、呂宋島上的三描禮士省(Zambales)、巴拉望島(Palawan)以及伊莎貝拉省(Isabela)這幾個地方。

卡加延省麵對台灣,三描禮士省對著黃岩島(又稱斯卡伯勒淺灘,民主礁,Scarborough Shoal),巴拉望則麵對南沙群島(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s)。

任何新的美國設施都將設在現有的菲律賓基地內,而美軍將分小組輪流進入。

博林告訴BBC,這樣做的目的是阻止中國在南海進一步擴張領土,同時也為美國提供一個觀察中國在台灣周圍軍事行動的據點。

博林又解釋,“除了這個聯盟之外,菲律賓沒有辦法阻止中國......馬尼拉正在從印度購買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反艦飛彈。美國則想部署戰斧巡航導彈(Tomahawk cruise missiles)。它們一起可以控製中國船艦。”

隨著對台灣衝突的憂慮日益加劇,菲律賓可以為美國的軍事行動提供一個“後方通道”,甚至是一個撤離難民的地方:“別忘了有 150,000 到 200,000 名菲律賓國民在台灣工作。”博林告訴BBC。

但克拉夫特教授警告說,馬尼拉不會成為美國聯盟的親密成員來挑戰或抵禦中國崛起。

“菲律賓沒有像澳洲和日本那樣做事情,去直接挑戰北京在南海或東海的利益。馬科斯總統希望與美國保持好關係。但他也希望與中國保持友好以獲得經濟利益。”

北京則表示,不打算讓馬尼拉和華盛頓之間的新基地協議破壞中國與鄰國的關係。在美國國防部長抵達馬尼拉之際,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刊發社論批評白宮“給菲律賓設下陷阱,試圖將菲律賓推到與中國對抗的前線”。

“我們又一次被夾在中間,”左翼聯盟的雷耶斯告訴我說,中國和美國一樣是一個資本主義帝國。“菲律賓仍然有殖民心態——它把美國視為自己的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