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麵收入上億 到手卻沒多少現金 核酸公司紙麵富貴難兌現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隨著各地公共場所核酸點陸續消失,核酸檢測成了一件不那麽常見的事。

自2022年12月7日“新十條”之後,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範圍、減少頻次。不少檢測機構躺著入賬的日子已然過去,卻至今還沒拿到現金。

現在,核酸檢測企業到底應該找誰要錢?這是個難題。

北京美因醫學檢驗實驗就陷入了一個困難:它為北京市門頭溝區永定鎮政府行政區域內人員做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了讓檢測順利完成,永定鎮政府先行支付了保證金200萬元。但是,相關的委托檢測協議,則是應該由門頭溝區婦幼保健院與美因公司簽訂。這家醫院得向美因公司支付檢測費用。

檢測任務完成後,美因公司找永定鎮政府要檢測費,沒有要到。雙方訴訟,法院最終判定,這個實驗室應該向門頭溝區婦幼保健院要檢測費,而不是政府。

根據東吳證券的一項測算,截至2022年4月30日,中國一個月內因常態化核酸檢測所需支出為216億元。

在這個年末突然踩下刹車的行業裏,“應收帳款”成了核酸檢測行業的關鍵詞。

| 年底收賬,有人嫌貴不付錢?

收了貨,卻不付錢,有一些核酸公司已經踏上了討債之路。

在2021年7月底至9月初,揚州疫情暴發期間,從事新冠檢測業務的江蘇醫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江蘇醫聯”),從嘉興醫脈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醫脈賽”)采購了8866盒試劑。

當時,這兩家公司約定,一盒96份裝的核酸檢測試劑價格576元,合同生效之日起3個月內一次性支付全部價款;若延遲支付貨款,每延遲支付一天,應按延遲支付款項部分的0.3%向供方支付違約金。

由於這筆交易發生於揚州市疫情管控期間,因此不同於一般的交易,醫脈賽公司是在雙方沒有簽訂書麵合同的情況下發的貨,合同則是在管控結束之後才補簽的。

但是,到了付錢的時候,江蘇醫聯認為當初合同約定的單價明顯高於市場價,以買貴了為理由,直接拒絕付款。

催款起於年底,但並不順利。2021年12月底,江蘇醫聯的財務人員已收到發票和合同,醫脈賽公司表示,現已經到了回款期限內,麻煩幫忙安排回款,但催促數次,直到2022年3月27日還是沒有回款,此時已經逾期時間很長。

江蘇醫聯給出的理由是,醫脈賽供貨價格是6元/份,但江蘇另一家公司的同種產品,單價為2.8元/份,還有一家上海公司的單價為3元/份。

就此,江蘇醫聯隻願意按照同期同類產品較低的市場價格,即3元/份,向醫脈賽公司支付255.34萬元。

醫脈賽公司認為這件事太不合理,不僅收到貨不付款,還對半殺價。

該公司在庭審中說,疫情期間核酸檢測試劑屬於緊俏商品,一般都需要全款提貨,而江蘇醫聯是經朋友介紹來的,於是才在分文不取的情況下,向其發送了500多萬元的貨物,這批貨物的價格在發貨前早就談好。

核酸試劑的價格會隨市場行情發生變化,所以不同時期的核酸檢測產品,價格並不相同。2021年,全國新冠檢測廠家和原料供應商的產能恢複充分,新冠檢測行業競爭激烈,再加上當時全國多地對新冠檢測試劑盒已經進行了降價集采,試劑盒價格逐步降低。第二年,國家醫保局要求各省進一步降價,彼時對於政府組織的大規模篩查、常態化檢測,核酸檢測多人混檢按不高於每人份3.5元的標準計費。

實際上,在2021年,江蘇醫聯也跟其他公司簽過采購合同,其中有三個供貨商對核酸試劑的出價分別為5.8元/人、5元/人、5.8元/人,接近醫脈賽公司的6元/人。醫脈賽公司因此認為,6元是基本符合當時市場價格的。

上海中島律師事務所丁天對《財經》記者分析,因為疫情原因,在核酸檢測及相關產品的采購中,部分約定是口頭達成的或對既往協議的延續,此時若對價格、付款方式等細節沒有明確,就可能供應商回款困難,甚至需要打官司討債。

最終,醫脈賽和江蘇醫聯也是在法庭上見。經二審判決,江蘇醫聯公司應按雙方合同,向醫脈賽公司支付貨款510.68萬元及逾期付款利息。

從目前已經出現的討債訴訟情況看,漏洞一般集中在兩個環節,一是核酸檢測產品價格波動大,部分買家在付款環節以“嫌貴”為由拒絕付款;二是因疫情影響交通物流,超過合同約定時限或供應量後繼續供貨的,未能及時簽定新的協議。

核酸檢測價格一路下滑,是部分買主覺得“虧了”不願付款的主因。對於這種價格波動較大的產品,在沒有明確合同約定的情況下,也不能適用交易習慣,屬於《民法典》中的“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可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依照規定履行。

“現在很多單位采購中,就明確約定了按照當地政府指導價結算。”丁天告訴《財經》記者。

| 一場紙麵富貴

不少核酸檢測、抗原檢測類公司看似賺得盆滿缽滿,但實際上拿到手裏的現金沒多少。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數據顯示,中國注冊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從2020年底的不足30款,到2022年11月底共計38款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

東方證券有研報指出,從市場規模來看,中國核酸檢測市場規模在2021年達到132億元,同比增長9.1%。根據CBinsights 預測,2022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46億元。

然而,現在看來這類公司有大量的貨款還沒有收回來,動輒上億的收入,暫時仍維持在“紙麵富貴”的水平。

比如,蘭衛醫學(301060.SZ)2022年上半年,應收賬款達到20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達到了65.59%,而2021年底時這個比例僅為37.73%。

雖然公司的業務實現了快速增長,但是,大篩查核酸檢測業務的回款期較長,到2022年三季度,這間公司的應收賬款還在持續增加,超過23億元。

2022年上半年,蘭衛醫學的營業收入是20.61億元,也就是說,公司還沒收到的賬,與所獲得的營業收入相比,占比超過90%。

類似的,2022年看起來靠著新冠檢測業務收入頗豐的檢測類公司,實則上半年應收賬款的比重也不低。

比如利德曼(300289.SZ)控股子公司廈門國拓,自2021年第三季度起新增代理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業務,公司坦言,這項業務在公司整體的收入比例較高。

2022年上半年,利德曼的欠款方,前五名分別來自國藥集團(廣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北京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安徽三錦天潤科貿有限公司、莆田市第一醫院、河南瑞景醫療器械銷售有限公司。其中國藥方麵欠款最多,占五分之一,而莆田市第一醫院占全部應收賬款的3.08%。

應收賬款的麻煩之處在於,一旦欠款方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財務困難,無法及時足額償還欠款,就會給上市公司形成壞賬,也就是欠的錢有可能收不回來了。

由於經營異常,資陽健順王體檢醫院、呼和浩特九華門診部、包頭中心醫院等,欠款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利德曼已經將這些欠款全部計提為壞賬。
一位財會專業人士分析表示,應收賬款對於這些企業來講,一方麵沒收回錢,另一方麵還加速了企業的現金流出,真是“雪上加霜”。

因為企業雖然看似有了很高收入,實則“紙麵富貴”,還沒有收到現金,但是,企業需要為自己的收入先繳稅,比如流轉稅就是以營業收入為計算依據的,企業必須按時以現金交納。

“必須重視應收賬款的管理,要明白應收賬款每多1塊錢,當時你就少了1塊錢的現金。”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客座導師馬靖昊說。

2022年12月以來,“二十條”“新十條”的發布和落地,各地核酸檢測停相繼撤離,多數公眾場合已不需要出示核酸證明和健康碼,生活重新回到2019年。核酸檢測公司的業務量銳減,剩下的就是如何要賬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