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各國紛紛解封,中國民眾羨慕嫉妒恨

各國紛紛解封,中國民眾羨慕嫉妒恨

文章來源: 旺報|德國之聲 於 2022-10-03 12:13:3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周邊國家紛紛邊境解封,唯獨中國還在動態清零,動輒封控,讓社會出現民怨。圖為十一假期首日的鐵路上海虹橋站。(中新社)

隨著世界多國陸續宣布疫情結束、開放邊境,中國仍然對新冠病毒嚴防死守,許多城市核酸檢測常態化,甚至動輒標注高風險區、實施封閉管理。許多中國民眾自嘲,每次刷抖音看到外麵的世界恢複昔日正常生活,反觀自己好比是籠中鳥,心情隻有“羨慕嫉妒恨”可以形容。

根據陸媒澎湃新聞彙整,至十月一日,全中國劃入疫情高風險等級地區計有846個,高風險區域內實行“足不出戶、上門服務”。另中風險等級地區則有720個,區域內民眾需“人不出區、錯峰取物”。

在北京從事餐飲電商營運的Keith,以往每年假期都會去日本旅遊,不管是春天賞櫻、秋天賞楓或冬天滑雪,甚至一年飛2趟也不嫌多。但自2020年疫情發生後,中國管製民眾出國,他最遠隻敢開車到北京近郊走走,且當天來回,就是擔心去的地方突然爆發疫情,被困在當地“靜默管理”。

Keith說,他有位同事不信邪,今年暑假帶著妻小去海南三亞旅遊,本想在五星級酒店盡情放鬆7天,結果碰上疫情,折騰了快一個月才回到北京。夫妻倆的信用卡差點刷爆,現在背了一身的卡債,“本來想給自己好好放個假,沒想到受了一肚子的氣,還沒地方說理去。”

疫情發生至今已邁入第3年,看著中國仍然嚴格無比的防疫措施,對比世界其他國家逐漸解封回到正常生活,Keith深歎一口氣:“羨慕嫉妒恨啊!感覺自己被關在籠子裡”。他說,看著“貴陽涉疫車輛事故導致27死”的新聞,就像是一塊沉重的大石壓在心頭,“你自己去百度看看,這次貴陽因為染疫死亡的有幾人?”

在北京互聯網企業當工程師的台青Fiona也3年沒回台灣了,隻能每隔幾天就和父母視訊通話問候。Fiona說,起初是兩岸都要隔離21天,現在眼看台灣10月中就要開放邊境,但入境中國還是要隔離10天,登機前還要做2次昂貴的核酸,“與其把錢花在隔離旅館上,父母勸我趁年輕多存點錢。”

過去常為中共政策辯護的《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也罕見提出質疑,他說“抗疫的確付出了經濟代價。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對反覆『靜態管理』感覺受不了了”,呼籲“民眾要相信國家,國家也要相信民眾的覺悟”。

新聞鏈接>>

鄰國陸續解封 中國十一國慶仍被要求就地過節

中國國慶“十一黃金周”將自周六展開,但在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亞太各國都陸續放寬防疫措施下,中國仍維持嚴格的防疫措施,不少地方政府更希望民眾能夠就地過節,引發各界對中國經濟的擔憂。

新冠疫情已經進入第三年,但今年的中國國慶長假,各地仍要求民眾必須就地過節,圖為北京環球影城的遊客(資料照)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一年一度國慶長假“十一黃金周”,將自周六(10月1日)展開,但相較於亞太地區國家陸續解除防疫限製,中國至少有24個省市要求民眾仍須就地過節,此舉也可能抑製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

香港01新聞報道,自9月21日以來,中國各地疾控中心和衛健委等部門,就開始密集發布國慶假期“就地過節”倡導和假期防疫注意事項,截至周三(9月28日)為止,中國至少有73地發布了相關通知。而北京是更是在三日內連發兩則通知,提倡市民減少出京活動。

而今年各地“就地過節”政策依舊包括“減少跨省市出行”、“不去中高風險地區”等,不少省市還倡導市民采用短程遊、市內遊、周邊遊等出遊方式。

在此倡導下,各地旅遊景區也紛紛升級了防疫措施,要求進入景區的外地遊客實行落地“三天兩檢”或“三天三檢”,甚至要求遊玩當日,必須持24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才能進入景區。

中國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周四(29日)表示,國慶假期臨近,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疫情傳播風險加大,要毫不動搖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嚴堅決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引導人員安全、有序流動。

在中國旅遊勝地三亞,一些遊客正在接受檢測(資料照)

旅遊和經濟將很慘淡

路透社報道,根據中國航班數據服務公司飛常準(VariFlight)的估計,今年中國十一假期期間,大約有780 萬人次旅客會乘坐飛機,比去年下降16%,而每日客運航班將至少下降五分之一。

中國交通部預測今年的公路旅行者人數,也將下降 30%。

過去兩年受到疫情防控影響,中國十一黃金周的旅遊人數和消費金額,均低於 2019年的水平,在疫情爆發之前的2019年,十一黃金周的旅遊人數為7.82億人次,旅遊收入為6500億元人民幣。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說,“今年對旅遊業寄予厚望是不現實的。”

他補充說,如果今年假期的旅行人數達到2019年水平的一半,並且在此期間的支出,達到大流行前假期支出的30%至 40%,那將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結果。

根據路透社基於中國政府的數據計算,劉思敏的預測是十年來最糟糕的數字。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旅遊分析師說:“我不想給出估計,這太悲觀了。”

由於中國國慶假期仍有防疫限製,業界預料旅遊和經濟情況不會太好,圖為中國旅遊勝地三亞的海灘(資料照)

亞太國家陸續解除防疫

相較於中國官方仍對新冠疫情采取嚴格的防疫措施,亞太地區其他國家,近期則陸續放寬入境和防疫限製,並希望逐步恢複疫情前的正常生活。

綜合媒體報道,台灣政府本周已宣布自10月13日起,正式實施入境“0+7”檢疫新安排,同時取消出旅行團、機場核酸檢測等相關限製。台灣政府也恢複與其他國家的互惠免簽證機製,但台灣仍有每周15萬人次的入境限製。

而香港特區政府已於周一(9月26日)起實施入境“0+3”政策,旅客抵港後不需再在酒店隔離,隻需3天居家醫學監測,而且在居家醫學監測期間可外出,但不可以到餐廳等特定地點。

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上周六(9月24日)也表示,將恢複中國旅客前往澳門電子簽證,允許中國旅行團赴澳門旅遊,最快可在11月開放入境觀光。

韓國自9月2日起,已實施入境免隔離、免打疫苗,以及無需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報告的措施。此外,韓國政府已於9月26日起解除戶外口罩禁令,包括50人以上聚會如演唱會、棒球比賽等大型賽事,均不會強製佩戴口罩。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藉著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的機會,宣布日本自10月11日起開放觀光,且不設立入境旅客人數上限,並恢複免簽證待遇。不過旅客入境日本仍需打滿3劑疫苗,否則需要有72小時內的核酸(PCR)檢測證明

新加坡早在8月就已放寬旅客入境措施,自8月29日起,未完全接種疫苗的入境人士,隻要在出發前2天完成新冠病毒檢測並取得陰性結果,便無需在抵達新加坡後進行7日隔離;至於已接種疫苗的旅客,抵達新加坡後則不需要接受病毒測試及強製隔離。

此外,在今年2月就已解除全部入境限製的澳大利亞,全國內閣會議周五(9月30日)也決定,自10月14日起取消確診者需要自我隔離5日的規定,同時,對於除護理和老人照顧等少數行業以外的確診者,澳大利亞政府也將同步停止補貼。

亞太地區各國已經陸續放寬旅遊和防疫限製,圖為澳大利亞墨爾本國際機場的國際旅客(資料照)

(綜合報道)

查看評論(34)

24小時熱點排行

72歲曾誌偉和25歲女星合影,姿勢不雅惹爭議
亞馬遜100萬機器人上崗!即將超越人類員工?
日男“世界第一長下巴”曬X光相 骨骼精奇嚇傻醫生
國台辦突然宣布:正式啟用M503航線W121銜接線
汽車撞入購物中心!美國猶他州一商場發生爆炸

24小時討論排行

英軍威爾士親王號放棄進入南海 轉道前往澳洲
馬斯克宣布成立新政黨,特朗普:荒謬
日媒:“日本先生”拒絕叫特朗普“爸爸”,這很對!
紐約時報:中國為何沒有批評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
俄共翻案:赫魯曉夫關於斯大林個人崇拜報告有錯誤
美國得州洪災死亡人數升至51人 其中包括15名兒童
誰該害怕馬斯克的美國黨:川普還是民主黨?
"回不去的體麵":失業浪潮下中國年輕人為何"假裝上班"
馬斯克“美國黨”明年參選 共和黨:他會成沒國家的人
馬斯克開砲:貝森特是索羅斯走狗 他連數學都不會…
川普稱“從沒見過中國有風力發電場”網民紛曬照片…
紐約時報:達賴喇嘛在流亡中構建的民主製度能否延續
馬斯克建黨杠川普 特斯拉盤前大跌7% 各方怎麽說
得州暴洪河水45分鍾暴漲8米,山洪易發區"無預警係統"
撕破臉!川普爆料:馬斯克想"安插好友"出任NASA署長
美媒:美軍方和國會正在加快B-21隱形轟炸機生產速度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各國紛紛解封,中國民眾羨慕嫉妒恨

旺報|德國之聲 2022-10-03 12:13:36


中國周邊國家紛紛邊境解封,唯獨中國還在動態清零,動輒封控,讓社會出現民怨。圖為十一假期首日的鐵路上海虹橋站。(中新社)

隨著世界多國陸續宣布疫情結束、開放邊境,中國仍然對新冠病毒嚴防死守,許多城市核酸檢測常態化,甚至動輒標注高風險區、實施封閉管理。許多中國民眾自嘲,每次刷抖音看到外麵的世界恢複昔日正常生活,反觀自己好比是籠中鳥,心情隻有“羨慕嫉妒恨”可以形容。

根據陸媒澎湃新聞彙整,至十月一日,全中國劃入疫情高風險等級地區計有846個,高風險區域內實行“足不出戶、上門服務”。另中風險等級地區則有720個,區域內民眾需“人不出區、錯峰取物”。

在北京從事餐飲電商營運的Keith,以往每年假期都會去日本旅遊,不管是春天賞櫻、秋天賞楓或冬天滑雪,甚至一年飛2趟也不嫌多。但自2020年疫情發生後,中國管製民眾出國,他最遠隻敢開車到北京近郊走走,且當天來回,就是擔心去的地方突然爆發疫情,被困在當地“靜默管理”。

Keith說,他有位同事不信邪,今年暑假帶著妻小去海南三亞旅遊,本想在五星級酒店盡情放鬆7天,結果碰上疫情,折騰了快一個月才回到北京。夫妻倆的信用卡差點刷爆,現在背了一身的卡債,“本來想給自己好好放個假,沒想到受了一肚子的氣,還沒地方說理去。”

疫情發生至今已邁入第3年,看著中國仍然嚴格無比的防疫措施,對比世界其他國家逐漸解封回到正常生活,Keith深歎一口氣:“羨慕嫉妒恨啊!感覺自己被關在籠子裡”。他說,看著“貴陽涉疫車輛事故導致27死”的新聞,就像是一塊沉重的大石壓在心頭,“你自己去百度看看,這次貴陽因為染疫死亡的有幾人?”

在北京互聯網企業當工程師的台青Fiona也3年沒回台灣了,隻能每隔幾天就和父母視訊通話問候。Fiona說,起初是兩岸都要隔離21天,現在眼看台灣10月中就要開放邊境,但入境中國還是要隔離10天,登機前還要做2次昂貴的核酸,“與其把錢花在隔離旅館上,父母勸我趁年輕多存點錢。”

過去常為中共政策辯護的《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也罕見提出質疑,他說“抗疫的確付出了經濟代價。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對反覆『靜態管理』感覺受不了了”,呼籲“民眾要相信國家,國家也要相信民眾的覺悟”。

新聞鏈接>>

鄰國陸續解封 中國十一國慶仍被要求就地過節

中國國慶“十一黃金周”將自周六展開,但在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亞太各國都陸續放寬防疫措施下,中國仍維持嚴格的防疫措施,不少地方政府更希望民眾能夠就地過節,引發各界對中國經濟的擔憂。

新冠疫情已經進入第三年,但今年的中國國慶長假,各地仍要求民眾必須就地過節,圖為北京環球影城的遊客(資料照)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一年一度國慶長假“十一黃金周”,將自周六(10月1日)展開,但相較於亞太地區國家陸續解除防疫限製,中國至少有24個省市要求民眾仍須就地過節,此舉也可能抑製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

香港01新聞報道,自9月21日以來,中國各地疾控中心和衛健委等部門,就開始密集發布國慶假期“就地過節”倡導和假期防疫注意事項,截至周三(9月28日)為止,中國至少有73地發布了相關通知。而北京是更是在三日內連發兩則通知,提倡市民減少出京活動。

而今年各地“就地過節”政策依舊包括“減少跨省市出行”、“不去中高風險地區”等,不少省市還倡導市民采用短程遊、市內遊、周邊遊等出遊方式。

在此倡導下,各地旅遊景區也紛紛升級了防疫措施,要求進入景區的外地遊客實行落地“三天兩檢”或“三天三檢”,甚至要求遊玩當日,必須持24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才能進入景區。

中國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周四(29日)表示,國慶假期臨近,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疫情傳播風險加大,要毫不動搖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嚴堅決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引導人員安全、有序流動。

在中國旅遊勝地三亞,一些遊客正在接受檢測(資料照)

旅遊和經濟將很慘淡

路透社報道,根據中國航班數據服務公司飛常準(VariFlight)的估計,今年中國十一假期期間,大約有780 萬人次旅客會乘坐飛機,比去年下降16%,而每日客運航班將至少下降五分之一。

中國交通部預測今年的公路旅行者人數,也將下降 30%。

過去兩年受到疫情防控影響,中國十一黃金周的旅遊人數和消費金額,均低於 2019年的水平,在疫情爆發之前的2019年,十一黃金周的旅遊人數為7.82億人次,旅遊收入為6500億元人民幣。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說,“今年對旅遊業寄予厚望是不現實的。”

他補充說,如果今年假期的旅行人數達到2019年水平的一半,並且在此期間的支出,達到大流行前假期支出的30%至 40%,那將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結果。

根據路透社基於中國政府的數據計算,劉思敏的預測是十年來最糟糕的數字。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旅遊分析師說:“我不想給出估計,這太悲觀了。”

由於中國國慶假期仍有防疫限製,業界預料旅遊和經濟情況不會太好,圖為中國旅遊勝地三亞的海灘(資料照)

亞太國家陸續解除防疫

相較於中國官方仍對新冠疫情采取嚴格的防疫措施,亞太地區其他國家,近期則陸續放寬入境和防疫限製,並希望逐步恢複疫情前的正常生活。

綜合媒體報道,台灣政府本周已宣布自10月13日起,正式實施入境“0+7”檢疫新安排,同時取消出旅行團、機場核酸檢測等相關限製。台灣政府也恢複與其他國家的互惠免簽證機製,但台灣仍有每周15萬人次的入境限製。

而香港特區政府已於周一(9月26日)起實施入境“0+3”政策,旅客抵港後不需再在酒店隔離,隻需3天居家醫學監測,而且在居家醫學監測期間可外出,但不可以到餐廳等特定地點。

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上周六(9月24日)也表示,將恢複中國旅客前往澳門電子簽證,允許中國旅行團赴澳門旅遊,最快可在11月開放入境觀光。

韓國自9月2日起,已實施入境免隔離、免打疫苗,以及無需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報告的措施。此外,韓國政府已於9月26日起解除戶外口罩禁令,包括50人以上聚會如演唱會、棒球比賽等大型賽事,均不會強製佩戴口罩。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藉著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的機會,宣布日本自10月11日起開放觀光,且不設立入境旅客人數上限,並恢複免簽證待遇。不過旅客入境日本仍需打滿3劑疫苗,否則需要有72小時內的核酸(PCR)檢測證明

新加坡早在8月就已放寬旅客入境措施,自8月29日起,未完全接種疫苗的入境人士,隻要在出發前2天完成新冠病毒檢測並取得陰性結果,便無需在抵達新加坡後進行7日隔離;至於已接種疫苗的旅客,抵達新加坡後則不需要接受病毒測試及強製隔離。

此外,在今年2月就已解除全部入境限製的澳大利亞,全國內閣會議周五(9月30日)也決定,自10月14日起取消確診者需要自我隔離5日的規定,同時,對於除護理和老人照顧等少數行業以外的確診者,澳大利亞政府也將同步停止補貼。

亞太地區各國已經陸續放寬旅遊和防疫限製,圖為澳大利亞墨爾本國際機場的國際旅客(資料照)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