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我的縣長父親》憑什麽不能得獎?

《我的縣長父親》憑什麽不能得獎?

文章來源: 雷叔寫故事 於 2022-09-22 20:34:4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01

前幾天,德州作協舉辦的廉潔文化征文引發了熱議:

原來,一篇名叫《我的縣長父親》的散文獲得了第一名。

不免讓人想起了電影《夏洛特煩惱》裏的經典片段:

袁華同學憑借一篇《我的區長父親》獲得了全區作文大賽一等獎。

夏洛對此十分不滿,質問老師:那是比作文嗎,那是拚爹呢。

此情此景,不免讓人感覺藝術照進了現實,於是在評論區紛紛玩梗:

脾氣比較衝的網友直接就來了個直抒胸臆:憑啥第一???

富有 " 質疑精神 " 的網友斷定作者依仗權力蔭庇,反過來還不忘陰陽怪氣一下人家好好考個大學找個工作。

畢竟類似的事情見多了:

前有周公子的 " 自爆卡車 ",後有賈平凹之女賈淺淺用她的 " 屁屎尿文學 " 出圈。

所以這次,大家也認定這篇文章的作者有利用父親官職刷名次的嫌疑,到頭來征文大賽拚的不是寫作水平而是 " 爹 ",著實有點諷刺。

在網友的輪番圍攻下,德州文聯先是出來表示評選本身 " 肯定合規 "。

但隨後的行為就有點打臉了:這則頒獎推送被刪掉了。

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是他們心虛了。

表麵上看,這次好像是又是一次 " 正義戰勝邪惡 "。

網友們僅僅通過一個標題,就揭發了一個利用特權謀求獎項的行為,

通過行使自己的監督權讓徇私舞弊無處遁形,最終迫使對麵刪掉推送狼狽收場。

好一個 " 大快人心 "!

02

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不得不承認,大部分質疑的網友,其實都沒讀過原文,僅僅憑借電影的印象就腦補了一出 " 靠關係獲獎 " 的情節。

我們去看了一下原文,在通讀一遍後由衷感慨到:

這篇文章,說不定真的配得上第一名。

全文情真意切,用最樸實的話語描繪出了一個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好幹部形象。

原文如下:

上下滑動查看長圖

梳理文章的內容,我們發現,文中的縣長父親叫於誌明。他並不是在任縣長,而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當地第一任縣長。

文章采用了先抑後揚的寫法,在最初,作者是恨父親的,認為他相當無情,哪怕母親重病,也不肯回家。

他還時常一根筋的不給我們搞特殊化,不是摳門不給我們買自行車,就是拒絕讓親戚 " 走後門 ",都是女兒所不理解的。

但隨著文章的敘述,一個在百姓麵前,確實是個有情有義的好官。這和前文形成了強烈反差。

文中寫道,父親在深秋時候救助了一位奄奄一息的少年,因為意外喪失聽力的少年在父親的鼓勵下走出了陰影。

在工作中一心為民,沒有半點官樣,和老百姓心連心:

在任期間做過很多好事,比如困難時期堅持捐款,一門心思改變鹽堿地等等。

當地媒體也曾經報道過縣長父親的相關新聞,比如 91 本工作日記捐給當地,其中記錄了 1951 年到 1978 年社會變革,成為了重要的研究資料。

所以到頭來,讀過一遍文章的網友,多多少少都感受到這篇文章確確實實將一個恪盡職守,嚴以律己的優秀共產黨員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03

至於說作者有沒有因為自己的 " 特殊身份 " 影響了評獎的公正性。

我個人傾向於這沒有的。

首先是文中的父親也早就去世了,根本不可能現在還有權力來影響評選結果。從那個年代過來的幹部,是真正的兩袖清風,為民辦實事。即便父親活到現在,應該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用特權來給自己謀求獎項。

再說作者,於忠東早就退休了,如今的她不過是一個愛好寫作的老奶奶,敲打文字,並喜歡通過筆墨,去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沒必要用獲獎經曆給自己的履曆 " 鍍金 "。

大眾網 9 月 19 日采訪了作者。她表示: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把父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傳遞下去。沒別的想法,不想爭名,也不想爭利。

采訪中還提到:

最初她在自媒體平台上寫了一篇一萬多字的《逝去的背影》,因為征文要求是 3000 以內,所以她刪改了一下投稿。至於標題名,作者表示是為了實事求是記錄父親一輩子做的這些事。

所以說,並不是因為想得獎所以寫了 " 我的父親 "。而是因為 " 我寫了我的父親然後得獎了 "。

那麽,既然《我的縣長父親》本身不是 " 尬吹 " 憑空歌頌不存在的事跡,

既然文章本身確實能打動人,

既然父親的故事本身就值得寫出來讓更多人看到。

如果它真的優秀到能在一眾千篇一律的廉政征文中脫穎而出,

我覺得獲獎也沒什麽問題吧?

隻能說最引發爭議的事情隻是她不像網友們這樣對流行文化這麽敏感,所以用了這麽一個簡單直白的標題,又太容易讓人聯想到 " 黑幕 "。於是才有了這波網絡節奏。

但說實話,時下年輕人耳熟能詳的熱梗,可能對於一位老奶奶而言根本就沒聽說過。

如果隻是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就要被懷疑走關係,甚至質疑不配得獎,是不是網友們在批判之前先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比較好呢?

當一個標題一眼就和 " 廉潔 " 背道而馳的時候,大家恨不得腦補十萬字背後的黑幕。順便再為自己聲張了 " 正義 " 而感到自豪。

都說前幾年流行標題黨,起一個有噱頭的標題,看完之後發現根本不是這麽一回事,

我看這些年明顯進化了,至少以前還要看完文章再罵 " 文不對題 ",現在文章都不用看就可以虛空輸出。

當然,並不是說文學作品就不能受到批評,實際上每個人都有可以去質疑。

但問題是,這種質疑說到底是應該建立在通讀了全文以後來進行評價的。

而不是僅僅依靠自己的主觀臆測,拋開文章不談,在不明真相的時候就直接一頓狂噴,甚至帶著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別人,難道這不是一種傷害嗎?

我大抵能理解如今大家對拚爹的社會現象有些 PTSD, 但因為一個縣長父親的標題就聯想到背後的權力,還是太過想象力豐富了。

有時候不免感歎,梗小鬼對互聯網環境的汙染。

僅僅是因為和 " 電影撞梗 " 就開始借題發揮,在評論區抖個機靈展現自己的 " 幽默細胞 ",用娛樂思維去消遣這件事情。

在不合時宜的開玩笑被他人指正的時候,說不定還會反過來說,我不就玩個梗而已嘛 ? 用得著這麽認真嘛?

隻希望他們在得知事情真相後,能給作者和縣長父親一個道歉。

04

隻可惜,頂不住網友質疑的當地作協在事發後直接刪掉了頒獎文章。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惋惜他們不該這麽直接 " 逃跑 ",導致事情的真相好像就這麽不明不白了起來。

還有人直接質問:就因為網友嘲諷了兩句就刪掉了,這像話嗎?

其實在事前,用很簡單的方法就減少爭議:

比如在最開始發頒獎推送時候,就附上每一篇獲獎作品的鏈接或者截圖。這樣也能讓整個評選結果更加公開透明。

到時候,《我的縣長父親》是不是配得上一等獎,大家都能通過比較產生自己的判斷。而不會看了個標題就開始帶節奏。

就算是在輿論發酵之後,還是有辦法可以 " 亡羊補牢 " 的:

比如再寫一篇相關文章,理直氣壯回應網絡上的爭議,把評選的理由詳細表述出來。

但恰恰他們選擇了會引起最大爭議的辦法——在引發輿情的一瞬間,他們首先想到的竟然是要下架文章來避避風頭。

。。。。。。

原本堂堂正正一件事,反而被這樣的迷惑操作搞得仿佛見不得人。

既然評委會一致決定將這篇文章評為一等獎,那怎麽網友的三言兩句就能讓你們動搖?

僅僅因為一波網絡輿論,就直接刪掉人家退休老太太真情實感的文章,不僅讓自己的公信力全無,難道不是對作者的不尊重嗎?

不看文章,覺得標題非常諷刺,

看完文章,隻覺得刪除更加悲哀。

如此質樸而又滿懷深情的文章,

和最後的荒誕收場碰撞在一起,

兩種強烈的反差感最終化作一聲長長的歎息,

悼念那個逝去的時代。

查看評論(11)

24小時熱點排行

從中國冒險逃離後,他的麻煩才真正開始
川普又贏了!加拿大宣布"撤回數位服務稅"
伊朗下令追殺川普!宗教領袖召集穆斯林"將他斷肢極刑"
劉國梁女兒在美國奪得高爾夫冠軍 全英文致謝父母
姐弟戀?鄧文迪布雷迪結伴出席老貝婚禮 網上炸鍋

24小時討論排行

習近平發重要文章:麵對圍堵打壓 應理直氣壯鬥爭
BBC:特朗普預算案或令近1200萬人喪失醫保
雷根中心民調:70%美受訪者「挺出兵」協防台灣
“三巨頭”史無前例同框?習邀川普普京看9.3大閱兵
被川普罵“共產主義者” 曼達尼:世上不該有億萬富豪
遊本昌入黨 申請書寫了21頁 回應“92歲為何還入黨”
中國眼下的失業潮,遠比想象中的嚴重
關稅又一次讓步 川普不得不對中國低頭的四點原因
共同社:中國擬邀川普出席9/3北京天安門閱兵
陸配網紅被驅逐回大陸 遇水浸維權接恐嚇電話嚇得發抖
華裔教授自殺 家屬控告西北大學歧視並導致悲劇發生
以色列軍方預告"加強攻勢"直逼市中心!加薩數萬人急撤
再批“大而美”法案,馬斯克又提建新政黨
中國共產黨人數突破1億 比伊朗土耳其德國人口都多
伊朗"永不停止濃縮鈾",駐聯大使轟川普:對我們發號施令
傳播淫穢?中國拘捕數十名小說作家 許多是年輕女性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我的縣長父親》憑什麽不能得獎?

雷叔寫故事 2022-09-22 20:34:43
01

前幾天,德州作協舉辦的廉潔文化征文引發了熱議:

原來,一篇名叫《我的縣長父親》的散文獲得了第一名。

不免讓人想起了電影《夏洛特煩惱》裏的經典片段:

袁華同學憑借一篇《我的區長父親》獲得了全區作文大賽一等獎。

夏洛對此十分不滿,質問老師:那是比作文嗎,那是拚爹呢。

此情此景,不免讓人感覺藝術照進了現實,於是在評論區紛紛玩梗:

脾氣比較衝的網友直接就來了個直抒胸臆:憑啥第一???

富有 " 質疑精神 " 的網友斷定作者依仗權力蔭庇,反過來還不忘陰陽怪氣一下人家好好考個大學找個工作。

畢竟類似的事情見多了:

前有周公子的 " 自爆卡車 ",後有賈平凹之女賈淺淺用她的 " 屁屎尿文學 " 出圈。

所以這次,大家也認定這篇文章的作者有利用父親官職刷名次的嫌疑,到頭來征文大賽拚的不是寫作水平而是 " 爹 ",著實有點諷刺。

在網友的輪番圍攻下,德州文聯先是出來表示評選本身 " 肯定合規 "。

但隨後的行為就有點打臉了:這則頒獎推送被刪掉了。

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是他們心虛了。

表麵上看,這次好像是又是一次 " 正義戰勝邪惡 "。

網友們僅僅通過一個標題,就揭發了一個利用特權謀求獎項的行為,

通過行使自己的監督權讓徇私舞弊無處遁形,最終迫使對麵刪掉推送狼狽收場。

好一個 " 大快人心 "!

02

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不得不承認,大部分質疑的網友,其實都沒讀過原文,僅僅憑借電影的印象就腦補了一出 " 靠關係獲獎 " 的情節。

我們去看了一下原文,在通讀一遍後由衷感慨到:

這篇文章,說不定真的配得上第一名。

全文情真意切,用最樸實的話語描繪出了一個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好幹部形象。

原文如下:

上下滑動查看長圖

梳理文章的內容,我們發現,文中的縣長父親叫於誌明。他並不是在任縣長,而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當地第一任縣長。

文章采用了先抑後揚的寫法,在最初,作者是恨父親的,認為他相當無情,哪怕母親重病,也不肯回家。

他還時常一根筋的不給我們搞特殊化,不是摳門不給我們買自行車,就是拒絕讓親戚 " 走後門 ",都是女兒所不理解的。

但隨著文章的敘述,一個在百姓麵前,確實是個有情有義的好官。這和前文形成了強烈反差。

文中寫道,父親在深秋時候救助了一位奄奄一息的少年,因為意外喪失聽力的少年在父親的鼓勵下走出了陰影。

在工作中一心為民,沒有半點官樣,和老百姓心連心:

在任期間做過很多好事,比如困難時期堅持捐款,一門心思改變鹽堿地等等。

當地媒體也曾經報道過縣長父親的相關新聞,比如 91 本工作日記捐給當地,其中記錄了 1951 年到 1978 年社會變革,成為了重要的研究資料。

所以到頭來,讀過一遍文章的網友,多多少少都感受到這篇文章確確實實將一個恪盡職守,嚴以律己的優秀共產黨員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03

至於說作者有沒有因為自己的 " 特殊身份 " 影響了評獎的公正性。

我個人傾向於這沒有的。

首先是文中的父親也早就去世了,根本不可能現在還有權力來影響評選結果。從那個年代過來的幹部,是真正的兩袖清風,為民辦實事。即便父親活到現在,應該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用特權來給自己謀求獎項。

再說作者,於忠東早就退休了,如今的她不過是一個愛好寫作的老奶奶,敲打文字,並喜歡通過筆墨,去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沒必要用獲獎經曆給自己的履曆 " 鍍金 "。

大眾網 9 月 19 日采訪了作者。她表示: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把父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傳遞下去。沒別的想法,不想爭名,也不想爭利。

采訪中還提到:

最初她在自媒體平台上寫了一篇一萬多字的《逝去的背影》,因為征文要求是 3000 以內,所以她刪改了一下投稿。至於標題名,作者表示是為了實事求是記錄父親一輩子做的這些事。

所以說,並不是因為想得獎所以寫了 " 我的父親 "。而是因為 " 我寫了我的父親然後得獎了 "。

那麽,既然《我的縣長父親》本身不是 " 尬吹 " 憑空歌頌不存在的事跡,

既然文章本身確實能打動人,

既然父親的故事本身就值得寫出來讓更多人看到。

如果它真的優秀到能在一眾千篇一律的廉政征文中脫穎而出,

我覺得獲獎也沒什麽問題吧?

隻能說最引發爭議的事情隻是她不像網友們這樣對流行文化這麽敏感,所以用了這麽一個簡單直白的標題,又太容易讓人聯想到 " 黑幕 "。於是才有了這波網絡節奏。

但說實話,時下年輕人耳熟能詳的熱梗,可能對於一位老奶奶而言根本就沒聽說過。

如果隻是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就要被懷疑走關係,甚至質疑不配得獎,是不是網友們在批判之前先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比較好呢?

當一個標題一眼就和 " 廉潔 " 背道而馳的時候,大家恨不得腦補十萬字背後的黑幕。順便再為自己聲張了 " 正義 " 而感到自豪。

都說前幾年流行標題黨,起一個有噱頭的標題,看完之後發現根本不是這麽一回事,

我看這些年明顯進化了,至少以前還要看完文章再罵 " 文不對題 ",現在文章都不用看就可以虛空輸出。

當然,並不是說文學作品就不能受到批評,實際上每個人都有可以去質疑。

但問題是,這種質疑說到底是應該建立在通讀了全文以後來進行評價的。

而不是僅僅依靠自己的主觀臆測,拋開文章不談,在不明真相的時候就直接一頓狂噴,甚至帶著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別人,難道這不是一種傷害嗎?

我大抵能理解如今大家對拚爹的社會現象有些 PTSD, 但因為一個縣長父親的標題就聯想到背後的權力,還是太過想象力豐富了。

有時候不免感歎,梗小鬼對互聯網環境的汙染。

僅僅是因為和 " 電影撞梗 " 就開始借題發揮,在評論區抖個機靈展現自己的 " 幽默細胞 ",用娛樂思維去消遣這件事情。

在不合時宜的開玩笑被他人指正的時候,說不定還會反過來說,我不就玩個梗而已嘛 ? 用得著這麽認真嘛?

隻希望他們在得知事情真相後,能給作者和縣長父親一個道歉。

04

隻可惜,頂不住網友質疑的當地作協在事發後直接刪掉了頒獎文章。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惋惜他們不該這麽直接 " 逃跑 ",導致事情的真相好像就這麽不明不白了起來。

還有人直接質問:就因為網友嘲諷了兩句就刪掉了,這像話嗎?

其實在事前,用很簡單的方法就減少爭議:

比如在最開始發頒獎推送時候,就附上每一篇獲獎作品的鏈接或者截圖。這樣也能讓整個評選結果更加公開透明。

到時候,《我的縣長父親》是不是配得上一等獎,大家都能通過比較產生自己的判斷。而不會看了個標題就開始帶節奏。

就算是在輿論發酵之後,還是有辦法可以 " 亡羊補牢 " 的:

比如再寫一篇相關文章,理直氣壯回應網絡上的爭議,把評選的理由詳細表述出來。

但恰恰他們選擇了會引起最大爭議的辦法——在引發輿情的一瞬間,他們首先想到的竟然是要下架文章來避避風頭。

。。。。。。

原本堂堂正正一件事,反而被這樣的迷惑操作搞得仿佛見不得人。

既然評委會一致決定將這篇文章評為一等獎,那怎麽網友的三言兩句就能讓你們動搖?

僅僅因為一波網絡輿論,就直接刪掉人家退休老太太真情實感的文章,不僅讓自己的公信力全無,難道不是對作者的不尊重嗎?

不看文章,覺得標題非常諷刺,

看完文章,隻覺得刪除更加悲哀。

如此質樸而又滿懷深情的文章,

和最後的荒誕收場碰撞在一起,

兩種強烈的反差感最終化作一聲長長的歎息,

悼念那個逝去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