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相互交談。 AP - Sergei Bobylev
普京唆使烏克蘭俄軍占領區啟動“入俄公投”,動員30萬預備軍人上戰場,並搬出核武威脅,把一場“侵略戰爭”打得好似“衛國戰爭”,當初差不多與普京立下盟誓:“中俄戰略合作無上限”,現在,習近平卻無法向他日益孤立的“老朋友”兌現這一承諾。
法國世界報周四發表社評認為:在西方軍事支持推動下,烏克蘭的反攻讓人們看到了希望。在世界事務中與俄羅斯同屬 "修正主義 "陣營的中國,開始表現出一些不適應的跡象。普京還沒有結束他開天價的演講,北京就重申了它對停火的要求,同時回顧了它對所有國家的領土完整的重視,這當然包括烏克蘭。
不過,盡管習近平目前所處的位置並不舒服,法新社報道說,西方一些專家認為習近平很可能不會放棄“老朋友”普京。就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中國外長王毅周四在聯合國對其同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中方將繼續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勸和促談,希望各方不放棄對話努力,堅持通過和談解決安全關切。”
王毅此番話與2月中旬所表述的唯一不同的是,把“中方理解俄羅斯安全關切”,變為“通過和談解決安全關切”,中方近來在談這一問題時,使用的是“各方安全關切”。
習普兩人都對西方不信任,抨擊美國“全球霸權”,近年來走得越來越近,直至2月4日兩人在北京發表“中俄戰略合作無上限”聲明,20天後,普京發動了侵烏戰爭,習近平被普京悶在鼓裏,還是知情,一直是一個謎。
不過,從那時起,中國一直小心翼翼,沒有向俄羅斯提供任何直接的物質援助,以規避西方國家可能的製裁。
普京本人也意識到這一局限,上周他與習近平在烏茲別克舉行俄羅斯侵烏以來首次峰會時,公開承認中國對俄羅斯在烏戰事感到擔憂, 他對習近平表示:“我們理解你們的疑問和關切。”中國政府在此次會談後發表的聲明沒有提及烏克蘭。
北京智庫全球化智庫創始人王輝耀說,“我看不出會有什麽新的不同的立場,中國不支持戰爭,也不支持衝突,這一點從一開始就非常清楚。”
如果說中國肯定希望這場戰爭盡快結束,但專家們也認為,盡管普京的軍事行動最近在烏克蘭遭遇了挫折,但這不會讓中國擔心,也不會改變雙方關係的本質。中俄之間的關係,關鍵因素仍然是地緣政治,包括與美國的競爭。
而且,作為鄰國,中俄強化經濟合作的可能性很大,中國將從大量而廉價的俄羅斯能源得利,俄羅斯則可以借中國市場來彌補歐洲市場關閉造成的損失。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授和院長曾銳生分析,對習近平而言,最重要的是普京不要倒台,或者不要引發可能給中國主要在經濟領域帶來次生災害的混亂。他認為,習近平的整個外交政策是中國優先。
中國官方媒體幾乎沒有報道普京周三動員俄羅斯預備軍人上戰場的講話,這與西方國家對普京決定的強烈譴責以及由此引發的股市震蕩形成強烈對比。不過,普京的相關講話在微博上有許多沒有刪除的評論,有批評也有讚揚。
悉尼大學教授袁敬東預計中國將堅持其不公開批評的路線,即既不公開批評俄羅斯,也不公開對烏克蘭表示同情,盡可能地不要顯示讚同普京的行動。他認為,"在這個階段,北京的選擇似乎是避免陷入俄羅斯侵烏導致的嚴重混亂和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