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1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突然就懷念起21世紀的前十年:那時候,很自由

突然就懷念起21世紀的前十年:那時候,很自由

文章來源: 王左中右 於 2022-05-13 18:09:4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又是一年大風吹。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就突然有點懷念起這個世紀的前一二十年。

那時春風吹起,世界和青春一樣瘋狂生長。那時人也年輕,人人都朝著新世紀新世界奔赴向前。

在那個十年,世界還很生動,緩緩向所有人打開。

1、

那時候,很自由。

那個十年,是國內文學、動畫、影視、流行音樂的作品井噴的年代,創作空前的自由,文學藝術這個領域處處神仙打架。

那時有一個叫做《同一首歌》的節目,每周五都有一場盛大的音樂會。周傑倫、樸樹、飛兒樂團、孫燕姿、S.H.E.、蔡依林、五月天,新生代的歌手層出不窮,青春的歌好像永遠唱不完。

那時說話大膽,創作自由,人人偏愛不拘一格,韓寒走到了時代周刊的最前麵,當年明月把人帶進了曆史,劉慈欣構築了一個晶瑩剔透的宇宙,書讀不盡,夢比天高,這是一場屬於中國新時代的文藝複興。

那時電影光怪陸離,天馬行空,那是王家衛拍出的《花樣年華》時代,李安還能拍出《臥虎藏龍》,劉偉強還有《無間道》,薑文拍出了《鬼子來了》,周星馳還有集大成的《功夫》,寧浩嶄露頭角拍了一部《瘋狂的石頭》。

00 年代更是內地電視劇不可複製的高峰,從《武林外傳》到《仙劍奇俠傳》,從《亮劍》到《重案六組》…… 這個名單很長,長到讓我們的回憶裏充滿了遺憾。

誰都沒想到,巔峰盛況的背後,就是諸神的黃昏。

所以,我無比懷念那個曆史沒有條條框框、未來可以形形色色、說話不用滴水不漏的十年,人們對於好的、壞的、正確的、錯誤的爭論不休,每一個人在文藝的大海裏各取所需,精神自由。

正確的,自有道理,錯誤的,更加迷人。但不要緊,他們都屬於那個時代。

在那樣的時代,我看到更多的電影。

2、

那時候,很寬容。

在那個以貼吧、博客和論壇為主的年代,很草荒,也還很是野蠻。

野蠻的時候,人不敏感,不會因為你一兩句話,就憤怒到舉報。野蠻的時候,人也很肉,隻要你不傷天害理,什麽都可以比比劃劃。

那時候,人崇拜精英,喜歡衝在前麵的時代獵人,羅永浩、和菜頭他們你來我往,唇槍舌劍的,成了初代網紅。

那時候也愛特立獨行,喜歡冒險,喜歡新奇,當年十大互聯網人物的排行榜,排名前三的分別是芙蓉姐姐、天仙妹妹和後舍男生。

在這片互聯網的蠻荒之地,世界五彩斑斕,不是二極管眼中那樣隻有黑和白。

但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衝突與對立成為了互聯網的主流,因為什麽事都能夠吵起來。性別、地域、學曆、乃至軟件的選擇、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都是兩個陌生人在網絡上對罵的理由。

以至於現在有一個笑話是,在今天的互聯網,你永遠避免不了三件事:

段子手、營銷號和被舉報。

初代網紅芙蓉姐姐,她成名的每一步,在今天這個時代都足以被舉報封號了。事實上,在她最具討論熱度的時代,罵她的人並不在少數,但是沒有人會以舉報這種方式做為武器。

這不僅因為舉報是一個潘多拉的魔盒,更因為在那個年代,初代互聯網人都明白:接納別人的思想是一件困難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隻有自己是對的。

我喜歡那個不發泄情緒,隻想著解決問題的年代,喜歡那個謙卑、溫和、喜歡思考不喜歡被帶節奏的時代。

在那樣的時代,我聽的到更多的聲音。

3、

那時候,很多元化。

那時候有個很熱門的詞,叫非主流。

什麽是非主流呢?如果西裝革履是主流,那蓬頭垢麵的殺馬特就是非主流,如果字正腔圓是主流,那火星文就是非主流,如果一本正經是主流,那嬉笑怒罵就是非主流,如果按部就班是主流,那循規蹈矩不逾矩就是非主流。

在那個有 " 陽咣丅啲憂喐非流主 " 的時代,年輕人不再是隻有四大名著,不再是隻有春秋大義,不再是隻有經典。

有人喜歡頹廢如犀利哥,有人喜歡獨行如龐麥郎,有人喜歡你不喜歡的,有人理解你不理解的,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我懷念那個時代的多元化。

那個時代,追星族還沒有變成粉圈,喜歡動漫遊戲自嘲為死肥宅,韓寒還能和這個世界談談,喜歡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喜歡餘秋雨的和討厭餘秋雨的涇渭分明,人人非主流而又朋克,和而不同。

在那樣的時候,我們能看到更多的人。

04

那時候,很開放。

伴隨那代人成長的是全球化浪潮,是中國加入 WTO,是北京申奧成功,是上海世博會,是世界向人緩緩打開。

可以說,00 年代的社會精神就是開放和利他。最能代表這種精神的是一個神秘的組織:字幕組。

絕大多數人了解字幕組是從美劇《越獄》開始的。後來大家才逐漸了解到,字幕組是一個為愛發電的地方,他們憑借著喜愛完成一項項枯燥的工作,讓我們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依然能夠享受到世界上最棒的娛樂產品。

從長三角到珠三角,中國製造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從汶川到玉樹,我們知道了原來災難來臨的時候,不必自己硬抗,也會有來自遠方溫暖的手。

這種開放也是雙向的,2001 年,北京人民大會堂搭台,讓西方主流音樂劇第一次進入中國。

一大批歐美藝人第一次來到中國,在采訪中他們告訴記者:" 原來中國人並不像英國人一樣刻板保守,演出結束後,他們收到了持久熱烈的掌聲。"

那時候世界緊密相連,經濟文化水乳交融,你想去那裏就去哪裏,不用擔心疫情,不用擔心隔閡。

教科書裏不同膚色、不同服裝的小人,手拉手站在地球上,下麵是三個楷體小字:地球村。

在那樣的地球村裏,我們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5、

那時候,很相信未來。

在那個一二十年,社會環境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人們的工資月月攀升,同樣一份工作,00 年和 10 年的工資,可能相差數倍。

人們茶餘飯後聊的是春運、農民工、沿海工廠、是未來,自己的未來和國家的未來緊密相連,息息相關。

房價上漲,但人還跟得上,二線城市房價也不過幾千塊,雖然還是有點辛苦,但過好日子並不難,生活沒有現在這麽累。

春晚創造流行詞而不是抄襲網絡流行詞,那時還有領導冒號,還有黑色幽默。彼時福報還是福報,007 還隻是部電影,台灣還是寶島,香港還是東方之珠,最常被說的英語不是 run 而是 welcome。

那時候高鐵在建,機場在興,阿裏百度騰訊方興未艾,年輕人一個個奔赴到北上廣深,機會遍地都是,很多事情正在發生。

那時候,中國離美國還很遠,離向往的未來還很遠。

但人人向上,相信未來會來。

我很喜歡那個時候,每個人都看得到未來。

6、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傷痕。

或許現在我們這代人擁有更便利的生活,更豐富的物質享受,更繁榮的經濟。

但偶然有那麽一下,想回到 21 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看著世界還很年少,看著自己和時代一起奔湧向前,看著那個野蠻成長但充滿希望的千禧年。

憶往昔,俱往矣。

我想,這樣的時代還會再來,但我的人生沒有下次了。就像餘光中寫的一句詩一樣——

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示威者帶來51口棺材抗議大而美法案 數十人被捕…
毫無疑問,這就是全世界最轟動的分手大戲
貝佐斯辣妻以前長這樣!整形醫分析"外貌進化"過程
最低工資漲 油價漲 員工保險漲…加州多項法規今生效
特斯拉股價恐再跌六成?華爾街最大空頭表態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又爆驚人語:在美國出生的壞人也應該趕出去
美國、越南關稅談好了 川普搶先發文曝稅率
夫妻花50萬帶兒子遊41國 網民嘲:英語零進步屬浪費
特朗普斥責日本"一直在奪取美國財富",稱將加征高關稅
美國正式關閉USAID!盧比奧詳述理由 列4大失敗
柴靜: 從官媒的知名記者和"公知"到出走海外的媒體人
“這麽恨中國,現在是不是回來當間諜了?”
馬斯克威脅成立“美國黨” 那是什麽黨?這次認真的?
中國短劇海外爆紅:美國三線演員爭演 薪水暴增7倍
不滿移民不會說英文 川普:在翻譯上美國花太多錢
疑似發表辱華言論,綠洲樂隊主唱道歉
“大又美法案”51:50參院闖關成功 萬斯投下關鍵票
美澳印日啟動礦產計劃,被視為在抗衡礦產主領導中國
財新的製造業數據已成絕唱,從此有九大數據不再公布
特朗普:奧巴馬和小布什不行,拜登史上最差
日本人組團去老撾嫖幼女,大使館都看不下去了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突然就懷念起21世紀的前十年:那時候,很自由

王左中右 2022-05-13 18:09:49

又是一年大風吹。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就突然有點懷念起這個世紀的前一二十年。

那時春風吹起,世界和青春一樣瘋狂生長。那時人也年輕,人人都朝著新世紀新世界奔赴向前。

在那個十年,世界還很生動,緩緩向所有人打開。

1、

那時候,很自由。

那個十年,是國內文學、動畫、影視、流行音樂的作品井噴的年代,創作空前的自由,文學藝術這個領域處處神仙打架。

那時有一個叫做《同一首歌》的節目,每周五都有一場盛大的音樂會。周傑倫、樸樹、飛兒樂團、孫燕姿、S.H.E.、蔡依林、五月天,新生代的歌手層出不窮,青春的歌好像永遠唱不完。

那時說話大膽,創作自由,人人偏愛不拘一格,韓寒走到了時代周刊的最前麵,當年明月把人帶進了曆史,劉慈欣構築了一個晶瑩剔透的宇宙,書讀不盡,夢比天高,這是一場屬於中國新時代的文藝複興。

那時電影光怪陸離,天馬行空,那是王家衛拍出的《花樣年華》時代,李安還能拍出《臥虎藏龍》,劉偉強還有《無間道》,薑文拍出了《鬼子來了》,周星馳還有集大成的《功夫》,寧浩嶄露頭角拍了一部《瘋狂的石頭》。

00 年代更是內地電視劇不可複製的高峰,從《武林外傳》到《仙劍奇俠傳》,從《亮劍》到《重案六組》…… 這個名單很長,長到讓我們的回憶裏充滿了遺憾。

誰都沒想到,巔峰盛況的背後,就是諸神的黃昏。

所以,我無比懷念那個曆史沒有條條框框、未來可以形形色色、說話不用滴水不漏的十年,人們對於好的、壞的、正確的、錯誤的爭論不休,每一個人在文藝的大海裏各取所需,精神自由。

正確的,自有道理,錯誤的,更加迷人。但不要緊,他們都屬於那個時代。

在那樣的時代,我看到更多的電影。

2、

那時候,很寬容。

在那個以貼吧、博客和論壇為主的年代,很草荒,也還很是野蠻。

野蠻的時候,人不敏感,不會因為你一兩句話,就憤怒到舉報。野蠻的時候,人也很肉,隻要你不傷天害理,什麽都可以比比劃劃。

那時候,人崇拜精英,喜歡衝在前麵的時代獵人,羅永浩、和菜頭他們你來我往,唇槍舌劍的,成了初代網紅。

那時候也愛特立獨行,喜歡冒險,喜歡新奇,當年十大互聯網人物的排行榜,排名前三的分別是芙蓉姐姐、天仙妹妹和後舍男生。

在這片互聯網的蠻荒之地,世界五彩斑斕,不是二極管眼中那樣隻有黑和白。

但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衝突與對立成為了互聯網的主流,因為什麽事都能夠吵起來。性別、地域、學曆、乃至軟件的選擇、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都是兩個陌生人在網絡上對罵的理由。

以至於現在有一個笑話是,在今天的互聯網,你永遠避免不了三件事:

段子手、營銷號和被舉報。

初代網紅芙蓉姐姐,她成名的每一步,在今天這個時代都足以被舉報封號了。事實上,在她最具討論熱度的時代,罵她的人並不在少數,但是沒有人會以舉報這種方式做為武器。

這不僅因為舉報是一個潘多拉的魔盒,更因為在那個年代,初代互聯網人都明白:接納別人的思想是一件困難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隻有自己是對的。

我喜歡那個不發泄情緒,隻想著解決問題的年代,喜歡那個謙卑、溫和、喜歡思考不喜歡被帶節奏的時代。

在那樣的時代,我聽的到更多的聲音。

3、

那時候,很多元化。

那時候有個很熱門的詞,叫非主流。

什麽是非主流呢?如果西裝革履是主流,那蓬頭垢麵的殺馬特就是非主流,如果字正腔圓是主流,那火星文就是非主流,如果一本正經是主流,那嬉笑怒罵就是非主流,如果按部就班是主流,那循規蹈矩不逾矩就是非主流。

在那個有 " 陽咣丅啲憂喐非流主 " 的時代,年輕人不再是隻有四大名著,不再是隻有春秋大義,不再是隻有經典。

有人喜歡頹廢如犀利哥,有人喜歡獨行如龐麥郎,有人喜歡你不喜歡的,有人理解你不理解的,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我懷念那個時代的多元化。

那個時代,追星族還沒有變成粉圈,喜歡動漫遊戲自嘲為死肥宅,韓寒還能和這個世界談談,喜歡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喜歡餘秋雨的和討厭餘秋雨的涇渭分明,人人非主流而又朋克,和而不同。

在那樣的時候,我們能看到更多的人。

04

那時候,很開放。

伴隨那代人成長的是全球化浪潮,是中國加入 WTO,是北京申奧成功,是上海世博會,是世界向人緩緩打開。

可以說,00 年代的社會精神就是開放和利他。最能代表這種精神的是一個神秘的組織:字幕組。

絕大多數人了解字幕組是從美劇《越獄》開始的。後來大家才逐漸了解到,字幕組是一個為愛發電的地方,他們憑借著喜愛完成一項項枯燥的工作,讓我們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依然能夠享受到世界上最棒的娛樂產品。

從長三角到珠三角,中國製造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從汶川到玉樹,我們知道了原來災難來臨的時候,不必自己硬抗,也會有來自遠方溫暖的手。

這種開放也是雙向的,2001 年,北京人民大會堂搭台,讓西方主流音樂劇第一次進入中國。

一大批歐美藝人第一次來到中國,在采訪中他們告訴記者:" 原來中國人並不像英國人一樣刻板保守,演出結束後,他們收到了持久熱烈的掌聲。"

那時候世界緊密相連,經濟文化水乳交融,你想去那裏就去哪裏,不用擔心疫情,不用擔心隔閡。

教科書裏不同膚色、不同服裝的小人,手拉手站在地球上,下麵是三個楷體小字:地球村。

在那樣的地球村裏,我們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5、

那時候,很相信未來。

在那個一二十年,社會環境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人們的工資月月攀升,同樣一份工作,00 年和 10 年的工資,可能相差數倍。

人們茶餘飯後聊的是春運、農民工、沿海工廠、是未來,自己的未來和國家的未來緊密相連,息息相關。

房價上漲,但人還跟得上,二線城市房價也不過幾千塊,雖然還是有點辛苦,但過好日子並不難,生活沒有現在這麽累。

春晚創造流行詞而不是抄襲網絡流行詞,那時還有領導冒號,還有黑色幽默。彼時福報還是福報,007 還隻是部電影,台灣還是寶島,香港還是東方之珠,最常被說的英語不是 run 而是 welcome。

那時候高鐵在建,機場在興,阿裏百度騰訊方興未艾,年輕人一個個奔赴到北上廣深,機會遍地都是,很多事情正在發生。

那時候,中國離美國還很遠,離向往的未來還很遠。

但人人向上,相信未來會來。

我很喜歡那個時候,每個人都看得到未來。

6、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傷痕。

或許現在我們這代人擁有更便利的生活,更豐富的物質享受,更繁榮的經濟。

但偶然有那麽一下,想回到 21 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看著世界還很年少,看著自己和時代一起奔湧向前,看著那個野蠻成長但充滿希望的千禧年。

憶往昔,俱往矣。

我想,這樣的時代還會再來,但我的人生沒有下次了。就像餘光中寫的一句詩一樣——

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