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南京夫子廟步行街,有網友拍攝到一位年輕女子穿著和服打紙傘逛街,視頻引發廣大網友強烈反感:30萬遇難同胞看著你呢,能不能好好當個人?!
南京這座城市曆史太過沉重,在這裏不適合談所謂“原諒”,但對於這位穿和服欣然逛街的女子,網絡上除了一片罵聲以外也有部分網友發言表示,穿什麽衣服是別人的自由,她沒有妨礙到任何人,因此不必上綱上線。
穿民族服飾現身夫子廟
悠閑逛街不懼他人眼光
從現場網友拍攝的視頻可以看到,這名女子身穿粉色和服,打著一把很有日式風格的粉色紙傘,可以說是全套日式風格,她身邊還有一位穿常服的男性同行,兩人邊走邊逛,對於路人投來的詫異目光視而不見。
據網友介紹,這二人現身的地點是南京夫子廟,夫子廟是國家5A級景區,中國四大文廟之一,始建於東晉年間,距今已有1600多年,建成以來夫子廟經曆過四毀五建,最後一次遭到破壞就是在1937年日寇侵略的炮火之中,損毀之嚴重為曆史僅見,後來當地政府通過數十年的努力,投入資金10多億元,才又建成了如今的夫子廟街區。
穿著日本民族服飾行走於承受過日寇炮火的夫子廟,不得不說這種行為是蔑視,更是一種諷刺,原以為這名女子的行為毫無疑問會遭到網友抵製聲討,沒想到在這種情況下竟然還有人為她說話。
尊重穿衣自由還是尊重曆史?
部分網友認為這名女子的行為可以理解,沒必要上綱上線,得出此類結局的一般持以下兩種看法,一種認為和服起源於吳服,是和服的祖宗,四舍五入和服也屬於中國傳統服飾,沒什麽不能穿的。
可持此觀點的網友卻模糊了和服的國際固有印象,正如同瓷器代表著中國一樣,在國際上,用腰帶打出身後“小枕頭”的和服就是日本的象征,和服作為一種日本傳統服飾,早已成為了日式精神的代表。
另一種則認為,當今時代人人擁有穿衣自由,可能這個女孩隻是覺得和服好看,沒有其他意思,當代中國是可以包容多種文化,海納百川的,穿衣自由不應該被剝奪。
作為文化開放性較高的國家,國民確實應該擁有包容心,但卻不是盲目的包容,尤其是在南京這樣擁有重大曆史意義的城市,所謂的穿衣自由也應該是有限度的自由。
沒有大國崛起,何來小民尊嚴,如今人們追求的自由正是先烈們不畏艱苦與犧牲,用生命和鮮血爭取而來的,為了尊重他們,這麽一點可笑的“自由”不要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