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美國樓市有泡沫?大摩:這次跟2008年不一樣!

美國樓市有泡沫?大摩:這次跟2008年不一樣!

文章來源: 華爾街見聞 於 2021-05-03 20:45:4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相較於次貸危機前夜,如今貸款標準更加嚴格,住房融資體係更為健康;同時住房需求的強勁和全國性的住房供應短缺,都預示著美國房價仍處在上行軌道上。

美國樓市近期異常火熱。標準普爾Case-Shiller房價指數同比上漲12.2%,錄得2006年以來最快漲幅,相當於房屋售價中值較一年前升高了3.5萬美元,指數追蹤的所有20個大都市房價全部大幅上漲。

這無疑使人聯想起07年次貸危機爆發前夜,狂歡之後是一夜間泡沫破裂、樓市崩潰,在全球範圍內引發金融危機。

但摩根士丹利回顧曆史情形後表示,和15年前不同,美國樓市目前並未出現泡沫,未來房價將繼續上漲,但漲幅會更平緩。

該行認為,如今房價的高漲歸結於供需邏輯,有一個持續穩定的基礎。

次貸危機前夜:抵押貸款產品風險遠超借款人風險

摩根士丹利認為,全球金融危機前樓市泡沫的形成和崩盤,核心都在於層層積累的杠杆。但根本原因不在提供杠杆的對象,而在於他們能夠獲得的信貸類型。

抵押貸款信用風險包括(1)借款人風險和(2)抵押產品風險兩種。借款人風險是我們通常用來評估抵押貸款違約可能性的指標,如信用評分、債務收入比等。產品風險則是即便借款人滿足一定的安全性條件,某種抵押貸款類型對借款人而言違約風險仍然很高,通常出現在那些整個貸款期限內,支付金額可能發生很大波動的貸款產品上,即所謂“可負擔性”產品。

麵對同樣一批借款人,當住房按揭貸款被定位為借款人“可負擔”的款項時,實際上隱含著房價保持上漲,貸款標準保持寬鬆的前提,這樣房主才可以在其每月支付的費用無法負擔之前進行再融資。

但是,一旦房價停止上漲,這些抵押貸款將重置為借款人“不可負擔”的款項,隨之而來的是拖欠債務、喪失抵押品贖回權、壞賬堆積、房價進一步下跌,形成惡性循環。

摩根士丹利發現,次貸危機前的樓市繁榮時期,產品風險上升幅度遠遠大於借款人風險。從2004年到2006年,可負擔性產品幾乎占所有第一留置權抵押貸款的40%,抵押貸款銀行家協會的信貸標準指數也在2006年達到近900的峰值。

如今產品風險得到控製

而相較於15年前,如今貸款標準更加嚴格,“可負擔性”產品占所有第一留置權抵押貸款的比例已降至2%。信貸標準指數近10年來也一直遠低於200,並在疫情爆發後進一步下降至100。

盡管房價持續上漲,抵押貸款利率小幅上升,但可承受性依然良好。過去的五年中,美國民眾每月支付的購房費用占收入的百分比,仍然接近最容易負擔的水平。

與此同時,係統中的杠杆也大幅降低。次貸危機前,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總價值在2006年達到25.6萬億美元的頂峰,抵押貸款債務總額達到10.5萬億美元,整個房地產市場的貸款價值比(LTV)約為41.2%。

而如今,房地產市場的價值已躍升至33.3萬億美元,而抵押貸款總額僅增至11.5萬億美元,LTV僅為34.5%。

摩根士丹利認為,種種跡象表明。當前的住房融資體係是健康的,並處於可持續的軌道上。

供求因素推動房價上漲

摩根士丹利表示,需求和供應因素仍然是推動美國樓市價格上漲的因素。

需求端上,由於人口紅利,千禧一代繼續以30-50%的速度推動新家庭的形成,因此,住房需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保持強勁。

而供給端正麵臨全國性的供應短缺。待售成屋數量已跌至曆史低位,新屋供應卻依然低迷,使得整體房屋供應接近曆史低點。

摩根士丹利認為,供需缺口加上嚴格的抵押貸款標準,都預示著美國房價將繼續攀升。疫情後的種種財政和貨幣正常化舉措可能會減緩升值步伐,但房價仍處在上行軌道上。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7)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川普峰會忘關麥克風 對話流出 全場都聽見了…
水果姐默認與特魯多戀情 前第一夫人也發聲了
川普再登《時代》封麵 半夜發文怒飆:照片醜爆了
中國最帥武僧去年車禍亡 疑遭製成標本現蹤“798”
XXXXXL碼美軍照片被群嘲 發言人:已經換掉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學者:若十年內未收回台灣,恐“永遠收不回”
真要來了!美國福利新規:一個月須工作80小時?
反擊不買美國大豆 川普:考慮停止購買中國食用油
歐盟或效法中國 要求在歐中國企業必須技術轉讓
兩分鍾路人生死搶救:起火的車,拉不開的門…
哈瑪斯重掌加薩 街頭行刑式處決異己
魯比奧讚揚特朗普卻遭其當場質疑 迅速改口遭嘲諷
現場:波特蘭數百人裸騎單車 抗議川普派兵進駐
又一“無名氏”卡車司機被抓!官員怒:如何通過背景審查?
中國宣布免除美國擁有中國造船舶港口稅,運價回跌
中國官宣不再“大拆大建” 債台高築 15年基建狂潮終結
美中貿易形勢陡變 虛張聲勢還是殊死鬥爭
地球正在變暗!NASA示警 北半球更強極端氣候來了
在報複與和解之間"拉鋸":特朗普對中國的矛盾心態
紐時觀點:全球民粹浪潮的根源?要怪就怪屏幕…
胡錫進:特朗普一意孤行 要把世界貿易往末日裏帶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美國樓市有泡沫?大摩:這次跟2008年不一樣!

華爾街見聞 2021-05-03 20:45:49

相較於次貸危機前夜,如今貸款標準更加嚴格,住房融資體係更為健康;同時住房需求的強勁和全國性的住房供應短缺,都預示著美國房價仍處在上行軌道上。

美國樓市近期異常火熱。標準普爾Case-Shiller房價指數同比上漲12.2%,錄得2006年以來最快漲幅,相當於房屋售價中值較一年前升高了3.5萬美元,指數追蹤的所有20個大都市房價全部大幅上漲。

這無疑使人聯想起07年次貸危機爆發前夜,狂歡之後是一夜間泡沫破裂、樓市崩潰,在全球範圍內引發金融危機。

但摩根士丹利回顧曆史情形後表示,和15年前不同,美國樓市目前並未出現泡沫,未來房價將繼續上漲,但漲幅會更平緩。

該行認為,如今房價的高漲歸結於供需邏輯,有一個持續穩定的基礎。

次貸危機前夜:抵押貸款產品風險遠超借款人風險

摩根士丹利認為,全球金融危機前樓市泡沫的形成和崩盤,核心都在於層層積累的杠杆。但根本原因不在提供杠杆的對象,而在於他們能夠獲得的信貸類型。

抵押貸款信用風險包括(1)借款人風險和(2)抵押產品風險兩種。借款人風險是我們通常用來評估抵押貸款違約可能性的指標,如信用評分、債務收入比等。產品風險則是即便借款人滿足一定的安全性條件,某種抵押貸款類型對借款人而言違約風險仍然很高,通常出現在那些整個貸款期限內,支付金額可能發生很大波動的貸款產品上,即所謂“可負擔性”產品。

麵對同樣一批借款人,當住房按揭貸款被定位為借款人“可負擔”的款項時,實際上隱含著房價保持上漲,貸款標準保持寬鬆的前提,這樣房主才可以在其每月支付的費用無法負擔之前進行再融資。

但是,一旦房價停止上漲,這些抵押貸款將重置為借款人“不可負擔”的款項,隨之而來的是拖欠債務、喪失抵押品贖回權、壞賬堆積、房價進一步下跌,形成惡性循環。

摩根士丹利發現,次貸危機前的樓市繁榮時期,產品風險上升幅度遠遠大於借款人風險。從2004年到2006年,可負擔性產品幾乎占所有第一留置權抵押貸款的40%,抵押貸款銀行家協會的信貸標準指數也在2006年達到近900的峰值。

如今產品風險得到控製

而相較於15年前,如今貸款標準更加嚴格,“可負擔性”產品占所有第一留置權抵押貸款的比例已降至2%。信貸標準指數近10年來也一直遠低於200,並在疫情爆發後進一步下降至100。

盡管房價持續上漲,抵押貸款利率小幅上升,但可承受性依然良好。過去的五年中,美國民眾每月支付的購房費用占收入的百分比,仍然接近最容易負擔的水平。

與此同時,係統中的杠杆也大幅降低。次貸危機前,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總價值在2006年達到25.6萬億美元的頂峰,抵押貸款債務總額達到10.5萬億美元,整個房地產市場的貸款價值比(LTV)約為41.2%。

而如今,房地產市場的價值已躍升至33.3萬億美元,而抵押貸款總額僅增至11.5萬億美元,LTV僅為34.5%。

摩根士丹利認為,種種跡象表明。當前的住房融資體係是健康的,並處於可持續的軌道上。

供求因素推動房價上漲

摩根士丹利表示,需求和供應因素仍然是推動美國樓市價格上漲的因素。

需求端上,由於人口紅利,千禧一代繼續以30-50%的速度推動新家庭的形成,因此,住房需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保持強勁。

而供給端正麵臨全國性的供應短缺。待售成屋數量已跌至曆史低位,新屋供應卻依然低迷,使得整體房屋供應接近曆史低點。

摩根士丹利認為,供需缺口加上嚴格的抵押貸款標準,都預示著美國房價將繼續攀升。疫情後的種種財政和貨幣正常化舉措可能會減緩升值步伐,但房價仍處在上行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