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慘案"世界奇觀"必須拆?貝魯特大爆炸的重建悲劇

慘案"世界奇觀"必須拆?貝魯特大爆炸的重建悲劇

文章來源: 轉角國際 於 2021-04-07 19:45:5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8 months ago..

August 4 6:07 PM

When time stopped

We won't forget

We won't forgive#انفجار_مرفأ_بيروت #لن_ننسى pic.twitter.com/48jWvWRguy

— Maria Abou Obeid (@abouobeidmaria) April 4, 2021
Like humans, animals feel pain too #يوم_الحيوان_بلبنان #بيروت #٤آب #مرفأ_بيروت pic.twitter.com/nC0UCLDsGo

— Ritaj Zaknoun (@zaknoun_ritaj) April 6, 2021
“搖搖欲墜的穀倉,該拆或不拆...”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大爆炸案距今已過8個月,當中遭到爆炸大規模摧毀的穀倉,雖部分殘骸建築仍屹立在港口之上,但已呈現隨時會倒塌的狀況。專家們在經過鑒定評估後,發現穀倉的混凝土嚴重受損,結構也明顯地”不穩定且搖搖欲墜”,建議立即拆除。然而”拆或不拆”穀倉的問題從去年底便引發一係列爭議,尤其爆炸案受害者,認為穀倉是政權草菅人民、貪腐的重要標誌,因此保留穀倉,才能保留黎巴嫩人對爆炸案的集體記憶。


貝魯特港口在2020年8月4日發生大爆炸,起因為囤放在港口將近6年、高達2,750噸的硝酸銨所致,爆炸瞬間殃及附近千棟建築物、造成200多人死亡、超過6,000多人受傷,至少30萬名市民流離失所。因人為疏忽、不該發生的爆炸案重創原本就受疫情和經濟所困的貝魯特,加上儲存當地約85%穀物的穀倉遭爆炸摧毀,讓黎巴嫩麵臨岌岌可危的糧食危機。在憤怒民眾上街抗議,加上國際施壓的雙重夾攻之下,總理迪亞布(Hassan Diab)在事發短短一星期內宣布內閣總辭,退以”看守內閣”的方式繼續運作,看守總理一職也由薩德(Saad Hariri)接任。

不過這依然無法緩解民眾之憤怒,甚至還引發逃避咎責一說。而由此延伸出來的問題是:爆炸之後經過8個月,貝魯特現在怎麽樣了?穀倉又何以成為重要標誌?

居民埃利(Elie Hasrouty)的父親不幸在爆炸中死去,其父親生前幾乎都在貝魯特的穀倉負責卸貨工作。埃利在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說道,穀倉是”恥辱的印記”,用以提醒人民——貪汙腐敗的政治家要為這場悲劇負責。然而,政府委托指派的一項研究卻對此表明,穀倉隨時麵臨崩塌威脅需即刻拆除,進而引起雙方激烈爭論。

“完整的塔狀穀倉是非常堅固的。但其原理就像雞蛋一樣,隻要蛋殼稍微破碎,它就會變得非常脆弱,接下來要碾碎它也不會是問題。”一位加入政府委托小組的土木工程師表示。他說道,盡管穀倉從遠處”看起來”依然十分堅固,但其遭摧毀的根基已經導致穀倉出現垂直裂縫,倒塌與否僅是時間問題。

如何處理穀倉已讓各界爭論不休,而黎巴嫩前旅遊部長法迪(Fadi Abboud)更在此議題上火上澆油。該名前部長提議:既然如此,何不將穀倉變成旅遊景點呢?此舉進一步引發受害者家屬憤怒抗議,認為法迪出言不遜,欲”商業化”地消費人民的傷痛,還想藉此賺大錢。”想都別想!”一位受害者女性家屬抗議,她的消防員丈夫在爆炸案中壯烈犧牲,”政客永遠都別想從烈士的犧牲中獲益!”

事實上,穀倉雖重要,但也僅是貝魯特重建問題上的其中一角,當中仍有許多待解決的棘手問題。例如:盡管許多救援組織在事後馬上進駐貝魯特,提供人道救援,但僅能解決燃眉之急;而雖然相關小組也已展開修複工作,包括重建社群、文化古跡修複等,但進度依然緩慢。長期而言,若要治本和有效地解決問題,一切還是得回到黎巴嫩政府和人民本身:誰該為此爆炸案負責?仍受疫情和經濟所困的政府該如何重建貝魯特?

根據《路透社》在4月初的獨家報導,其引用消息人士的說法表示,德國有意提供黎巴嫩政府數十億美元的資金來重建貝魯特港口,包括資助爆炸地區的清理工作和重建設施,但前提是該國必須要組建一個有能力的新政府。這意味著,黎巴嫩必須展現徹底改革的決心,才能進一步吸引支持和投資。但關鍵也在於自爆炸案以來,黎巴嫩未能成功組建新政府(至今仍由看守內閣掌權),而原本有望突破僵局的看守總理薩德也在今年3月中旬組建新政府失敗,讓重建之路再次遙遙無期。

同時,讓狀況雪上加霜的還有爆炸案後迅速惡化的民生問題:極速攀升的失業率、不斷惡化的經濟狀況,以及隨之而來的饑餓問題。在爆炸中炸毀的穀倉是黎巴嫩全國糧食儲備重地,因此穀倉遭摧毀讓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黎巴嫩陷入糧食危機。

爆炸案前,黎巴嫩就已麵臨經濟危機,其貨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貶值近80%,嚴重削弱當地的糧食供應以及生產食物的主要原料。相關問題進一步導致農民無法得到補助,幾乎等於切斷國內自產糧食的管道。貨幣貶值和糧食短缺已讓黎巴嫩苟延殘喘,再加上爆炸案發生且炸毀主要穀倉後,一切種種因素導致當地食品價格持續飆漲,其食品價格的通貨膨脹率在去年12月飆400%。

對於一般沒有賺取外匯、中下階層的黎巴嫩家庭而言,他們的收入價值瞬間縮水、失去相應的購買能力,肉類品已遠遠超過這些家庭可負擔的範圍,隻能轉而購買穀物和小扁豆,同時越來越依靠人道救援和非政府組織的援助。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糧食計劃署警告,就饑餓熱點地區而言,黎巴嫩已經被列入全球20個最需要緊急援助的國家。其發言人表示,雖然黎巴嫩的狀況不像敘利亞、也門或蘇丹如此嚴重,但是因其國內糧食安全狀況迅速惡化,且貧困和失業率迅速增加,因此需要國際組織立即幹預,提供援助。

至今,盡管有相關的資源和資金注入,但貝魯特的重建工作仍停滯不前,許多在當時遭摧毀的建築依然保留在爆炸案發生的那一刻,就像在港口的穀倉一樣。”我不想忘記自己的憤怒。”其中以一位居民表示。對這些受害者而言,穀倉雖然提醒著失去親人的悲痛,但同時也是一個警示:黎巴嫩需要徹底改革。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30歲女子坐11小時飛機回國後突去世 這幾類人要小心
夏令營遭衝毀前開心合照曝光 怕遭捲走身上寫名字
中國女星巴黎驚險遇劫 高速公路被攔 爆窗搶包…
陳立人案再次提審:不認罪 曝正麵照 律師曝諸多內幕
中國大學生沒冷氣中暑送醫 留學生蓋棉吹空調片瘋傳!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自爆曾向習普放話:若攻台,攻烏則"炸爛"北京,莫斯科
莫迪政府:印度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國家之一
紐約時報:為什麽美國人買不到世界上最好的電動汽車
若被排除於供應鏈外 中國威脅報複與美達成協議國家
青島大學熱死的宿管大爺,現代奴工製度的現實案例
特朗普政府計劃:全麵禁止中國購買美國農地
鄧聿文:習近平權力被削弱?我沒看見
與馬斯克組黨 楊安澤:樂見任何人打破兩黨壟斷
洪災死傷慘重 得州災區市長哭訴:“沒收到任何預警”
馬斯克:曝光“愛潑斯坦案”將成為“美國黨”優先事項
日自民黨高官:特朗普用一封信打發我們,極其無禮
納瓦羅狠批蘋果:遷廠出中國太慢 “矽穀最長壽肥皂劇”
馬斯克新政黨"支持擁槍,比特幣" 喊:把自由還給你們
貝森特:美國今年以來已從關稅措施中獲得約1000億收入
川普首波關稅函瞄準亞洲國家 意在打擊中國
美國得州洪災已致109死161失蹤,其中包括12名兒童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慘案"世界奇觀"必須拆?貝魯特大爆炸的重建悲劇

轉角國際 2021-04-07 19:45:55
8 months ago..

August 4 6:07 PM

When time stopped

We won't forget

We won't forgive#انفجار_مرفأ_بيروت #لن_ننسى pic.twitter.com/48jWvWRguy

— Maria Abou Obeid (@abouobeidmaria) April 4, 2021
Like humans, animals feel pain too #يوم_الحيوان_بلبنان #بيروت #٤آب #مرفأ_بيروت pic.twitter.com/nC0UCLDsGo

— Ritaj Zaknoun (@zaknoun_ritaj) April 6, 2021
“搖搖欲墜的穀倉,該拆或不拆...”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大爆炸案距今已過8個月,當中遭到爆炸大規模摧毀的穀倉,雖部分殘骸建築仍屹立在港口之上,但已呈現隨時會倒塌的狀況。專家們在經過鑒定評估後,發現穀倉的混凝土嚴重受損,結構也明顯地”不穩定且搖搖欲墜”,建議立即拆除。然而”拆或不拆”穀倉的問題從去年底便引發一係列爭議,尤其爆炸案受害者,認為穀倉是政權草菅人民、貪腐的重要標誌,因此保留穀倉,才能保留黎巴嫩人對爆炸案的集體記憶。


貝魯特港口在2020年8月4日發生大爆炸,起因為囤放在港口將近6年、高達2,750噸的硝酸銨所致,爆炸瞬間殃及附近千棟建築物、造成200多人死亡、超過6,000多人受傷,至少30萬名市民流離失所。因人為疏忽、不該發生的爆炸案重創原本就受疫情和經濟所困的貝魯特,加上儲存當地約85%穀物的穀倉遭爆炸摧毀,讓黎巴嫩麵臨岌岌可危的糧食危機。在憤怒民眾上街抗議,加上國際施壓的雙重夾攻之下,總理迪亞布(Hassan Diab)在事發短短一星期內宣布內閣總辭,退以”看守內閣”的方式繼續運作,看守總理一職也由薩德(Saad Hariri)接任。

不過這依然無法緩解民眾之憤怒,甚至還引發逃避咎責一說。而由此延伸出來的問題是:爆炸之後經過8個月,貝魯特現在怎麽樣了?穀倉又何以成為重要標誌?

居民埃利(Elie Hasrouty)的父親不幸在爆炸中死去,其父親生前幾乎都在貝魯特的穀倉負責卸貨工作。埃利在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說道,穀倉是”恥辱的印記”,用以提醒人民——貪汙腐敗的政治家要為這場悲劇負責。然而,政府委托指派的一項研究卻對此表明,穀倉隨時麵臨崩塌威脅需即刻拆除,進而引起雙方激烈爭論。

“完整的塔狀穀倉是非常堅固的。但其原理就像雞蛋一樣,隻要蛋殼稍微破碎,它就會變得非常脆弱,接下來要碾碎它也不會是問題。”一位加入政府委托小組的土木工程師表示。他說道,盡管穀倉從遠處”看起來”依然十分堅固,但其遭摧毀的根基已經導致穀倉出現垂直裂縫,倒塌與否僅是時間問題。

如何處理穀倉已讓各界爭論不休,而黎巴嫩前旅遊部長法迪(Fadi Abboud)更在此議題上火上澆油。該名前部長提議:既然如此,何不將穀倉變成旅遊景點呢?此舉進一步引發受害者家屬憤怒抗議,認為法迪出言不遜,欲”商業化”地消費人民的傷痛,還想藉此賺大錢。”想都別想!”一位受害者女性家屬抗議,她的消防員丈夫在爆炸案中壯烈犧牲,”政客永遠都別想從烈士的犧牲中獲益!”

事實上,穀倉雖重要,但也僅是貝魯特重建問題上的其中一角,當中仍有許多待解決的棘手問題。例如:盡管許多救援組織在事後馬上進駐貝魯特,提供人道救援,但僅能解決燃眉之急;而雖然相關小組也已展開修複工作,包括重建社群、文化古跡修複等,但進度依然緩慢。長期而言,若要治本和有效地解決問題,一切還是得回到黎巴嫩政府和人民本身:誰該為此爆炸案負責?仍受疫情和經濟所困的政府該如何重建貝魯特?

根據《路透社》在4月初的獨家報導,其引用消息人士的說法表示,德國有意提供黎巴嫩政府數十億美元的資金來重建貝魯特港口,包括資助爆炸地區的清理工作和重建設施,但前提是該國必須要組建一個有能力的新政府。這意味著,黎巴嫩必須展現徹底改革的決心,才能進一步吸引支持和投資。但關鍵也在於自爆炸案以來,黎巴嫩未能成功組建新政府(至今仍由看守內閣掌權),而原本有望突破僵局的看守總理薩德也在今年3月中旬組建新政府失敗,讓重建之路再次遙遙無期。

同時,讓狀況雪上加霜的還有爆炸案後迅速惡化的民生問題:極速攀升的失業率、不斷惡化的經濟狀況,以及隨之而來的饑餓問題。在爆炸中炸毀的穀倉是黎巴嫩全國糧食儲備重地,因此穀倉遭摧毀讓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黎巴嫩陷入糧食危機。

爆炸案前,黎巴嫩就已麵臨經濟危機,其貨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貶值近80%,嚴重削弱當地的糧食供應以及生產食物的主要原料。相關問題進一步導致農民無法得到補助,幾乎等於切斷國內自產糧食的管道。貨幣貶值和糧食短缺已讓黎巴嫩苟延殘喘,再加上爆炸案發生且炸毀主要穀倉後,一切種種因素導致當地食品價格持續飆漲,其食品價格的通貨膨脹率在去年12月飆400%。

對於一般沒有賺取外匯、中下階層的黎巴嫩家庭而言,他們的收入價值瞬間縮水、失去相應的購買能力,肉類品已遠遠超過這些家庭可負擔的範圍,隻能轉而購買穀物和小扁豆,同時越來越依靠人道救援和非政府組織的援助。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糧食計劃署警告,就饑餓熱點地區而言,黎巴嫩已經被列入全球20個最需要緊急援助的國家。其發言人表示,雖然黎巴嫩的狀況不像敘利亞、也門或蘇丹如此嚴重,但是因其國內糧食安全狀況迅速惡化,且貧困和失業率迅速增加,因此需要國際組織立即幹預,提供援助。

至今,盡管有相關的資源和資金注入,但貝魯特的重建工作仍停滯不前,許多在當時遭摧毀的建築依然保留在爆炸案發生的那一刻,就像在港口的穀倉一樣。”我不想忘記自己的憤怒。”其中以一位居民表示。對這些受害者而言,穀倉雖然提醒著失去親人的悲痛,但同時也是一個警示:黎巴嫩需要徹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