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南都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獲悉,該院教授、工會主席柯卉兵,因病醫治無效,於2月19日6時在武漢逝世,終年41歲。2月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已有5位教授逝世。
2月20日晚,柯卉兵的妹妹柯女士告訴南都記者,柯卉兵於2019年7月被診斷出惡性淋巴瘤,此後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原定於1月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近日,柯卉兵病情惡化,並出現了肺部感染和相關症狀,疑似新冠肺炎,但去世前未確診。
柯女士表示,哥哥柯卉兵是一個“工作狂”,經常工作到很晚,去年被評為教授。柯卉兵也很愛自己的家人,他對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還好,不用擔心。”
柯女士說,柯卉兵於2019年7月被診斷出惡性淋巴瘤,此後一直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治療,經過幾次化療後,原打算1月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然而,疫情發生後,醫院出現醫生緊張、血液和藥物短缺的情況,使治療無法繼續。
大年三十後,柯卉兵一直反複高燒不退,後期伴隨咳嗽,狀態每況愈下。2月4日,醫生下了病重通知書,通知書顯示,“患者腫瘤進展、反複發熱,考慮嗜血細胞綜合征。隨時可能因嗜血、感染加重導致呼吸係統停止,危及生命。”
2月6日,柯卉兵進行了CT檢查,顯示肺部感染,醫生稱疑似新冠肺炎。醫院2月8日開具的一份“患者病情單”顯示,醫生診斷柯卉兵為“血管免疫母性T細胞淋巴瘤、嗜血細胞綜合征、肺部感染(疑似病毒性肺炎)、脾大等”。
2月10日,柯卉兵進入隔離病房治療。“我們天天在家裏如坐針氈,家屬不能見病人,不能照顧病人,病人無法自理,整天高燒。”柯女士在微博中寫道。從2月6日至2月18日,柯女士在微博上發了若幹條求助信息,希望能夠讓哥哥轉院或去外地治療。然而,2月19日6時,柯卉兵不幸逝世。隔離期間,柯卉兵曾進行核酸檢測,顯示陰性。
“我們就在距離他五米不到的走廊裏跪了一個多小時,見不到他最後一麵。後來殯儀館的車來了,我們隻能跪送他最後一程。”柯女士在微博中說。
因為治療資金不夠,此前,柯卉兵的同事曾在某網絡平台為他發起籌款。籌款動態顯示,2月17日,求助人結束籌款申請提現用於治療。2月18日20時,提現成功,頁麵顯示,共籌得50萬餘元。
化療吃不下飯往嘴裏硬塞,離世前三天曾說“我還好不用擔心”
柯女士說,柯卉兵從小到大都很優秀,2019年6月剛被評為教授。據她說,柯卉兵是一個“工作狂”,微信朋友圈裏全是工作,經常不知不覺就工作到淩晨三四點。
“他這麽年輕就是教授,是靠自己的身體拚出來的。”柯女士說,柯卉兵的妻子也是一名大學教師,兩個人都是“低調和老實善良的人”,他們兒子今年12歲。雖然經常忙於工作,但柯卉兵“很愛家人,生活很有儀式感。”
“哥哥很堅強、積極地在治療,化療吃不下飯,自己往嘴巴裏硬塞。我還偷偷聽到他和隔壁病友說‘我一定要好起來,為了我那麽小的兒子和不太會照顧自己的老婆,以及年老的父母和熱愛的職業’。” 柯女士說。
在柯女士眼裏,哥哥“是一個很好強的人,能自己做的從來不求人,”柯女士還記得,在醫院照顧哥哥時,他曾在晚上高燒到39.5℃,渾身是汗。但他擔心妹妹睡不好,沒有叫她。柯女士還說,柯卉兵治療資金不夠“一直借款撐著”,近期才在同事的幫助下發起籌款。“他同事鼓勵他說這(錢)不是問題。你總是幫別人,你把你的事說出來會有人幫你。”柯女士告訴南都記者。
據柯卉兵同事在籌款頁麵介紹,“從確診到現在已經花費了70多萬元,很多費用不能報銷,後續治療還需花費100餘萬元。柯老師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在農村,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為治療疾病,已經借款15萬元,還承受著贍養老人和撫育孩子的重壓。”
“他生著病都在為別人考慮,直到最後他還在操心家人。”柯女士說,她和哥哥最後一次對話是在2月16日,哥哥在微信中說,讓她把他的舊手機給母親用,“她的手機太小了,看著眼睛疼。”他還在當時告訴柯女士,“我還好,不用擔心。”
柯女士告訴南都記者,目前,她不再需要幫助。“我們一家感謝大家,不接受任何幫助和捐款。” 在微博中,她反複強調“希望大家繼續關注在武漢的非肺炎重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