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現2500萬國寶,中國大媽:我做80元一件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文物,或許還有追回的一天,
但傳統技藝失傳,極難再次複原。
留住手藝
非凡君有一個喜好,對文物類節目尤其熱衷,
從《鑒寶》、《尋寶》到《國寶檔案》,每一期都看得欲罷不能。

看的過程中,既為節目中持寶人,所帶來的古董被鑒定為真,發自心底感到振奮;
也為某些藏寶者一擲千金買下寶貝,卻被專家鑒定為贗品,感到由衷的惋惜、遺憾。
不過最近,日本一檔曆史悠久的鑒寶節目《開運鑒定團》,卻因開播以來最重大發現,意外在中國迅速走紅。
《開運鑒定團》於1994年在東京電視台開播,曾獲日本民間放送聯盟優秀獎。
節目中,專家們發現了一件讓世人震撼的國寶級文物:曜變天目碗。
為什麽它讓世人震撼呢?
因為建盞(天目瓷)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曜變天目又是其中的極品。
燒製技藝早已失傳,目前中國僅存碎陶片,
世界上僅有的三件完整曜變天目碗,
全部藏於日本,被官方認定為國寶級文物。

所以,如果這第四隻曜變天目碗,被鑒定為真,那絕對是了不起的大發現。

現場的五人專家團,在仔細鑒別,謹慎商議後,鑒定該碗為真,並給出2500萬日元的參考價。

日本陶藝家更是放言:
“曜變天目碗是無價之寶,每隻估值起碼100億日元!
2500萬有多少我要多少!”
然而讓日本專家們沒想到的是,僅僅一年後,他們被一位中國大媽啪啪打臉。
中國陶藝家李欣紅,看了這檔節目後,一眼就認出“這不是我做的碗嗎?”

TBS電視台聽聞此言,趕緊跑到阿姨的家鄉,
建窯發源地:福建建陽企圖發掘事件的真相。
沒想到阿姨斬釘截鐵,
“錯不了,就是我做的,這是我學徒時的作品,賣80塊錢一個。”
記者表示難以置信:“這可是我們的國寶,你這話不能隨便說。”
阿姨當場表示錯不了,這碗底的“供禦”兩字,都是我刻上去的,
還故意做了舊,因為刻我的名字根本沒人買啊!
而且你們所謂的曜變天目花紋,是我畫出來的。
“我們管畫的叫蝴蝶盞,非人工窯力所為、可遇不可求的自然窯變極品,才是曜變天目。”
這下整個日本文物界炸了鍋,他們趕緊再召集專家,用最新的科學技術重新鑒定,最後得出結論:這碗的確是假的,是現代仿品。
如此一來,不少日本網友嘲笑所謂的“磚家”。

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受不了國寶變仿品的刺激,矛頭一轉直接對準中國。
“你們中國就會山寨、造假,連大媽都在不遺餘力地防製!”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了解曜變天目的曆史,會發現部分日本網友的言論絕對是倒打一耙。
曜變天目的燒製技藝,源於800多年前的南宋,本是中國陶瓷文化最神秘的一部分,
它不能人為控製,帶有極大的偶然性。

古代的中國工匠也是偶然發現:
隻有在獨特的陽光、溫度條件下,才會燒成閃耀七彩光暈的耀斑。
然而由於種種曆史原因,這種燒製技藝,已經失傳700多年。
而曜變天目茶碗0最早是日本鐮倉時代,由在我國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學的日本僧侶們帶回日本。
日本的貴族,看到這恍如星空、繁星點點的瓷碗,瞬間著了迷。
人人都爭搶0這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一隻頂級天目盞,據說可以換一座城池。
拿藏於日本靜嘉堂,被國際陶藝界公認為“天下第一名碗”的曜變天目盞來說。
它從中國流入日本後,先後經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日本傳奇女性春日局之手,三菱集團總裁也曾擁有過它,不過他覺得“這樣的器物,我配不上,所以終生都沒用過這個碗。”
正因其如此珍貴,中國、日本的陶瓷科學家技藝師都曾想仿製,但終因工藝難度太大,不可控因素太多,沒有取得滿意的結果。

不過出生於燒窯世家的長江惣吉卻不甘心,1995年一輩子致力於複活曜變天目的父親死後,他子承父業。
前後28次訪問中國,帶回近80噸原料。
潛心研究22年,於2017年6月成功再現“曜變天目”的絢麗斑斕。
而我們開頭所說的“大媽”61歲的匠人李欣紅,
同樣在中國,為複原“曜變天目”埋頭了幾十年。
本是陶瓷工廠裏給老師傅打下手的她,
在得知家鄉建盞(天目瓷)曾經的輝煌後,便下定決心,
不論此生花多少時間,也要親手將技藝複原。
白天請教瓷廠的老師傅,夜裏就盯著書籍苦學,
得知日本有曜變天目保存後,便自學日語,準備到日本尋訪。
正是這樣的信念,讓她從瓷廠一名普通工人,成為遠近聞名的建盞大師。
80元一件的瓷碗視頻爆火後,有人欣賞李欣紅的技藝精湛,
也有人憤慨質疑:“為什麽我們南宋的名瓷,都跑到了日本,中國一件也沒留下來?”
其實不僅天目盞,非凡君仔細一搜才發現:
中國傳世孤品和傳統技藝,流行日本,成為日本國寶的事件,屢見不鮮,觸目驚心。
被日本收藏的十件頂尖中國國寶,第一件便是螺鈿紫檀五弦琵琶。

它藏於日本宮內廳正倉院北院,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都是四弦,而這是傳世唯一一個五弦琵琶。
此外大名鼎鼎的七星劍、丙子椒林劍,
甚至在中國沒落,在日本卻傳承有序的唐紙、活字印刷術。




然而慶幸的是,在我國雖然有很多技藝衰敗,
但依然有老師傅不求名利,願意幾十年如一日,研究、複原這些技藝。
花38年時間,找回失傳南宋官窯製作工藝的酈越寧


震撼於五弦琵琶,複原改良唐五弦琵琶的方錦龍。
參考唐八棱銅鏡,結合古代木鑲嵌技術,製作出“寶相花木鑲嵌鏡”的祁天。

文物,或許還有追回的一天,但傳統技藝失傳,極難再次複原。

我們一直在與過去告別,但就怕有一天,我們自己都忘記從何而來。
留住技藝,敬重匠人,應該成為我們內心深處,永遠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