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住在地鐵最後一站,這些年輕人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

住在地鐵最後一站,這些年輕人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報 於 2019-09-10 19:10:2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95後梁辰的工作地點在北京東單,每天下班後,她輾轉換乘到地鐵S1線後就安心了,因為她的目的地是這條地鐵線的最後一站“石廠”,不用擔心坐過站。在每天兩個小時40分鍾的通勤時間裏,她常常用手機學習英語。下地鐵後,她回到寬敞的兩室一廳,那裏有媽媽做好的晚餐,還有一隻狗等著她“擼”。

  工作後“兩點一線”的生活,住在哪裏反映了年輕人不同的生活態度。近日,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在微博上所作的調查(2247人參與)顯示,選擇“郊區條件好的大房子”的占39.9%,選擇“市區條件差的小房子”的占19.3%,選擇“有朋友在,住哪兒都行”的占20.6%,選擇“能與個人興趣結合緊密”的占20.2%。對於住在地鐵最後幾站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主動的選擇,不斷延展的地鐵線減少了距離帶來的不便,無所不能的網絡滿足所有日常需要。

  “住得遠一些”意味著房租便宜,以及更寬敞和舒適的居住空間。時間久了,這些注重生活品質的年輕人發現了住在“地鐵最後一站”的更多可愛之處。

  “遠大新”為什麽勝過“近小破”

  梁辰不是沒有住過市中心。大學畢業剛來北京打拚的時候,她在地鐵雙井站附近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裏租了一個床位,那個不大的房子裏支了10張床,“基本上沒有個人空間”。第二次,她合租了一間住3個人的臥室,活動空間比以前大了,但新的問題又冒出來,由於南北方生活差異以及不同的作息,生活習慣難以調和。

  “合租心太累了,哪怕住得遠一點,也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兩次搬家後,媽媽要來北京和她一起住,又有養隻狗的願望,梁辰最後在石門地鐵站租了一套小兩居,價格和之前差不多。

  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上班的解遠飛也曾為了少花點房租而選擇和大學室友合租。可幾個月後,由於兩個人作息時間不同她搬家了。雖然新家比之前的地方離公司更遠,但她感覺更自在。

  蛋殼公寓聯手知乎前不久發布的《2019租房青年生活調查報告》顯示,與80後的抱團取暖有所不同,不少90後和95後更喜歡獨自租房,占比超過80%。學曆越高、收入越高的人,越願意選擇獨自租房。在一線城市中,青年租客更愛獨居。

  “哪裏都僅僅是個住的地方。”從6月中旬到8月底,解遠飛基本上每天上午10點到晚上11點都在公司,回到家她經常倒頭就睡。她的空餘時間基本都在租住房子裏,準備注冊會計師考試。

  對於囊中羞澀的剛畢業大學生來說,如果選擇住在熱門區域,合租是不得已的選擇,但如果把視野望向地鐵的盡頭處,就可以擁有獨立且寬敞的居住空間。這足夠誘惑更注重生活品質的年輕人。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在鏈家App上簡單對比,同樣花3000元,在望京隻能租到“穿越回80年代”風格的沒有衛生間的單間;在地鐵最後一站石廠站,卻可以租到“小清新”風格的兩室一廳。艾媒谘詢2019年6月的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用戶普遍接受2500元以下租金的長租公寓,其中月租1500~2000元的公寓最受歡迎。

  快速發展的軌道交通讓“住得遠一些”帶來的距離感變弱。去年,北京地鐵有關負責人曾表示,今後3年內,北京每年都有地鐵新線開通試運營,新增裏程約260公裏,四通八達的軌道線網平均每年增長86.7公裏。這一速度比過去9年翻了一倍——從2008年到2017年,北京軌道交通路網增長了約400公裏,平均每年增長40餘公裏。

  漫長的通勤時間裏,他讀了60多本書

  一年前,立誌於在影視行業打拚的扶慶波來到北京,由於不熟悉環境,首次租房的地點在地鐵8號線的最後一站朱辛莊,房間很小,隻能放下一張床,房租每月800元。因為主要工作地點在朝陽區,那時他每天的通勤時間接近3個小時。

  當扶慶波準備換房子時,他又選擇了另一條地鐵線八通線接近終點的梨園站,同樣和人合租,同樣價格每月800元。雖然他的房間采光不好,白天也需要開著燈,但房子麵積大了兩倍,還可以自己做飯。這一點讓他很滿足,“北京吃飯太貴了,自己做會省一些”。

  這一年,在每天漫長的地鐵通勤期間,扶慶波在地鐵上讀了60多本書。所以,即便擁有租房自由,“我還是會住在遠一點的地方,在地鐵上時間長一點,能督促自己讀更多的書”。

  “地鐵時間”也是創業者何伯暘每天的充電時間。今年1月,他把公司從海澱某高校的孵化園搬到了亦莊線榮京東街附近的某寫字樓。他家住在回龍觀,每天的通勤時間4個小時,回家後他更願意陪陪妻子和孩子,所以在地鐵上他很專注地看書或聽音頻節目,不知不覺就到家了。好在,換乘5號線時因為是首發站,“總是有座”。

  “總要學會取舍。”在公司搬家選址時,何伯暘看了很多地方,在預算固定的情況下,最終選擇了這個位置較遠、麵積更大、更高大上的寫字樓。因為在教育領域內創業,客戶洽談時總是希望來現場看看公司實力,原先的辦公場地在孵化園內與多家公司共同辦公,總有諸多不便,新的辦公場地讓公司終於擁有了展示空間和獨立會議室,這讓團隊更專注也更自信於位置遠的缺點則顯得越來越微不足道,因為樓下就是購物中心,吃飯、購物的基本需求都可以滿足。

  另一方麵,在決定搬家到郊區時,公司裏其他年輕人都雙手讚成,因為附近的房租更便宜,員工不僅住得更好了,而且去掉必須花銷後留在手裏的錢更多了。

  這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選擇

  “年輕人不要住在城鄉接合部,應該全部住在市區內。”2016年,今日頭條CEO張一鳴曾在內部信中提出這樣的建議。

  當時,這份內部信所帶來的“年輕人住在市中心還是郊區”問題曾引發討論。張一鳴的邏輯是:年輕人住在城市中心哪怕房子小一點,但市中心有更多的活動和交流,年輕人應該多出門交流,下班之後也不需要浪費大好時光和寶貴精力擠地鐵。

  不過,住在郊區和提升自我並不衝突。扶慶波每晚吃完飯後是固定的“刷劇”時間,影視行業需要大量的影片基礎,大部分人的放鬆方式是他的學習時間。周末他也很少出去,幾乎不逛街,有需要就通過網購解決。

  “我一直在跟自己較勁兒,我太想有自己的作品了,克裏斯托弗⋅諾蘭27歲成名,昆汀⋅塔倫蒂諾29歲成名,我自認為有一些才華,也很努力,希望自己能在30歲以前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談起未來,扶慶波有一些焦慮,甚至擔心因為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作品而失業。

  解遠飛也表示,“公司就像一所成人大學,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同事們都在進步,我不努力就會掉隊”。她之前很喜歡逛街,工作以後,高強度的工作狀態逐漸消磨了逛街熱情,“隻在有需要的時候才去商場,盡量速戰速決”。

  奮鬥中的解遠飛感到了實實在在的壓力,因為每個月的工資除了吃飯、租房、購物,基本沒存下多少。每天工作中她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撞上不一樣的狀況,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法,“有時候會很崩潰,但也得硬著頭皮上”。她說這些意外加速了她的成長。她有時也會羨慕回老家的同學,但是她堅持留在北京,“我還年輕,想過有挑戰的生活”。

  《2019租房青年生活調查報告》顯示,獨居青年最關注的是租金問題,占比達到85%;其次是交通的便利性,占比達60%;第三是居住條件,占比為54%;第四是通勤時間,占比41%。

  這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在交通的便利性、租金、居住條件和通勤時間等因素之間,年輕人會作出最符合自己心意的選擇。(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陳璐 實習生 張芸倩)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遭父親連開5槍 25歲印度女網球手殞命家中 隻因...
胡錫進:大國悲歌,俄羅斯遭新一輪“眾叛親離”
中國看不下去了! 胡塞接連擊沉2貨輪 耿爽點名停手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賭城拉斯維加斯 這間酒店這個位置會讓你死於非命

24小時討論排行

歐洲熱死人了,但還是開不起空調
馬克龍宣布法英擬擴組5萬人軍隊 或部署烏前線作戰
華人接管矽穀!Grok4發布會上馬斯克旁邊華人是誰?
針對台積電美國廠的集體訴訟升級,原告增加至30多人
石破茂硬剛特朗普,日本究竟有什麽籌碼
王毅會見魯比奧:希望美方客觀、理性、務實
俄羅斯國防部可能放棄修複海軍目前唯一的航母
幼兒園鉛中毒案,我能回答所有疑點
甘肅血鉛這事又被網友們發現了第二組疑點
WHO呼籲開征“健康稅” 煙酒、含糖飲料一次調漲50%
沒想到吧?農村還有800萬億財富在沉默
與王毅麵對麵會晤約1小時,魯比奧:會談富有成效
“我今天被開除了”,小哥在地鐵“發泄式演講”的三分鍾
特朗普要征50%關稅,巴西回懟:我們扛得住
白宮發川普超人照讚正義化身 迷因爆紅網友評價兩極
特斯拉車頂維權女車主二審敗訴,被判賠償17萬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住在地鐵最後一站,這些年輕人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

中國青年報 2019-09-10 19:10:24

         95後梁辰的工作地點在北京東單,每天下班後,她輾轉換乘到地鐵S1線後就安心了,因為她的目的地是這條地鐵線的最後一站“石廠”,不用擔心坐過站。在每天兩個小時40分鍾的通勤時間裏,她常常用手機學習英語。下地鐵後,她回到寬敞的兩室一廳,那裏有媽媽做好的晚餐,還有一隻狗等著她“擼”。

  工作後“兩點一線”的生活,住在哪裏反映了年輕人不同的生活態度。近日,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在微博上所作的調查(2247人參與)顯示,選擇“郊區條件好的大房子”的占39.9%,選擇“市區條件差的小房子”的占19.3%,選擇“有朋友在,住哪兒都行”的占20.6%,選擇“能與個人興趣結合緊密”的占20.2%。對於住在地鐵最後幾站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主動的選擇,不斷延展的地鐵線減少了距離帶來的不便,無所不能的網絡滿足所有日常需要。

  “住得遠一些”意味著房租便宜,以及更寬敞和舒適的居住空間。時間久了,這些注重生活品質的年輕人發現了住在“地鐵最後一站”的更多可愛之處。

  “遠大新”為什麽勝過“近小破”

  梁辰不是沒有住過市中心。大學畢業剛來北京打拚的時候,她在地鐵雙井站附近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裏租了一個床位,那個不大的房子裏支了10張床,“基本上沒有個人空間”。第二次,她合租了一間住3個人的臥室,活動空間比以前大了,但新的問題又冒出來,由於南北方生活差異以及不同的作息,生活習慣難以調和。

  “合租心太累了,哪怕住得遠一點,也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兩次搬家後,媽媽要來北京和她一起住,又有養隻狗的願望,梁辰最後在石門地鐵站租了一套小兩居,價格和之前差不多。

  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上班的解遠飛也曾為了少花點房租而選擇和大學室友合租。可幾個月後,由於兩個人作息時間不同她搬家了。雖然新家比之前的地方離公司更遠,但她感覺更自在。

  蛋殼公寓聯手知乎前不久發布的《2019租房青年生活調查報告》顯示,與80後的抱團取暖有所不同,不少90後和95後更喜歡獨自租房,占比超過80%。學曆越高、收入越高的人,越願意選擇獨自租房。在一線城市中,青年租客更愛獨居。

  “哪裏都僅僅是個住的地方。”從6月中旬到8月底,解遠飛基本上每天上午10點到晚上11點都在公司,回到家她經常倒頭就睡。她的空餘時間基本都在租住房子裏,準備注冊會計師考試。

  對於囊中羞澀的剛畢業大學生來說,如果選擇住在熱門區域,合租是不得已的選擇,但如果把視野望向地鐵的盡頭處,就可以擁有獨立且寬敞的居住空間。這足夠誘惑更注重生活品質的年輕人。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在鏈家App上簡單對比,同樣花3000元,在望京隻能租到“穿越回80年代”風格的沒有衛生間的單間;在地鐵最後一站石廠站,卻可以租到“小清新”風格的兩室一廳。艾媒谘詢2019年6月的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用戶普遍接受2500元以下租金的長租公寓,其中月租1500~2000元的公寓最受歡迎。

  快速發展的軌道交通讓“住得遠一些”帶來的距離感變弱。去年,北京地鐵有關負責人曾表示,今後3年內,北京每年都有地鐵新線開通試運營,新增裏程約260公裏,四通八達的軌道線網平均每年增長86.7公裏。這一速度比過去9年翻了一倍——從2008年到2017年,北京軌道交通路網增長了約400公裏,平均每年增長40餘公裏。

  漫長的通勤時間裏,他讀了60多本書

  一年前,立誌於在影視行業打拚的扶慶波來到北京,由於不熟悉環境,首次租房的地點在地鐵8號線的最後一站朱辛莊,房間很小,隻能放下一張床,房租每月800元。因為主要工作地點在朝陽區,那時他每天的通勤時間接近3個小時。

  當扶慶波準備換房子時,他又選擇了另一條地鐵線八通線接近終點的梨園站,同樣和人合租,同樣價格每月800元。雖然他的房間采光不好,白天也需要開著燈,但房子麵積大了兩倍,還可以自己做飯。這一點讓他很滿足,“北京吃飯太貴了,自己做會省一些”。

  這一年,在每天漫長的地鐵通勤期間,扶慶波在地鐵上讀了60多本書。所以,即便擁有租房自由,“我還是會住在遠一點的地方,在地鐵上時間長一點,能督促自己讀更多的書”。

  “地鐵時間”也是創業者何伯暘每天的充電時間。今年1月,他把公司從海澱某高校的孵化園搬到了亦莊線榮京東街附近的某寫字樓。他家住在回龍觀,每天的通勤時間4個小時,回家後他更願意陪陪妻子和孩子,所以在地鐵上他很專注地看書或聽音頻節目,不知不覺就到家了。好在,換乘5號線時因為是首發站,“總是有座”。

  “總要學會取舍。”在公司搬家選址時,何伯暘看了很多地方,在預算固定的情況下,最終選擇了這個位置較遠、麵積更大、更高大上的寫字樓。因為在教育領域內創業,客戶洽談時總是希望來現場看看公司實力,原先的辦公場地在孵化園內與多家公司共同辦公,總有諸多不便,新的辦公場地讓公司終於擁有了展示空間和獨立會議室,這讓團隊更專注也更自信於位置遠的缺點則顯得越來越微不足道,因為樓下就是購物中心,吃飯、購物的基本需求都可以滿足。

  另一方麵,在決定搬家到郊區時,公司裏其他年輕人都雙手讚成,因為附近的房租更便宜,員工不僅住得更好了,而且去掉必須花銷後留在手裏的錢更多了。

  這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選擇

  “年輕人不要住在城鄉接合部,應該全部住在市區內。”2016年,今日頭條CEO張一鳴曾在內部信中提出這樣的建議。

  當時,這份內部信所帶來的“年輕人住在市中心還是郊區”問題曾引發討論。張一鳴的邏輯是:年輕人住在城市中心哪怕房子小一點,但市中心有更多的活動和交流,年輕人應該多出門交流,下班之後也不需要浪費大好時光和寶貴精力擠地鐵。

  不過,住在郊區和提升自我並不衝突。扶慶波每晚吃完飯後是固定的“刷劇”時間,影視行業需要大量的影片基礎,大部分人的放鬆方式是他的學習時間。周末他也很少出去,幾乎不逛街,有需要就通過網購解決。

  “我一直在跟自己較勁兒,我太想有自己的作品了,克裏斯托弗⋅諾蘭27歲成名,昆汀⋅塔倫蒂諾29歲成名,我自認為有一些才華,也很努力,希望自己能在30歲以前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談起未來,扶慶波有一些焦慮,甚至擔心因為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作品而失業。

  解遠飛也表示,“公司就像一所成人大學,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同事們都在進步,我不努力就會掉隊”。她之前很喜歡逛街,工作以後,高強度的工作狀態逐漸消磨了逛街熱情,“隻在有需要的時候才去商場,盡量速戰速決”。

  奮鬥中的解遠飛感到了實實在在的壓力,因為每個月的工資除了吃飯、租房、購物,基本沒存下多少。每天工作中她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撞上不一樣的狀況,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法,“有時候會很崩潰,但也得硬著頭皮上”。她說這些意外加速了她的成長。她有時也會羨慕回老家的同學,但是她堅持留在北京,“我還年輕,想過有挑戰的生活”。

  《2019租房青年生活調查報告》顯示,獨居青年最關注的是租金問題,占比達到85%;其次是交通的便利性,占比達60%;第三是居住條件,占比為54%;第四是通勤時間,占比41%。

  這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在交通的便利性、租金、居住條件和通勤時間等因素之間,年輕人會作出最符合自己心意的選擇。(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陳璐 實習生 張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