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留學帝
主頁君綜合整理
要說這些外國留學生的優越感,有時候跟一些大學對待國際留學生的“寬容”製度多少有些關係。
來華念書,學校還送3個陪讀?
有網友就扒出了山東大學對於國際留學生的“優厚福利”,據說,山東大學從2017年開始,就推出了為國際學生分配“學伴”的活動。
而且,據說在2017年的時候,一共選出來了30個學伴,26名都是女生。
學校也並不介意異性學伴的事,因為在申請學伴的表格裏,學校給出的選項就有“結交外國異性友人”的選項。
而這項活動在2018年的時候,還全麵升級了,2017年為外國學生分配的學伴還是1對1的模式,2018年的學伴活動,已經全麵升級為1對3了,1個外國學生會有3個中國學伴。
而這個貼心為外國學生策劃的學伴活動,卻遭到很多網友的質疑:
“這都啥年代了,還給外國學生配幾個陪讀,少爺小姐的待遇嗎?”
“我覺得這個製度真誠的鄙視了留學生的學習能力——
重度保障人士都不帶配仨護士的……”
山東大學這樣的操作是不是有點太慣著國際學生了呢?
而山東大學給出的回複,更是引火上身:
“該活動並非僅山大在做,南京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中山大學、哈工大等高校都舉辦過。”
emmm...這意思是別的學校也在做,就說明這個製度沒毛病麽?
▼
除了學伴製度,對於國際學生的獎學金製度也比較“優厚”,比如國際學生的獎學金每年6—10萬,而給國內的學生隻有幾千塊不說,覆蓋率還低;國際生和國內生住宿條件的差別也挺大的…
去年6月份,武漢大學就曾出過“疑似特殊對待外國同學”的事情。
“本充電處僅限國際學生使用其他車輛勿入”
去年6月12日,微博大V
@習五一
發布了一封網友的匿名私信:
私信中,這位網友自稱是武漢大學的在校學生,說自己在校內給電動車充電的時候,受到了保安的阻攔,並且被質問“是哪國人,中國學生出去”。
在查看張貼的提示之後,他發現確實有“本充電處僅限國際學生使用,其他車輛勿入”的說明。
在自己的國家,甚至是自己的母校,卻因不是中國人而被驅逐,他覺得十分屈辱。
以下是匿名投稿的原圖:
投稿圖片來自@習五一
雖然事後調查,是因為武漢大學對於充電樁的使用是劃區域的,有專供國際學生使用的充電樁,也有供中國學生的充電樁,但保安的措辭,以及學校的回應,著實令中國學生感到不痛快。
而這些對比無形中會讓部分國際學生有了優越感,喜歡用自己的外國身份當通行證,有的甚至會膨脹到藐視當地的法律法規,比如下麵暴力抗警的那個家夥。
“外國留學生在街頭暴力抗警”
7月9日下午6點左右,這個外國小哥正騎著自己的小電動突突突行駛在福州的街頭,車後座上還載著一個穿著白上衣的姑娘。
可是根據福州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電動車後座上隻能載一名12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這外國哥們兒顯然違規了啊,所以,他倆連人帶車被交警給攔了下來。
有目擊者說,一開始,交警希望他們把車推到路邊,配合執法,可這外國哥們不幹啊,於是交警就上前,將他電動車的鑰匙拔了下來。
照說,違規了就老老實實認個錯唄,但是這個外國小哥可厲害壞了,也不知道哪兒來的底氣,不僅不認錯,還對交警暴力相加,又是推又是搡,硬是把交警推到了幾米開外。
一邊推還一邊對著交警大聲咆哮,“給我!給我!”,索要自己的電動車鑰匙。
可這下班高峰期,在路中間起衝突算個什麽事?被老外推搡了半天的交警隻好往路邊跑去,這個不依不饒的老外也緊隨其後。
隻不過到了路邊,這哥們兒還是不消停,雖然這截圖模糊了點,但是,外國哥們兒這凶神惡煞的表情,還是看的很清楚;視頻裏,也能隱隱聽到他衝著交警大吼大叫的聲音。
大概是這哥們兒真的是太囂張、太暴力了,圍觀的群眾忍無可忍,紛紛走向前去把這家夥給圍了起來,給交警聲援。
看到這裏,也許有人會說,是不是因為這老外中文不好,跟交警之間有啥誤會?
並不是!!!
有目擊證人稱,這老外會說中文,在爭執的過程,他還說自己是個外國人,不懂中國法規,但是講這話的時候,他的態度非常凶;
而且整個過程,交警是沒有動手的,也沒有辱罵過他,反倒是這外國哥們毫無認錯悔改的意思,還蹬鼻子上臉對交警又推又吼,看著就讓人生氣。
這段老外暴力抗警的被網友傳到網上以後,這小哥的身份也被公開了,原來他竟然還是個來華留學生,目前在福建農林大學就讀。
昨天,福州公安也公布了對這個囂張留學生的處分情況:
他違規載人這事,已經按照交通違法行為依法進行處罰了,主頁君搜了一下福建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這種情況一般是處以50元罰款;
對於他暴力抗警這事,介於他還是個學生,所以還是由學校領回去批評教育吧。
根據福州公安的消息,他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還寫了書麵的檢討。
可對於這個處理結果,網友卻不同意了,這都動手推搡警察了,結果批評認錯就完了?
去年那個當街打老師的人前幾天被判了一年半,這貨的行為更過分吧!
動手打警察,難道不該拘留嗎?
那對於學校來說,這樣的學生難道不應該開除學籍、遣返嗎?
還記得今年年初的時候,中國留學生在菲律賓惹出的潑豆花事件嗎?
這個女生名叫張佳樂,在菲律賓學習服裝設計,今年2月9號,帶了一杯豆花進入地鐵。
但是根據菲律賓的法律,液體是禁止帶入地鐵的,所以安檢人員建議她吃完再進站,但張佳樂拒絕服從,還將豆花潑向這位安檢員。
很快,張佳樂就被菲律賓警方帶走,警方表示要以襲警罪起訴她;
2月13日,張佳樂交了1萬2000披索被保釋後,又馬上被菲律賓移民局拘留,移民局認為她的行為違法移民法,建議將她驅逐出境,還形容她是“不受歡迎的外國人”。
所以,不管你是哪國人,犯了錯違了規,依法處理就行了,不能覺得自己是外國人就有優越感,覺得能逃過一劫。
反觀中國留學生...
在國外小心翼翼
課間還不讓說中文
說到這,不得不感慨一下,相比外國學生在中國大學過得“爽翻天”,咱們中國留學生在國外可以稱得上用“苦逼”兩個字來形容了。
“學費高”、“待遇差”不說,而且還一言不合就被“歧視”。
就比如在今年年初,杜克大學係主任曾向全係學生群發郵件,批評中國留學生在課堂之外說中文,還稱“你非要說中文,到時候找不到工作可別怪我”,引起了軒然大波。
如果說在美國大學課堂上或是職業場合使用英語是基本規定,那麽在課堂之外使用什麽語言交流完全是個人自由。
中國學生們在課堂外的休息區或學習區域用中文進行交談,有何問題?
怎麽不見外國人在咱們國家說英語被批評啊...
我們去國外留學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讀書結果
卻受盡排擠歧視
然而外國人來中國留學直接送了3個陪讀???
主頁君真心希望
這種現象可以早點消失
從留學待遇到日常生活
這種“不對等”的待遇也是時候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