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峽大壩。
長江三峽大壩“發生變形並可能潰壩”的消息,7月1日開始在互聯網瘋傳。華裔獨立經濟學者冷山在推特上發布消息指,三峽大壩發生變形並有可能潰壩,並附上兩幅Google衛星照片作比較,一幅顯示大壩呈直線,另一幅則可見大壩中段扭曲變形。這兩張圖片在推特、微信及微博迅速流傳,引發民眾恐慌。
上周五,《環球時報》引述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的話說,穀歌地圖所使用的遙感衛星影像出現了“技術問題”。同時,官媒還援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的一張衛星圖像對上述消息加以澄清。但是,隸屬於中國國務院的長江三峽集團公司6日發布消息,承認三峽大壩存在壩基移位問題,稱垂直位移和水平移位“符合重力壩變形規律,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至於中國的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整個壩區的衛星圖片也沒有了放大功能。
三峽大瀑布景區首次關閉官方沒有解釋原因
湖北宜昌三峽大瀑布景區上周五(5日)發出的通知顯示,因上遊建設施工進入截流階段導致瀑布斷流,景區從7月6日起停業至7月13日,期間將暫停接待遊客,恢複營業時間另行通知。在暫停營業期間,景區將暫停接待年卡遊客。
三峽景區閉園通知。(Public Domain)
記者:以前有關閉嗎?
回答:沒有。
記者:這是第一次?
回答:對、對、對。
該名工作人員對記者解釋,閉園是因為當地一小水庫正在施工:“是一個小水庫的收尾工程。網上傳的東西跟你說一下,不要太相信。更何況是,關於三峽大壩這一塊都是不好的評論。”
記者:但是三峽集團6日發聲明承認壩基移位?
回答:那是三峽集團,你有什麽(疑問)可以打電話問三峽集團。
三峽集團聲稱大壩安全可靠
三峽大瀑布原名白果樹瀑布,被譽為“中國十大名瀑”的第4大瀑布,是中國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三峽集團本周日(7日)正式回應大壩變形傳聞表示,大壩運行以來的監測資料表明,各建築物工作性態正常。截至2019年4月,壩基累計垂直位移在1.45-26.69毫米之間,工程運行安全可靠。三峽集團負責人還通過媒體強調,網傳Google地圖上的衛星圖片是通過拍攝的多張圖片,結合地理座標等資訊,經過拚接修正後生成,與事實不符。
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劉家財曾參加過葛洲壩工程、三峽大壩等五個電站的施工及管理。他周一接受本台采訪時表示,最近幾天接到很多外省朋友的電話,查詢三峽大壩的情況:
日本學者發表的圖片說明。(Public Domain)日本學者發表的圖片說明。(Public Domain)
“大壩由於水的測壓,產生的移位非常小,可以說應該以毫米計算。我看了一下圖片,如果真的按照圖片看,扭曲那麽嚴重的話,那麽大壩早就潰壩了。所以說,這個圖片是有問題的。”居住在三峽下遊宜昌的劉家財說,三峽大壩建立在花崗岩石上,非常堅固。他最近也聽到日本學者對三峽大壩當前狀況的評估:“但是日本一個學者說,大壩向下移了40米。40米是一個什麽概念,別說40米,4米都不得了。我初步判斷,這個圖片,包括日本的那位學者發布的一些東西,說白了,他不懂。”
三峽大壩爭議從沒有停止過
早在五十年代,中國政府對三峽工程就存在爭議。當年最高領導人毛澤東就對三峽建壩議題征求黨內意見,支持和反對派各持一詞。到了江澤民時代,中共高層再度爭論是否應該建三峽大壩。
一位已退休的工程學者宋先生對本台說:“反對建壩的聲音猶在耳啊,記得當年‘兩李之爭’,一個李鵬,一個李銳。這一代人還沒有過去,出現這種問題。那麽現在辟謠,凡是辟謠的事要麽是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要麽就是哈哈。這種事,滅頂之災啊,再看看吧。”
旅居德國的著名水利專家王維洛博士日前對《大紀元》說,他在當地工作時間比較長,前期工程施工的質量很差,包括右岸部分,壩基下麵的空穴較多。由於當時沒有進行很好的攪拌和溫度處理,熱脹冷縮會在壩體裏麵形成空穴,空的部分會導致裂隙的形成,從而漏水。
三峽工程自開工以來,不斷爆出質量問題。2003年三峽水庫蓄水前,中國國務院三峽工程驗收組在大壩表麵發現了80多條裂縫。此事經媒體披露後,引起社會上對三峽工程質量的紛紛議論,但官方解釋為“非質量問題”。
記者:喬龍 責編:胡力漢、何平 網編: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