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7月6日消息,三峽工程是治理和開發保護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發電、航運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等綜合效益。三峽樞紐包括:大壩、水電站廠房、通航建築物、茅坪溪防護大壩和右岸地下電站等建築物。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高程185m,最大壩高181m,大壩軸線全長2309.5m,基岩為前震旦紀閃雲斜長花崗岩。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
為全麵、準確、及時地掌握各建築物及其基礎的工作性態和安全狀況,三峽樞紐工程安全監測作為三峽工程8個單項技術設計之一,前期開展了全麵深入的設計研究,設立了門類齊全數量龐大的安全監測設施,監測項目分為常規監測項目、專項監測項目、地質環境監測項目三大類14項,此外還有各種巡視檢查項目,形成了一套覆蓋所有建築物和所在區域的完整監測係統。其中變形監測設施包括:正垂線、倒垂線、引張線、伸縮儀、精密量距、靜力水準儀、精密水準點、雙金屬標、測溫鋼管標、多點位移計、基岩變形計、鑽孔測斜儀等。
建設階段,監測儀器的埋設及觀測工作列為獨立標段,
1994年起與主體工程同步實施,共埋設儀器測點12087個;其中變形監測測點為2681個,完好率為99.8%。全係統有5330個測點已實現自動化運行,涵蓋船閘、升船機、大壩擋水一線、左右岸廠房、右岸地下電站、茅坪溪防護壩等建築物的內部變形及滲流、應力應變等內觀監測項目,具備定時自動巡測或選測、壩體強震動自動觸發加密觀測,和信息錄入、數據計算處理、圖形報表輸出、數據檢驗分析及預警等功能。可實時監控樞紐運行性態的細微變化。
1999年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成立以來,對三峽樞紐安全監測情況保持了連續的跟蹤檢查、分析和研判。
2012年,三峽大壩在國家能源局進行了安全注冊,定期向國家能源局大壩安全監察中心報送大壩安全監測資料,並接受其監督管理。
2013年以來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每年編製《長江三峽工程運行實錄》,回應各界關切,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相關安全監測成果亦在每年運行實錄中定期向社會公布。
2015年7月,中國工程院完成了《三峽工程建設第三方獨立評估綜合報告》,評估意見認為:三峽樞紐工程175m試驗性蓄水以來,三峽樞紐建築物各項監測值均在設計允許範圍內,各建築物工作性態和電站機組運行正常。
三峽大壩2006年全線擋水、2010年至2018年連續9年蓄水至175m水位運行,運行以來的監測資料表明:各建築物工作性態正常,工程運行安全可靠。大壩變形方麵,截至2019年4月,壩基累計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間,壩體沉降趨於穩定,蓄水前後沒有明顯增加;壩基上下遊方向水平位移在-0.24mm~4.63mm之間,蓄水前後壩基位移變化多在1.0mm以內;壩頂上下遊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間,主要受水位和溫度影響呈周期性變化,一般每年冬季向下遊位移,夏季向上遊位移;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分布與壩高相關,表現為河床中間大,兩岸逐漸減小,符合重力壩變形規律,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各項指標均在設計允許範圍內。
根據我們接觸的全世界的高壩,就安全監測措施的門類和覆蓋率、運行十多年後內部觀測儀器的完好率以及數據處理的自動化水平,三峽大壩都是首屈一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