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山野
你遭遇過「不公平」嗎?
你勤勤懇懇工作,好不容易爭取到一個管理層的職位,卻在任命前一天來了空降兵,不是你不行,而是對方是老板的關係戶。
你埋頭苦讀,整日泡在圖書館,隻為爭取一個全獎留學的機會。可名列前茅的你並非誌在必得,因為競爭者頭銜太強學院院長的女兒。
行走江湖,「能力和資質」是你的保護傘。
可在「關係和資本」麵前,對方可以肆意碾壓你,不留餘地。
那些為了理想,為了生活,甚至為了生存的人,在命運天平上的唯一砝碼,其實隻有「努力」二字。
可最令人無法接受的,便是那萬人頭破血流也要爭取的機會,那些需要犧牲巨大精力與時間才能實現的理想,在某些人看來,不費吹灰之力便可獲得。
這該多麽諷刺?
著名男演員翟天臨,最近鬧出一場「笑話」。
在一個采訪中,有網友問他:能不能在「知網」上查到你的博士畢業論文。
精彩彈幕,盡在客戶端
視頻來源於網絡
之所以被問到這個問題,是因為翟天臨一直以「學霸型演員」自居。
有多學霸呢?
高考憑借「高分」考進北京電影學院,大學期間本碩連讀,最終考取「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博士後」。
對於一個正常人類來說,實現「北大光華博士後」的目標有多難呢?
想考進北大光華,你的高考成績至少要達到全省前3名。(如果你是第3名,還要在前兩名不報考光華的前提下,你才能順利被錄取)
這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凶險。
我國目前有200萬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他們成天鑽研學術,不舍晝夜。每天麵對的,是世俗眼光中最沒有意義的事。不僅費時費力,而且短期沒回報,長遠也看不到未來。
這是一群在象牙塔上追求學術理想的苦行僧。
如果說演員翟天臨「德才配位」,那他絕對是娛樂圈的一股清流。畢竟在「人設經濟」大火的今天,85後,實力派,毀容式演技,學霸型演員,這些光環無疑會為他的事業帶來數不盡的利益。
以至於「高人一等」的翟天臨可以在片場肆意朝工作人員發脾氣,可謂文人風骨,有血有淚。
視頻來源於網絡
也可以在別人質疑他演技時,與對方一決高下,舌燦蓮花。
可麵對那個關於「知網」的問題,翟天臨還是下意識地暴露了自己的「輕浮與無知」。
他連續兩次發問:知網是什麽東西?
但凡是一個普通大學生,都知道寫論文查資料時一定會用到知網。
畢竟,一個博士後說自己不知道知網,就好比程序員不知道什麽是電腦,美妝博主不知道什麽是口紅色號一樣可笑。
可在粉絲眼中,翟天臨是千年一遇的天才。
別人要用一個月甚至一年才能研究落地的學術成果,在翟天臨這裏,十萬字論文,一個晚上就夠了。
圈內人也強行替他洗白,大意是:
看了翟天臨的十萬字論文,內容充分紮實,即使非專業人士也能輕易讀懂他想表達的。
可是,真正的博士論文充斥著專業術語,這是學術界統一的寫作語言規範。如果連一般人都能看懂,那翟天臨博士後,到底在研究什麽呢?
很快,翟天臨言之鑿鑿的論文被人扒了出來。雖然隻有屈指可數的三篇文章,但又總比沒有強。
這三篇文章,分別被刊發在《意林》、《綜藝報》和《廣電時評》上。
博古通今如翟天臨,正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經對比:其文章與十年前別人的文章相似率超過50%。
近一半的查重率意味著什麽?這就是赤裸裸的抄襲呀!還是原封不動,連標點符號都照搬全抄的那種。
事已至此,發生在翟天臨身上的,早已不是不知道知網是什麽的「笑料」,而是一個社會對於那些真正努力之人的「諷刺」和「戲謔」。
翟天臨涉嫌「學曆造假」,以及「論文抄襲」事件被曝光後,他的工作室和粉絲基本統一了立場:
對抄襲實錘采用「不回應、不承認、不道歉」的三不策略,絕口不提一個字。然後搬出了娛樂圈公關萬金油術語:請多關注演員的作品。
並且義正言辭警告眾碩士博士:不要欺負我家翟寶寶,他易燃易爆炸,小心告你哦!
也有人為翟天臨抱不平:他是個演員,博士隻是他的副業,為什麽要抓著一點小錯誤不放呢?!
對於翟天臨來說,博士後這個身份或許隻是他在名利場上風生水起的光環,能替他多吸一批高質量粉絲,然後快速變現收割一輪韭菜,成為躺贏典範。
可對200萬寒窗苦讀的人來說,「博士」或者「碩士」研究生的身份,究竟意味著什麽呢?
在知乎用戶@劍膽文心薑叫獸看來,博士這一群體,就是:
身無長物,無權無錢,皓首窮經,尋章摘句,多少人到老隻落得個花眼斑駁,頸椎頭痛,頂上光光,袋裏空空。
但到頭來也不過是學海之一粟,別說什麽諾貝爾菲爾茲圖靈大獎。一生治學的精力丟在曆史長河裏連水花都濺不起半朵,但偏偏就是這樣一群傻人,抱著九死未悔的楞勁兒焊雷管鋸燈泡一般往裏衝。
這是一群真正在社會上,受到太多非議卻很少被關注到的群體。
苦學幾十年,泡實驗室和圖書館,淩晨四點燈火通明,超過一半的人保守抑鬱和焦慮症困擾。在世俗的眼光中,他們早已被娶妻生子、爭名奪利的同齡人遠遠甩在身後。
若你是個女性,還會被親戚擔憂女博士不容易嫁出去。
可他們隻為苦苦追尋學術理想,在絕望中等待希望,在看不到未來的宿命裏尋找未來。
你可能以為,博士的理想太高大上,離我們很遠。
你想想屠呦呦。
作為目前中國唯一一個「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很多人隻知道她的青蒿素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
可很少有人了解,她漫長的89年人生,是怎麽熬過來的?
越戰時期,瘧疾肆虐,傷亡慘重的鄰國向我國發出求援。
38歲的北大學者屠呦呦,肩負家國重任,奔赴醫療科研前線:3個月翻閱對比640個古方,失敗。然後是又一個2年,在實驗室埋頭研究,失敗。
當她終於在青蒿中發現能治療瘧疾的成分後,又用了2年時間和400餘個實驗,才終於提取出有效藥物。
最開始,青蒿素在個別動物身上出現不良反應。可這是整個研究團隊眼睛長在古籍裏、身體釘在實驗台上的才求得的成果,她不想就這麽放棄。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於是,她冒著生命風險,親自參與人體實驗!最終成為人類曆史上,第一例確認青蒿素安全有效的小白鼠。
我們看到的,是為學術和科研奉獻一生的精神。
可誰也不敢去想,萬一那次實驗失敗了,會造成什麽後果?用自己的生命為全人類的福祉試錯,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他們的阻力已經夠大了,可這時候又突然冒出個翟天臨,成功玷汙了一代代學者們薪火相傳的領域。
你說,這究竟惡不惡心?
200萬寒窗學子,真的太「傻」了。
一群傻人,抱著哪點微不足道的學術夢想,以自己一點薄力一身心血一生追求,為的不過是把人類的知識庫放在微不足道的一小點上向外推那麽微不足道的一分一寸。via:@劍膽文心薑叫獸
可正是這群傻人,堅守著「學術」的使命。正如張載的「橫渠四句」有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學術界服務的,從來不是「少數人眼前的利益」,而是「人類未來生命與文明」的延續。
人類的文明史,恰恰是這群傻人千百年來如蟻聚沙蜂攢巢蛾撲火般九死不悔地現身,所打造出來的。這群人裏,99.999%的人不會在曆史上刻下可見的記號,留下顯赫的姓名,但低頭看看自己腳下的文明金字塔,是這群傻人以自己的血骨和理想堆砌打造成的。via:@劍膽文心薑叫獸
屠呦呦終其一生,每年拯救數百萬生命。得諾獎以後的她依舊執著於醫學研究。2018年初,雙氫青蒿素被發現對紅斑狼瘡有獨特療效,有效率超過80%-90%。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上映,也有效促進了商業醫療的資源更多朝向弱勢群體傾斜。
這也是因為劇組在開拍之前,谘詢拜訪了太多醫學工作者和社會科學家,了解白血病患者群體的生存狀況和醫療數據。
還記得那句經典台詞嗎?
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領導,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
其實,這句話非編劇憑空捏造,而是出自一項慈善基金活動的社會調查中。
藝術作品之所以能打動人心,不單是精湛的演技,還包括從業者對現實邏輯縝密的安排,它需要太多社會上的研究數據做支撐,隻有這樣,作品所表達的意義才有靈魂,才對人類社會有實際幫助。
也隻有這樣,對於社會那些兢兢業業卻默默無聞的人來說
那些遲來的正義,那些未實現的公平,那一條條不甘的理想,才不會缺席,才能等來屬於他們的曙光。
翟天臨事件已經喧囂沸騰了很久。
不是我們不寬容,而是我們苦苦追逐的理想,正在被那些德不配位的人唾手可得,然後輕視褻瀆,最終被摧毀墮落。
這是一種很強烈的憤怒、不甘、以及深深的無力感。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屬於自己的「起跑線」,可文明教導我們:唯有「努力」,才能拉近你與各種二代們的距離。在太多人眼中,「努力」是我們實現人生翻盤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可是,翟天臨的出現卻告訴我們: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實現躺贏,混得風生水起。你那麽拚,有什麽用?
一邊是屠呦呦們「彈盡糧絕」的未竟之誌,另一邊卻是翟天臨們「唾手可得」的牟利工具。
這種慘烈的對比,該多麽令人絕望?
我不知道這場風波會持續多久,我隻希望那些利用資本和名利進行學術尋租的人,可以早日得到裁決和審判。
否則,這個世道的崩壞,便會淪為「努力者無力,得勢者躺贏」的巨大諷刺。
2019年,英國BBC發起了一場全民票選:屠呦呦與居裏夫人、愛因斯坦、圖靈並列,入圍「20世紀最具標誌性人物」。
主持人欽佩地說:
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的程度,那麽毫無疑問,屠呦呦是曆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與此同時,翟天臨事件已經在北美學術界臭名昭著。
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場學術晚宴上,被一名國外教授意味深長地問道:在你們中國,研究生學位的水分,是不是很大?
真的很遺憾。
屠呦呦們用盡畢生心血,為中國人爭取的尊嚴,不到朝夕,就這樣被翟天臨們,丟盡了。
(本文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