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代表周一在北京重新開啟了貿易談判。與此同時,中國媒體披露,中國多項經濟指標顯著下滑。輿論認為,北京當局正麵臨空前的壓力,而這為兩國早日達成貿易協議提供了契機。
美國副貿易代表葛瑞雪(Jeffrey Gerrish)和財政部副部長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率隊於周一如期出席了新一輪美中貿易談判。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對當地一家財經新聞頻道表示,他對本次雙方在京舉行的談判充滿期待,相信兩國能夠在所有關鍵問題上達成合理共識。但他表示,盡管雙方很可能會在直接貿易領域取得成果,但在如何解決結構性貿易爭端和履行監督機製上仍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方有信心及早平息貿易摩擦。
在本次貿易談判前夕,中國經濟已經亮起了數盞黃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長僅為6.5%,創下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慢增速。上個月,中國官方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降到了榮枯線以下的49.4,標誌著製造業經濟已經開始出現衰退。此外,汽車銷量、樓市成交量以及消費品零售額等經濟指標近月都出現了緊縮。
美國華盛頓“信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恒青指出,美中兩國目前的談判地位已經呈現了一邊倒的局麵。
“應該說,現在不管美國提什麽要求,中國政府都會答應。隻有一件事它不願意答應,那就是不能發布公報,因為這和當局過去兩年一直在講‘厲害了,我的國’、煽動民族主義情緒(有關)。美中貿易戰後,中國政府的形象嚴重受損,(以至於)和美國達成任何協議它都不希望中國老百姓知道。”
為了刺激經濟,中國人民銀行上周宣布將於本月把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一個百分點,相當於向中國經濟釋放1.5萬億元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指商業銀行的初級存款中不能用於放貸部分的比例。去年,中國曾四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有國內分析人士估計,央行今年還會降準3-4次,而本次降準是為了緩解民企融資壓力、提振房市和股市。
此外,從上個月以來,中國發改委批準了8個城市與地區的城市軌道和鐵路項目,總投資約為8600億元人民幣,涉及上海、杭州、重慶等地和江蘇省、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等區域。
李恒青表示,近期的基建項目讓他想起了10年前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政府推動的“四萬億投資計劃”。但他說,中國經濟顯然今不如昔了。
“現在最重要的變化就是人心。人心變了以後,經濟形勢的下行壓力導致整個政府的執政能力和控製中國社會的能力急劇下滑。”
對於這個事實,美國總統特朗普似乎看得很清楚。他上周對記者表示,中國經濟出了問題,想必當局希望盡快告別貿易戰,而這是一個絕佳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