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英國首例機器人心瓣手術:機器暴走 病人不治身亡(圖)

英國首例機器人心瓣手術:機器暴走 病人不治身亡

文章來源: 觀察者 於 2018-11-09 08:20:3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英國在2015年2月進行了該國首例機器人心瓣修複手術,結果現場大亂:

機器人把病人的心髒“放錯位置”,還戳穿大動脈;機械臂“亂動”打到醫生的手;醫生之間的交流全靠“吼”,因為機器人主機發出的聲音過於嘈雜……

結果,這位病人在手術不久後就去世了。

據《每日郵報》、《每日電訊報》消息,自本月5日起,這場手術的主刀醫師和其助手被英國紐卡斯爾市政府傳喚,展開為期5天的聽證調查。而從醫生口中還原出的當時場景來看,機器人“暴走”的背後,可能還有人為因素。

“還沒學會走路,就想著要跑步”

主刀醫師納伊爾(Sukumaran Nair)表示,自己曾錯過兩次機器人手術培訓課程,其中一次是因為自己還有另一台手術太忙,抽不了身。“準備不足,我就像是還沒學會走路,就想著要跑步一樣。”



納伊爾 圖自每日郵報


而當天是他本人第一次使用該型號的機器人進行心瓣手術。這台手術在當時,也是英國國內首台機器人心瓣修複手術。

當天的手術中,醫生間的交流原本是通過話筒進行,但由於機器人主機發出“刺耳”的聲音,很難進行溝通。當時他發現機器人把病人的心髒“放錯位置”後,必須向其助手佩萊(Thasee Pillay)大叫才行。

他隨後還看到機械臂“亂碰”助理醫生的手,當場又一次大叫。



現場示意圖 圖自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


結果,機器人把病人的大動脈戳破,血濺到機器人的攝像頭上,導致這台機器“失明”。這時,納伊爾準備向在場的2位醫用機器人專家(往往會在手術室內監控機器人的情況)求助。但他一抬頭,發現兩人“不見了”。

隨後調查發現,這兩人當時已經離開手術室,稱“不想打擾醫生工作”。納伊爾最初覺得“他們可能是去喝咖啡休息了”,但其實兩人已經回家。

醫生不得不關掉機器,開始親手操刀修複病人的動脈。但當時病人的心跳已經“相當微弱”。手術結束後不到1周,病人就在醫院去世。

納伊爾說,從那次事件以後自己主刀的手術再也沒有使用過機器人。

本次聽證調查預計在當地時間9日結束。

“由於技術壟斷,美國一台1000萬,到了國內翻倍”

手術機器人存在一定的風險。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2015年數據顯示,自2000年至2013年間,在機器人手術中致死的患者已達144人。究其原因,包括“機器人短路走火”、“零件掉入人體體內”等。



但事故中那台機器人型號為“達芬奇”。據《福布斯》新聞網稱,這是目前市麵上“最成功的手術機器人”。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達芬奇”目前已經發展到第四代,最早在2000年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的認可。截至2018年10月,全球已有4000多台“達芬奇”手術係統在臨床使用,有超過500萬的患者受益於這一技術。2012年,英國的醫生首次使用“達芬奇”完成了一台心髒修複手術。今年10月,倫敦一家醫院還用“達芬奇”進行了一場8小時的直腸癌手術。《每日郵報》稱,患者術後還比人工手術後康複快。

目前在中國大陸已經有70多台“達芬奇”手術係統在臨床使用,香港地區有10台在使用,共完成手術近10萬例。其中在2016年,中國大陸使用“達芬奇”單台最多完成手術數量達到了888例。

《上海科技報》報道稱,上海健康醫學院醫療器械學院張培茗副教授曾在今年4月表示,“達芬奇”機器人並非十全十美,手術機器人有一些非常顯著的缺點,比如沒有觸覺反饋,醫生無法感知;機器人替代醫生會增加患者的緊張感;醫護人員需要更多專業的培訓等等。

國際公認的醫療機器人標準尚未建立,目前有兩個國際小組在進行研究,而中國的標準製定才剛剛起步。他指出,中國還需重視發展手術機器人技術,“由於技術壟斷,在美國銷售價為1000萬人民幣的‘達芬奇’機器人,到了中國的售價變成了2000萬元一台。”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安吉麗娜朱莉的19歲親生女亮相,被曝已和戀人同居
王室密談錄音疑流出!哈裏求和條件曝光:要棄梅根了?
特朗普心生一計,歐洲人頭都大了...
看不懂“娃哈哈爭產”?來看這一篇就夠了!
女子花60萬斷骨增高13厘米,卻落下終身疾病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國加州州長跳腳:特朗普想把未來拱手交給中國!
CSGO Zeus不雅影片延燒! 傳當事女大生遭懲處後墜樓
美媒猛批:中國人想通了,如今美國人卻不懂了
18億美元的隱秘信托,宗馥莉如何用110萬就擊穿了?
特朗普:他是我任命的最差勁的官員之一 這個“蠢貨”
遺產爭奪撲朔迷離 宗馥莉被要求說明百萬美元下落
美企CEO偷情在演唱會被拍 發文道歉 呼籲尊重隱私
宗慶後生前購買美國千萬豪宅曝光 頂級定製 奢華至極
美媒曝猛料:特朗普給愛潑斯坦寫過粗俗的生日賀信
冰箱上安攝像頭:宗馥莉有被害妄想嗎?
宗慶後三弟全家美籍負責在美資產 杜建英小兒生父存疑
川普:中國很快會處死芬太尼製造者 北京:責任在美國自身
小腿出現腫脹,特朗普患上的靜脈疾病是什麽
紐約CEO跟女高管相擁聽演唱會,上大屏幕後忙躲閃
中國人大買加州房產 野火肆虐後 數十萬空屋格外刺眼
985學霸家長,正掙紮於孩子可能考不上高中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英國首例機器人心瓣手術:機器暴走 病人不治身亡

觀察者 2018-11-09 08:20:31

英國在2015年2月進行了該國首例機器人心瓣修複手術,結果現場大亂:

機器人把病人的心髒“放錯位置”,還戳穿大動脈;機械臂“亂動”打到醫生的手;醫生之間的交流全靠“吼”,因為機器人主機發出的聲音過於嘈雜……

結果,這位病人在手術不久後就去世了。

據《每日郵報》、《每日電訊報》消息,自本月5日起,這場手術的主刀醫師和其助手被英國紐卡斯爾市政府傳喚,展開為期5天的聽證調查。而從醫生口中還原出的當時場景來看,機器人“暴走”的背後,可能還有人為因素。

“還沒學會走路,就想著要跑步”

主刀醫師納伊爾(Sukumaran Nair)表示,自己曾錯過兩次機器人手術培訓課程,其中一次是因為自己還有另一台手術太忙,抽不了身。“準備不足,我就像是還沒學會走路,就想著要跑步一樣。”



納伊爾 圖自每日郵報


而當天是他本人第一次使用該型號的機器人進行心瓣手術。這台手術在當時,也是英國國內首台機器人心瓣修複手術。

當天的手術中,醫生間的交流原本是通過話筒進行,但由於機器人主機發出“刺耳”的聲音,很難進行溝通。當時他發現機器人把病人的心髒“放錯位置”後,必須向其助手佩萊(Thasee Pillay)大叫才行。

他隨後還看到機械臂“亂碰”助理醫生的手,當場又一次大叫。



現場示意圖 圖自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


結果,機器人把病人的大動脈戳破,血濺到機器人的攝像頭上,導致這台機器“失明”。這時,納伊爾準備向在場的2位醫用機器人專家(往往會在手術室內監控機器人的情況)求助。但他一抬頭,發現兩人“不見了”。

隨後調查發現,這兩人當時已經離開手術室,稱“不想打擾醫生工作”。納伊爾最初覺得“他們可能是去喝咖啡休息了”,但其實兩人已經回家。

醫生不得不關掉機器,開始親手操刀修複病人的動脈。但當時病人的心跳已經“相當微弱”。手術結束後不到1周,病人就在醫院去世。

納伊爾說,從那次事件以後自己主刀的手術再也沒有使用過機器人。

本次聽證調查預計在當地時間9日結束。

“由於技術壟斷,美國一台1000萬,到了國內翻倍”

手術機器人存在一定的風險。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2015年數據顯示,自2000年至2013年間,在機器人手術中致死的患者已達144人。究其原因,包括“機器人短路走火”、“零件掉入人體體內”等。



但事故中那台機器人型號為“達芬奇”。據《福布斯》新聞網稱,這是目前市麵上“最成功的手術機器人”。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達芬奇”目前已經發展到第四代,最早在2000年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的認可。截至2018年10月,全球已有4000多台“達芬奇”手術係統在臨床使用,有超過500萬的患者受益於這一技術。2012年,英國的醫生首次使用“達芬奇”完成了一台心髒修複手術。今年10月,倫敦一家醫院還用“達芬奇”進行了一場8小時的直腸癌手術。《每日郵報》稱,患者術後還比人工手術後康複快。

目前在中國大陸已經有70多台“達芬奇”手術係統在臨床使用,香港地區有10台在使用,共完成手術近10萬例。其中在2016年,中國大陸使用“達芬奇”單台最多完成手術數量達到了888例。

《上海科技報》報道稱,上海健康醫學院醫療器械學院張培茗副教授曾在今年4月表示,“達芬奇”機器人並非十全十美,手術機器人有一些非常顯著的缺點,比如沒有觸覺反饋,醫生無法感知;機器人替代醫生會增加患者的緊張感;醫護人員需要更多專業的培訓等等。

國際公認的醫療機器人標準尚未建立,目前有兩個國際小組在進行研究,而中國的標準製定才剛剛起步。他指出,中國還需重視發展手術機器人技術,“由於技術壟斷,在美國銷售價為1000萬人民幣的‘達芬奇’機器人,到了中國的售價變成了2000萬元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