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評書大師單田芳:人生其實就一個字,熬(圖/視)

評書大師單田芳:人生其實就一個字,熬(圖/視)

文章來源: 柿子君 於 2018-09-11 09:35:3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童年記憶裏夏天的傍晚,一家人坐在院子裏吃晚飯,旁邊放著收音機,吱吱啦啦的播著評書。才子佳人,帝王將相……一顆心就隨著評書故事情節起起伏伏。聽的最多,最愛的就是單老爺子了。”(來自網友)



11日下午3點30分,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逝,享年84歲。

不久之前,一代小提琴大師盛中國離世,短短一周,我們又失去了一位曲藝大師。

幾代人都是聽他的評書長大的,那時候連電視機都是稀罕物,但隻要是“講故事”的地方,總少不了單田芳的聲音——“他所有的評書都聽過。”

那個說著“嚐盡人間酸甜苦辣,評說曆史風雲變幻”,每段評書結束都會帶一句“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老爺子走了。

從小聽到大的“下回分解”,這次沒有下回了…

1934年,單田芳出生在營口市的一個曲藝世家。

外祖父王福義是闖關東進沈陽最早的竹板書老藝人;母親王香桂是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員;父親單永魁是弦師。家裏連叔伯也是大鼓評書演員。

評書就是單田芳從小到大生活裏最常出現的一個詞,小時候他經常幫父母抄寫段子、書詞,十三四歲時就已經能記住幾部長篇大書了。

然而那時候,單田芳對評書並不感興趣,他喜歡醫學,想做醫生。家裏人出錢供他上大學,可他在考試前偏偏生了病,不得已因病退學。

陰差陽錯,最終他還是決定正式拜師學藝,把評書當做事業。

單田芳20歲時,第一次登台演出。他曾在一次采訪中說,“我20歲,在鞍山曲藝團,哆嗦著腿肚子登的台,緊張得要命,就怕把詞說錯。”

就這樣,他從“話說朱元璋…”開始,滿頭大汗一口氣說了兩小時。就連茶社的負責人都來提醒他,“瞅這幾點了你還說呢,都快散了都…”

這一次的一鼓作氣,讓單田芳充滿了鬥誌,從那以後,他正式走上了曲藝之路,《三國》、《隋唐》、《林海雪原》,隻要他說過的評書,都成了當時的經典。



那個時候,聽評書就是一種全民時尚,比現在的說唱還火。家家戶戶都圍在收音機旁,準時聽從古至今的故事。

他的評書引人入勝,幽默又機智,武俠、戰爭、民國、曆史…風格多變,但生動鮮明。六十年代,單田芳逐漸在鞍山成名。

但好景不長,1966年文化大革命,名氣大漲的他也成了當時的“改造對象”,遭受痛打,啞了嗓子,聽力模糊,九顆牙還被踢掉了。

人生其實就一個字:熬,他也堅持熬過來了。

“1978年,我恢複名譽,恢複公職,遷回城市,還拿到了國家賠償我的十年工資——共計八千多塊錢。那年,我44歲,重返舞台。”

直到1979年重返書壇,他也從未放棄過評書的舞台,回歸後反而更加刻苦努力。

堅持淩晨三四點起來錄書、工作,讀讀書看看曆史查查資料,他還說這個習慣是樂趣,也是最大的愛好。

60年來,他一直保持平均半年出一部作品的速度。

後來他成為評書界最有名望、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從收音機轉戰電視,單田芳的評書也從廣播裏,走向了電視節目。

曾經的《曲苑雜壇》就成了他充分展現評書魅力的舞台。每天,單田芳的說書就通過一百多家電台和電視台向全國聽眾和觀眾傳播。

看書、背書、錄書,從《隋唐演義》到《童林傳》,從《鐵道遊擊隊》到《野火春風鬥古城》,還有《福爾摩斯》。隻要是故事,他用單式評書一說出來,幾乎都是這樣的感受——抑揚頓挫、聲情並茂,扣人心弦。

這一生,單田芳錄了100多部評書作品,有人曾計算如果他的評書每天播一回的話,可以播到2036年。

2012年,單田芳獲得了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

2014年的一天,單田芳和往常一樣早早起來讀書靜思,卻一時什麽話都說不出來。他被診斷為腦血栓,並產生了嚴重的失語症狀。

他曾接受采訪回憶,“連一句話都說不出,這滋味,完了…”

後來在恢複訓練裏,單田芳重新開始說話,從說“一二三”開始,但腿還是動不了,記憶力也明顯減退,一段5分鍾的說書,對他來說都很困難。

但老爺子也是倔強的,力不從心,他卻也“順其自然不強求”,唯一不變的是對評書始終的關注。

單田芳(資料圖) 北青報攝影記者 崔峻

“我搞了一輩子評書,我熱愛這門藝術,也關心評書的命運。評書要往高端發展,希望年輕人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和知識性,讓評書更有競爭力。”

隻要身體還行,他甚至坐著輪椅,被幾個人攙上講台,也要講一講評書的從古至今。他還對著觀眾說,“臨死前竭盡全力,我把書錄出來了。”

醒木一拍,故事曆曆在目,人生千回百轉。

有人說這是個大師隕逝的時代,更遺憾的是,評書好像離現在這個時代很遙遠了,單式評書已成絕響,“大師隕落,後繼無人”。

但單田芳曾在自傳中這樣說——

“我要是不說書了,真不知道幹什麽去。評書是傳統藝術,後繼有沒有人,是個問題。外界感覺好像說書的就這麽幾個人,其實並非如此。我到東北地區和河北地區,那些小縣城裏,說書人很多,隻是還沒什麽名氣。”

——單田芳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

如今,全國四百多家電台,都有“單田芳書場”,每天超過一億聽眾。他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逝者已矣,先生走好!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H-1B簽證衝擊“不再執著美國夢” 台籍工程師:看淡
伊朗濃縮鈾去向成謎 “十字鎬山”地下迷城加速擴建
特朗普下令在波特蘭部署軍隊,必要時可全麵使用武力
揭穿阿膠企業謊言:中國不缺驢,但特別缺牛馬
華爾街大咖是淫魔!豪宅驚藏「性虐地窖」殘害多女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硬杠125年憲法慣例,上訴最高法院"取消出生公民權"
川普18歲孫女自創服飾品牌"白宮拍廣告",挨轟:公器私用
清華出發,劍橋歸來,他28歲回國全職擔任教授!
美國簽證費暴漲66倍,印度人或湧向日本
中國網紅窮遊日本 入境就“惡搞” 國內外網友都炸了
稱中國人有股“怪臭味” 外國網友搬去住驚:我也有了!
“吹哨人”自殺,波音同意付錢和解
FBI解僱15名探員 涉以單膝跪地應對弗洛伊德集會
朝鮮隨機抓巨乳妹“強製送醫”!還遭公審羞辱
麻煩不斷!賣了85座萬達廣場後,71歲王健林被限高了
一心阻絕外國人生美國人 川普要最高法院“修正錯誤”
挺加薩"簽證遭秒撤",哥倫比亞總統怒轟:美國違反國際法
這女星慘了!被指“邀於朦朧赴虐殺飯局”遭抵製+換角
丹麥等國指控俄飛行器入侵後,俄外長稱無意攻擊北約
愛潑斯坦檔案:除了馬斯克 彼得蒂爾和班農都被提及
於朦朧墜樓死亡事件疑點重重,輿情洶湧持續發酵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評書大師單田芳:人生其實就一個字,熬(圖/視)

柿子君 2018-09-11 09:35:36

“童年記憶裏夏天的傍晚,一家人坐在院子裏吃晚飯,旁邊放著收音機,吱吱啦啦的播著評書。才子佳人,帝王將相……一顆心就隨著評書故事情節起起伏伏。聽的最多,最愛的就是單老爺子了。”(來自網友)



11日下午3點30分,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逝,享年84歲。

不久之前,一代小提琴大師盛中國離世,短短一周,我們又失去了一位曲藝大師。

幾代人都是聽他的評書長大的,那時候連電視機都是稀罕物,但隻要是“講故事”的地方,總少不了單田芳的聲音——“他所有的評書都聽過。”

那個說著“嚐盡人間酸甜苦辣,評說曆史風雲變幻”,每段評書結束都會帶一句“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老爺子走了。

從小聽到大的“下回分解”,這次沒有下回了…

1934年,單田芳出生在營口市的一個曲藝世家。

外祖父王福義是闖關東進沈陽最早的竹板書老藝人;母親王香桂是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員;父親單永魁是弦師。家裏連叔伯也是大鼓評書演員。

評書就是單田芳從小到大生活裏最常出現的一個詞,小時候他經常幫父母抄寫段子、書詞,十三四歲時就已經能記住幾部長篇大書了。

然而那時候,單田芳對評書並不感興趣,他喜歡醫學,想做醫生。家裏人出錢供他上大學,可他在考試前偏偏生了病,不得已因病退學。

陰差陽錯,最終他還是決定正式拜師學藝,把評書當做事業。

單田芳20歲時,第一次登台演出。他曾在一次采訪中說,“我20歲,在鞍山曲藝團,哆嗦著腿肚子登的台,緊張得要命,就怕把詞說錯。”

就這樣,他從“話說朱元璋…”開始,滿頭大汗一口氣說了兩小時。就連茶社的負責人都來提醒他,“瞅這幾點了你還說呢,都快散了都…”

這一次的一鼓作氣,讓單田芳充滿了鬥誌,從那以後,他正式走上了曲藝之路,《三國》、《隋唐》、《林海雪原》,隻要他說過的評書,都成了當時的經典。



那個時候,聽評書就是一種全民時尚,比現在的說唱還火。家家戶戶都圍在收音機旁,準時聽從古至今的故事。

他的評書引人入勝,幽默又機智,武俠、戰爭、民國、曆史…風格多變,但生動鮮明。六十年代,單田芳逐漸在鞍山成名。

但好景不長,1966年文化大革命,名氣大漲的他也成了當時的“改造對象”,遭受痛打,啞了嗓子,聽力模糊,九顆牙還被踢掉了。

人生其實就一個字:熬,他也堅持熬過來了。

“1978年,我恢複名譽,恢複公職,遷回城市,還拿到了國家賠償我的十年工資——共計八千多塊錢。那年,我44歲,重返舞台。”

直到1979年重返書壇,他也從未放棄過評書的舞台,回歸後反而更加刻苦努力。

堅持淩晨三四點起來錄書、工作,讀讀書看看曆史查查資料,他還說這個習慣是樂趣,也是最大的愛好。

60年來,他一直保持平均半年出一部作品的速度。

後來他成為評書界最有名望、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從收音機轉戰電視,單田芳的評書也從廣播裏,走向了電視節目。

曾經的《曲苑雜壇》就成了他充分展現評書魅力的舞台。每天,單田芳的說書就通過一百多家電台和電視台向全國聽眾和觀眾傳播。

看書、背書、錄書,從《隋唐演義》到《童林傳》,從《鐵道遊擊隊》到《野火春風鬥古城》,還有《福爾摩斯》。隻要是故事,他用單式評書一說出來,幾乎都是這樣的感受——抑揚頓挫、聲情並茂,扣人心弦。

這一生,單田芳錄了100多部評書作品,有人曾計算如果他的評書每天播一回的話,可以播到2036年。

2012年,單田芳獲得了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

2014年的一天,單田芳和往常一樣早早起來讀書靜思,卻一時什麽話都說不出來。他被診斷為腦血栓,並產生了嚴重的失語症狀。

他曾接受采訪回憶,“連一句話都說不出,這滋味,完了…”

後來在恢複訓練裏,單田芳重新開始說話,從說“一二三”開始,但腿還是動不了,記憶力也明顯減退,一段5分鍾的說書,對他來說都很困難。

但老爺子也是倔強的,力不從心,他卻也“順其自然不強求”,唯一不變的是對評書始終的關注。

單田芳(資料圖) 北青報攝影記者 崔峻

“我搞了一輩子評書,我熱愛這門藝術,也關心評書的命運。評書要往高端發展,希望年輕人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和知識性,讓評書更有競爭力。”

隻要身體還行,他甚至坐著輪椅,被幾個人攙上講台,也要講一講評書的從古至今。他還對著觀眾說,“臨死前竭盡全力,我把書錄出來了。”

醒木一拍,故事曆曆在目,人生千回百轉。

有人說這是個大師隕逝的時代,更遺憾的是,評書好像離現在這個時代很遙遠了,單式評書已成絕響,“大師隕落,後繼無人”。

但單田芳曾在自傳中這樣說——

“我要是不說書了,真不知道幹什麽去。評書是傳統藝術,後繼有沒有人,是個問題。外界感覺好像說書的就這麽幾個人,其實並非如此。我到東北地區和河北地區,那些小縣城裏,說書人很多,隻是還沒什麽名氣。”

——單田芳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

如今,全國四百多家電台,都有“單田芳書場”,每天超過一億聽眾。他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逝者已矣,先生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