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上半年美國口碑第一的電影,竟是宋丹丹女兒拍的!(圖)

上半年美國口碑第一的電影,竟是宋丹丹女兒拍的!

文章來源: 獨立魚 於 2018-08-12 16:43:0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星二代」在很多語境中都是一個貶義詞。

遊手好閑、囂張跋扈、任意妄為、紈絝子弟,在時不時爆出的負麵新聞中這些都是常見的高頻詞匯。

但其實也有不少的正麵例子,比如葛優、謝霆鋒、曾國祥、竇靖童……

「星二代」往往在發展資源、家庭教育方麵就有著先天的優勢,勤奮起來就等同於開掛。

真就是我們常說的:「長得比你好看、天賦比你高、家裏比你有錢,學習還比你努力」的那種人。

而今天香玉要推薦的這部片子,就是出自一位「星二代」之手:

《騎士》

The Rider

先說口碑:

這部片子是今年目前為止外媒權威評分網站Metascore上的「年度第一」——

92分。

高於之前在戛納上被吹爆的李滄東新片《燃燒》和豆瓣上已經被「和諧」關閉評論的諷刺喜劇《斯大林之死》。

被列為「年度必看」係列。

爛番茄新鮮度97%,觀眾滿意度80%;

IMDb評分7.6。

作為一部節奏緩慢、劇情散文的文藝片,普通觀眾能打出這個分數已經是一種認可。

再看榮譽:

《騎士》獲得了33屆美國獨立精神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剪輯在內四項提名;同時入圍戛納導演雙周。

在這兩年新興開展的藝術電影節平遙國際電影展上,導演趙婷也拿下了羅伯托·羅西裏尼榮譽最佳導演。

不過這部影片最一開始吸引我的地方並不是這些頭銜,而是本片的導演兼編劇——

趙婷。

很多人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她是宋丹丹的繼女,趙玉吉的女兒。

一個正兒八經在北京出生,15歲開始出國留學的中國人。

我們都清楚,能在美國拍片且拍得好的華人/華裔導演是屈指可數。現在能說得上名字的:

林詣彬(《速5》、《速6》)出生台灣、幼年移民美國,溫子仁(《電鋸驚魂》、《招魂》)出生馬來、澳洲長大,兩人都是徹底的西方文化背景;

吳宇森風光了幾年終究還是打道回府,隻有李安依然堅挺。

有對比才會更明白,趙婷作為一名中國女性導演,能夠在異國他鄉拍出一部美國敘事電影,且獲得國際褒獎是一件多麽難得的事。

《騎士》講述的是一個夢想隕落的故事。

布雷迪是當地頗有名氣的牛仔,曾在競技場上有過多次精彩的表現,儼然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對他而言,馬背上承載著夢想和全世界。

不幸的是,因為一次表演意外,他跌落馬背,腦部遭受重創。

受傷是牛仔們的家常便飯,折了腿、斷了肋骨,休整一段就能重回馬場,朋友們都勸他不用太擔心。

但大腦受傷跟肋骨受傷不一樣。

布雷迪發現自己的手時不時會出現痙攣的症狀,而且會伴隨劇烈的嘔吐,這些都是大腦受創的後遺症。

眼看重回競技場的希望已經渺茫,他隻好放棄競技,開始去給人家當馴馬師。

布雷迪馴馬很有天賦。一匹再烈性的馬,怎麽都不讓人碰、不讓人騎,最後都能被他乖乖馴服。

而且越是烈性的馬,日後越是有成為優秀賽馬的潛質。

馴馬雖然比不上競技來的刺激,但同樣很有成就感,而且收入也足夠養家。

如果後半生在馴馬中度過,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可痙攣變得越來越嚴重,醫生下了最後通牒,你不可以再騎馬了。

這如同是一場無期徒刑的判刑,徹底擊碎了布雷迪對未來的希望……

以往,西部牛仔、印第安族在美國電影中大多被塑造成狂野、浪漫、彪悍的形象,但《騎士》卻呈現出了他們的軟弱與無助。

電影開場就是布雷迪橫亙半邊頭顱的傷口,過去所有的輝煌,隻能從先前錄製的視頻中去回味。

一夜從山峰跌落穀底的落差感,足以把人逼得崩潰。

布雷迪性格內斂,他沒有把情緒外露,但在兩個細節之中依然能感受到這種強烈的失落:

一場戲是他在超市兼職,遇到兩個粉絲想跟他合影。

粉絲很熱情,說要以他為榜樣,長大了也當帥氣的牛仔,並期盼他養好了傷趕緊回到競技場上,大家都等著他東山再起。

布雷迪應和著,但他那時候已經知道自己不能再騎馬了。

粉絲走後,他神情落寞,繼續機械性地將貨品擺放進貨櫃。

顯然,他很不甘心。

另一場戲是在放棄馴馬師的職業後,布雷迪似乎還是不死心,又去給人當馬術教練。

所謂的訓練,不過是在一個手動搖晃的木馬背上擺姿勢學動作。學生騎在上麵學得很起勁,布雷迪隻能站在地上拽繩子。

他的臉上,寫滿了陰鬱。

作為一名女性導演,趙婷選擇牛仔這麽一個偏男性化的題材已屬另辟蹊徑;更難能可貴的是,她並沒有落入一般「女性電影」的俗套:過多的感性和憐憫,弱者視角的控訴。

女性戲份很少,也沒有男主人公愛情的支線,而著重還原布雷迪夢想隕落的痛苦感。

上一個能把牛仔描述得如此細膩的華人導演,是李安。

有趣的是,《騎士》的故事不僅是真人真事,而且片中的演員都是角色本身。

銀幕上的布雷迪,就是現實中的布雷迪,他的妹妹、父親、朋友,以及那些馬兒,都是自我扮演。

但這又並不是一部紀錄片,而是讓生活中的角色演繹他們自己。

在一篇采訪報道中趙婷曾說,當時自己去西部尋找拍片題材,遇到了布雷迪,覺得他的臉如果放在大銀幕上一定很好看,於是想給他拍一部電影。

兩人再次聯係的時候,恰逢布雷迪受傷,於是就有了這麽一部片子。

片中我們所能感受到的布雷迪豐富細膩的情感,大多出自於真情流露。

這是表演,但也帶有紀實成分,因為自己最了解自己,所以一切都顯得無比真實。

整部影片中香玉最喜歡的一個段落,是布雷迪發現自己的馬腿部受傷了,這匹馬原本很有賽馬的潛質,但現在卻成了瘸子。

按照當地的傳統,如果馬不能跑了,就要槍斃掉。

布雷迪下不去手,於是讓父親代勞。

在夕陽的餘暉下,布雷迪背對著馬兒走出一段距離,然後吹起口哨,槍聲響起……

布雷迪說,馬不能跑了要被殺掉,可人卻得能繼續苟活下去。

香玉不知道這是戲劇安排還是真實再現,布雷迪一度有過自殺的想法,他換上行頭準備去參加最後一次競技。

如果他去了,一定會死在那裏,但最後他還是選擇了回到家人的身邊。

放棄夢想,比追逐夢想難太多了。

追逐夢想你需要一門心思向前衝,而放棄夢想就需要先承認自己的失敗,然後重新開始另一種你曾經不屑甚至想逃離的生活。

或許在餘生無數個日日夜夜,布雷迪都會夢回當年在馬背上的輝煌,醒後回歸現實,空留歎息一聲。

但這就是生活,不是每個人都能夢想成真。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清華出發,劍橋歸來,他28歲回國全職擔任教授!
華裔金融才女在美被丈夫勒死,骨灰將被帶回國
H-1B簽證衝擊“不再執著美國夢” 台籍工程師:看淡
伊朗濃縮鈾去向成謎 “十字鎬山”地下迷城加速擴建
特朗普下令在波特蘭部署軍隊,必要時可全麵使用武力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硬杠125年憲法慣例,上訴最高法院"取消出生公民權"
川普18歲孫女自創服飾品牌"白宮拍廣告",挨轟:公器私用
美國簽證費暴漲66倍,印度人或湧向日本
稱中國人有股“怪臭味” 外國網友搬去住驚:我也有了!
中國網紅窮遊日本 入境就“惡搞” 國內外網友都炸了
“吹哨人”自殺,波音同意付錢和解
朝鮮隨機抓巨乳妹“強製送醫”!還遭公審羞辱
麻煩不斷!賣了85座萬達廣場後,71歲王健林被限高了
FBI解僱15名探員 涉以單膝跪地應對弗洛伊德集會
揭穿阿膠企業謊言:中國不缺驢,但特別缺牛馬
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博士後家中去世:係清華畢業生
華爾街大咖是淫魔!豪宅驚藏「性虐地窖」殘害多女
挺加薩"簽證遭秒撤",哥倫比亞總統怒轟:美國違反國際法
丹麥等國指控俄飛行器入侵後,俄外長稱無意攻擊北約
於朦朧墜樓死亡事件疑點重重,輿情洶湧持續發酵
宗馥莉,正在經曆最難的一局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上半年美國口碑第一的電影,竟是宋丹丹女兒拍的!

獨立魚 2018-08-12 16:43:02
 


「星二代」在很多語境中都是一個貶義詞。

遊手好閑、囂張跋扈、任意妄為、紈絝子弟,在時不時爆出的負麵新聞中這些都是常見的高頻詞匯。

但其實也有不少的正麵例子,比如葛優、謝霆鋒、曾國祥、竇靖童……

「星二代」往往在發展資源、家庭教育方麵就有著先天的優勢,勤奮起來就等同於開掛。

真就是我們常說的:「長得比你好看、天賦比你高、家裏比你有錢,學習還比你努力」的那種人。

而今天香玉要推薦的這部片子,就是出自一位「星二代」之手:

《騎士》

The Rider

先說口碑:

這部片子是今年目前為止外媒權威評分網站Metascore上的「年度第一」——

92分。

高於之前在戛納上被吹爆的李滄東新片《燃燒》和豆瓣上已經被「和諧」關閉評論的諷刺喜劇《斯大林之死》。

被列為「年度必看」係列。

爛番茄新鮮度97%,觀眾滿意度80%;

IMDb評分7.6。

作為一部節奏緩慢、劇情散文的文藝片,普通觀眾能打出這個分數已經是一種認可。

再看榮譽:

《騎士》獲得了33屆美國獨立精神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剪輯在內四項提名;同時入圍戛納導演雙周。

在這兩年新興開展的藝術電影節平遙國際電影展上,導演趙婷也拿下了羅伯托·羅西裏尼榮譽最佳導演。

不過這部影片最一開始吸引我的地方並不是這些頭銜,而是本片的導演兼編劇——

趙婷。

很多人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她是宋丹丹的繼女,趙玉吉的女兒。

一個正兒八經在北京出生,15歲開始出國留學的中國人。

我們都清楚,能在美國拍片且拍得好的華人/華裔導演是屈指可數。現在能說得上名字的:

林詣彬(《速5》、《速6》)出生台灣、幼年移民美國,溫子仁(《電鋸驚魂》、《招魂》)出生馬來、澳洲長大,兩人都是徹底的西方文化背景;

吳宇森風光了幾年終究還是打道回府,隻有李安依然堅挺。

有對比才會更明白,趙婷作為一名中國女性導演,能夠在異國他鄉拍出一部美國敘事電影,且獲得國際褒獎是一件多麽難得的事。

《騎士》講述的是一個夢想隕落的故事。

布雷迪是當地頗有名氣的牛仔,曾在競技場上有過多次精彩的表現,儼然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對他而言,馬背上承載著夢想和全世界。

不幸的是,因為一次表演意外,他跌落馬背,腦部遭受重創。

受傷是牛仔們的家常便飯,折了腿、斷了肋骨,休整一段就能重回馬場,朋友們都勸他不用太擔心。

但大腦受傷跟肋骨受傷不一樣。

布雷迪發現自己的手時不時會出現痙攣的症狀,而且會伴隨劇烈的嘔吐,這些都是大腦受創的後遺症。

眼看重回競技場的希望已經渺茫,他隻好放棄競技,開始去給人家當馴馬師。

布雷迪馴馬很有天賦。一匹再烈性的馬,怎麽都不讓人碰、不讓人騎,最後都能被他乖乖馴服。

而且越是烈性的馬,日後越是有成為優秀賽馬的潛質。

馴馬雖然比不上競技來的刺激,但同樣很有成就感,而且收入也足夠養家。

如果後半生在馴馬中度過,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可痙攣變得越來越嚴重,醫生下了最後通牒,你不可以再騎馬了。

這如同是一場無期徒刑的判刑,徹底擊碎了布雷迪對未來的希望……

以往,西部牛仔、印第安族在美國電影中大多被塑造成狂野、浪漫、彪悍的形象,但《騎士》卻呈現出了他們的軟弱與無助。

電影開場就是布雷迪橫亙半邊頭顱的傷口,過去所有的輝煌,隻能從先前錄製的視頻中去回味。

一夜從山峰跌落穀底的落差感,足以把人逼得崩潰。

布雷迪性格內斂,他沒有把情緒外露,但在兩個細節之中依然能感受到這種強烈的失落:

一場戲是他在超市兼職,遇到兩個粉絲想跟他合影。

粉絲很熱情,說要以他為榜樣,長大了也當帥氣的牛仔,並期盼他養好了傷趕緊回到競技場上,大家都等著他東山再起。

布雷迪應和著,但他那時候已經知道自己不能再騎馬了。

粉絲走後,他神情落寞,繼續機械性地將貨品擺放進貨櫃。

顯然,他很不甘心。

另一場戲是在放棄馴馬師的職業後,布雷迪似乎還是不死心,又去給人當馬術教練。

所謂的訓練,不過是在一個手動搖晃的木馬背上擺姿勢學動作。學生騎在上麵學得很起勁,布雷迪隻能站在地上拽繩子。

他的臉上,寫滿了陰鬱。

作為一名女性導演,趙婷選擇牛仔這麽一個偏男性化的題材已屬另辟蹊徑;更難能可貴的是,她並沒有落入一般「女性電影」的俗套:過多的感性和憐憫,弱者視角的控訴。

女性戲份很少,也沒有男主人公愛情的支線,而著重還原布雷迪夢想隕落的痛苦感。

上一個能把牛仔描述得如此細膩的華人導演,是李安。

有趣的是,《騎士》的故事不僅是真人真事,而且片中的演員都是角色本身。

銀幕上的布雷迪,就是現實中的布雷迪,他的妹妹、父親、朋友,以及那些馬兒,都是自我扮演。

但這又並不是一部紀錄片,而是讓生活中的角色演繹他們自己。

在一篇采訪報道中趙婷曾說,當時自己去西部尋找拍片題材,遇到了布雷迪,覺得他的臉如果放在大銀幕上一定很好看,於是想給他拍一部電影。

兩人再次聯係的時候,恰逢布雷迪受傷,於是就有了這麽一部片子。

片中我們所能感受到的布雷迪豐富細膩的情感,大多出自於真情流露。

這是表演,但也帶有紀實成分,因為自己最了解自己,所以一切都顯得無比真實。

整部影片中香玉最喜歡的一個段落,是布雷迪發現自己的馬腿部受傷了,這匹馬原本很有賽馬的潛質,但現在卻成了瘸子。

按照當地的傳統,如果馬不能跑了,就要槍斃掉。

布雷迪下不去手,於是讓父親代勞。

在夕陽的餘暉下,布雷迪背對著馬兒走出一段距離,然後吹起口哨,槍聲響起……

布雷迪說,馬不能跑了要被殺掉,可人卻得能繼續苟活下去。

香玉不知道這是戲劇安排還是真實再現,布雷迪一度有過自殺的想法,他換上行頭準備去參加最後一次競技。

如果他去了,一定會死在那裏,但最後他還是選擇了回到家人的身邊。

放棄夢想,比追逐夢想難太多了。

追逐夢想你需要一門心思向前衝,而放棄夢想就需要先承認自己的失敗,然後重新開始另一種你曾經不屑甚至想逃離的生活。

或許在餘生無數個日日夜夜,布雷迪都會夢回當年在馬背上的輝煌,醒後回歸現實,空留歎息一聲。

但這就是生活,不是每個人都能夢想成真。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